載波聚合原理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股價、配息、目標價等股票新聞資訊

載波聚合原理的問題,我們搜遍了碩博士論文和台灣出版的書籍,推薦李大嵩,李明峻,詹士慶,吳昭沁寫的 第五代行動通訊系統3GPP New Radio(NR):原理與實務 和李曉輝的 從LTE到5G移動通信系統都 可以從中找到所需的評價。

另外網站什麼是"載波聚合Carrier Aggregation", 到底有哪些手機支援!?也說明:自從4G LTE開台後,大家最關心的就是手機的上網速度,. 也開始認識到一個新的名詞---載波聚合,. 甚麼是載波聚合? 它能給我甚麼 ...

這兩本書分別來自全華圖書 和清華大學所出版 。

國立臺灣科技大學 電機工程系 黎碧煌所指導 王聰明的 自主元件載波分配選擇於LTE-Advanced家庭基地台之方法改善 (2012),提出載波聚合原理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封閉型用戶群組、載波聚合、載波自主重新分配選擇、毫微微蜂巢、家庭基地台。

最後網站台灣電信業者提供載波聚合(CA)組合為何? 載波聚合(CA)懶人包則補充:隨著明年元月台灣將關閉3G服務及4G 2100MHz頻段將正式啟用,電信三雄已陸續開始建設2100MHz基地台,累計到八月底,全台已有1479座2100Mhz基地台。3G ...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載波聚合原理,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第五代行動通訊系統3GPP New Radio(NR):原理與實務

為了解決載波聚合原理的問題,作者李大嵩,李明峻,詹士慶,吳昭沁 這樣論述:

  本書主題為第五代行動通訊技術標準3GPP NR系統的原理與實務,全書分為兩個部分:第一部分側重與NR相關性較高的行動通訊學理介紹,第二部分側重NR的技術標準實務介紹。   學理部份:首先探討電波傳播物理特性,輔以數學模型解說3GPP所採用的無線傳輸通道(SCM/ SCME)特性,並介紹多天線系統信號模型;其次,針對OFDM系統,從傳收機基本架構、原理及相關的信號檢測與處理演算法進行深入介紹;最後探討多天線信號處理,包括波束成形、多樣、空時碼、MIMO檢測及預編碼等,提供全面性的介紹。   實務部分:首先針對NR系統與技術,介紹R15與R16規格版本的演進過程與主要技

術內涵,並詳述系統網路架構、通訊協定、實體傳輸資源,與三維通道模型;其次,介紹NR系統實體層信號處理與運作機制,包括各類參考信號、實體層處理、控制信令、波束管理、毫米波系統、大規模多天線系統、多天線傳輸模式、側行鏈路傳輸,與協調多點傳輸及載波聚合技術;最後探討其他5G進階關鍵技術,介紹極可靠低延遲通訊、裝置對裝置通訊、機器類型通訊與物聯網、車聯網通訊、定位服務與技術、非授權頻譜與頻譜共享技術、垂直應用與專網,以及非地面網路通訊。   本書特色   1.本書著重:詳細的介紹第五代行動通訊系統的學理與實務的關鍵知識。   2.閱讀本書:可經由學理部分掌握5G NR系統實體層所涉及的核心技術與原

理,經由實務部分掌握5G NR系統整體架構與協定運作方式。   3.讀完本書:可充分掌握第五代行動通訊技術的精髓,有助於提升其學術研究或產品研發的專業能力。  

自主元件載波分配選擇於LTE-Advanced家庭基地台之方法改善

為了解決載波聚合原理的問題,作者王聰明 這樣論述:

  由於HeNB可由室內公共場所等進行安裝,不像eNB是經過網路歸劃過後架設,因此造成了不協調式的HeNB建置狀況,導致產生基地台彼此或與使用者設備等之間訊號干擾,致使降低載波的利用率及傳輸速度,尤其位於封閉型用戶群組(Closed Subscriber Group;CSG)環境下甚是。  為了要解決上述問題,本論文提出LTE-Advanced藉由載波聚合(Carrier Aggregation;CA)技術於HeNB不協調式建置環境干擾之下,利用載波自主重新分配選擇(Autonomous Component Carrier Selection;ACCS)技術,且依主載波(Primary Co

mponent Carrier;PCC)與次載波(Secondary Component Carriers;SCCs)的特性不同,提出載波選擇及重新分配方法,我們將所提出的方法與標準載波分配方式做比較,從模擬結果可知,在各項效能評估項目上,本論文提出的載波自主重新分配選擇技術會有更好的公平性、載波利用率及網路系統產能。

從LTE到5G移動通信系統

為了解決載波聚合原理的問題,作者李曉輝 這樣論述:

在對LTE關鍵技術和規範深入分析的基礎上,全面介紹5G移動通信系統的NSA和SA標準,並闡述業界關注的5G移動通信新技術。    同時,《從LTE到5G移動通信系統:技術原理及其LabVIEW實現》將移動通信新技術和圖形化LabVIEW設計語言相結合,詳細介紹基於LabVIEW圖形化設計語言和USRP的LTE框架實現,並描述5G移動通信中大規模MIMO、GFDM等新技術的LabVIEW實現,是一本原理、技術和實現相結合的通信工程專業前沿性書籍。    《從LTE到5G移動通信系統:技術原理及其LabVIEW實現》基於西安電子科技大學通信工程學院多年來對LTE/LTE-Advanced以及5G移

動通信技術的研究,結合通信與資訊工程國家實驗教學示範中心的通信與網路綜合開發實驗以及NI公司在移動通信領域新的成果編寫而成。    《從LTE到5G移動通信系統:技術原理及其LabVIEW實現》內容豐富,敘述深入淺出。    通過《從LTE到5G移動通信系統:技術原理及其LabVIEW實現》的學習,讀者不僅可以掌握移動通信的基本原理和技術規範,瞭解未來移動通信的新技術,還可以通過LabVIEW和USRP實例對這些新技術有深刻的認識,並在提供的NI軟體無線電上進行技術實驗和相應開發。    《從LTE到5G移動通信系統:技術原理及其LabVIEW實現》可作為通信領域高年級本科生或碩士、博士研究生

的教材,還可作為從事通信網路和無線通訊等領域工程技術人員的參考書。 第1章 移動通信技術概述 1.1 移動通信發展歷程 1.2 演進分組系統概述 1.2.1 網路結構演進 1.2.2 LTE技術指標 1.2.3 LTE關鍵技術 1.2.4 LTE-Advanced 1.3 第五代移動通信技術 1.3.1 SG總體願景 1.3.2 5G的應用場景和技術需求 1.3.3 5G的標準化進展 1.3.4 5G新空口 1.4 基於USRP的移動通信技術研發 1.5 本書內容安排 第2章 LTE網路體系架構 2.1 網路體系架構 2.1.1 基本概念 2.1.2 EPS體系架構 2.

1.3 EPS的特點 2.2 網路介面 2.2.1 Sl介面 2.2.2 Sl的靈活組網 2.2.3 X2介面 2.3 用戶平面和控制平面 2.3.1 使用者平面結構 2.3.2 控制平面結構 2.4 無線介面協定 2.4.1 協定的分層結構 2.4.2 無線通道 2.4.3 實體層 2.4.4 MAC 2.4.5 RLC 2.4.6 RRC 2.4.7 PDCP 2.4.8 NAS協議 2.5 本章小結 第3章 LTE關鍵技術 3.1 0FDM技術 3.1.1 0FDM基本原理 3.1.2 0FDM的IFFT實現 3.1.3 0FDM系統的抗多徑原理 3.1.4 0FDM系統中的通道估計技

術 3.2 MIMO技術 3.2.1 空時分組碼 3.2.2 MIMO空間複用技術 3.2.3 MIMO預編碼技術 3.2.4 虛擬MIM0 3.3 自我調整編碼調製 3.4 HARQ 3.5 本章小結 …… 第4章 LTE技術規範 第5章 LTE-A技術增強 第6章 5G移動通信網路架構 第7章 5G實體層技術規範 第8章 5G無線傳輸新技術 第9章 軟體無線電平臺簡介 第10章 LabVIEWCommunications程式設計基礎 第11章 快速構建即時無線系統實例 第12章 LTE資料連結的軟體無線電實現 第13章 MIMO資料連結的軟體無線電實現 第14章 移動通信新技術的軟體無線

電實現 縮略詞表 參考文獻 隨著移動通信技術的飛速發展,人們開始意識到移動通信技術給自身生活帶來的巨大變化。在第四代(4G)移動通信技術不斷成熟和人們理念不斷更新的前提下, 第五代(5G)移動通信技術應運而生並有了很大的進展。隨著5G移動通信標準NSA和SA標準第一版本的凍結,移動通信產業開始把注意力轉向如何為其他行 業提供有效的通信能力,萬物互聯成為移動通信的願景。    本書主要介紹LTE移動通信技術及其向第五代移動通信技術的演進,涉及LTE和5G新空 口(NR)的原理、技術規範及LabVIEW實現等內容。首先分析LTE的關鍵技術和相關規範,然後闡述5G移動通信系統的

NSA和SA標準,並研究討論 業界關注的5G移動通信新技術。在實現方面,在介紹基於LabVIEW圖形化設計語言和通用軟體無線電平臺(USRP)的基礎上,給出詳細的LTE框架實 現,以及5G移動通信中大規模MIMO、GFDM等新技術的LabVIEW實現。    本書是一本理論和實際相結合的通信領域專業性書籍,在學習新 知識的同時,通過技術實現形式來掌握新技術,並可將其用於未來移動通信技術的研究開發,整體上本書可分為兩大部分:第一部分是LTE和5G的基本原理和技 術規範,包括第1~8章;第二部分包括第9~14章,主要介紹LabVIEW和USRP在移動通信新技術上的應用。    第1章主要介紹從第一

代移 動通信到第五代移動通信的發展歷程,重點描述LTE和5G的新技術和標準化進展,使讀者對移動通信的發展過程有一個全面認識。為了便於對LTE技術規範的 學習,在介紹LTE技術規範之前,在第2章首先給出LTE的體系架構,然後重點介紹無線接入的實體層技術和規範。第3章介紹LTE的關鍵技術,包括 OFDM技術、多天線技術、自我調整編碼和調製技術、帶有軟合併的HARQ技術等。第4章介紹LTE技術規範,包括LTE實體層概述、上行傳輸過程和下行傳 輸過程等。第5章介紹LTE-Advanced技術,包括LTE-A中的多天線技術、多點協作技術、中繼技術和載波聚合技術。    第6~8章介紹 5G移動通信新技術

。第6章介紹5G移動通信系統的網路架構,闡述SDN和NFV的概念及其在第五代移動通信系統中的應用。第7章圍繞當前5GNR的系列 標準,給出實體層傳輸的一般過程,重點闡述5G採用的編碼方式。第8章從研究領域重點介紹5G移動通信實體層傳輸新技術,包括大規模MIMO技術、毫米波 混合波束成形、新波形技術和全雙工幹擾抑制等。    第9~14章闡述本書原理部分在USRP上的實現。第9章和第10章分別是軟體無線電平臺簡介 和LabVIEW程式設計基礎,第11章介紹用USRP和LabVIEW構建無線系統的實例,第12章介紹LTE在USRP上的實現,第13章介紹MIMO平 台的構建,第14章介紹NI公司開發

的其他的第五代移動通信新技術的實現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