遺屬年金試算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股價、配息、目標價等股票新聞資訊

遺屬年金試算的問題,我們搜遍了碩博士論文和台灣出版的書籍,推薦鄭正一寫的 勞保實務教戰100% 和鄭正一的 勞保實務教戰100%都 可以從中找到所需的評價。

另外網站投保國民年金可以領到哪些錢?有多少?也說明:投保國民年金,若符合資格分別可以拿到老年年金、喪葬給付與遺屬年金、生育給付等,至於可以拿到多少錢,則可以透過以下案例來試算。

這兩本書分別來自永然 和永然所出版 。

國立中正大學 勞工關係學系碩士在職專班 吳啟新所指導 鄭嘉慧的 臺灣社會安全體制勞工保險與國民年金之探討:以給付請領策略為焦點 (2021),提出遺屬年金試算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社會保險、失能給付、勞工保險、國民年金、競合給付。

而第二篇論文大漢技術學院 流通與行銷管理研究所 廖于慧、廖國勛所指導 王彩意的 網路申報遺產及贈與稅推廣之研究-以花蓮縣報稅代理人為例 (2019),提出因為有 網路申報、遺產及贈與稅、政策行銷、電子化政府的重點而找出了 遺屬年金試算的解答。

最後網站國民年金-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則補充:國保之保險事故分為老年、生育、身心障礙及死亡4種,保險給付項目計有:老年年金給付、生育給付、身心障礙年金給付、喪葬給付及遺屬年金給付等5種。具津貼 ...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遺屬年金試算,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勞保實務教戰100%

為了解決遺屬年金試算的問題,作者鄭正一 這樣論述:

  勞工保險條例、各項給付標準與請領手續複雜多端,常使得勞工在難以理解的情況下,無法獲得應有的保障,勞工保險的社會救濟功能從而大打折扣。本書作者教授勞工保險業務經驗豐富,以上課精闢的內容為基礎,將勞工保險法律規定分成六章,依序為:導論、勞工保險概論、勞工保險給付、職業災害勞工保護法、就業保險法,並蒐集大量實例深入解說,以淺顯文字配合完整的圖表、證明書、申請書、行政函釋,幫助讀者突破法條深奧的外殼,實地運用,爭取自身權益。

遺屬年金試算進入發燒排行的影片

家人如果不幸離開,勞保和國民年金會不會充公進國庫?
養子、養女、孫子女和兄弟姐妹有機會領到遺屬年金嗎?
要注意哪些事情,才能讓這些家人的愛領得更多、更久?

今天跟大家聊聊『國民年金的遺屬年金和勞保遺屬年金』

想知道更多資訊...
可到臉書搜尋『艾倫的理財研究室』

合作/演講/諮詢聯絡信箱:
[email protected]

臺灣社會安全體制勞工保險與國民年金之探討:以給付請領策略為焦點

為了解決遺屬年金試算的問題,作者鄭嘉慧 這樣論述:

勞工保險是我國社會保險目前投保人數最多的,也是給付項目涵蓋最廣泛的,在民眾的生命歷程中,多少會經歷不同職涯身份的轉換,進而在不同社會保險流動,轉換不同的社保身份、也分別累計著不同職域社會保險的年資。多元化的社會安全體系,讓請求權趨於複雜,難免產生請求權競合的情況。例常見失能一次金與老年給付僅能擇一請領,如何抉擇其優先順序。在繁雜的法令規章中又該如何苛求請領的民眾能清楚明白知悉本身的權利,而政府行政機關是否能有效率的橫向資源整合、資料勾稽統合,讓社會保險及社會救助能有效的運用在需要的民眾身上。 本研究以勞保被保險人發生事故失能達1-3級時,遭勞保局強制退保時,且勞工未滿65歲且無其它排

除納保條件時,便會自動納保至國民年金保險體系,而勞工是否與國民年金年資合併通算?若符合眷屬津貼加計條件者,又符合中低收入者且有身心障礙手冊者。在請求權的選擇上有何差異性不同,在本文第四章,利用模擬的案例分析方法,依勞工具相同的投保薪資,一樣的失能等級,模擬不同的年資,有無眷屬、是否合併國民年金去討論模擬不同的給付,依推算出的數據及流程心智圖,簡易分析出不同選擇的差異性。 本研究希望政府e化政策更便民外,勞保局也能改變申請的流程,先試算後申請,用勞工可以清楚明白的方式,知道他的權利所在,不該期許勞工能理解法規的複雜性,而是讓知識的高牆倒下,讓勞工簡易的明白其請求權的所在,讓社會保險安全制度充份

發揮其效益。關鍵字:社會保險、失能給付、勞工保險、國民年金、競合給付 

勞保實務教戰100%

為了解決遺屬年金試算的問題,作者鄭正一 這樣論述:

  勞工保險條例、各項給付標準與請領手續複雜多端,常使得勞工在難以理解的情況下,無法獲得應有的保障,勞工保險的社會救濟功能從而大打折扣。本書作者教授勞工保險業務經驗豐富,以上課精闢的內容為基礎,將勞工保險法律規定分成六章,依序為:導論、勞工保險概論、勞工保險給付、職業災害勞工保護法、就業保險法,並蒐集大量實例深入解說,以淺顯文字配合完整的圖表、證明書、申請書、行政函釋,幫助讀者突破法條深奧的外殼,實地運用,爭取自身權益。

網路申報遺產及贈與稅推廣之研究-以花蓮縣報稅代理人為例

為了解決遺屬年金試算的問題,作者王彩意 這樣論述:

遺產稅是我國稅制中平均社會財富重要稅目,贈與稅課徵可降低生前贈與分散所得、規避遺產稅等誘因,且繳納稅捐是國民應盡的義務,租稅收入更是各項建設財源,而我國政府於民國86年提出「行政再造」計畫,其中又以財政部推動網路申報作業,為電子化政府代表具體措施之一,惟因租稅申報涉及相關法令且申報實務具專業性,如何讓使用者了解,進而對政府政策認同,因此行銷推廣租稅政策顯得非常重要。然遺產及贈與稅申報相較國稅其他稅目不同的是,一般民眾並不一定每年都需要申報,而且大多受委託報稅代理人協助,由於網路申報遺產及贈與稅相較其他稅目發展較晚,如何推廣網路申報遺產及贈與稅,提供更便利申報流程並願意持續使用,是值得再

深入探討,故本研究以網路申報遺產及贈與稅推廣為研究主題,探討不同背景變項的報稅代理人對網路申報行銷推廣因素差異分析。本研究採用問卷調查法,共計發放325份問卷,回收問卷317份,有效回收率達97%,透過SPSS統計軟體進行敘述性統計、單因子變異數分析、Scheffe法事後分析、Pearson積差相關分析、迴歸分析及卡方分析等檢定,研究發現歸納結論如下:一、依據不同背景資料分析結果,可得知花蓮縣報稅代理人,受訪者以女性佔70.3%為主,年齡55歲以上佔28.7%較多,教育程度以大學(含專科)學歷佔63.7%為主,工作年資20年以上佔39.7%較多,電腦操作技能普通佔53.6%最多,網路申報使用自

然人憑證佔53.6%最多,資格類別為報稅服務人員佔50.5%為主要族群。二、報稅代理人在「制度認知」、「使用評價」、「擴散效果」及「政策溝通」等四構面統計結果分析,達李克特五點評量尺度的「同意」水準,就整體而言,報稅代理人對網路申報遺產及贈與稅的行銷推廣因素高度認同,稅捐機關應持續推廣。三、報稅代理人的年齡、教育程度及資格類別皆不會影響網路申報意願。四、工作年資的不同會影響其對網路申報、使用效益的認同度,其中工作年資大於20年的資深報稅代理人對於制度認知與使用評價更為支持。五、使用申報憑證的不同亦會影響報稅代理人對網路申報、使用效益的認同度,其中使用自然人憑證的報稅代理人比使用健保卡的報稅代理

人對網路申報遺產及贈與稅的制度認知與使用評價更高。六、報稅代理人電腦操作技能熟練度對於網路申報遺產及贈與稅相當重要,熟練度愈高的報稅代理人在各構面認同度皆大於熟練度普通與不熟練的報稅代理人,因此,如何提升報稅代理人電腦操作熟練程度,是稅捐機關應重視的課題。七、由 相關分析得知,制度認知會影響使用評價,且制度認知、使用評價及政策溝通,皆會影響擴散效果,因此,稅捐機關若能透過行銷推廣來提升網路申報的使用評價及制度認知,相對的擴散效果也會跟著提高。八、在迴歸分析中,本研究構建之迴歸方程式為擴散效果=0.48+0.885*使用評價,決定係數R2為60.8%,即使用評價已知下,可預測擴散效果,使用評價

與擴散效果具顯著正向關係。九、卡方分析結果顯示,不同工作年資與申報憑證有顯著差異,發現工作年資20年以上的報稅代理人,大多使用自然人憑證;工作年資5年以下的報稅代理人,大多使用健保卡,表示稅捐機關早期推廣自然人憑證與近年推廣健保卡成效良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