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照人員登錄系統台中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股價、配息、目標價等股票新聞資訊

長照人員登錄系統台中的問題,我們搜遍了碩博士論文和台灣出版的書籍,推薦詹婷婷,解鈴容,吳岳峰,王有慧,戴薏珊,呂陶然寫的 English Vocabulary Guide 英文字彙速記指引(MP3線上下載) 和AnaM.Gomez的 EMDR兒童治療:複雜創傷、依附和解離都 可以從中找到所需的評價。

另外網站長照服務法相關規定/ 長照人員訓練認證繼續教育及登錄辦法也說明:任職於醫院或看護中心的派遣照顧服務員,未來上述機構是否視同為長照機構,該類人員亦受繼續教育及登錄辦法規範?醫院照服員如果在醫院提供服務後,又跟著回家照顧應 ...

這兩本書分別來自貝塔 和心靈工坊所出版 。

國立政治大學 民族學系 林修澈所指導 周士煌的 台灣民族學的發展與意義 (2021),提出長照人員登錄系統台中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民族學、台灣民族學、台灣學、台灣國學、學術史。

而第二篇論文逢甲大學 綠色能源科技碩士學位學程 賴奇厚所指導 曾心妤的 以生命週期評估分析臺灣有機柑橘園的碳排放與經濟效益 (2021),提出因為有 碳足跡、碳排放、生命週期評估、碳價比、價碳比的重點而找出了 長照人員登錄系統台中的解答。

最後網站長照亂象?不實申報比例成長四倍中市衛生局:核銷不實加倍罰緩則補充:台中 一年長照預算突破30億,亦讓長照各類據點大幅增加!市議員施志昌與林祈烽今天質詢時指出,長照單位「先低價搶客再減服務」、「不實申報比例成長四 ...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長照人員登錄系統台中,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English Vocabulary Guide 英文字彙速記指引(MP3線上下載)

為了解決長照人員登錄系統台中的問題,作者詹婷婷,解鈴容,吳岳峰,王有慧,戴薏珊,呂陶然 這樣論述:

聯想式學習+日常對話 舉一反三記單字我就快! 口說、筆譯、英文寫作不再詞窮     天啊!那麼基本的英文單字,我怎麼不會?   從小到大英文學了十幾年,儘管考試成績還不錯,平常用時方恨多?在夜市裡遇到外國人想要來場國民外交,向老外介紹夜市美食,卻支支吾吾,只能靠 body language。上網搜尋食譜,卻連鍋碗瓢盆、食材和調味料名稱都看不懂,結果只能憑感覺。像這樣的情形,字典式的字彙書幫不了你,你需要透過「聯想法」記單字才夠快、才夠牢!   ◎ 口筆譯專家郭岱宗教授穿針引線   從事口筆譯的人都知道,為什麼翻譯人員臨場彷彿什麼都難不倒、什麼字都會翻?答案就是不斷充實字彙庫,確保能夠應付

大多數的談話內容。本書特邀口筆譯第一人郭岱宗教授企劃並親任主編,並由師承一脈的六位教師、學者廣泛匯集日常使用頻率高的各類英文字彙於一冊重磅登場。   ◎ 「聯想法」1+n 相關字彙一把抓   不著邊際地硬背單字,即便當下記下來了,所形成的記憶既淺層又短暫──這是因為眾多單字彼此之間缺乏關聯,導致無法形成對學習者而言「有關係」的字群,說白了就是「英文單字不認識你,你也對它很陌生。」下列我們舉例說明本書是如何利用「有關係」之特點的「聯想法」幫助擴充字彙庫。   [例] 若要談論一部電影,首先我們會點出「片名」(title),接著聽者會問誰演的「演員陣容」(cast),然後簡略地解說一下「劇情大

綱」(plot outline)。至此,大家可能就會對這部電影提起興趣,於是討論「上映日期」(release date)、「放映時間」(show time),順便也聊起了娛樂新聞中「首映」(premiere) 的消息……像這樣,彼此相關的字彙一起記,當你需要時它們也會在你的腦海裡輪番上陣,聊天、寫臉書就不會有一句沒一句的了。   ◎ 延伸註解+字謎+生活化例句對話   難道背英文單字一定都這麼樸實無華,且枯燥嗎?No. 在本書的學習旅程,當學習藝術方面的單字時,藉由「大師小叮嚀」你還可以順便知道 Cubism(立體派)在二十世紀初開始活躍於藝壇。畫家利用不同的視點將不同的面向同時表現,組合不

同的素材來創造新主題,追求更真實的藝術。代表畫家有:畢卡索 (Picasso)。另外還有填空字謎,垂直、水平交錯的方格,換個不無聊的方式驗收前面所學。由專業外師配音的例句對話,語氣自然不呆板,透過聽覺輔助學習,有效提升記憶的效率。   ◎ 八大類高頻字衝出全方位字彙力   Part 1 食物 Food   [例] 各種莓果類 berry:小紅莓(蔓越莓)cranberry、小藍莓 wild berry、覆盆子 raspberry、桑椹 mulberry   Part 2 人物 People   [例] 關於眼睛 eye:   ------外部------ 眉毛 eyebrow、眼瞼 eye

lid、睫毛 eyelash   ------內部------ 眼球 eyeball、水晶體 lens、瞳孔 pupil、虹膜 iris、眼角膜 cornea   Part 3 生活 Everyday Life   [例] 關於面膜 mask:   ------類型------ 撕除式面膜 peeling、磨砂膏 scrub   ------功效------ 去角質 exfoliate、美白 whitening、抗老化 anti-aging、抗皺anti-wrinkle、滋養 nutritious   Part 4 娛樂 Entertainment   [例] 關於健身房 gym:運動 w

ork out、有氧運動 aerobics、重訓 weight training、深蹲 squat、健身教練 trainer   Part 5 交通 Transportation   [例] 關於機場 airport:   ------高處------ 塔台 control tower、雷達 radar   ------地面------ 跑道 runway、滑行道 taxiway、地面標示 landmark、停機坪 apron、機棚 hangar   Part 6 教育 Education   [例] 關於大學生 college student:   大一新生 freshman、大二學生

sophomore、大三學生 junior、大四學生 senior、大五學生 fifth-year senior   Part 7 自然 Nature   [例] 關於植物 flora:   ------由下至上------ 根 root、莖 stem、葉 leaf、花 flower、果實 fruit   Part 8 新聞 News   [例] 一些新聞字彙:   獨家新聞 exclusive、死亡事故;死者 fatality、意外事故;傷亡人員 casualty、種族歧視 racial discrimination   ◎ 對開版面聯想式記憶不侷限,這次讓大師帶你橫著走!   書籍內

容有別於一般常見的單頁(直式)排版,為了讓相關詞彙「開枝散葉」、聯想式記憶不受侷限,特將內文版面設計成「水平」走向,讀者透過橫向閱讀,從聯想起點單字一路由左至右學習、背誦,聯想線不中斷,將單字量盡可能擴散放大。   ◎ 會員網專屬序號,線上下載 mp3 聽力同步升級!   本書 mp3 音檔收錄全書例句、對話,音軌獨立,可以電腦、手機播放,方便行動學習。   透過書內隨附刮刮卡,掃描QRCODE註冊登錄後,啟用序號後即可下載聆聽,不再擔心光碟損壞或無法讀取。   更多即時更新訊息請造訪貝塔官網 www.betamedia.com.tw  

台灣民族學的發展與意義

為了解決長照人員登錄系統台中的問題,作者周士煌 這樣論述:

民族學ethnology研究「民族ethnos,及附著於其身的文化」,台灣的民族學,研究對象是台灣諸民族/民族集團:原住民族、客家、Lán-lâng/Holo、外省人。其中,學科傳統領域研究的首為台灣原住民族,在政策的支持下,客家研究亦開始展現成果。原住民族研究和客家研究,已有整體性「知識體系」的建構。台灣其餘民族的學問,則以民俗學或地方學來表達,其體系尚待發展。作為近代學術的民族學,在台灣有其特別的歷史發展過程。由日本治理台灣時,為了施政所進行的大規模調查、與稍後的學術研究開始,累積成果。國民政府來台之後,以誌書的編寫及審查圈錮地方知識份子,確立「以本土為地方」,以台灣為學科的練習場,並橫

殖入文獻學研究的中國邊疆民族史。民主化之後,台灣主體性漸漸展現,本土研究開始興盛,教育系統與學術系統對台灣的觀點也開始正常化。對自身生活環境的興趣,則以「地方學」的樣態出現。台灣為一多民族的國家,清楚了解諸民族及其文化,為「屬族」的學問,以國家的文化主體性為學問的對象,可以稱為「台灣學」。台灣學為「屬國」的學問,為台灣的國學,其核心應該為台灣的民族學。台灣學或國學的發展,尚待觀察,但並非空想。

EMDR兒童治療:複雜創傷、依附和解離

為了解決長照人員登錄系統台中的問題,作者AnaM.Gomez 這樣論述:

  ★什麼是動眼減敏及重新處理治療(EMDR)?   1987年由心理學家法蘭芯.夏琵珞(Francine Shapiro)發明的動眼治療,已被世界衛生組織和美國退伍軍人事務部確認,適用於任何因經歷暴力或災害後患有創傷後壓力症(PTSD)的患者。這種療法不同於挖掘案主創傷記憶、曠日廢時的傳統談話治療,而是當案主談論受創事件時,治療師會藉由各種雙側刺激(視覺、聲音)使他的眼睛迅速進入類似REM睡眠期間的移動方式,減少案主對於創傷記憶的敏感程度,進而快速獲得療效。這種治療是在牽動腦神經網絡的知識基礎上進行。   ★情緒、記憶與訊息處理   動眼治療的概念和核心基礎,是適應性訊息處理(Adapti

ve Information Processing, AIP)模式,其精神是我們需要將苦難記憶與平靜安穩、喜樂溫暖的記憶交織共融、互相連結、加以整合。   ★專為兒童青少年個案而寫   本書特別著重於如何將此療法運用在兒童或青少年案主,因為要和高度敏感、重度創傷的孩子建立正面、互信的關係極為困難。書中論及大腦生理結構的基礎理論、標準化動眼治療程序的八步驟,並特別論及協助兒童、照顧者、治療師三方建立治療關係的具體建議及有趣的操作方法,讓即使最叛逆的孩子以及最沒有概念的家長都能參與。作者特別強調信任關係、情感同步以及靜心察覺,是整個療程中至關重要的一環。   除了兒童青少年版的EMDR治療標準

程序,以及精彩的實作方式外,本書還涵蓋了治療性遊戲,以幫助孩子可以在輕鬆遊玩氛圍中進行;感官動能治療以便從下往上整合大腦;內在家庭系統治療以便協助案主的人格整合。在兒少輔導和創傷療癒上面,本書所包含的概念、方法、撇步也極為豐富,不僅是動眼治療的專業工作者,家長、老師、學校行政人員也都能從本書獲益。 本書重點   ※針對兒童及青少年案主,運用EMDR治療嚴重創傷、依附困難和解離傾向的重量級實務操作手冊,眾人期待之中文版隆重上市。 誠摯推薦(依姓氏筆畫排列)   王浩威/精神科醫師、作家   吳佑佑/宇寧身心診所院長   張艾如/心靈之美心理治療所院長、前台北市臨床心理師公會理事、台灣創傷

與解離學會(前國際創傷與解離學會台灣分會)創會人   鄔佩麗/頂溪心理諮商所所長、國立台灣師範大學退休教授、台灣EMDR學會創會理事長 國內外讚譽推薦   「對於和嚴重受創兒童一起工作的臨床治療師來說,這本鉅著是廣受歡迎以及絕佳的資源。」-法蘭芯‧夏琵珞博士,動眼治療與EMDR人道主義協助計畫創建者(Francine Shapiro, PhD, Founder, EMDR Humanitarian Assistance Programs)   「過去十五年來,葛梅茲女士爲與這些極為困難治療的兒童的工作,發展了高度原創及令人嘆服的治療處遇技巧。這本書對我們這個領域的工作者來說是一份巨大且重

要的贈禮。」-蘇珊‧寇茲博士,哥倫比亞大學內外科醫學院精神醫學臨床心理學教授(Susan Coates, PhD, Clinical Professor of Psychology in Psychiatry, College of Physicians and Surgeons, Columbia Universirty)   「葛梅茲女士為希望能援引EMDR治療給他們的小兒患者的臨床專業人員,著成了這本急切需要的指導手冊……這本書充滿了……許多經歷了實戰考驗的珠璣……詳盡而條理清晰的實務說明對醫師們來說是極具價值的資源。」-麥可‧席林嘉醫師,杜蘭大學雷米喬‧岡薩雷茲講座兒童精神醫學教授(

Michael S. Scheeringa, MD, MPH, Remigio Gonzalez Professor of Child Psychiatry, Tulane University)   「投入解離的領域已逾20年,透析了『身-心-靈』生命全貌的複雜度其實涉及多元宇宙與能量磁場,很高興看見有本從EMDR角度切入而關心孩子創傷和解離的書,回歸能量的本質,撫平傷痛、促使生命能量的平衡。一本值得關懷與疼惜脆弱心靈的你細細品嚐的好書,推薦給大家。」-張艾如院長,心靈之美心理治療所院長、前台北市臨床心理師公會理事、台灣創傷與解離學會(前國際創傷與解離學會台灣分會)創會人   作者簡介

安娜.葛梅茲(Ana M. Gomez, MC, LPC)   私人執業的心理治療師、研究者、知名講師和作家,因其運用動眼減敏及重新處理治療(簡稱EMDR或動眼治療)合併其他的輔助方法,針對複雜創傷、依附問題以及解離的兒童及青少年所做的工作與洞見而享譽國際。葛梅茲於哥倫比亞的天主教大學(The Catholic University of Columbia)取得心理學以及臨床心理學專業學位後,赴美國的亞利桑納州立大學取得諮商心理學碩士學位。現任北亞利桑納大學(Northern Arizona University)教育心理學系的實習學程計畫督導。   安娜.葛梅茲是亞利桑納州鳳凰城AG

ATE研究中心(AGATE Institute)的創辦人和院長,也是EMDR學院(EMDR Institute)的培訓師及諮詢顧問、EMDR治療應用於兒童工作的專題主講人,以及EMDR-HAP人道協助專案(現稱TR/HAP)培訓師。葛梅茲於2011年獲得了亞利桑納州遊戲治療協會(Arizona Play Therapy Association)的「傑出服務獎」,並於2012年獲得了塞拉圖森(Sierra Tucson)的「希望獎」。 譯者簡介 鄭玉英   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心輔所博士   懷仁全人發展中心諮商心理師   EMDRIA認證EMDR治療師 陳慧敏   實踐專校社工科   東

吳大學社工系   西雅圖Antioch University 心理研究所碩士   懷仁全人發展中心諮商心理師   EMDRIA : EMDR認證諮詢顧問(consultant)   EMDRIA認證EMDR治療師 徐中緒   國立台灣大學外文系學士   美國聖路易華盛頓大學社工研究所碩士   美國西雅圖亞洲諮商輔導轉介中心諮商心理師   EMDRIA認證EMDR治療師 徐語珞   天主教輔仁大學臨床心理系學士   美國奧勒岡大學伴侶與家庭治療所碩士   懷仁全人發展中心諮商心理師   EMDRIA認證EMDR治療師 朱柏翰   台北大學公共行政暨政策學系學士   西雅圖太平洋大學婚

姻與家族治療研究所碩士   方煦心理諮商所諮商心理師   懷仁全人發展中心諮商心理師   EMDRIA認證EMDR治療師 黃素娟   美國北德大學教育碩士   完成EMDR基礎訓練   懷仁全人發展中心兒童及親職專業訓練及督導   譯著:《照顧孩子的有效策略》(與張碧琴合譯,心理) 徐佩鈴   國立成功大學電機工程學士   美國波士頓學院諮商心理碩士   蛹之生心理諮商所專任心理師   EMDRIA認證EMDR治療師   譯者/審閱者簡介 國內外讚譽推薦 中文版推薦序:以案主為中心的核心治療理念/鄔佩麗 中文版審閱序:從記憶管理說起/鄭玉英 前言/羅碧‧杜頓 作者自

序 致謝   第一章  動眼減敏及重新處理治療、適應性訊息處理模式及複雜創傷 為「複雜創傷」下定義 / 童年複雜創傷以及適應性訊息處理模式 / 情感神經科學、適應性訊息處理及EMDR 治療 / 多元迷走神經理論、適應性訊息處理模式和EMDR治療 / 耐受度窗口及喚起區域 / 人際神經生物學、適應性訊息處理模式及EMDR治療 / 依附理論、適應性訊息處理模式及EMDR治療 / 結構性解離理論、EMDR治療以及適應性訊息處理模式 / EMDR治療及神經序列治療模式 / EMDR 治療的分類:個案概念化 / 摘要和結論 第二章  第一階段:收集案主生命史與制定治療計畫 架構臨床全景 / 治療師的專

業程度 / 與照顧者進行接案會談 / 在EMDR治療中對兒童和家長使用AAI / 評估優勢和資源 / 發展標的序列計畫 / 標的序列治療計畫表 / 與兒童進行接案會談 / 建構完整的臨床全景 / 摘要和結論 / 附錄:父母自評表 第三章  第二階段:準備 EMDR治療的準備階段及多元迷走神經理論 / 在準備階段觸及與刺激不同系統 / 讓兒童預備好進入EMDR治療 / 平靜─安全─快樂處所的標準程序 / / 平靜─安全─快樂的活動 / 創造涵容感 / 發展界限 / 碰觸的重要性 / 運用創意為兒童提供資源 / 駕馭的經驗和勝利的行動:獎牌、證書和獎盃 / 運用大自然當作資源 / 動物輔助治療

/ 把物品當作資源 / 爲EMDR治療可能的後續效應作準備 / 摘要和結論 第四章  建立技巧的階段和 EMDR 遊戲 遊戲的重要 / 發展認知詞彙 / 負向認知─正向認知 / 用好玩的方式找出正向認知 / 用好玩的方式找出負向認知 / 發展情緒詞彙 / 與兒童發展標的序列 / 在兒童身上運用回溯既往及情感掃描 / 利用畫圖來協助兒童產生標的序列 / 記憶魔棒 / 裝滿亂七八糟東西的袋子 / 我的「生命檔案」 / 時間軸 / 記憶偵測器:探索語言前記憶 / 英雄的故事:很久很久以前…… / 奬牌、奬杯和證書 / 辨認目前的誘因 / 辨認令人困擾的事件、資源,同時評估創傷處理是否就緒 / 探索

和親子互動有關的標的 / 摘要和結論 第五章  與父母和家庭系統工作:AIP模式及依附理論 第一層次:心理教育 / 第二層次:自我調節 / 第三層次:重新處理和整合記憶 / 照顧者參與兒童會談 / 沒有父母參與時 / 摘要和結論 第六章  評估與診斷兒童的解離:復原的起點 解離的理論發展和概念化 / 兒童和青少年解離的主評估過程 / 主要的解離指標和案例描述 / 評估工具 / 鑑別診斷與共病 / 會談過程的構成要素 / 其他附帶的會談和附帶的報告 / 摘要和結論 第七章  針對解離兒童的進階準備策略 與兒童談論解離 / 自我的不同部分 / 彩虹的譬喻 / 兒童解離工具箱 / 幫助兒童理解

不同解離程度的說明工具 / 說明、保持和回復雙重察覺的工具 / 幫助兒童探索和評估當下察覺的工具 / 促進大腦─身體的連結:聚焦在身體感官的EMDR策略 / 促進兒童當下的內在體感察覺 / 促進運動知覺的察覺:肌肉對話 / 兒童的呼吸和立定當下練習 / 幫助兒童尋回他們的身體 / 針對幼兒的策略 / 針對學齡兒童的策略 / 當身體不存在 / 發展和刺激情感調節的遊戲 / 「探訪記憶的肌肉」 / 當前解決方案的深植 / 狀態改變的深植 / 與照顧者一起進行狀態改變深植 / 持續植入當下定向感和安全感 / 摘要和結論 第八章  第三階段:評估 和交感神經系統敏感的兒童工作 / 選擇標的 / 觸及

語言前創傷與逆境 / 將依附行為當作標的 / 以「心罐」為標的 / 以發展階段為標的 / 在情感耐受度窗口之內工作 / EMDR兒童治療百寶箱 / EMDR俄羅斯娃娃團隊 / 使用EMDR治療以及沙盤治療 / 評估階段指導語 / 摘要和結論 第九章  第四階段:減敏階段 交織 / 促進水平整合:當我們可以看到部分和整體 / 促進垂直整合 / 訊息處理的高原:責任、安全和控制/權力 / 適合兒童的交織 / 在重新處理期間促進靜心察覺 / 使用來自大自然的形象和故事:動物和植物的圖騰 / 匯聚一切:創造孩子的「工具和顧問群」 / 超級英雄和奇幻故事所啟發的工具 / 運用物件和設備來增強趣味性和涵

容感 / 使用說故事進行交織 / 透過交織促發非口語溝通 / 針對更年幼自我的修復性交織 / 文化議題 / 使用沙盤治療策略 / 兒童減敏階段的標準程序步驟 / 摘要和結論 第十章  深植,身體掃描,結束,重新評估和未來場景 第五階段:深植 / 第六階段:身體掃描 / 第七階段:結束 / 第八階段:再評估階段 / 未來場景 / 摘要和結論 第十一章  兒童的 EMDR 治療和感官動能心理治療 喚起失調、動物性防禦和大腦 / 感官動能心理治療簡介 / 適應性訊息處理模式和感官動能心理治療 / 第一階段:個案史和治療計畫 / 第二階段:準備 / 發展感官動作察覺和詞彙 / 減敏階段 / 深植階

段 /摘要和結論 第十二章  使用 EMDR治療與治療性遊戲 治療性遊戲是什麼? / 治療性遊戲的四個向度 / 核心概念:治療性遊戲操作 / 應用於複雜創傷 / 適應性訊息處理模式和治療性遊戲的原則 / EMDR治療和治療性遊戲:時機及做法 / 第一階段:個案歷史及治療計畫 / 第二階段:準備階段 / 第四階段:減敏 / 第五階段:深植 / 第六階段:身體掃描 / 第七階段:結束 / 個案一:與創傷兒童進行 EMDR 治療和治療性遊戲 / 摘要和結論 第十三章  EMDR 治療與內在家庭系統策略在兒童工作上的運用 內在家庭系統概要:基本原則 / 內在家庭系統模式的基本假設 / 治療「部份」

的六個步驟 / 運用內在家庭系統與兒童工作 / 兒童的 EMDR 和內在家庭系統心理治療:為何、何時及如何進行 / 摘要和結論   附錄一:參考書目 附錄二:英文索引 中文版推薦序 以案主為中心的核心治療理念   此書針對孩童的創傷處理過程提出細膩且極為具有參考價值的資訊,並且在治療過程中,能透過刺激遊戲與照顧兩大系統的策略給予孩童幫助,堪為可貴!   EMDR治療依據AIP理論來建構整個治療觀點,並且強調安全依附對個人的身心發展影響重大,因此,治療師在治療過程中,要能協助當事人建構其資源系統(RDI),以使當事人有足夠的力量去面對過往的創傷事件。顯然地,孩童可以透過遊戲的過程處理這

些傷痛,並找到安撫自己的方式,因此整個治療過程中,孩童不斷地在發揮個人的創意,而治療師除了要提供一個讓孩童放心的環境之外,同時也將欣賞到孩童的創新思維,並且與孩童一起朝著共同的目標前進。   本書中也針對孩童的解離(dissociation)現象做出詳細的解析說明,此等觀點更是有助於助人工作者對孩童的行為建立深度的理解。而作者安娜.葛梅茲的臨床經驗更將幫助讀者能夠接近孩童的內在心靈,使身為家長或教師等人都能從中獲益,進而找到更有效能的養兒與教學的訣竅。更令人驚喜的則是,文中提供家長能透過自評表來了解親子之間的狀態,使家長們能據此判斷其敎養方式是否有需要調整的空間呢!   在EMDR治療的過

程中,治療者必須確認準備工作已經到位。換句話說,治療師要幫助當事人能夠做好進入治療的療程,所以治療師也要非常努力地使當事人在一個充分信任與放鬆的治療關係下一起合作。因此,治療師要不時地評估當事人的心理狀態,以確保治療過程能依既定的步驟進行,使當事人重新回到生活的常軌。安娜也在書中提供了諸多的譬喻與實例說明以供讀者有所參考引用,其中實務經驗更增添了此書的價值所在,彌足可貴!   在閱讀此書的過程中,本人對作者強調治療師要能與家人合作,並且能以孩童為對象進行合宜的評估與診斷,這樣的工作態度非常令人感動,真的是發揮了EMDR治療創始人法蘭芯‧夏琵珞所主張的,要以案主為中心的核心理念,因此本人很樂意

為此書撰文予以推薦之!   這是一本針對孩童的創傷事件處遇所提供的實務操作手冊,本人深信,讀者在閱讀過程中會有很多的驚喜與感動,並且相信,此書內容也將喚起大多數助人工作者對EMDR治療的好奇心,進而願意踏入此專業助人治療學說的領域。讓我們一同期待著您們的參與!   鄔佩麗謹誌 民109年5月1日於頂溪心理諮商所 前言   我非常榮幸應邀為安娜.葛梅茲的這本著作撰寫前言,她在EMDR治療界聲譽卓著、貢獻良多,包括她與一位年輕案主進行EMDR治療的精彩示範影片、充滿能量的EMDR 治療進階工作坊,以及在世界各地會議上所發表的演講。在這本書中,葛梅茲巧妙地結合了她多年以來的演講、臨床經驗

、EMDR治療技巧以及創意十足的治療策略。這本書的首要目的是讓讀者了解適合孩子發展階段的策略及標準程序(protocol),好能為承受複雜創傷的兒童提供治療;複雜創傷包括解離症狀、依附困難以及不恰當的社會行為。然而我相信,這本書的內容對於運用 EMDR 治療來協助各個年齡層及多元背景的案主,都是很合適的。   當我們在為兒童以及家庭提供治療的時候,「關係」這個層面乃是關鍵因素。然而有時候要和高度敏感、重度創傷的孩子建立正向、互信的關係,卻是極為艱鉅的挑戰。通常的情況是孩子們不但不選擇接受治療,而且抗拒來自老師、家長、校長、治療師等人的建議。根據研究創傷兒童的美國心理醫師培理(B. D. Pe

rry)的看法,「體認關係以及關係信號的力量,對於有效的治療、親職、照顧、教導以及其他所有人為的努力來說,都是十分重要的。」(Perry & Szalavitz, 2006)大部分兒童治療師很擅長和兒童建立和諧的關係,但是標準化的EMDR治療程序在應用於年輕案主的時候,必須作特定的調整。治療師該如何向兒童本人和照顧者解釋EMDR治療,並且獲得兩者同意參與治療的過程呢?這本書充滿了協助建立治療關係的寶貴資源,並且幫助兒童及照顧者不僅與治療師建立穩定、信任的關係,而且彼此之間也能建立這樣的關係。此外,治療程序中也包括了有趣、具體、「身體力行」的活動,即使是最叛逆的孩子以及最沒有概念的家長都能參與。

最重要的是,這本書強調以案主為中心的治療,而且作者非常敏銳體察案主的文化背景、宗教信仰以及價值觀。   要知道如何為治療做準備以及案主何時預備好接受EMDR治療,是一項挑戰,而且和重度受創的兒童及青少年工作的時候尤其艱鉅。在本書第三章〈第二階段:準備〉裡,作者介紹了培理、潘克賽普(Panksepp)、伯吉斯(Porges)、席格(Siegel)以及修爾(Schore)有關大腦生理結構的基礎理論,來支持她所發展出來的全面性治療標準程序,這不僅為不想面對問題、情緒失調的兒童做準備,也為照顧者提供了和兒童正面互動的機會。綜觀整本書,作者一再強調情感同步、情感共鳴以及靜心察覺的重要性。根據美國資深的

EMDR治療師及培訓講師德沃金(Mark Dworkin, 2005)的看法,「情感同步的概念展現出契合及共鳴。當一個人調整對準另一個人,也就是一個人透過非語言的方式洞察並且感受到對方的經驗時,情感同步就發生了。這時候對方會覺得『被感受到』(felt)。情感同步非常近似於同理心。它為兩位當事人創造了依附關係。從實務上來說,當治療師真切地『抓到』案主當下的感受而案主也明白這一點,這就是所謂的情感同步。情感同步是EMDR治療得以成功的必備條件。」(Dworkin, 2005)為了解釋EMDR治療的步驟、讓兒童預備面對可能出現的負面情緒,並且幫助他們在建構安全空間的同時得以營造出情感同步,書中細膩地

描述了適合個體發展階段的一些隱喻以及互動活動,並且輔以溫馨的實際個案來予以說明。   我經常碰到治療師對於如何向兒童及青少年介紹並執行EMDR治療感到茫然。有些治療師覺得標準化治療程序中的許多步驟應該刪去,因為他們認為兒童並不具備足夠的認知能力去參與完整的治療過程。根據我本身運用EMDR治療和兒童工作的經驗,如果治療師能夠按照兒童的年齡及發展程度做適當的調整,那麼兒童可以成功地進行所有的步驟。這本書很有條理地帶領讀者貫徹標準化EMDR治療程序的八個階段,透過好玩的活動以及有創意的、非語言的練習,來協助兒童參與每一階段的治療。此外,作者嚴謹遵守適應性訊息處理(AIP)的治療模式,作為和年輕案主

工作時個案概念化以及治療方案的理論基礎。按照夏琵珞(Shapiro, 2001)的說法,AIP 模式「認為大部分的病態都起源於早期的生命經驗,而這些經驗啟動了持續不斷的情感、行為、認知模式,最終並形成認同結構。這種病態的結構深植於困擾事件發生之際便被儲存起來而停滯、處理不足的訊息裡。在各式各樣的個案裡……病態被視為是早期經驗的衝擊所構成的,而這些早期經驗以某種特定狀態的形式存放在神經系統裡。」(Shapiro, 2001)葛梅茲擁抱夏琵珞的理論,引用了AIP模式的觀念以及EMDR治療的基本步驟於兒童治療上,並透過具體的語言以及創新、不具威脅性的活動,在訴諸兒童的想像力、認知能力以及右腦功能之際

,同時得以和兒童建立信任的關係。綜觀全書,製造樂趣並且創造安全感乃是協助兒童了解並且參與療癒過程的兩大基本要素。   我要為那些對兒童治療工作充滿悲憫之心,並且心平氣和地和高度功能失調家庭工作的臨床工作者,致上喝采。這些年來我遇到過許多充滿創意、銳意革新並且充滿熱誠的兒童治療師。這些臨床工作者大多數都採用兼容並蓄的做法,仰賴各式各樣的技巧和方法來引導兒童及家庭成員邁向正面的結果及穩定的關係。作者葛梅茲在本書中透過許多生動的個案實例,巧妙地展現了她如何和家庭成員建立關係並且讓他們參與治療的過程。此外她也詳細地描述如何將音樂、藝術、沙盤以及遊戲治療,融入EMDR治療以及其他包括感官動能心理治療(

Sensorimotor Psychotherapy)、治療性遊戲(Theraplay)以及內在家庭系統(Internal Family Systems, IFS)等具有療效的方法(詳見第十一至十三章)。   「受創兒童通常會對壓力產生過度反應……而且這會導致他們變得激進、衝動、情感需求強烈。這些兒童很難相處,很容易發脾氣卻很難平靜,他們可能會對最細微的差異或改變反應過度,而且通常無法三思而後行。在能夠對自己的行為作出任何持久性的改變之前,他們必須要能感受到安全與被愛。情緒困擾的兒童承受著某種痛苦,而痛苦會讓人易怒、焦慮和激進。唯有耐心、關愛、持續的照料才能奏效;速成的神奇療法並不存在。」(

Perry & Szalavitz, 2006)在幫助兒童感受到成就感和正常化(見第九章)之際,對他們的痛苦予以尊重,是本書重要的宗旨之一。根據葛梅茲的看法,這個目標可以透過「運用兒童的天然語言──遊戲」來達成。她運用歡笑、多采多姿的譬喻、適合年齡層的認知交織、樂器、精細和粗大肌肉的活動以及幽默感,來幫助兒童及他們的照顧者探索其他可替換的行為,並且在愛、安全和信任的基礎上建立關係。   「兒童對自我的認知是由他和父母日積月累的互動所造成的,這個自我認知也是他如何看待其他生命經驗的主要透視鏡。我們必須謹記的是,人際之間的互動乃是眾多內在世界交匯的產物……有問題的關係只不過是受傷的內在世界的另一

個症狀。」(Shapiro, Kaslow & mMaxfield, 2007)。誠如這本書的書名所顯示的,這些內容對於兒童EMDR治療的整合具有特殊的重要性,因此我鼓勵所有的治療師在面對案主呈現出有問題的關係、複雜的創傷、依附問題以及解離症狀時,能夠閱讀這本《EMDR兒童治療:複雜創傷、依附和解離》(EMDR Therapy and Adjunct Approaches With Children: Complex Trauma, Attachment, and Dissociation)。本書提到的許多活動和程序,也可以依照成年人的視角加以調整,讓成年人有機會運用自己充滿樂趣和創意的右腦。

閱讀這本書是一趟愉快、輕鬆的旅程,絕對值得花費時間一讀為快。 羅碧.杜頓(Robbie Dunton) 美國EMDR學院召集人 中文版審閱序 從記憶管理說起   我們的記憶需要管理。就像財務、時間需要管理一樣。   說要活在當下,其實談何容易。我們都活在記憶的脈絡裡,有些人甚至處於過去的陰影下。過去的酸甜苦辣都在今天發酵。凡走過的必留下痕跡,更留在自己身體裡、刻畫在腦海中。   有些人終日抱怨,似乎生命中處處遇人不淑、走過的經歷滿是哀怨;有些人滿臉堆笑高談闊論似乎一生順遂沒有挫敗;有些人根本將記憶塵封不予碰觸,造成親密關係屏障;有人認為過去就過去了不值得回顧;殊不知自己天天活

在過去的記憶影響中。   記憶如何管理?除了常回顧、寫日記、做靈修等等自我記憶管理之外,有些記憶也可能需要有專業人幫忙來料理。尤其是不愉快和創傷性的記憶。因其帶有強烈情緒所以無法適宜的存檔,但又格外容易被目前事情勾動而重溫當時的害怕、憤怒或牽出當年的自卑或羞愧。這些過去式的經驗長會引發目前過度反應或甚影響自己對未來的預期。   動眼治療是記憶管理的強項   在創傷記憶處理的心理治療中,動眼治療(EMDR)是最為強而有力的一支。也是本書骨幹。   動眼治療是一種關照過去、目前、未來三個時間軸向(three-pronged)的心理治療:處理過去經驗,關照目前事件,預備未來場景。而這種治療是

在牽動腦神經網絡的知識基礎上進行。   動眼治療提出AIP適應性訊息處理(Adaptive Information Processing)模式,這是治療專業的概念和核心基礎,卻也對我們普羅大眾的記憶管理帶來啟示:就是需要將苦難記憶與曾有過的平靜安穩、喜樂溫暖的記憶往返其間,互相連結,加以整合。   然而,動眼治療要如何為受創的孩子服務呢?作者安娜‧葛梅茲在這本書上提出非常精彩的實作方式。而且在兒童青少年版的動眼標準程序之外,本書還涵蓋治療性遊戲(Theraplay)以幫助孩子可以在輕鬆遊玩氛圍中進行。還有感官動能治療(Sensorimotor Therapy)以便從下往上整合大腦。以及內在

家庭系統治療(Internal Family Systems Therapy)以便協助案主的人格整合。這些範疇使本書成為「鉅著」,而非只是另一本動眼治療參考書,或兒童治療手冊。   容易被誤解的孩子   受傷孩子中最有機會被誤解的一群是「創傷後解離」傾向的孩子。他們也是最有機會被邊緣化的一群。甚至在專業領域也可能受到誤判,或因未有正確概念化而無法得到最佳治療或諮商。本書對於解離有清晰的說明,在對有解離傾向的兒少處遇方面也有獨到的見解和策略。   有些孩子先天正常,卻在後天環境或關係中受傷,尤其是親人帶來的傷害影響他們對人的信任和安全。這些孩子正是動眼治療的主要對象。   還有一些孩子帶

著偏差的腦神經和先天氣質來到人間。例如自閉、過動、妥瑞、學習遲緩等等。這些孩子先天不利,註定適應上有困難,倘若又在不妥的環境中成長,人生艱辛可以預見。動眼治療不能改變孩子的體質和先天的特徵,但是能對他們的後天經驗和情緒自我調節有長足貢獻,因爲小孩的先天偏差和後天創傷都有在腦神經方面作出解讀和調理的重疊空間。   即使撇下動眼治療,在兒少輔導和創傷療癒上面,本書所包含的概念、方法、撇步也是極為豐富。光是在兒童動眼治療前的預備過程中,安娜所設計的創意工具和作法,已經有機會給我們許多啟示。所以讀者不一定是動眼治療的工作者,家長、老師、學校行政人員都能從本書獲益。   安娜是南美洲人,出生在哥倫比

亞。多年來在美國私人執業為受創的兒少和家庭工作。是國際知名的訓練師。2011年獲頒亞利桑納州遊戲治療協會傑出服務獎。本書是她的經驗累積,用英文寫成,已經翻譯成葡萄牙文和西班牙文。中文版在台問世。   慧敏、柏翰、語珞曾不止一次飛到美國亞利桑納州親炙大師學習,也因受到安娜博學、活潑、創意、愛孩子心的感動,矢志要將她的東西引進台灣。包括書的翻譯推廣和邀請安娜本人來台訓練教導。   本書翻譯相當艱難,在慧敏帶領下,翻譯團隊分配章節分頭動工。中緒在西雅圖,佩鈴在台中。我們常在群組中討論。對大量的專有名詞尋求最佳翻譯方式並做成名詞檢索表以便全書統一。各章初稿譯成後彼此交換閱讀修改。並在全書初稿完成後

,用三個星期天日夜馬拉松方式討論,將全書從頭到尾檢視一遍,以求達成全書統整,還將若干難解之處跟安娜透過視訊加以澄清。過程中,這個團隊成為專業手足。   我們不全是文字工作者,卻都是動眼治療工作者。我是其中最年長的。因此代表團隊在此為序。衷心推薦這本能造福孩子,和有助成人記憶管理跟帶來人格整合的好書。 鄭玉英 寫於懷仁全人發展中心 作者自序   本書的靈感來自於許多兒童、青少年和成人與我共同經歷的旅程,他們允許我見證了他們的痛苦、勇氣、堅韌,還有在治療工作中所經歷的不可思議的療癒時刻。本書的許多部分亦來自於我探索自己內在整合和完整的旅程。透過親身接受 EMDR 治療及其他輔助治療,

在探訪自己心靈的許多角落時,我才能夠靜心察覺到療癒如何在人的內在發生。法蘭芯.夏琵珞(Francine Shapiro)博士曾經幫助我們了解,存留於記憶中的傷口將導致我們分裂不整合,而這會持續影響我們如何書寫現在和未來的故事。許多人長久揮不去自己不夠好的信念、缺乏自我接納、感到羞愧以及無法平息的痛苦。批判、分離、受罪因此代代相傳。   經過多年來與嚴重受創的案主工作,我經常從他們的故事得到感動和啟發,從而去探討、嘗試甚至創造新的方法來支持他們,並透過 EMDR 治療和其他輔助方式,積極參與他們的療癒旅程。本書主要的目標是提供具體可行的策略,讓 EMDR 治療成為適合兒童發展需要且有效的治療方

式,來幫助受創最為嚴重、處遇也最為複雜的孩子。書中將為如何使用 EMDR 療法來治療複雜創傷的兒童,提供有用、實際、深入的資訊,而這在過去 EMDR 治療的文獻中是從未探討過的。本書無意提供基礎的 EMDR 治療程序,而是要為 EMDR 治療的臨床工作者提供一些進階工具,來治療那些具有複雜創傷、依附傷害和解離傾向的兒童。   根據我的信念和臨床經驗,EMDR 治療若要發揮最大功效,治療師不僅對治療程序和技術層面必須擁有卓越的知識,同時必須完成自己的治療工作,讓自己的記憶系統達到相當程度的統整和融合。如果只具備前者而欠缺後者,我們可能就只是能夠遵循程序的優良EMDR治療技師,卻難以和個案在情緒

同步和共鳴上觸及更深入的層次。心智化的能力(Fonagy & Target, 1997)和心智洞察力的技巧(Siegel, 2010)不只是對父母和照顧者很重要,對和受創孩童工作的臨床工作者也非常重要。如果我們自己適應不良的記憶系統沒有得到整合和解決,我們「將心比心」的能力(Fonagy & Target, 1997)會受到限制。另一方面,臨床工作者若僅具有後者卻缺乏前者,那麼即使擁有心智化能力並能與個案共鳴和同步,也無法適切、有效地善用 EMDR 治療理論和程序。所有這些層面都將會影響具有複雜創傷歷史的個案在 EMDR 治療中的整體效果。   儘管現代神經科學的發現啟迪了我們對人類本質和腦

神經功能的認識,臨床工作者和實務工作者仍然缺乏如何將這些觀念運用於臨床工作中的「方法」。我寫這本書所抱持的目標,就是要告訴臨床工作者如何「逐步」和具有複雜創傷的兒童工作的「方法」。全書對於 EMDR 治療的八個階段都有詳盡的探索,並在每一個治療階段都提供了豐富多元的技巧和策略,以清晰、實際、具體、創意的方式來幫助難以治療的兒童。   這本書也提供了理論架構和概念基礎,讓臨床工作者在和情感系統失調的兒童工作時,提供個案概念化和臨床上實施 EMDR 治療的依據。本書以適應性訊息處理(adaptive information processing, AIP)模式為根據,涵蓋了發展個案概念化技巧和治

療計畫時的關鍵要素。此外,我也整合了依附理論(attachment theory)、情緒調節理論(affect regulation theory)、情感神經科學(affective neuroscience)和人際神經生物學(interpersonal neurobiology),以提供更寬廣的觀點。這些不但支持了 AIP 模式,而且拓展了我們對於這些解離、不安全依附、情緒失調兒童的理解和治療成效。   本書呈現了我們目前了解的一些面向,像是我們的生理結構如何編制,它的適切發展如何在生命中早期、長期和廣泛的創傷和逆境之下遭到阻礙,以及如何透過 EMDR 治療促進療癒。此外,書中也以有系統的

架構提供如何運用 EMDR 治療的施作指南,詳盡描述了可以如何運用 EMDR 去幫助孩子的照顧者,發展身心的同步與共時(psychobiological attunement and synchrony),並提升他們心智化的能力。   書中藉著許多案例,呈現出如何適當運用我所提供的策略。不過要在此鄭重說明的是,每一個案例都是彙整我多年來治療眾多個案的具體呈現,因此其中大多是假設性的案例。   本書的另一個重要目標是引進其他治療取向的策略,諸如:遊戲治療、沙盤治療、感官動能心理治療(Sensorimotor Psychotherapy)、治療性遊戲和內在家庭系統,企圖在將這些策略帶入 EMD

R 治療的實施過程中,仍然維持 AIP 模式和 EMDR 治療的方法學。因為,當我們和複雜創傷兒童及其家庭工作時,具備豐富而廣泛的工作方式常是必要的。   書中的策略在我的臨床實務中都很有效。我也從參加我培訓和授課的臨床工作者聽到許多趣聞軼事,而他們都有效地運用這些策略,並在自己的機構及實務上獲致非常正向的結果。也有從事研究的治療師在運用 EMDR 治療幫助憂鬱症兒童與青少年的一項持續性研究中,成功、有效地運用了這些策略。本書將這些具創意的工具和策略提供給所有與難以治療的案主一起工作的EMDR治療臨床工作者,藉此催化他們的療癒過程。   第一章    動眼減敏及重新處理治療、適應性訊息處

理模式及複雜創傷自從法蘭芯•夏琵珞(Francine Shapiro)博士發展動眼減敏及重新處理治療(Eye Movement Desensitization and Reprocessing,簡稱EMDR)以來,已歷經二十多年的旅程,如今EMDR已被公認為具有實證療效的治療方式,並且被美國的濫用藥物及心理衛生當局正式列入全國實證療效治療方案和實施的登錄庫當中。此外,EMDR治療也已經被單獨指定為一種心理治療的方式,而且獲得大約二十項隨機控制的臨床測試驗證。最近的綜合分析結果顯示,EMDR治療乃是針對成人和兒童創傷後壓力症的有效治療方式。針對兒童所做的七項受到控制的隨機研究以及另外十項非隨機的

研究都發現,EMDR能有效減少創傷後壓力症(Post-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 PTSD)的症狀以及行為和自尊心的問題。在最近一項由德盧斯(Carlijn de Roos)等人所做的隨機研究發現,對於因災難而罹患創傷後壓力症的兒童患者來說,EMDR和認知行為療法(Cognitive Behavioral Therapy,CBT)具有等同的治療效果。此外加州兒童福利實證資料庫也接受 EMDR為對兒童具有實證療效的治療方式。這些令人振奮的結果,為數百萬名在生活中經歷創傷和逆境而受苦的孩子們帶來了希望。撰寫本書的宗旨,便是為了治療這些承受早期、長期及複雜創傷的兒童。為「複

雜創傷」下定義兒童時期的複雜創傷(complex trauma)牽涉到早期長久暴露於多重創傷事件中。通常這些傷害和創傷是在親子關係或是成人與兒童的關係當中產生的。結果兒童被置於一個無法逃脫的狀況,因為兒童的生存必須仰賴把痛苦加諸於他的同一個人。當兒童的重要神經生理結構正在發育之際,卻經歷到虐待、疏忽、家庭暴力、創傷失落以及戰爭,這對於兒童的發展可能會造成長遠的害處。根據康乃狄克大學醫學院心理治療教授福特(Julian D. Ford)和專攻創傷治療的心理師寇托斯(Christine A. Courtois)(2009)的研究,當兒童處於關鍵性的發展階段、正在發展基本的生理系統時,如果暴露於一再

重複、長時間的嚴重壓力來源,其中牽涉到遭受照顧者傷害或拋棄,將會產生複雜創傷。由於暴露於複雜創傷,兒童可能會展現出調節機制失能、不安全的依附、解離症狀、貶抑自我意識、行為問題以及認知和社會功能受損等狀況。

以生命週期評估分析臺灣有機柑橘園的碳排放與經濟效益

為了解決長照人員登錄系統台中的問題,作者曾心妤 這樣論述:

全球由人類管理的最大生態系統是農業,仰賴外來資源與維護大面積單一作物為主要耕種方式,促使溫室氣體的排放量增加和生物多樣性下降。碳足跡是衡量一項活動或產品的整個生命週期中直接或間接排放積累的溫室氣體,是各國政府及企業達成溫室氣體減量目標的工具之一。本研究使用生命週期評估法分析台中市東勢區的有機柑橘,以及有機柑橘加工製成柑橘果醬,還有以柑橘果醬製成精釀啤酒的碳排放情形。透過實地盤查及訪談取得相關資訊及數據,計算自原料取得階段、產品製造階段、銷售配送階段、消費者使用階段至廢棄處理階段之碳排放量,分析排放熱點進行減量評估。有機柑橘種植分別依照(1)盤點年度實況(適逢旱災減產)、(2)未逢重大災害、(

3)慣行農法栽種(使用化學肥料)三種情境進行碳足跡計算及分析,結果顯示氣候變遷導致果樹減產對於碳排放量的影響最甚,有機耕作除了減少溫室氣體的排放,更間接產生保護環境、維護生態平衡的積極作用。柑橘果醬的主要排放熱點為產品製造階段使用液化石油氣,若能善用果園每年夏、秋二季整枝修剪的木材作為燃料,可以降低49.9%的碳排放量。精釀啤酒製程的排放熱點為(1)玻璃瓶、(2)能源使用、(3)原料運輸,以使用回收玻璃瓶、購買綠電憑證、使用國產麥芽等策略,降低原生產程序58.5%的碳排放量。本研究參考本益比及性價比概念,提出碳足跡與收益淨利或成本支出相關聯的評估指標-碳價比及價碳比。在初級農產及加工加值過程中

,柑橘果醬的碳價比(0.0037 kg CO2e/元)較有機柑橘(0.004 kg CO2e/元)及精釀啤酒(0.0068 kg CO2e/元)來得低,柑橘果醬使用不具市場價值的次級柑橘作為原料,不僅減少食物浪費,更賦予原先無法販售的產品新價值,提升經濟效益。精釀啤酒的價碳比(133.7 元/kg CO2e)較有機柑橘(104.8 元/kg CO2e)及柑橘果醬(35.28元/kg CO2e)來得高,表示精釀啤酒投入的每單位成本產生的碳排放量較少,具有相對高的減碳效益。在小農經濟的型態下,透過地方創生盤點各地核心元素,結合六級化產業的推動,是提升農民獲利的關鍵方向,透過異業合作打造特色加值農產

創造行銷效益,提高農業附加價值,輔以產品碳標籤的申請,使消費者透過經濟活動支持友善環境且低碳的產品,促進生產者以低碳方式進行生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