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瓊斯指數歷史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股價、配息、目標價等股票新聞資訊

道瓊斯指數歷史的問題,我們搜遍了碩博士論文和台灣出版的書籍,推薦(澳)傑里米·巴爾金寫的 影響力投資:為什麽說金融是一種向善的力量 和余井強的 解纏論3.0:走勢完整性推導與拐點研判法都 可以從中找到所需的評價。

另外網站道瓊指數是什麼?道瓊工業指數期貨、ETF、CFD該怎麼買?也說明:道瓊斯 工業指數(DJIA), 是由Charles H. Dow和Edward Jones創立於1896年,歷史相當悠久的一項股價指數, 也是我們對股市較於熟知的一種指數。

這兩本書分別來自中信 和經濟管理出版社所出版 。

國立臺灣大學 臺大-復旦EMBA境外專班 李賢源所指導 李真的 轉型期的中國證券市場杠杆投資研究—發展與監管 (2018),提出道瓊斯指數歷史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證券市場、杠杆資金、監管、機制、去杠杆。

而第二篇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美術學系 曾肅良、董澤平所指導 丘乃如的 臺灣藝術市場指數建構之研究─以前輩畫家為例 (2008),提出因為有 藝術市場、藝術指數、藝術投資的重點而找出了 道瓊斯指數歷史的解答。

最後網站道瓊工業 - 指數走勢圖則補充:道瓊 工業K線圖 · 道瓊工業與相關指數 · 相關基金 · 相關ETF ...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道瓊斯指數歷史,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影響力投資:為什麽說金融是一種向善的力量

為了解決道瓊斯指數歷史的問題,作者(澳)傑里米·巴爾金 這樣論述:

影響力投資是一種努力產生積極的社會影響,同時獲得收益和利潤的投資方式。金融的責任是為創新匹配資本,使得創始人、初創企業以及各類公司有能力促進經濟增長和社會發展。本書解釋了為什麼金融是一種向善的力量這一觀點,並提出了一套可以在銀行和金融服務業踐行的新的價值觀,旨在提升金融業的行業影響力,為社會做出更大貢獻。影響力投資的目標是要在產生積極社會影響的同時,獲得財務回報。金融業創新和變革的力量要遠遠大於其他行業或部門。如果我們可以明確設定金融行業的道德邊界和終極目標,我們就可以改善世界的現狀,產生積極的社會影響,推動經濟和環境的可持續發展,糾正過去的種種錯誤。《影響力投資》為我們提供了一個路線圖,讓我

們重塑金融業的道德和文化,發掘影響力投資市場的巨大潛力,在推動經濟發展、創造繁榮的同時,讓人們的生活和世界變得更美好。傑里米•巴爾金(Jeremy K. Balkin)金融行業、影響力投資領域的全球知名專家。他提出「金融是一種向善的力量」,並因此被《赫芬頓郵報》評價為「反華爾街之狼」。他發表的TED演講備受歡迎,並曾在達沃斯世界經濟論壇、聯合國和倫敦經濟學院發表相關演講。他曾獲得新南威爾士大學校友成就獎,獲評世界經濟論壇「年輕的全球領袖」。他先后就讀於新南威爾士大學商學院和哈佛大學肯尼迪學院。 引 言第一章 責備游戲勇敢新世界「搶椅子」游戲嚴重過時的文化對經濟體制的質疑第二

章 再創繁榮的一代人嬰兒潮一代和千禧一代代際間的經濟戰爭迷惘的一代大政府與小政府破壞性創新和企業家精神肩負繁榮的使命重建華爾街第三章 重新創造繁榮經濟增長的重要性政府的角色從零到一的新經濟私營企業和公共部門共享價值,共創繁榮第四章 金融投資的積極力量影響力投資的概念多方共贏的投資方式萬億美元規模的新市場華爾街游戲規則的改變者千禧一代的和影響力投資影響力投資的雙魚回報第五章 影響力投資模型與星巴克衡量投資的社會影響力傳統方法並非最佳方法影響力投資的6E模型用6E模型分析星巴克的成功之道影響力投資和股市第六章 金融是一種好的力量普惠金融基礎設施投資社會影響力債券慈善也是一種資產勇敢的新世界投資者維

權行動好的金融和有效的利伯維爾場結 語致 謝 2008年9月14日,我暫時斷絕了與外界的聯系,不必關心世事的紛擾,無憂無慮地我倒頭便睡。沒有什麼地方比內蓋夫沙漠更適合與貝都因人一起在星光下露營的了。在那里,我完全沒辦法聯系上客戶、同事或朋友,所以,不管那時這個世界出了什麼狀況,都只能等待。漆黑的夜空出奇的平靜,我平生第一次看見流星划破夜空。我這個人從不迷信,所以,不會把什麼特別的寓義附會在這件事上。可是,現在回過頭看,那顆流星的隕落或許預示着時隔幾小時世界金融市場將會有大事發生。一覺醒來,陽光驅散了沙漠的寒意,我體驗到了寧靜之美和庄嚴之感,但毫無疑問,此時外面的世界卻危機肆

虐。 當時,我並不知道,2008年9月15日上午,有着158年歷史的金融服務公司雷曼兄弟,已在紐約宣布依據美國《破產法》第十一章的相關申請破產保護。雷曼兄弟清冊上的資產超過6390億美元,成為美國歷史上最大的一宗破產保護案,並對世界產生了深遠的影響。當天股市一開盤就來了個下馬威,道瓊斯指數更是在收盤時下跌了500多點,這是自2001年9月11日恐怖襲擊以來最大的單日跌幅。由於雷曼兄弟在商業抵押擔保證券方面涉水過深,其破產保護申請引發了各方在市價下跌時紛紛進行資產清理的行動。同時,雷曼兄弟還是近100只全球對沖基金的承銷商,導致很多基金公司被迫匆忙出售資產,進一步加劇了市場的混亂。貨幣市場和機構

現金基金也與雷曼兄弟有大量的業務往來。2008年9月16日,第一儲備基金(Reserve Primary Fund)在注銷了雷曼兄弟發行的債務之后,它的股價跌至97美分——這只歷史最悠久的貨幣基金竟然「跌破了1美元」。真正讓人恐懼的是,暴跌將在全球蔓延開來,吞噬其他銀行、合約方、保險公司、資產管理公司和主權國家政府。投資者們爭先恐后地加入金融版的「搶椅子」游戲,想方設法在金融市場的「音樂」突然停止時搶到一把「椅子」。雷曼兄弟的倒閉標志着歷史新篇章的開啟,現在人人都知道,這就是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在現代公民社會,銀行代表着信任。信任強化了人類社會契約的道德結構,是支撐我們的民主和金融體系的基

礎。因此,銀行倒閉會撼動整個社會的信仰體系。2014年8月22日,美國聯邦儲備委員會前主席本•伯南克(Ben Bernanke)向美國聯邦索賠法院遞交了一份聲明,稱「包括『大蕭條』在內,2008年9月和10月發生的是世界歷史上最嚴重的一次金融危機」。伯南克繼續寫道,在「美國最重要的13家金融機構中,一到兩周內有12家面臨崩潰的風險」。這篇聲明還引用了美國前財政部部長蒂莫西•蓋特納(Timothy Geithner)的話,因為他也做出了類似的預警式分析。事實上,2008年9月,經濟已處於自由落體的狀態。全球金融危機引發了一連串幾乎是史無前例的事件,導致世界各地的人都受到了負面影響。2008年之前

,世界是一片繁榮的景象,經濟增長率平均在3%以上,金融市場購銷兩旺,爆發全球沖突的可能性很低。銀行是資本主義制度的核心組成部分,發揮着為整個體制運送金融資源的作用。政府通過立法確立規則,來監管崩塌金融體系及其運作方式。我試圖回答的問題是:為什麼經濟體系會在2008年9月以如此驚人的方式暴露出問題呢?我得出的結論是:經濟制度沒有崩塌,也不應該崩塌。利伯維爾場體系賦予了人類在對錯之間做出道德抉擇的能力,但決定權卻掌握在那些拉動政治杠桿和金融杠桿的人手中。令人震驚的道德缺失和短視的自利行為在過度貪婪和權欲的助紂為虐之下,這些人要麼沒有先見之明、無力執行或監管,要麼誘使和教唆監管者、首席執行官和銀行家

做出不當的決策。因此,這不只是一場金融危機,也是一場道德危機。全球道德危機道德關乎明辨是非和善惡。從根本上講,制度層面上的不道德決策都是人為的。在銀行和政府政策層面上的體系性制度失靈產生了深刻的影響,但它只能表明人的道德沒落了,而不是制度本身失靈了。制度最終是由人支配、控制和執行的。因此,道德缺失是因為人們濫用了他們可以隨意支配的手段,進而濫用了制度。在對金錢和權力不計后果的追逐中,金融資源出現了集體性的配置不當,導致災難性的社會經濟后果,需要用一代人的時間才能恢復過來。資本主義是一種將人置於核心,並賦予他們自由選擇權的經濟制度。在自由的市場經濟體制下,金融的作用是賦予個人實現自我抱負的能力,

進而增加整個社會的福祉。在2008年危機前后的若干年里,各個行業都出現了道德缺失的問題,這表明並非只有金融業需要應對道德問題。只是,其他行業的道德缺失並沒有造成像金融業所遭受的那麼大規模的破壞,這主要是因為幾乎人人都會受到來自金融業的不利影響。例如,如果不是一系列電子郵件揭露了科學家為了誇大全球變暖的嚴重性而篡改數據的行為「氣候門」事件,人們就不會改變曾經抱持的「科學家擁有較高的道德標准」的觀念。如果不是電話竊聽丑聞暴露了英國小報《世界新聞報》(NewsoftheWorld)公然違背職業道德的行徑,人們仍然會視媒體為真理的守護者。2010年,「維基解密」網絡曝光的大量美國外交電報表明,美國政府

向公眾隱瞞了重要信息,進一步暴露了他們的道德缺失問題。同時,這些電報也顯示出政府的有些做法並不道德,比如暗中監視盟國和對待假想敵的做法。這些道德缺失問題的負面影響或許跟金融業造成的損失不可同日而語,但它們的本質卻是一樣的。換句話說,人們或許不會因為「氣候門」事件或電話竊聽丑聞而失去住宅和退休金,但雷曼兄弟破產卻讓人卻受到了不利影響。與此同時,因為銀行倒閉會直接或間接地影響到每一個人,於是,金融業便成了最顯而易見的替罪羊。人們很容易遷怒於某個人,比如雷曼兄弟的最后一任董事長理查德德德•富爾德(RichardFuld),當發現他在公司倒閉之前的幾年里領取了總金額高達4.84億美元的工資、獎金和股票

期權時,民眾義憤填膺。人們將自己對銀行家的憤怒情緒形象化和概念化,並加以發泄。因此,金融系統便成為影響深遠的道德缺失的千古罪人,但實際上,它是為整個社會普遍存在的道德缺失問題背了黑鍋。變化中的世界世界正在飛速變化,技術的進步,尤其是社交媒體的出現,讓我們相互依賴,而不是簡單地聯系在一起。「我們同舟共濟」,各國政府長期倡導這種信念,以此安撫緊張不安的民眾。事實上,這種經濟上的逐底競爭既不會令人滿意,也不是最優選擇,因為世界上99%的公民會看到自己的實際收入在下降的稅款卻在不斷上漲,收入不平等的加速導致財富越來越集中在極少數人的手中,而其他人則為了生存掙扎。在這種情況下,人們會跟過去進行對比,而不

是展望未來。如果雷曼兄弟的破產是壓倒駱駝的經濟稻草,那麼真正的問題在於,由此造成的經濟后果會在銀行業和政府的機構性力量方面給人帶來什麼啟示?表面看來,機構似乎比個人的力量更強大,不過,機構只是公民的集合體,公民結合起來形成聯盟,就能行使權力和施加影響。因此,機構不會失敗,但它們的領導者大多數會失敗。在世界范圍內,公民要求對經濟和政治力量進行再平衡,以解決社會失調和經濟不平等的問題。自2008年9月以來的經濟不確定性導致地緣政治更不穩定,世界秩序受到威脅。政治進程受到多邊主義、慣性、領導力缺乏和道德無能的羈絆,這是它們現在為自己辯護的結果:美國對世界的影響已經弱化,降低了在其經濟上和政治上的安全

性;歐盟的斗爭愈演愈烈,已有5個國家請求緊急救助,不少地區因歷史或種族問題紛紛呼吁主權獨立;而俄羅斯則悲嘆蘇聯的解體,並威脅鄰國。在突尼斯,街頭小販之死引發了民主暴動,漫延至整個中東地區,卻不料又重新撕開了古老宗派沖突的傷口。敘利亞內戰成為奧斯曼土耳其人、波斯人和阿拉伯人形成敵對狀態的主戰場。朝鮮不斷地進行核試驗,伊朗也為了自身利益在核武器方面取得進展。非洲的經濟因薄弱的出口市場和埃博拉病毒的肆虐而陷入停頓,前景堪憂。與此同時,全世界有超過2億名失業青年試圖在互聯網上尋找答案。既有的經濟信仰體系受到了質疑,領導人的基本能力也尚存在巨大的差距,以至提不出什麼清晰的替代方案,幫助人們重拾對經濟信心

,哪怕只是表面功夫。在長達半個多世紀的時間里,資本主義。它指的是實現了經濟增長和地緣政治的相對穩定。簡言之,經濟繁榮會讓人產生一種目標感,而不繁榮則會帶來巨大的問題。雷曼兄弟的破產可能是壓垮駱駝的稻草,但金融業本身並不需要對隨之而來的地緣政治危機負責。很明顯,道德上的對與錯的界限變得越來越模糊,那些行使「自由選擇」這一基本權利的人要為他們的行為承擔重大的個人責任。事實上,如果以「在現代經濟領域,金融扮演的是毀滅者的角色」為前提,它的必然結果就是:通過選擇不同的道德路徑,利用相同配置的資源,創造出不同的結果,在這個方面,人的能力是無限的。因此,在金融業,產生積極改變的力量要遠遠大於其他任何行業或

部門,包括政府。如果我們能夠調整道德的羅盤,約束金融資源,我們就可以改善世界的現狀,產生積極的社會影響,糾正過去的終極錯誤。當前的世界正處於這樣的一個臨界點上。失去的十年在2008年金融危機發生的7年之后,世界仍未從中完全恢復過來,政府對危機的反應只會讓問題加劇。而我最害怕的是造成全球金融危機的根本原因被誤解、誤判和錯誤對待。此外,盡管有相當大的外部干預力量和公眾憤怒地呼吁各國政府加強銀行監管,但某些主要金融企業的不道德行為模式仍在繼續運行。銀行丑聞不斷,對於卡特爾行為(cartelbehavior)、倫敦銀行同業拆借利率操縱丑聞、貨幣操縱、黃金市場固定價格和主張「男人俱樂部」的文化,人們仍在

繼續為其辯解。盡管已經立案查處,進行了罰款和民事處罰,但華爾街的文化仍然有毒,這種看法根深蒂固。2014年10月,拉斯穆森報告(Rasmussen Report)發現,有41%的美國受訪者對金融業缺乏信心。在寫作本書的時候,自2008年以來,銀行被處以的罰款超過1000億美元,以后還會更多;不止一位銀行高管因涉嫌金融丑聞而被起訴、告發、罰款、監禁和解雇。在過去的7年中,人們似乎並沒有吸取教訓,失去的十年完全有可能演變成失去一個世紀。問題源於該行業的文化,即以更大范圍的社會價值創造為代價,實現個人在短期內發財致富的目標。對於企業文化,不能簡單地定性為「好」或「壞」,企業文化會影響員工對道德問題的

反應,其答案可能介於好壞之間。換句話說,企業文化關乎決策者在缺乏具體監管措施時應該做些什麼,而不是能夠做什麼。將文化的敗壞歸咎於該行業中的「流氓成員」並沒有什麼意義,因為企業文化在很大程度上是由領導層塑造的。事實上,拙劣的文化會讓領導者錯估風險,不匹配地獎勵成功,並且放任不法行為。也許有些企業的經營已經到了領導者力所不逮的地步,因為與之相稱的道德標准已經高到讓他們望塵莫及了。換言之,隨着金融服務公司規模的擴大和復雜性的增加,高管對是所在公司的集體道德行為產生有效影響的能力受質疑,因為員工和領導者之間的差距正在不斷拉大。激勵主要指報酬,它對企業文化具有很強的影響力。領導者應該遠離與短期利潤掛鉤的

獎勵,此類激勵措施只會誘發高風險和不道德的行為。肩負替他人管理錢財的責任,金融服務公司在經濟活動中扮演的是受托人的角色,應該堅守更高的道德標准。通過在全球經濟中分配稀缺的金融資本和對市場進行約束,金融業扮演了一個重要的公共角色。因此,金融企業的存在主要是為了造福公眾,促進資本在整個金融體系中的自由流動,實現繁榮。金融業必須在透明度和公眾責任方面做得比以前更好,因為一旦失去了公眾的信任,它連最基本的功能都無法發揮。只在道德行為得到物質激勵,並且產生積極的社會影響的創利行為得到獎勵時,企業文化才能實現轉型。未來屬於那些追隨自己的夢想,並能積極影響資本配置的人。未來即現在千禧一代是受全球金融危機影響

最大的人群,到2020年,這一代美國人預計將超過1.03億。為了在一個不確定的世界中活得有意義,並體現出他們的重要性,他們正在改變着現代生態系統。千禧一代比其他任何人都更了解世界是如何相互依存的,因為他們擁有共同的世界觀。其中,共同的價值和透明的技術增強了他們的自信,形成企業家思想。因此,相比道德權威,傳統的制度性權威的影響較小。10年之內,千禧一代會在美國合格選民、工人和成人中占多數,因此,千禧一代的價值觀將塑造企業、政府和社會的未來。這一個人口大潮是不可阻擋的,但顯然,在它到來之前,經濟、社會和道德可能遭受更大的破壞。千禧一代不會重塑資本主義,相反,他們將基於新的道德標准,再現資本主義昔日

的輝煌。換句話說,他們會建立一套可以充分利用金融資源做其該做之事的道德原則。古希臘哲學家柏拉圖說過:「我們首先要做到的就是戰勝自我,這也是最大的成功。」千禧一代希望通過做有道德之事獲得財富,而不是不擇手段地賺錢。金融是工具,它可以保持繁榮的繼續,方法即所謂的「影響力投資」,它可以在獲利的同時,產生積極的社會影響。影響力投資變得越來越普遍,但是,金融機構必須學着承認,獲利和產生積極的社會影響並不相互排斥。為了被主流社會接受,影響力投資目前需要吸引龐大的可投資資本前來助陣。在美國,養老基金管理的資產大約為31.98萬億美元。據摩根士丹利估計,在美國的委托管理資產中,有3.07萬億美元要求考慮投資環

境、社會和監管方面的因素。盡管如此,世界經濟論壇估計影響力投資市場的總額為250億~400億美元。在投資意向和投資行動之間搭建橋梁,是我們這個時代的巨大道德挑戰之一。利用全球金融資源實現積極的社會影響,要比維持現狀更有意義,言外之意就是,不惜一切代價獲利是當下投資領域的唯一目標。影響力投資並非一種新的投資方法,事實上,它有着悠久的歷史。在我看來,它是資本主義制度本質的最好體現,資本主義制度旨在實現繁榮,並力求以所有人的利益最大在為准則而實現制度擴張。此外,影響力投資還是一種努力產生積極的社會影響,同時獲得收益和利潤的投資方法。金融從事的責任是為創意匹配資本,使得創業家、小企業和公司有能力促進經

濟增長和人類社會的發展。本書解釋了為什麼金融是一種好的力量這一觀點,並提出了一個通過在銀行和金融服務業踐行一套新的道德價值觀,來修復這個破碎世界的計划。它旨在激勵高中生和大學生考慮畢業后加入金融行業,說服幻想破滅的中層管理人員繼續留在銀行業,重塑行業影響力,迎接千禧一代成為金融行業最重要的客戶群。影響力投資考慮的是在產生積極社會影響的同時獲得財務回報。只有企業和私營部門才有能力實現繁榮,因為長期以來,在經歷了經濟政策的失敗之后,政府大都黔驢技窮且囊中羞澀。世界的未來取決於金融業的道德和文化走向。如果我們可以改變金融文化,我們就能夠確定,下一個世紀將是繁榮和富裕的世紀。如果我們行動起來,我們這個

時代的問題將在歷史長河中變得無足輕重。現在需要提醒大家注意的是,利伯維爾場制度是有史以來最強大的好的力量之一,金融是其實施機制。同時,我們要盡可能遠地和廣泛地將相關信息傳播開來,因為我們不想失敗。美好的未來始於今天。

道瓊斯指數歷史進入發燒排行的影片

香港今日社論2021年01月05日(100蚊獅子頭)
https://youtu.be/5zXY2eTTy54

請各網友支持巴打台
巴打台購物網址
https://badatoy.com/shop/
巴打台Facebook
https://www.facebook.com/badatoyhk/
巴打台Youtube Channel:
https://www.youtube.com/channel/UCmc27Xd9EBFnc2QsayzA12g
-----------------------
明報社評
本港抗疫陷苦戰,政府宣布現行社交距離措施延長兩周,中小學原則上繼續暫停面授課堂,直至農曆新年假期,惟校方可有限度容許小量學生回校上課。第四波疫情回落緩慢,全面復課不能操之過急,不過網上授課不足之處多多,長期持續會嚴重影響學童學習,中小學停課安排多留一些彈性是好事,然而校本安排易生混亂,當局需要密切留意校園情况,避免出現亂象甚至爆發疫情。元旦過去,農曆新年不久又來,政府應以過年前實現「清零」為目標,就算沒有一定做到的把握,至少亦要讓市民看到過年後有望清零,學生可以盡快全面復課,百業亦可逐步復蘇。

蘋果頭條
美國喬治亞州兩場關鍵參議院席位決選前夕,美股低收,道瓊斯工業平均指數一度跌700點,尾段跌幅收窄,收報30,223點,跌382點或1.25%,標普500指數收報3,700點,跌55點或1.48%。納斯達克綜合指數收報12,698點,跌189點或1.47%。美股首個交易日,開市一度高開觸歷史高位,其後倒水向下,道指最新跌650點,至29955點;標指跌81點,至3674點﹔納指則跌287點,至12600點。《CNBC》引述交易員指出,股市重挫主要是歸咎於全球武漢肺炎確診數量急劇上升。

東方正論
疑犯逍遙,正義不彰!3年前一宗台灣謀殺案,由於港台兩地沒有司法互助協議,移交疑犯有技術上困難,政府修訂《逃犯條例》卻被抹黑,掀起巨波,爆發的示威暴潮,前所未見,令港府管治權受到威脅。事件揭示現存法律漏洞,港澳回歸超過廿年,兩岸四地存在的司法鴻溝,卻仍然未鋪橋搭路提供解決方案。中國境內某些區域竟然成為逃犯天堂,這和港英時代的三不管「九龍城寨」有甚麼分別?「引渡協議」是指國家與國家簽署移交罪犯的協議,在一國境內應稱為逃犯移交協議。

星島社論
公立醫院頻頻出現防疫漏洞,繼早前聯合醫院病房爆發疫情後,瑪嘉烈醫院亦近日「失守」。瑪嘉烈醫院EG日間病房出現爆疫,一名六十六歲骨髓瘤女患者上月二十八日到日間內科病房吊針後確診,她逗留在病房的五個半鐘期間將病毒傳播予至少四人,當中包括兩名醫護,另有四十人需要檢疫。當局宣布於上月二十八日至本月三日在瑪嘉烈醫院日間內科病房逗留過的人士都須強制檢測。香港大學微生物學系講座教授袁國勇視察過後,相信傳播是首名病人曾於病房內除下口罩食飯,令病毒經空氣在病房內傳播。

經濟社評
A股在新年後迎來開門紅,皆因外資看好內地經濟,熱錢持續湧入。香港與內地經濟息息相關,疊加美國迫令在當地上市的中概股退市,香港須把握機遇,並盡快落實新股改革,縮短交收期,打造成高效融資中心,來提升競爭力。A股三大指數在今年首個交易日做好,滬指重上3500點,升0.9%,創三年新高,深成指數升2.5%,而創業板升3.8%,滬深兩地成交額高達1.16萬億元人民幣。盡管A股去年升近14%,投資者仍持續看好後市,皆因內地疫情受控,成為全球唯一率先復甦經濟體,GDP增長估計會由去年2%大幅增至今年9%,成為全球經濟增長火車頭,有助改善投資和消費氛圍。

轉型期的中國證券市場杠杆投資研究—發展與監管

為了解決道瓊斯指數歷史的問題,作者李真 這樣論述:

作為證券行業從業人員,自2004年參加工作後,一直與股票二級市場打交道,期間親身經歷並參與了中國證券市場的兩輪牛熊市的轉換,中國證券市場還很年輕,只有28年的歷史,雖有幸參與了其中一半的時間,但每一次重要歷史事件的發生都使得我對證券市場的認識更進了一步。我們一直希望中國證券市場是個規範且具有長期投資價值的市場,但隨著每一輪經濟週期的轉變、政策的更迭,愈發感到這是一個非理性的市場,有太多的問題需要去解決。最近的一輪牛熊轉換就發生在2014-2015年,期間高漲的股指伴隨著史無前例的的巨量杠杆交易資金,有賺幾倍幾十倍的,有虧到血本無歸的,在利益誘惑面前,投資人是瘋狂的,專業金融機構也在其中推波助

瀾,銀行、信託、基金、券商無不參與其中分享牛市狂歡。同時,伴隨著互聯網技術的興起,各種場外配資挾裹著各路資金紛至遝來,利用互聯網便捷的技術應用為投資人義無反顧地加上杠杆翅膀,可惜終究飛得高摔得慘,最終在一輪瘋狂的牛熊後能活下來的並不多,投資人普遍損失慘重。這場牛市是由資金帶著杠杆快速帶起的,監管層也意識到了其中潛在的風險,因此在2015牛市後半段開始去杠杆,而去杠杆的速度之快、效果之猛也是出人意料,一輪輪股災接踵而至,從2014年7月2000多點起步的股市,在2015年6月達到了牛市頂峰的5178點高位後,只用了3個月時間就跌回2850點,2016年1月底又跌至2638點的低位,截止到2018

年9月仍在2800點以下,中國證券市場首次由杠杆資金推動的牛市就這樣結束了。期間發生了什麼?杠杆投資是怎麼來的?為什麼有如此多的資金在短時間內聚集於股票市場?監管層用了哪些去杠杆的手段,以至於使得股市下跌如此驚心動魄?作為從業人員在此次杠杆牛市中也是使用了幾乎市面上所有的杠杆工具,並與所有杠杆交易的參與方都有接觸,身在其中才對於中國證券市場各路資金如何參與杠杆交易深有體會,覺得有必要對杠杆交易的生態做一番剖析,對於監管層的去杠杆時機和手法有一些建議,回顧全球證券市場的歷史,這一輪的杠杆資金的起落與美國和臺灣當時的市場有諸多相似之處,因此本文也從回顧證券市場的歷史開始,分析成因,分析各類杠杆工具

,分析監管手段,給出建議,希望能為日後中國證券市場的小小進步做一些推演。

解纏論3.0:走勢完整性推導與拐點研判法

為了解決道瓊斯指數歷史的問題,作者余井強 這樣論述:

《解纏論3.0:走勢完整性推導與拐點研判法》全面系統地介紹了本理論中形態學的三個功能及其形態學、動態學等運用原理,尤其重點介紹了以下全新概念,如走勢類型、走勢結構、走勢分類、走勢完整性和走勢節奏等知識點。在動態學理論中,重新梳理並提出了更為完整的三種類型的三個買賣點理論及其實用方法。余井強,2004年進入證券業,現具備證券+期貨從業資格,同時具備證券投資分析與證券投資基金的資歷和條件。十多年來在券商主要從事證券投資分析、研究、咨詢及證券業務相關工作。專業偏好:致力於證券投資理論、方法的研究,不限於基本研究和交易技術研究,更偏向於基本面選股、技術面選時的策略性投資法。已出版的專業書籍:《解纏論》

(2011年)、《解纏論2》(2013年)、《漲跌真相》(2015年)、《解纏論3.0》(2016年)。 上篇 解纏論的實戰運用原理講解第一章 解纏論概述003一、解纏論概述003二、形態學三大功能概述005三、動態學三理論的功能概述015四、外因影響與市場心理分析和預計之功能概述022五、解纏論思想性體現之概述027第二章 形態學運用原理講解037一、走勢結構037二、走勢類型044三、走勢分類及其運用原理069四、走勢的完整性072五、走勢的節奏075第三章 動態學運用原理講解079一、級別(定位)的運用原理079二、背離的運用原理087三、三種類型買賣點的運用原理09

2第四章 外因影響分析及運用原理講解105一、外力影響因素有哪些?它們各自對大盤走勢的影響分析及運用原理108二、外力影響因素對個股走勢的影響分析及運用111三、結 論113第五章 解纏論綜合運用原理概述115一、形態學運用中,對歷史走勢分解原則115二、對走勢完整性推導及研判的遵循法則116三、動態學運用中,關於級別理論運用的三原則116四、關於背離理論的實用規律117五、第三種類型三個買賣點運用法對實際操作的幾點啟示117六、幾點補充運用原則118中篇 解纏論的實操講解第六章 解纏論實操運用步驟125一、實操運用步驟概述125二、走勢研判的實操運用步驟循環圖127三、實用步驟的實例講解12

8第七章 指數分解及困惑解答131一、滬指分解131二、創業板指分解142三、道瓊斯指數分解148四、指數分解中的困惑153第八章 常見實用規律揭示與實操講解155一、層級振盪與中樞形態關系探討155二、主、次級別走勢共振特點分析161三、其他實用規律特性介紹170四、「庄家」手法剖析172第九章 日內交易法詳解175一、日內交易法的運用原理或步驟175二、日內交易實例講解178三、日內交易法心得小結186下篇 論股票投資的解纏之道第十章 股票投資的三個維度191一、股票投資中的三個維度的簡單介紹與概述191二、論交易技術的基礎作用及本質194三、基本面分析研究的核心任務在於選股205四、人在

擔當決策者與執行者角色中的重要性209第十一章 解纏論之道與術的討論217一、解纏論之術與道的討論217二、股票投資的解纏之道219

臺灣藝術市場指數建構之研究─以前輩畫家為例

為了解決道瓊斯指數歷史的問題,作者丘乃如 這樣論述:

指數如同市場資訊的重點圖示,是許多投資人的初步參考工具,自90年代以來,歐美藝術品拍賣會屢創新天價,吸引大眾矚目,以藝術品為內容的「藝術指數」便在此勢下成為市場研究的新寵,也啟發了本研究對此新議題的好奇。對於藝術指數是甚麼,存在的意義為何,該如何建立,以及藝術品在投資獲利上與其他品項之間的關係為何,臺灣是否有可能在市場日漸擴成長的未來建立藝術指數,這些問題皆為本研究欲釐清的面向,目前國內有關藝術市場方面的研究論文,雖有從投資報酬率的計算與個別藝術家市場行情方向出發的研究,但尚未有以藝術指數為題的探討,值得用前導研究廣納資訊的角度開發此議題。 本研究使用文件分析法、參與觀察法、個案研究法

、市場調查法、量化研究法,選定「Artprice」、「梅摩指數」、「雅昌指數」三個具有代表性的個案,比較不同的設計邏輯與規模各異的建立方法;接著立足臺灣藝術市場的時空背景,進行建構藝術指數的可能性探究,最後嘗試以陳澄波、廖繼春、李梅樹、楊三郎、李石樵等五位前輩畫家為例,設計「臺灣前輩藝術家油畫市場指數」,做為臺灣建構藝術指數的參考,最後與臺灣的總體經濟、房地產市場、金融市場進行相關性分析,探求藝術市場與其他市場的關係為何。 經整理與分析,認識到建立藝術指數要先有透明、可信的藝術品價格資料庫為基礎,取樣的藝術家必須兼具學術與市場代表性,建構方法應考慮到藝術品的異質性商品、流通率低、無法有密

集的公開價格等特性;另外,相較於房地產或金融市場,藝術市場的規模較小,儘管經濟景氣可能會影響到藝術市場,但藝術市場卻很少影響到整體經濟情況;研究過程中也發現臺灣的藝術品在拍賣會上有逐漸被稀釋的現象,所占比例越來越少。後續建議臺灣應維持市場的正常運作機制,配合政策與法規,藉以擴大藝文消費人口,若要建構藝術指數應及早建立完整的價格資料庫或尋求合作對象,以利後續建立、開發指數,並須慎選樣本藝術家、注意時間序列與基期的安排,方可建構可客觀反映臺灣藝術市場的指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