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會總幹事理事長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股價、配息、目標價等股票新聞資訊

農會總幹事理事長的問題,我們搜遍了碩博士論文和台灣出版的書籍,推薦蘇雪莉(蘆薈姐姐)寫的 村家味:從兩株蘆薈到行銷國際的三代女力傳奇 和林慶弧郭双富的 奔騰年代:牧馬中樞的后里馬場都 可以從中找到所需的評價。

另外網站農會大家長 - 龍井區農會也說明:理事長 楊茂連, 常務監事 黃勝津, 總幹事 林裕議. 理事 陳榮明 監事 林祺軒. 理事 歐錦生 監事 陳東榮. 理事 紀文生. 理事 白金盛. 理事 陳清甲. 理事 張國珍.

這兩本書分別來自日日學 和遠景所出版 。

國立臺灣大學 事業經營法務碩士在職學位學程 楊岳平所指導 徐銳騰的 農會信用部之研究——以農會信用部的組織重定位為中心 (2020),提出農會總幹事理事長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農會、農會信用部、全國農業金庫、農業合作金融體系。

而第二篇論文國立臺灣大學 政治學研究所 王業立所指導 黃柏叡的 漁會侍從連結的變遷(1985-2016)-以基隆區漁會為例 (2016),提出因為有 漁會、侍從主義、地方派系的重點而找出了 農會總幹事理事長的解答。

最後網站高雄地區農會-成員編組-理監事、總幹事則補充:更新日期:2021/7/30 ; 理事長. 余清榮. 常務監事. 李清讚. 總 幹 事. 李永堂. 理 事. 賴國堂. 黃明聰. 黃火吉. 林榮瑞. 李和芳. 謝坤易. 徐清輝 ...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農會總幹事理事長,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村家味:從兩株蘆薈到行銷國際的三代女力傳奇

為了解決農會總幹事理事長的問題,作者蘇雪莉(蘆薈姐姐) 這樣論述:

  從兩株蘆薈到行銷國際,村家味的三代女力傳奇   從文具公司的美術設計課長到種植蘆薈、開發設計蘆薈食農產品,後來更進一步投入有機耕種的達人女農,品牌形象建立將產品行銷至國際。一路走來,角色轉換不同,挑戰也不一樣!蘆薈姐姐──蘇雪莉卻都能排除萬難達成任務,具啟發性的經驗,真實的藍圖,將家庭與事業經營得有聲有色!仔細推敲,這個蘆薈家族從蘆薈阿嬤算起,到蘆薈姐姐,以及下一代從俄羅斯、澳洲學成投入家族研發行銷行列的女兒們,三代女力,展現台灣女性努力堅毅、聰慧踏實、幽默風趣的女麗精神!   獻給台灣三代女性的溫暖家書   家族史的書寫,是社會史、國家史的一部分根基。作者的媽媽(蘆薈阿嬤)每次看到

日本電視劇《阿信》奮鬥故事的情節,就感慨地提及她這一生走來,其實就是臺灣阿信!那些生於1930年代的女性,每一個都是阿信!作者蘇雪莉出生於經濟蓬勃成長60年代,家庭的牽絆與事業的維繫是她們那個年代的煩惱!而作者的女兒們生在自由、開放的90年代,往世界的盡頭單飛,是她們心心念念的壯志雄心!這三個世代將生命裡走過的點點滴滴分享給讀者,這樣爬梳家族故事與親子互動的書寫,宛如一篇篇溫暖的家書,是作者獻給台灣女性的情書。   打破女性難以從農的刻板印象   女性從農在21世紀的今日,已經不是新鮮事了,新一代女農更可以是名符其實的女性經理人、企業掌舵者!作者與其家族三代女性,從種植蘆薈開始接觸農事,到開

展有機農業、經營有機農場及行銷農產品,從外行到熟稔,每一件事都是頭一遭,都是從無到有的開創;作者沒有因為自己身為女性而無助退縮,或者認命地認為女生不可能完成,反而打破女性從農的種種藩籬,將本身的優點發揮到極致,加上隨時充電、學習不倦的個性,因而走出自己的一條康莊大道!   本書沒有哭哭啼啼的奮鬥血淚史,有的只是字字真誠、娓娓道來,從農經歷與故事的溫馨分享。就像蘇雪莉常說的:「人生沒有用不到的經歷,把握學習時光,努力當下,築夢踏實。」這經歷過的點點滴滴,才是人生的日常養分。   鮮活生動、玩轉古今的食譜故事   本書最後一個章節,選用「雪莉太康有機農場」和其他產銷班班員,自產的優質時令食材,

烹調出蘆薈纖蔬沙拉彩蔬麵、蘆薈蛤蜊湯、蘆薈甜心茶、茶麻雞、甜菜根酸奶沙拉、米豆素粽、麻油薑桂圓米糕、芋香米粥海鮮鍋、娘惹糕等38道各式各樣的風味食譜,有傳統農家的古早味、方便快速的家常菜、西式的點心與麵包,還有嶄新的創意料理,以及飲品,宛如一場玩轉食材,豐富味蕾的新體驗。   特別是在地農家古早味料理,作者用心附上講古小故事,更能展現懷舊風情。例如割稻飯──從前的農業社會,稻子的收成是非常重要的事,關乎一年生計,因此農村的厝邊隔壁會全員出動協助割稻。要割稻的農家,其負責廚房事的「查某人」就要做出五、六頓飯(凌晨五、六點的早頓,早上八點的點心,正午一頓,下午三點吃豆簽麵或米粉湯,完成割稻入穀倉

後五點半、六點的正式晚餐,正式晚餐一定要有雞、魚、豬肉,要澎派一點),讓所有參與的人都能吃到,以此答謝襄助之情;而正午的那一頓,要吃的就是「割稻飯」!吃割稻飯一定要用大碗公,米飯裝得尖尖的,配料裝得滿滿的,以示誠意。 本書特色   ★展現家族凝聚力:全文清新、平實,娓娓道來三代家族溫馨、團結的成長親情紀事,以及艱辛務農故事。   ★商戰開疆闢土女力:異想天開?同行競品的爾虞我詐?品牌形象建立,從無到有的各式產品研發、製作、包裝、通路推廣,以及媒體露出、參展、比賽,甚至行銷國際等具體實務過程。   ★食農體驗寓教於樂:致力推廣有機栽種、友善土地的「食育」,希望消費者能擁有、實踐美好安心生

活,吃健康又滿足的食物。   ★產地到餐桌的美味魔力:蘆薈不只能做保養品,利用蘆薈及相關產品的烹調應用食譜,不論傳統古早味、家常、創意菜色,甚至西式料理通通不藏私大公開。 各界盛讚推薦(依姓氏筆畫排序)   雪莉的新書,能拋磚引玉,告訴想從農的人,不要放棄希望。當你往目標的路上堅定前進,一定有人會來幫助你,這就是信念的吸引力。有夢,就去追,有理想,就努力地去實現!   李建裕/台南市政府農業局局長     雪莉姐這本新書除了從農心路歷程,還有許多古早味和創意食譜,光憑這一點,就值得大家買來收藏!我親自品嘗過她所製作的美食,真的非常好吃!   林子仁/屏東農產股份有限公司副總經理  

  此刻,疫情、天災、戰火在世界紛擾不斷,糧食短缺、氣候變遷與環境污染等問題串連一氣。如何溫飽?友善地球環境?從雪莉姐身上不知不覺就能找到答案!   林苑暉/中華醫事科技大學餐旅管理系副教授     「太康有機農業專區」裡的「雪莉太康有機農場」,是少數女性農友投入有機農業領域,並且得到巨大成功的範例。蘇女士將農產行銷及從事農業的經驗無私地在書中傳承,也可看出雪莉班長的不平凡之處。   郭信良/台南市議會議長   對於農業發展這件事,雪莉不是只有從農生產而已,他們的眼光更擴及農作生產之後的包裝、加工、行銷與推廣,從產、製、銷各方面提升,才能因應競爭,維持永續發展。   陳俊言/行政院農業委員

會輔導處處長   早些年雪莉常跟著協會一起到澳門等國外城市參展,推廣台南優質的美食與伴手禮,對客人解說時,都是歡喜、親切;如同本書用語平實,娓娓道來,果然很有雪莉的風格!   陳碧珠/台南市府城文化觀光產業協會理事長   現代的農業已不是男性的天下,女性也能撐起一片天!「蘆薈姐姐」蘇雪莉就是讓人讚賞的女力佼佼者。本書對於女性從農者有許多建議與經驗,對女農及有心經營創新事業的年青人來說,是一本很勵志好書。   曾佳哲/台南市仁德區農會總幹事   雪莉經常上課充電學習新知,身為產銷班班長,她也爭取公部門資源到太康辦活動,讓民眾了解有機農民的努力,期望能獲得更多消費者的支持,竭盡全力爭取到更多

的訂單,並讓更多年輕一輩的農民,也一起投入有機農業這個行列。   黃山內/財團法人和諧有機農業基金會董事長     雪莉的家庭受到母親的影響,繼承了溫婉、風趣卻堅韌、頂真的真性情,展現在做人處事、待人接物上,並進一步在女兒們的培育與教養上實踐溫暖家風,這樣的「女力VS女麗」的風格,是最最珍貴的傳家之寶。   黃偉哲/台南市市長   對於女性參與(有機)農業生產與行銷工作,雖然體力不如男性,但她們擁有男性較缺乏的耐力與持久性,表現在農事方面執行得更為細膩!尤其在農業行銷方面,常常表現特別傑出。   鄭鴻權/台南市太康有機農業生產合作社理事主席   從台南農改場副場長到擔任農糧署南區分署長,

因業務關係和雪莉多所接觸,我一路見證雪莉的成長。她和產銷班成功執行有機農業推廣計畫「2021歡暢秋收」活動,妥善規劃食農教育體驗區,讓親子參與有機食材的種植與採收,藉此闡述有機食農教育的理念。                 羅正宗/行政院農業委員會農糧署南區分署長   雪莉在種種角色的每一回變換,都是一次次成長與蛻變。更難能可貴的是,她總是保持著對土地的初心,秉持著「利他」的精神,這一點,是雪莉的個性使然,看了本書,你會發現,那是母親蘆薈阿嬤所一脈相承的家風。   蘇煥智/前台南縣縣長

農會總幹事理事長進入發燒排行的影片

本集主題: #校園愛發光 #安心就學文具券

  11/20上午10點,內湖區公所第二會議室舉辦 #校園愛發光 #安心就學文具券記者會,由內湖區 #林菁區長,親自主持。主持人於現場採訪,並親自專訪了
  
內湖區 #林菁 區長
  
臺北市內湖社區安全與健康協進會的 #李明珠 理事長
  
並且原音重現當天的記者會現場:
內湖區 #林菁 區長 致詞
台北市教育局體育及衛生保健科 #李素禎 股長 致詞
東湖國小 #丁福壽 校長 發放文具卷經驗分享
內湖區公民會館 #黃穗蘋 館長 業務介紹
內湖區公所秘書室 #盧青華主任 分享
  
  
校園愛發光—安心就學文具券

  哇!是地球儀吔!興奮的小朋友緊緊抱著夢想許久的地球儀,臉上閃著幸福神采,由於喜愛地理課程,夢想擁有一台地球儀,如今美夢成真的一刻,感動了身旁的丁福壽校長和安湖里尤樹旺里長。

  東湖國小丁校長自擔任懷生國小校長起,基於教育立足點平等,避免弱勢家庭學童產生相對被剝奪感,針對校園內弱勢學生,特別結合地方資源,提供安心就學文具券給需要的學童購買所需文具及參考書籍。丁校長轉任東湖國小校長後,長期關懷地方弱勢家庭的尤樹旺里長,非常認同丁校長的理念,連續2年共同發起「校園愛發光--安心就學文具券」活動,夢想成真擁有地球儀就是其中一位獲得贊助文具券的學童。

  長期以來社會福利透過立法訂定家庭貧窮線,並以現金補助弱勢家庭,不符合財稅審查條件的家庭無法獲得照顧與協助。內湖區林菁區長上任後對於區內的弱勢家庭非常關注,因此,得知東湖國小丁校長希望內湖區清寒學生能廣獲照顧,在安湖里尤樹旺里長的大協助下,獲得臺北市內湖區農會林明脩總幹事暨臺北市內湖港墘福德協會郭富雄主委支持贊助下,內湖區全部13所小學校長共同響應推動「校園愛發光—安心就學文具券」活動,期望區內所有弱勢家庭學童皆能藉由實物補助方案,感受社會善心人士、學校與政府公部門的關心照護,鼓勵學童勤學向上,努力奮發。

  此次還結合臺北市內湖社區安全與健康協進會及內湖此區健康服務中心共同營造社區安全形象,除可藉由實物補助-文具券,讓受贈學童購買所需文具用品與書籍外,還可透過安全理念結合區內各文具業者成為校園愛心商店,守護學童。另外,培養獲得贊助學童成為校園安全小尖兵,達到施與受的意義。

請大家支持,我全部六個粉絲頁
李基銘主持人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lee
李基銘的亂亂分享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happy
李基銘的影音頻道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video
漢聲廣播電台「fb新鮮事」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vhbn
漢聲廣播電台「快樂玩童軍」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scout
漢聲廣播電台「生活有意思」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life

農會信用部之研究——以農會信用部的組織重定位為中心

為了解決農會總幹事理事長的問題,作者徐銳騰 這樣論述:

我國農會與合作社自始屬不同法人,一個推廣農業業務,一個負責經濟及信用業務。1943年臺灣總督府以臺灣農業會令及臺灣農業會令施行規則,將農會與合作社及其他農民組織合併為農業會,國民黨政府來台之後在1946年又根據《農業法》與《合作社法》將農業會回復為農會與合作社兩獨立法人。但在1949年國民黨政府因派系鬥爭等因素又將兩者合併成現今之農會,自此農會也變成一元化組織但多元化管理之法人。農會在1995-1997發生農會信用部擠兌事件,在2000年陳水扁政府上台後試圖利用擠兌事件為由改革農業金融體系,最後以失敗收場,而這場改革也引發「一一二三與農共生」大遊行,爾後,召開了全國農業金融會議,催生出全國農

業金庫。全國農業金庫背負著台灣農業經濟與農會發展之重責,至今已成立17年,本文將於以日、韓、荷、德之同樣性質金融機構之發展規模,輔以金融機構之監管機關之比較研究來檢視全國農業金庫發展之成果,並試圖從中尋找合適我國農會信用部之發展軌跡,將建議具體化。本文認為,欲發展台灣農業合作金融體系,農會與信用部應分屬獨立法人機構,並將信用部改制為農業合作銀行,仿照日、韓、荷、德之成功案例,改制後隸屬於全國農業金庫下,信用部與全國農業金庫能真正金控化管理,而農會成為全國農業金庫股東,全國農業金庫依照出資比例分配股利,此為互利共生。

奔騰年代:牧馬中樞的后里馬場

為了解決農會總幹事理事長的問題,作者林慶弧郭双富 這樣論述:

  達達的馬蹄聲傳來,一聲又一聲落入心底,彷彿正訴說:我攜來的是美麗,不是錯誤的感傷,歸人曾是過客,過客是某人久候的歸人。文獻記載,臺灣的土地上極早出現馬的蹤跡,日治時期因作戰需求引軍馬入臺,沒有詩人筆下的浪漫情懷,馬兒以軍備英姿與臺灣結成命運共同體。為了推廣馬事思想,賽馬曾是方案之一,群馬疾馳為庶民生活帶來另類的娛樂。建於1938年的后里馬場是臺灣唯一的官方畜馬場地,受惠於獨特的自然人文條件,肩負著如精密科學般的養馬任務,到了戰後政策大轉變,它的角色也隨之多變。馬場黃塵雖不似昨日飛揚,新的可能卻正悄然萌發。 作者簡介 林慶弧   現任修平科技大學專任副教授、國立中興大學兼任副教授;擔

任行政院公共工程委員會審查委員、交通部觀光局領隊與導遊訓練講師、政府機構與民間社團「國際禮儀」講座 。曾獲2003年、2004年教育部全國績優學生社團指導老師「特優獎」、2007年、2010年、2011年修平科技大學「年度教學優良教師獎」、2017年「祿公獎」第一屆得獎人等。編著有:《近代臺灣公共圖書館的發展》、《研究所推甄與面試禮儀寶典》、《臺灣民俗與文化》、《國際禮儀》、《飲食文化與鑑賞》、《在他面前不出糗》等書。 郭双富   曾任臺中市鄉土文物學會總幹事、臺中縣文化推廣協會理事長,及師範大學、中興大學、暨南大學、靜宜大學、朝陽科大歷史學諮詢委員。現任大屯文史工作室負責人、臺中教大、逢

甲大學歷史系諮詢委員、埔里地方文化館營運發展委員,及臺灣古文書學會常務理事。對於臺中市的歷史變遷與發展有深入研究,擅長文物年代及真偽之鑑識、紙質文物修復,並收藏珍貴古文書籍、契約、照片等文物,常提供各學術單位展覽,如國史館臺灣文獻館「道卡斯古文書展」、外埔鄉圖書館「古文書展」、中研院史語所「臺灣教育資料展」、臺中市文化中心「宗教符咒特展」、國立中興大學藝術中心「百年臻藝:郭双富前輩畫作收藏展」。曾榮獲97年國史館臺灣文獻館第三屆傑出臺灣文獻推廣獎。著有《劇場演義:演藝娛樂現代化的天外天劇場》(與蘇全正合著)。   市長序 厚植臺中的在地文化 局長序 擁有豐富內涵的城市 前 

言 「紀元節」觀看馬的大遊行   第一章 臺灣馬的謎團 臺灣有原生馬嗎? 文獻中的臺灣馬   第二章 日本馬政與臺灣馬政 第一次馬政計畫 第二次馬政計畫 臺灣馬政 初期養馬―臺灣馬業的興起 臺灣農會與臺灣畜產會 臺灣馬政的實施 始政四十週年博覽會的「馬產館」   第三章 日本賽馬與臺灣賽馬 日本古代的賽馬 明治維新後的西式賽馬 加入「博弈」色彩的賽馬活動 臺灣賽馬的緣起與演變 臺灣賽馬的盛況 臺中州的賽馬活動 │插曲│金土長大了,第一次騎馬   第四章 后里馬場的建設與經營 后里地名的由來 為何選后里養馬 建設后里馬場經過 劍及履及的籌設 馬廄的管理準則 獸醫的訓練   第五章 戰後后里馬場的

轉折與改變 戰後初期的接收 轉變成軍事單位 約旦贈送阿拉伯種名駒 轟動臺灣 支援電影拍片 救國團的騎馬營隊 第一屆中正盃馬術競賽大會 轉型馬術推廣重鎮 國防部退出后里馬場經營 爭奪產權的訴訟 結語 │插曲│金土畢業了,決定成為「裝蹄師」 後 記 附 錄 臺灣馬政事業發展大事紀 參考書目   序 林佳龍:厚植臺中的在地文化   臺中位於臺灣南北交通的中點,氣候宜人,資源豐富,擁有良好的生活機能,更有優美的城市風景。多年來,我們積極活化市區,為市民打造一個生活的好所在,並且致力發展人文產業,為臺灣建立一座嶄新的文化城。   新臺灣國策智庫於2018年五月公布,臺中市是六都民眾心目中的最佳

宜居城市,這是我們連續四次獲此殊榮,也是所有臺中市民努力的成果。除了推動城市建設,我們還要厚植在地文化,才能擁有豐富的精神生活,從「希望的臺中」邁向「進步的臺中」。   世界各地的重要城市都有自己的定位與特色,由文化局策畫出版的「臺中學」系列叢書,呈現出臺中市的獨特歷史脈絡和優質人文風貌,在2016年和2017年都受到文化界和學術界人士的關注與肯定。第一輯的主題包括臺中公園、林獻堂、葫蘆墩圳、清水及珍奶茶飲;第二輯的主題則有臺中火車站、第二市場、中央書局、天外天劇場及膠彩畫家林之助,充實的內容獲得各界的一致好評,引領讀者們深入認識臺中在地文化。   今年出版的「臺中學」第三輯,延續先前的嚴

謹製作流程,特別邀請文史學者深入描寫楊肇嘉、八仙山、霧峰、客家聚落大茅埔、后里馬場以及和平區的原住民聚落,林景淵、蘇全正、蔡金鼎、管雅菁、林德俊、陳介英、林慶弧、郭双富、鄭安睎,透過充滿溫度的文字敘述和精采的圖示,帶領讀者穿越時光隧道,探索先人走過的痕跡,進而瞭解這些珍貴的歷史文化,如何造就出臺中現今的多元樣貌。   臺中人文薈萃,是名副其實的希望之城,也是富於文化底蘊的城市,建立在共生、共榮、共好的基礎上。讓我們透過閱讀的力量,把希望變成進行式,在追求進步的同時,也要珍惜自身擁有的文化資產,才能培養深厚的文化內涵,然後穩定地邁向新的階段,創造出人本、永續、活力的臺中。臺中的改變,會帶領臺灣

的改變;臺中的進步,也會帶來臺灣的進步。   昭和15年「紀元節」(1940年2月11日,農曆正月初四)空氣中還瀰漫著濃濃的過年氣氛,住在臺中「旱溪媽祖廟」旁的林金土,興沖沖地跑回家裡灶腳,氣喘吁吁問:「阿母,什麼時候可以吃中晝?」 阿母很好奇地問說:「你有什麼事情?平常時吃飯都找不到人,為什麼今日會想要討吃飯?」 「剛剛在廟埕那裡,聽到大人們在講下晡一點,有馬的大遊行,說會經過臺中車頭,我想要帶弟弟他們一起去看鬧熱。」金土笑嘻嘻地告訴媽媽,他在樂成宮的廟埕聽來的最新消息。 「好啊!再等一下,我再『餾』兩樣菜就可以吃了,你去叫金木和金水同時來吃。」 林金土又跑回廟埕去找兩個弟弟,三

兄弟一起回家吃午餐,匆匆吃完一碗飯喝完湯,金土騎著爸爸的鐵馬,金木坐在前鐵桿上,金水坐在後面的貨架,出發前往臺中火車站。 經過糖廠(高砂町)前的鐵枝路時,就遠遠看到廣場好像很多人潮往車站方向前進。繼續往前騎,就在靠近練兵場圍牆旁邊,聽到更熱鬧的嘈雜聲,再往前一點就看到好多好多馬,但是有管制不能進去看。原來下午的大遊行,出發的地點就是在「臺中州畜產會」成立的「乘馬練習所」(臺中市干城町)裡面。 金土三兄弟愈來愈興奮,加快踩踏板,不久就到臺中火車站,一看不得了,早已人山人海,到處都是人。停好鐵馬鎖好大鎖,三兄弟手牽手往前鑽,想要往第一排的位置靠過去。好不容易擠到了最前面蹲好,金木問道:「阿兄,那個

牌樓上面寫什麼字?」 金土抬眼一看,說:「寫『奉祝紀元節愛馬大行進』啦。」 此時,金水好奇地問:「什麼是『愛馬大行進』?」 「我也不知道。」金土搔搔頭回答。 就在這個時候,站在旁邊的歐吉桑聽到三兄弟的對話,側身跟他們說:「哦,這就是日本政府在『開國紀念日』這天,今年是第二次舉辦的『騎馬遊行』,說是要給大家認識馬的重要性,不僅只有咱臺中舉辦,全臺灣的大都市嘛攏有舉辦,親像臺北、臺南、高雄都有,連屏東、臺東、花蓮港都嘛有遊行,今年是奉祝紀元2600年,所以特別鬧熱。」 不久,就聽到人群裡傳來的騷動喝采聲。 「來呀!來呀!」 「哇!馬這麼大隻!」 「喔,驚死人,一次出來這麼多馬!」

漁會侍從連結的變遷(1985-2016)-以基隆區漁會為例

為了解決農會總幹事理事長的問題,作者黃柏叡 這樣論述:

農、漁會和水利會在台灣的地方政治當中,經常扮演著協助地方派系、政黨選舉動員的角色。不過由於漁會位置分散、會員人數不足以使特定區域候選人當選,使得漁會在地方政治的研究當中,並不如農會般受到學者關注。過去的文獻中未見針對漁會與派系、政黨間互動過程的討論。因此,本研究要問的問題是,漁會在地方政治上扮演的角色究竟為何?並且在經過了地方與中央的政黨輪替之後,會產生何種轉變?漁會和派系、政黨之間的侍從結構是否變遷或消失?本研究以漁會為主要視角,並選定基隆為個案。基隆漁業發達,漁會長期在地方政治上扮演重要角色,歷屆九位理事長中有三位曾經擔任過市議員,其重要性不可言喻。近年來,由於基隆地方政經環境變遷,地方

派系在地方上亦漸趨式微,並朝兩黨化發展,既有的侍從結構產生改變。檢視基隆漁會個案後發現:(一)漁會在地方政治上的動員能力不如以往,單憑漁會的支持不足以左右選情。(二)由於漁會的財政仰賴地方政府補助,加上漁港建設受中央漁業政策影響甚深。因此,在民進黨取得中央政權和地方政權之後,漁會過去與國民黨間的侍從連結已經鬆動,進而往執政黨靠攏,執政黨亦能透過行政資源拉攏漁會。本研究認為,從基隆的個案可以看出傳統的侍從連結鬆動、恩庇連結的兩黨化、多黨化,呼應先前若干研究的結果。同時,民進黨的侍從連結,與過去國民黨的方式有所不同,其一方面透過政策式侍從網絡連結漁民,另一方面又以私人交情、提供服務來拉攏漁會主事者

,藉以改變漁會政治動員的對象。然而,此種連結方式是否出現在其他民進黨執政的縣市、又是否成功改變農漁會的政黨屬性,則有賴後進研究者更多的研究補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