遺產分配比例配偶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股價、配息、目標價等股票新聞資訊

遺產分配比例配偶的問題,我們搜遍了碩博士論文和台灣出版的書籍,推薦黃振國寫的 遺贈稅.財產移轉圓滿計畫(十版) 和鄭惠方(艾蜜莉會計師)的 艾蜜莉會計師教你聰明節稅(2022年最新法規增訂版):圖解個人所得、房地產、投資理財、遺贈稅都 可以從中找到所需的評價。

另外網站《線上小學堂OPEN講》 第三回法定「應繼分」如何計算?也說明:如果要按照民法計算每個繼承人分配到遺產的比例,就一定要先瞭解誰有繼承權,這 ... 第2種: 「配偶」先分一半(1/2),剩下一半由「父母」平均分配,就是父、母各1/4。

這兩本書分別來自永然 和財經傳訊所出版 。

國立政治大學 法學院碩士在職專班 陳惠馨所指導 黃顯凱的 法院調整夫妻剩餘財產分配額之研究 (2020),提出遺產分配比例配偶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夫妻剩餘財產分配、酌減、免除、調整、分配額、法院調整分配額、顯失公平、法定財產制、夫妻財產制、剩餘財產分配請求權。

而第二篇論文國立交通大學 科技法律研究所 陳鋕雄所指導 許芳庭的 以房養老之風險規避:逆向抵押比較研究 (2020),提出因為有 以房養老、逆向抵押、房屋淨值轉換抵押貸款制、終身抵押的重點而找出了 遺產分配比例配偶的解答。

最後網站子女、父母、兄弟姊妹怎麼分?「一圖看懂」順位與應繼分規定則補充:1、配偶+直系血親卑親屬:原則依繼承人人數均分遺產(如果有代位繼承的情形時可能會有例外) · 2、配偶+父母:配偶1/2、父母均分剩下的1/2 · 3、配偶+兄弟 ...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遺產分配比例配偶,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遺贈稅.財產移轉圓滿計畫(十版)

為了解決遺產分配比例配偶的問題,作者黃振國 這樣論述:

  《遺產及贈與稅法》自106年5月起有了重大變革!原10%之單一稅率,改為三級累進稅率。相較於單一稅率之遺產稅、贈與稅之租稅規劃,累進稅率之租稅規劃需要更專業的知識。諸多修正,改寫了遺贈稅節稅暨財產移轉規劃之大布局。房地合一2.0新制啟動,如何因應?高資產者如何重新擘劃,留住畢生積蓄之最大值?就讓房地、財稅雙料達人以最精彩的圖文、經驗開啟您的智慧之門!

法院調整夫妻剩餘財產分配額之研究

為了解決遺產分配比例配偶的問題,作者黃顯凱 這樣論述:

本論文主要探討法院適用民法第1030條之1第2項規定調整或免除夫妻剩餘財產分配額之情形。先就夫妻財產制規定在歷史上的發展、修法歷程及法律規範、包括大理院解釋例及判例加以描繪分析;再針對最高法院、臺灣高等法院、臺北地方法院、士林地方法院、新北地方法院免除或調整剩餘財產分配額之比例及理由加以整理,進行整體判決之歸納分析。研究發現集到最高法院、臺灣高等法院及北三院相關判決,經過整理歸納後,發現最高法院對於夫妻剩餘財產是否平均分配顯失公平,有無免除或調整分配額之必要及調整比例之判斷標準並不一致。有多筆判決認為分居影響剩餘財產分配,但分居如何影響分配額及調整分配額之方式及比例,未見進一步討論。臺灣高等

法院調整分配額之比例增加,且較地方法院調整分配額幅度高,甚至有多件為免除請求人之分配額之情形,有判決認為剩餘財產分配非僅考量婚齡或分居期間,尚考慮配偶間情感相互支持及對待子女之方式。北三院則各自呈現不同調整分配額之方式及理由。另從社會文化之觀點,比較不同時期及各個法院的案件量變化,並進行性別比例分析。呈現夫妻剩餘財產分配案件量快速成長,且請求人之性別並無明顯差異。並以比較法之觀點,透過分析德國、瑞士、英國、美國相關立法例後,提供我國運用民法第1030之1條第2項法院調整剩餘財產分配額之參考。建議得增訂當事人可約定剩餘財產分配之標的、種類及比例等事項,若為求慎重,可明定應以書面公證為之。亦可參酌

外國立法例分配夫妻財產應審酌之因素,考量未來個人的經濟狀況及需要、以及子女之利益,在目前我國民法第1057條贍養費規定過於嚴苛之情形下,透過法院調整夫妻剩餘財產分配額加以衡平;亦可考慮如我國民法第1055條之1酌定子女親權之審酌判斷因素及注意事項之規定,而於民法第1030條之1第2項規定,明列法院於審酌平均分配顯失公平時應注意事項,包括雙方有無分居、未來有無特殊需要,對未成年子女利益之保護及對婚姻過失是否已予賠償等因素,讓當事人得以預測及作為法院審判之依據。

艾蜜莉會計師教你聰明節稅(2022年最新法規增訂版):圖解個人所得、房地產、投資理財、遺贈稅

為了解決遺產分配比例配偶的問題,作者鄭惠方(艾蜜莉會計師) 這樣論述:

  2022年新增──   2022年最新免稅額及扣除額   房地合一稅2.0   受控外國企業(CFC)制度   藝術品交易所得分離課稅   民法成年下修至18歲之稅務影響全解析   每年5月你收到稅單會不會心痛?你會不會想要少繳點稅?   你心裡是否有個疑問,每年到底是在繳什麼稅?   多數人年年心痛、年年疑惑,但是從不採取行動。   本書解決你陳年的「痛」和「疑慮」,   讓你知道個人所得稅制是怎麼一回事,也讓你知道如何合法節稅!   艾蜜莉會計師一次告訴你,25項一定要知道的節稅建議,讓你不繳冤枉稅!   你年年的「痛」和「疑慮」是因為稅制很難、稅法很雜,你搞

不懂,根本無法談論合法節稅這檔事。   因為你不懂,你心目中的節稅方法只有:把所得掛給人頭、多報撫養親屬等,但這些可能是逃漏稅的偏門,你可能一時少繳稅,但可能讓國稅局上門要你補稅加罰金。   本書讓你輕鬆而完整解決上述問題:   用圖來解釋難懂的概念;   用表格、邊欄呈現重要參考資料;   用淺白的文字說明所有重要法源;   用案例來說明規定如何適用。   本書為所有程度的讀者建立清楚的個人稅制系統概念,有了基本的概念之後,你才能知道如何真正合法節稅。   例如,如果你了解個人所得稅是採「現金收付制」(即按照現金收支的時點判定所得及費用歸屬年度),同時,綜合所得稅是採累進稅率,你自然

會知道可以透過調整收入實現的時間點,讓所得實現在稅率較低的年度來節稅。   作者提出25項節稅訣竅,如提高勞保退休金的提撥比例,提撥的部分當年免稅,自然降低你的稅基。到退休領用時,因為你的收入低、稅率也低,自然比現在繳稅來得划算。增加儲蓄的同時,也省下稅金,一舉兩得。   中華民國萬萬稅,所以對個人(自然人)而言,投資理財、房地產、遺產及贈與相關的稅賦問題,就格外重要,本書各以專章介紹,你的人生一定用得上。   你不愛繳稅,所以你想了解稅,進而節稅;不過稅又很難解,所以你永遠不懂稅,永遠多繳稅。本書讓你打破上述惡性循環。   本書在2018年出版後,廣受好評。由於稅務相關法規逐年修正,

因此2022年針對法條更新進行修訂,並新增專節介紹本年度最新且最重要議題。 本書特色           ◆本書在金融保險機構間造成搶購,因為「沒有想到有結構如此清楚的個人稅法入門」   本書作者經常應邀替銀行理專、保險從業人員及金融從業人員授課,他們需要對與個人相關的稅法有清楚的了解,以提升服務客戶的能力。而作者上完課之後,都會有數以百計的購書訂單湧進。原因很簡單,這本書讓非稅務專業人士可以快速搞懂複雜的稅制,提升自己的能力。   ◆圖解重要概念,讓你輕鬆建立正確觀念,不繳冤枉稅!   談論稅的書一定會有類似以下讓人頭腦打結的說明:「個人綜合所得稅採屬地主義,不論本國人或外國人,只要有我

國來源所得者,即有繳稅義務。反之,若非我國來源所得(如台灣人於國外工作所得),則免課我國的所得稅。」   本書也有類似文字,但是涉及重要觀念,皆繪製圖表,讓讀者快速了解。   ◆完整說明個人稅制,讓你的稅法知識超越同儕!   「綜合所得稅+最低稅負制+分離課稅」,才能構成完整的個人所得稅制。本書以深入淺出的方式,解答人生中不同階段或面向(職涯發展、投資理財、買房置產及財富傳承)所面對的重要財務及稅務議題。     ◆提供個人綜合所得、投資理財、房地產、遺產傳承(含贈與)四大主題的節稅要訣!   本書提出25項可以運用的節稅建議,例如對房屋賣方而言,若是在2016年前就持有,建議房地拆分價格出

售。由於房地合一新制於2016年才上路,目前多數民眾持有的房地產還是適用舊制。房屋因為逐年折舊而減少價值,而近年來土地的公告現值逐漸調漲,長期持有後,房屋價格占不動產總價的比例通常會降低。因為「舊制」僅對房屋部分課所得稅,如果你持有的「舊制」不動產,購買時有拆分房屋、土地價款,未來賣出時建議拆分房地價格出售。   ◆不當稅務規劃完全解析,教你聰明節稅利人利己!   許多常見的稅務規劃方法,其實暗藏風險。本書在各以專門單元解說。   例如,利用人頭來分散薪資所得、分散股利所得或漏報收入,國稅局已經運用電腦提供異常薪資所得查核清單,對利用人頭列報薪資的公司商號全面選案查核。而一般人的薪資所得水

準不難判斷,因為一個人的工作能力有限,不可能同時在多個單位工作。若個人受領薪水每月10萬元以上超過5筆,有違常情。此外,許多人頭與公司股東或員工具有一定的親屬關係(如配偶),且當年度申報所得極低或無應納稅額,若進一步查核資金流程,多半可發現有資金回流的現象。   《洗錢防制法》新制自2017年6月28日施行後,運用人頭帳戶進行租稅規避或逃漏稅,除了可能觸犯《稅捐稽徵法》,以詐術或其他不正當方法逃漏稅捐,處5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科或併科新台幣6萬元以下罰金外,還可能構成洗錢罪。依利用人頭的方式不同,還可能另外涉及違反《公司法》、《銀行法》、《刑法》等,不可不留意。   ◆2022年稅務法規

變動、修訂內容   2022年最新免稅額及扣除額   房地合一稅2.0   受控外國企業(CFC)制度   藝術品交易所得分離課稅   民法成年下修至18歲之稅務影響全解析  

以房養老之風險規避:逆向抵押比較研究

為了解決遺產分配比例配偶的問題,作者許芳庭 這樣論述:

近年來,台灣因高齡少子化嚴重,2018年已經步入高齡社會,預計在未來五年,將進入超高齡社會,老人經濟問題值得關注,因此,立法院於104年12月9日修正通過「老人福利法」第14條第 2項規定,強調:「金融主管機關應鼓勵信託業者及金融業者 辦理財產信託、提供商業型不動產逆向抵押貸款服務。」藉此引導民間業者開辦商業型「以房養老」商品,以與公益型「以房養老」制度並行,透過貸款滿足老人經濟、居住暨照護需求,並落實「在地老化」。本文擬先自不動產逆向抵押在物權法領域發展之推動出發,介紹逆向抵押風險與之連結,以以房養老為目的之「不動產逆向抵押貸款制度試辦方案作業規定」內容,以初步了解此辦法之架構。觀察此辦法

之修正理由中多次提及美國、日本相關法令之規定,可知修法過程中,立法者曾援引美國、日本就逆向抵押之規定與精神,為能更準確掌握新法修正之精神與修法方向,擬併初步探勘美國與日本有關不動產逆向抵押之管制規定,以期釐清我國修正之「不動產逆向抵押貸款制度試辦方案作業規定」與比較法例同異之處。然不動產逆向抵押貸款制度試辦方案作業規定公布之後,僅萬分之一的老年人口來申請,成效不如預期,發現承貸銀行案件數有極大落差,一來為政府限制之貸款人資格嚴苛,偏公益型逆向抵押,二來為金融機構在此方面所承擔的風險非常高,若時間過久而使債務到期時比房屋價值高,將使銀行虧損而影響後續的施行,故有關公益型逆向抵押風險管理,本文擬藉

由英、美兩國成功案例為法規參照,而日本與我國皆採取雙軌制,在相似民情中研究此制度可能發生之問題,並以故實證研究質性訪談結果,作為未來逆向抵押建構之參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