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糧署中區分署長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股價、配息、目標價等股票新聞資訊

大漢技術學院 土木工程與環境資源管理研究所 胡紹華所指導 張佑嘉的 公害陳情稽查效能之研究-以花蓮縣為例 (2015),提出農糧署中區分署長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公害陳情、環保派出所、深度稽查。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農糧署中區分署長,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農糧署中區分署長進入發燒排行的影片

蘇迪勒、杜鵑颱風接連襲台,尤其杜鵑颱風來襲時,正好是二期稻作分檗和受粉時,最近彰化稻米產區即將進入收割,農民「哀聲遍野」,因為許多人因受粉不完全,預估收成減少6、7成,農民大歎「歹年冬,血本無歸」。

立委陳素月為此於今天邀集農政單位實勘,要求政府單位協助農民申請災後補償,並啟動災害穀收購,以協助農民減少損失,農政單位則允諾與地方政府合作儘速實施災害救助金全額補助,讓農民能過個好年。


接連兩次颱風來襲,讓當地稻作收成只剩5至7成,加上糧商壟斷米價導致糧價差,他還強調八堡一圳這帶的稻米品質優良,但價格卻與其他地區無異,讓他們自嘆為何好米還必須賤售呢?希望政府機關能協助他們,包括災後補助、打破糧商的壟斷,好讓他們能繼續維持農民的尊嚴。

陳素月認為,彰化縣是農業大縣,稻米產量更是全國居冠,這都是農民辛勤耕作的成果,但是這次風災受損嚴重,讓稻穀收成一落千丈,讓農民叫苦連天。她要求主管機關能重視,除了一般穀收購外,針對災害穀的部分也要協助農民進行收購,並盡快協助農民完成災後補助申請,打斷糧商的壟斷,讓農民能保有基本收入。

陳素月並強調,位於濁水溪一帶的八堡一圳,所孕育而出的稻米,沒有受到任何汙染,品質相當優良,但價錢卻不比別人好,政府必須有因應的配套措施,像是將彰化的米以品質區隔並加將南彰化未受汙染的好米加以宣導,也鼓勵農民參加相關的認定與比賽,例如台灣米標章。她也呼籲現場農民報名參加,今年12月由田中鎮農會主辦花海稻草人藝術節的便當比賽,可藉由此活動宣揚南彰化優質的好米,並確保彰化聞名全台的農產品能在市場上屹立不搖。

經過實勘,農糧署中區分署長蘇宗振表示,針對兩次風災損害的部分,會議結論如下:
(1)將與地方政府合作儘速實施災害救助金全額補助1甲地補助金額為18000元。
(2)針對田中鎮農民反映,部分稻作有延遲性的災害,也將專案處理來協助農民儘快申請。
(3)災害穀收購為每公頃4700公斤也將分成每公斤22元的輔導穀2300公斤與每公斤20.6元的餘糧2400公斤,進行收購。

新聞出處:彰視新聞

公害陳情稽查效能之研究-以花蓮縣為例

為了解決農糧署中區分署長的問題,作者張佑嘉 這樣論述:

在環保意識全球化趨勢影響下,近年來台灣民眾更加注重環保議題、主動關心自身周遭環境污染情形,政府機關也因應人民需求推行便民服務以及開放各種公害陳情管道受理民眾陳情,因此,花蓮地區的公害陳情案件數自民國100年的1,251件成長至104年2,071件,而多元的公害陳情管道儘管提供民眾便利的陳情方式,但各公害陳情管道之受理方式卻未能建立統一的標準受理規格,造成公害陳情資訊的不對等,在公害陳情案件數量增長、民眾公害陳情的範圍以及陳情內容也呈現多樣化的現代,需要一個能夠更加快速、確實的稽查制度,而花蓮縣環保局為因應實際需求,規畫「環保派出所」做為新式稽查系統。本研究利用行政院環保署100年至104年花

蓮公害陳情資料庫以及花蓮環保派出所103至104年間所建立之陳情案件數據庫,探討環保派出所設立前後所產生的執行成效,透過公害陳情案件之資料進行量化統計分析,花蓮縣歷年公害陳情案件呈波動增長,陳情項目以環境衛生44%占最多,其次為空氣污染26%、噪音污染21%,水污染及廢棄物則占剩餘的9%;並透過將分析資料所得到的量化數據進行效能質化檢驗環保派出所稽查成效,由量化數據進行污染源熱區展點,各類污染源好發區域集中於花蓮市與吉安鄉,與都市人口稠密性成正相關;污染源好發時段集中於日間發生,而噪音之陳情案件則有偏向晚間時段發生的趨勢;7月為空氣污染的好發期,且發生頻率與降雨天數呈正相關,3、4月為噪音污染

之好發期,與當月平均氣溫呈負相關,平均氣溫超過攝氏25度時,噪音陳情案件則會呈現減少的趨勢;有61%的民眾使用環保局公害陳情專線做為主要的公害陳情管道、其次為1999縣民熱線17%、縣長信箱7%、網路陳情5%,其餘則屬手機APP陳情、局長信箱、署長信箱及當面陳情等其他陳情管道占約10%,最後本研究探討環保派出所深度查核個案分析,研究顯示環保派出所對重大污染源進行污染源之深度查核有助於減少陳情案件的再發生率,且能大幅降低污染強度,103年環保派出所進行花蓮中華紙漿廠深度查核後,該廠陳情案件從102年23次降低至103年17次、104年15次;透過環保派出所的功能與特性,成為環保稽查轉被動為主動的

契機,環保派出所可以提供即時性公害污染處理及並對污染源的發生產生嚇阻功能,政府機關能利用本研究成果作為地方環保政策推動之參考依據,並針對各類污染源之好發時期、好發區域規畫專案管理計畫,且統一民眾主要陳情管道受理之標準作業流程以及人員專業訓練,將能更有效率的提升花蓮污染源的防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