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業人資ptt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股價、配息、目標價等股票新聞資訊

東吳大學 資訊管理學系 林聰武所指導 王玥淳的 以科技接受模型探討消費者使用信用卡電子發票載具之行為意圖 (2020),提出金融業人資ptt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科技接受模型、電子發票載具、信用卡載具。

而第二篇論文銘傳大學 國際企業學系碩士在職專班 張俊民所指導 衡秀玉的 探討社會支持與轉換成本對線上證券顧客忠誠度的影響:關係長度的干擾效果 (2016),提出因為有 證券產業、社會支持、轉換成本、忠誠度、關係長度的重點而找出了 金融業人資ptt的解答。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金融業人資ptt,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以科技接受模型探討消費者使用信用卡電子發票載具之行為意圖

為了解決金融業人資ptt的問題,作者王玥淳 這樣論述:

財政部積極推動以信用卡等支付工具為電子發票載具,惟以信用卡儲存電子發票只佔了無實體電子發票總數的極少比例。爰此,本研究係以科技接受模型(TAM)作為主要理論基礎,以使用者個人差異、系統特徵、環境因素作為外部變項,探討於實體通路B2C交易時,消費者對於信用卡作為電子發票載具之接受度及影響消費者使用之關鍵因素。本研究透過文獻分析及問卷調查法進行研究,問卷採便利抽樣,使用DoSurvey網路問卷平台編輯問卷,於PTT網路社群平台發放問卷,採用SPSS統計軟體進行問卷分析,預期可了解哪些外部變項對認知有用性、認知易用性具顯著影響。本研究結果顯示:1.認知有用性、認知易用性兩變項皆受到自我效能、內在動

機、輸出品質、社會影響程度之正向影響並受到科技焦慮之負向影響。2.結果可展示性會正向影響認知易用性。3.認知有用性及認知易用性會正向影響使用態度。4.使用態度會正向影響行為意圖。本研究除了驗證研究假設之外,針對顯著影響行為意圖之因素,亦將提出實務建議,提出之政策建議包括由「商店主動引導使用」、「優化電子發票系統」、「加速電子發票資訊傳遞效率」及「教育宣導使民眾內化及認同」等,以提高民眾對信用卡電子發票載具之接受程度,進而提升使用態度與行為意願。

探討社會支持與轉換成本對線上證券顧客忠誠度的影響:關係長度的干擾效果

為了解決金融業人資ptt的問題,作者衡秀玉 這樣論述:

當科技、網路的進步影響了各行各業的經營模式及交易方法,金融業當然也無法在這樣的浪潮下置身事外。金管會在2015年6月喊出「金融3.0」,目前國內證券產業已是屬於成熟期,截至今年 9月底止,證券商電子下單金額平均比重已達 47.36%,電子下單成交筆數則達 51.63%,顯示電子下單的交易模式是受投資人青睞的。投資人委託下單已朝金融科技化及電子化方向發展,證交所並更進一步指出,預估2020年電子下單比重目標要達7成。各家證券商應思考,如何透過差異化的資訊系統及服務來穩固既有的客戶。本研究從社會支持理論(實質支持、訊息支持、情感支持),探討是否會增加客戶轉換成本(程序轉換成本、財務轉換成本、關係

轉換成本),當客戶轉換成本增加後,會不會影響客戶對券商的忠誠度。另外再以關係長度為干擾變數,探討是否會干擾轉換成本與忠誠度之間的關係。經由PLS分析的結果發現,實質支持只對財務轉換成本有正向影響、情感支持對關係轉換成本有正向影響,但是訊息支持對程序、財務、關係轉換成本皆有正向顯著影響;而程序轉換成本、關係轉換成本對忠誠度具有顯著的影響。本研究亦顯示,對於低度關係長度的顧客而言,程序轉換成本對忠誠度產生較高度的影響,而關係轉換成本則對高度關係長度的顧客忠誠度產生較高影響。本研究的研究結果,期望可以提供證券業擺脫低價的手續費競爭,又可增加客戶忠誠度決策方面的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