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囑縮寫查詢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股價、配息、目標價等股票新聞資訊

另外網站臨床醫學常用英文縮寫匯總,再也不愁看不懂了! - 每日頭條也說明:慢慢地! m.d. 用法口授,遵照醫囑. M.D.S. 混合,給予,標記M.f.pulv. 混合製成散劑. mg. 毫克ml ...

國立成功大學 臨床藥學與藥物科技研究所 徐之昇所指導 謝幸㚬的 運用實證為基礎之整合性藥物效益風險決策分析-以Statins類降血脂藥物為例 (2014),提出醫囑縮寫查詢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Statins 類降血脂藥、效益風險評估、療效、安全性、處方率。

而第二篇論文國立成功大學 臨床藥學與藥物科技研究所 高雅慧所指導 林于雅的 初次急性心肌梗塞病患新發生心衰竭之危險因子分析 (2012),提出因為有 心肌梗塞、心衰竭、發生率、危險因子的重點而找出了 醫囑縮寫查詢的解答。

最後網站行動Apps - 樹人醫護管理專科學校則補充:... 碰到的狀況就是忘記常用醫學術語詞彙,或者是看不懂醫囑的英文縮寫。 ... 本作品功能有二:一可經由英文縮寫查詢英文全文、中文及發音;另一為藉 ...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醫囑縮寫查詢,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運用實證為基礎之整合性藥物效益風險決策分析-以Statins類降血脂藥物為例

為了解決醫囑縮寫查詢的問題,作者謝幸㚬 這樣論述:

背景:心血管疾病名列許多已開發國家死因排行的第一名,而高膽固醇是心血管疾病的重要危險因子之一,目前最常被用來治療高膽固醇血症的藥品為statin類降血脂藥物,雖然過去已有許多文獻確立statin類藥物的療效與安全性,然而,statin類降血脂藥物效益及風險的綜合性評估研究卻非常缺乏。目的:本研究利用多準則決策分析方法,在同時考量藥物的效益及風險下,整合性地量化評估不同statin類降血脂藥物在一般血脂異常病患之療效與安全性。另外統計台灣於2002年至2011年間各statins及不同強度statins類藥物處方比率隨年份之變化趨勢,並針對有無特定臨床事件疾病史之新使用statins族群,探討

statins類藥物處方比率之差異,呼應前半部決策分析結果進行討論。方法:本研究利用多準則決策分析法(multiple criteria decision analysis, MCDA)評估atorvastatin、fluvastatin、lovastatin、pravastatin、rosuvastatin、simvastatin等六種statin。MCDA模型中包含五項評估準則,包括重大冠狀動脈事件之預防、重大腦血管事件之預防、肌痛或相關肌肉病變之風險、肝臟酵素上升之風險及新發生糖尿病之風險;其中,前兩項屬效益面評估準則,後三項屬風險面評估準則。藉由文獻回顧,本研究整理出各類statin在

不同準則之間的表現能力及分數,並利用蒐集健康生活品質相關文獻及問卷設計與執行,分別收集代表病患以及南部某醫學中心醫師之偏好與意見,作為各準則權重分配之依據,最後,綜合各種statin於不同準則的表現分數及權重,為各類statin計算出總和分數,此外,本研究也進行了敏感度分析以評估準則權重的變化是否會影響研究結果。台灣每年度statins類使用族群之各statin處方比率統計部份,則透過2001-2011年之健保資料庫中百萬抽樣歸人檔資料進行分析。結果:本研究結果顯示,不論是依據病患或醫師之立場評估所決定的準則權重,於所有statins中,fluvastatin有最高的總和分數(病患部分與醫師部

分各得62.0分、54.9分),次高者為simvastatin (53.9分、54.6分),atorvastatin (53.1分、52.8分)與pravastatin (52.7分、53.8分)排名第三或四,而lovastatin (52.5分、52.2分)及rosuvastatin (51.9分、52.8分)之分數最低,整體而言,除病患部分評估結果中fluvastatin擁有顯著較高之分數,其他statins之間分數差距不大。以準則權重作為調整變數的敏感度分析結果發現,病患部分評估結果中,fluvastatin仍然擁有最高的總和分數,而其他statins的排名可能因準則權重之變動而有所變化

;醫師部分評估結果則顯示fluvastatin的分數易受重大冠狀動脈事件及肝酵素上升等兩準則權重之變動而改變,反觀simvastatin的分數變化較不受準則權重變動之影響。在台灣各statin處方比率部份,研究期間以atorvastatin之處方比率為最高,而自2006年開始,強效statins如:rosuvastatin與simvastatin之處方比率有明顯的成長,在2010年後在處方占率上分別位居第二與第三。統計不同強度之statins處方趨勢,可觀察到低強度statins處方率隨年份下降,中高強度statins處方率則隨年份有明顯的成長。而在特定臨床事件疾病史的次族群分析部分,有冠狀動

脈阻塞事件或腦血管事件疾病史的族群較無病史的患者有更高(〉10%)的比例開立較強效的statins,包括atorvastatin及rosuvastatin,此開方情形在研究期間呈現一致之趨勢,亦可由發生特定臨床事件之族群有較高比例被開立中高強度之statins觀察而知。其他特定疾病史有無的次族群分析中則較無明顯藥物處方差異。結論:本研究以statin類藥物為例,率先利用MCDA法之分析作為協助藥物在臨床上處方的決策參考,評估過程涵蓋病患或醫師兩方對不同準則之間的重要性評估,結果顯示,綜合考量藥物的效益與風險下,fluvastatin及simvastatin對一般血脂異常患者可作為較佳的藥物選擇

。實際統計台灣本土之statins處方比率,可發現處方趨勢偏向以藥物療效為主,且曾經發生過重大心血管阻塞事件之患者有較高比例被開立強效之statins。

初次急性心肌梗塞病患新發生心衰竭之危險因子分析

為了解決醫囑縮寫查詢的問題,作者林于雅 這樣論述:

研究背景 隨著醫療進步,急性心肌梗塞病患的預後已逐漸改善。然而,心肌梗塞造成心肌受損,使得存活的病患有較高的風險發生心衰竭。發生心衰竭會顯著增加心肌梗塞病患的死亡率。 過去文獻指出,心肌梗塞後約有13~76%病患發生心衰竭,此差異可能是來自於研究期間、納入族群及研究設計上的不同所導致。台灣缺乏相關研究,且許多文獻的研究期間在2000年以前,而近十幾年來治療一直持續進步。因此,若能了解台灣目前心肌梗塞病患的心衰竭發生率以及找出發生心衰竭的危險因子,將有助於提升心肌梗塞病患的照護。研究方法 本研究為回溯性世代研究,利用1999~2009年全民健康保險資料庫,篩選年齡≧18歲,過

去無心衰竭病史,於2002年1月1日至2008年12月31日期間首次因急性心肌梗塞住院之病患,並追蹤1年。 主要研究結果變項為心衰竭,次要研究結果變項為心衰竭或死亡。心衰竭定義分別包含「HF」與「Severe HF」,前者定義為門、急診及住院出現心衰竭診斷(ICD-9 428、402.01、402.11、402.91、404.01、404.03、404.11、404.13、404.91、404.93),後者則以住院出現心衰竭診斷且使用loop類利尿劑或注射劑型強心劑定義。本研究主要目的有二。首先,分別計算病患於心肌梗塞住院期間、出院後30天、6個月及1年內心衰竭發生率;接著,利用Cox

proportional hazard model校正病患基本特性、共病症、治療及其他變項,分析心衰竭危險因子。研究結果 本研究共納入42,011位病患為研究對象,經排除死亡人數後,住院期間 「HF」及「Severe HF」發生率分別為14.83%與12.78%。出院後,30天、6個月及1年內「HF」累積發生率分別為9.59%、14.21%及16.76%;「Severe HF」累積發生率則分別是1.59%、3.83%及4.84%。 心衰竭危險因子分析中,年齡≧65歲、糖尿病或缺血性中風病史、出院30天內使用loop類利尿劑及追蹤期間心肌梗塞復發為最主要與心衰竭有關的因子。依據此5項

因子數將病患分為低、中及高危險群3組。中、高危險群患1年內發生心衰竭的風險是低危險群病患的3.37及5.99倍。使用statins (HR 0.85, 95% CI 0.78-0.92)及其他降血脂藥品(HR 0.61, 95% CI 0.48-0.78)可顯著降低「HF」發生風險。另外,使用beta-blockers (HR 0.86, 95% CI 0.76-0.98)及statins (HR 0.82, 95% CI 0.72-0.94)可顯著降低「Severe HF」發生風險。研究結論 台灣心肌梗塞病患仍有相當高比例發生心衰竭,且大部分是發生在心肌梗塞住院期間以及出院幾個月內。本

研究找出5個與心衰竭發生有關的重要因子,可以應用於病患危險分級。使用beta-blockers及降血脂藥品與降低心衰竭風險相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