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照照顧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股價、配息、目標價等股票新聞資訊

關照照顧的問題,我們搜遍了碩博士論文和台灣出版的書籍,推薦陳乃菁寫的 「這樣安排是為你好!」──照顧父母的25個盲點 和艾彼的 不只是孝順,我想好好陪您變老:解開照護枷鎖,心理師教你照顧父母之餘也能好好照顧自己都 可以從中找到所需的評價。

另外網站三月| 2019 | 失智症共同照護中心 - 中山醫學大學附設醫院也說明:照顧你的是我,為何你總想著他…… 以照顧者為主角,道出你心中的憂思與困擾. 從「心」開始關照照顧者. 主持人 ...

這兩本書分別來自寶瓶文化 和四塊玉文創所出版 。

國立嘉義大學 教育學系研究所 王以仁、吳瓊洳所指導 賀湘邦的 已婚成年子女及其配偶的性別意識與孝道信 念對代間支持的影響 -以台灣社會2006~2016調查為例 (2021),提出關照照顧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性別意識、孝道信念、代間支持。

而第二篇論文國立陽明交通大學 社區健康照護研究所 王子芳所指導 林燕玲的 探討居家照護個案長照需求與現行支付制度下 服務使用情形間之相關性 (2021),提出因為有 居家照護、照顧問題、服務需求、服務使用情形的重點而找出了 關照照顧的解答。

最後網站你懂得「自我照顧」嗎?正視自己的生活,而非以金錢作為活 ...則補充:... 的第三卷《自我的關照》(The Care of the Self)[3]中使用了古希臘羅馬哲思對自我培養(heautou epimeleisthai)的思考講述自我照顧的生成根本。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關照照顧,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這樣安排是為你好!」──照顧父母的25個盲點

為了解決關照照顧的問題,作者陳乃菁 這樣論述:

你、我無法想像的老後狀況,震撼、揪心, 正每分每秒發生。   為了安全,把長輩關在床上? 為了討愛,奶奶要求掛上鼻胃管? 看護要睡覺,只好讓媽媽吃安眠藥?     ▌中年子女什麼都幫年邁父母做,並不是真正的孝順。   ▌孝順是讓年邁父母自立,盡量健康活到最後。     以下的狀況,都是照顧父母時,我們容易犯下的盲點。   ◆中風後的爺爺走路慢,還沒到廁所就尿出來,只好幫他包上尿布?(X)   ◆因為怕王伯伯危險,看護把他綁在床上?(X)   ◆外籍看護要睡覺,只好讓媽媽吃安眠藥?(X)   ◆一年只回家兩次的弟弟對姊姊說:「媽媽被你照顧,好像變瘦了?」(X)   ◆爸老了,什麼都做不好,所

以什麼都不要讓他做?(X)   ◆用藥當然是照顧父母的第一選擇?(X)   ◆子女無法照顧父母,當然就請外籍看護?(X)   ◆住院的奶奶想下床走一下,當然要禁止她:「不行」、「很危險」?(X)   ◆我們三個兄弟要「公平」照顧媽媽,所以媽媽輪流在我們三兄弟家住?(X)   ……      當我們對年老的父母說:「這樣的安排都是為你好!」   但,我們與父母討論了嗎?   我們了解父母的想法與感受嗎?   因為,「尊重」與「將心比心」才是最好的照護。     你、我都會老。   今天我們照顧父母的方式,就是我們未來被照顧的方式。   老後的「獨立自主、尊重生命品質」   是父母與子女都該學習的

功課。     高雄長庚神經內科系主治醫師、前智能與老化中心主任陳乃菁醫師,對於照顧父母,除了提出相互尊重與良好溝通的想法外,她認為「自理與自立生活」更該是台灣年邁父母與中年子女都需要學習的一門新功課。     台灣社會普遍重視孝道,中年子女也容易因為孝順,而以年齡來限制父母能做的事,又或對年邁父母過度保護,但當剝奪了父母的自理能力,在中風、生病後因過度保護而失能、臥床。雖然父母壽命極長,但那卻不是一個人該有的生命品質。如何如同北歐長者獨立自主,往生前臥床僅數週,乃菁醫師期待所有人可以一起為有自主的老年而努力。     因為,我們愛著這些老去的父母,我們多麼希望他們不要因為藥物而沉默不已、整日

昏沉;我們多麼希望他們還可以叫叫我們的名,跟我們說說一天內發生的事情,甚至一起唱歌、聊天,或憶著過往,這些都是人與人間的親密交流。我們不該只期望讓父母安靜、睡著。     只有呼吸的照護,不是真正的照護啊。   本書特色     ▌我們是否因為忙碌、「方便」照顧,忽視父母的需求?   ▌我們是否因為「害怕」,而限制父母的能力?   ▌若照顧父母有困難,我們是否忘了尋求其他資源、求助相關單位?   因為父母的不適,可能他們說不出來;父母的疼痛,可能不知如何開口;更可能他們的眼淚,總是獨自吞下。   名人推薦     ◎朱為民(臺中榮總健康管理中心主任)撰推薦序     朱偉仁(愛長照執行長)、余

尚儒(都蘭診所所長)、林書煒(POP Radio電臺臺長/主持人)、郭慈安(中華民國家庭照顧者關懷總會理事長)、蔡佳芬(台北榮總老年精神科主任)、詹鼎正(新竹台大分院副院長兼新竹醫院機構負責人)有感推薦(依姓氏筆劃順序排列)     ◎「乃菁醫師的這本書很不一樣,可以說,終於有一本書,來告訴我們,身為照顧者,面對老年人的互動方式、行為、言語,應該要怎麼做。」──朱為民(台中榮總老年醫學、安寧緩和專科醫師)     ◎「我相信子女們照顧父母多是基於關愛的,但一不小心很容易超出界線,而不自覺,變成了「愛」少一點,但「關」多一點。   子女們不自覺地把老病衰的父母看成沒有自主能力的孩子,或是乾脆擺起

來,當家中太上皇般地讓家中大小事都不入他的耳朵,殊不知「不讓老人家因知道而操煩」的善意,卻也可能變成「不想讓老人家煩惱,所以什麼都不告訴他」的控制。反倒造成家中長輩只能被動地接受子女們為他做的決定,沒辦法參與事前的討論過程,更無法透過討論來表達自己的愛惡和心意。」──本書作者陳乃菁醫師

關照照顧進入發燒排行的影片

本集主題:「不只是孝順,我想好好陪您變老:解開照護枷鎖,心理師教你照顧父母之餘也能好好照顧自己」新書介紹
     
專訪作者:艾彼
   
內容簡介:
「照顧你的是我,為何你總想著他……」
「最後一刻,我讓父母插管……」
「是不是送爸媽去安養中心,就是不孝?」
  
給親愛的照顧者,不需要質疑自己,你只是累了!
就讓心理師來告訴你,照顧父母之餘該怎麼照顧自己。
讓你和至親家人的長照日常,溫馨美好。
  
本書特色:
★以照顧者為主角,道出你心中的憂思與困擾
  父母需要被照顧的家庭中,大家的主角多在病弱或年老的長輩,然而一旁照顧的子女,身體與心理的狀態總是被忽略,往往照顧者也在日復一日的照顧中,失去了自我。全書以照顧者角度切入,真心關注這些撐起整個照護工作的人。
  
★心理師執筆:從「心」開始關照照顧者
  擅長家庭諮商領域、並在「愛長照」以老年照護為主題發表專欄的心理師艾彼,在溫柔的文字中,緩緩道出照顧者的需求,也帶領著照顧者一步步回視自身,如何適時地尋求幫助以及引進資源,才是最美好的長照境界。
  
★實用量表與療癒建議,讓照顧家人的你得到安慰
  除了案例的分享與心理師的解析,更提供實用的量表或檢測表格,讓照顧者能隨時關注自身狀況,成為照顧者疲憊時的溫暖支撐。
      
作者簡介:艾彼
  艾彼,筆名。本名,王昱勻。諮商心理師,同時也是各大平台專欄作家。曾任職於上海家之源家庭研究院,擔任家庭治療師。也曾於康橋雙語學校、台灣市佔率最大的員工協助服務中心,擔任全職心理師。

已婚成年子女及其配偶的性別意識與孝道信 念對代間支持的影響 -以台灣社會2006~2016調查為例

為了解決關照照顧的問題,作者賀湘邦 這樣論述:

本研究旨在探討家庭中成年子女及其配偶之性別意識與孝道信念對於代間支持的影響。其中性別意識為對於性別角色態度是否具有平權的態度;而孝道信念援引葉光輝之雙元孝道雙元孝道信念中的相互性孝道與權威性孝道概念;代間支持為親代子代間互相提供經濟、家務支持,並提供良好情感互動的回饋行為。本研究串連台灣社會變遷基本調查2006、2011與2016年的家庭問卷資料庫為來源,選取符合研究目的之樣本後以描述性統計、獨立樣本t考驗、迴歸分析、進行量化資料分析。研究結果顯示:一、比對2006、2011與2016年的代間支持水準,成年子女對於父母的代間支持與資源的轉移呈現下降趨勢。孝道信念逐漸演化,集體主義與傳統規範漸

漸被平等、尊重與互惠的個人主義取代。二、性別意識在2006、2011與2016的逐期提升;顯示性別平權觀念增加,性平教育在台灣地區推行順利。三、在對原生家庭的代間支持的影響部分,孝道信念還是有一定影響力,但其影響也逐漸由權威性孝道轉為相互性孝道為主。

不只是孝順,我想好好陪您變老:解開照護枷鎖,心理師教你照顧父母之餘也能好好照顧自己

為了解決關照照顧的問題,作者艾彼 這樣論述:

「照顧你的是我,為何你總想著他……」 「最後一刻,我讓父母插管……」 「是不是送爸媽去安養中心,就是不孝?」   給親愛的照顧者,不需要質疑自己,你只是累了!   就讓心理師來告訴你,照顧父母之餘該怎麼照顧自己。   讓你和至親家人的長照日常,溫馨美好。 本書特色   ★以照顧者為主角,道出你心中的憂思與困擾   父母需要被照顧的家庭中,大家的主角多在病弱或年老的長輩,然而一旁照顧的子女,身體與心理的狀態總是被忽略,往往照顧者也在日復一日的照顧中,失去了自我。全書以照顧者角度切入,真心關注這些撐起整個照護工作的人。   ★心理師執筆:從「心」開始關照照顧者   擅長家庭諮商領域、並在「

愛長照」以老年照護為主題發表專欄的心理師艾彼,在溫柔的文字中,緩緩道出照顧者的需求,也帶領著照顧者一步步回視自身,如何適時地尋求幫助以及引進資源,才是最美好的長照境界。   ★實用量表與療癒建議,讓照顧家人的你得到安慰   除了案例的分享與心理師的解析,更提供實用的量表或檢測表格,讓照顧者能隨時關注自身狀況,成為照顧者疲憊時的溫暖支撐。 溫馨推薦   朱為民|台中榮總職業醫學科/家庭醫學部主治醫師   周慕姿|心曦心理諮商所所長   洪雪珍|暢銷職場作家   許皓宜|諮商心理師   許佐夫|多扶事業執行長   彭懷真|東海大學圖書館館長   黃越綏|財團法人國際單親兒童文教基金會創辦人

  蔡淑芬|台北市私立慈安老人長期照顧中心(養護型)負責人       台北市社區銀髮族長期照顧發展協會常務理事   劉仕傑|青年外交官   (順序按姓氏筆畫排列)   作者簡介 艾彼   艾彼,筆名。本名,王昱勻。諮商心理師,同時也是各大平台專欄作家。曾任職於上海家之源家庭研究院,擔任家庭治療師。也曾於康橋雙語學校、台灣市佔率最大的員工協助服務中心,擔任全職心理師。   目前為網站「艾彼—心理師的會心時刻」經營者。   推薦序-照顧者,也需要被安撫/青年外交官 劉仕傑 推薦序-你不需要著急,因為艾彼會幫助你/多扶事業執行長 許佐夫 作者序-所有人都缺乏了一個談

話的契機 CH01當你成為一個照顧者 當雙親都需要照顧時,家中長子的兩難 父母沒照顧我,我為什麼要照顧他? 孝順的道德枷鎖,讓你身心耗竭了嗎? 正值中壯年的父親,突然中風倒下,該怎麼辦? 只要發自內心,就是孝順 CH02你心裡的苦,可以說出來 最後一刻,我讓父母插管......   你並非不需要關心,你只是吝嗇照顧自己! 照顧你的是我,為什麼你總是想著他? 照顧過程中,千萬不要只學到無助感 當照顧者有了憂鬱症,影響的不只是自己 全家一起攜手合作,讓倒下的一家之主重新掌舵 幫助需要照顧的父母與自己,遠離下流老人之路 CH03 讓父母好心情,你也能充滿陽光 「老了,我沒用了......」長輩

拖累家人的內疚感要如何解決呢? 別說自己是無用老人 我渴望聽你分享人生 照顧者不能輕忽的憂鬱老人 讓老人不宅,照顧者也能開朗起來! CH04面對親人的逝去,別讓自己也跟著消失 當你忘了自己,我會幫忙記得你 生前告別式,面對死亡的新態度:站在它之前,看的不是「死」,是「生」 擦乾眼淚,就能看見逝者餽贈的禮物 後記-心理師也這樣做 附錄-照顧者專屬,幫得上忙的各方資源   推薦序 你不需要著急,因為艾彼會幫助你 多扶事業執行長 許佐夫   才讀完前兩章而已,我心中就有股心情,有點緊張並帶點生氣(氣到拒接編輯催促寫序的電話)。緊張和生氣的來源都一樣,因為艾彼將個案寫得太真實了!我緊

張的是難道你都不擔心會有相同情況的個人或家庭,在書店開架翻閱時一下子就立刻對號入座,產生極大的心裡翻動二次感傷。而且在解決方法上,艾彼採取跟你直球對決,這讓我生氣的點是-誰允許你這樣跟辛苦的照護者說話的啊?!   但是,看到中後段後,我釋懷了(也煎熬太久了吧)。艾彼從方方面面,從照護者,從被照護者,甚至從「不照護者」切入。   從年長父母,從年輕小孩,還有從「不被期待的小孩」來看。   從承認失去,從生命任務,從關係失落來談。   從各種環環節節來讓我們看看(其實是艾彼讓我們藉機「窺視」其他人在平行時空裡發生了什麼跟我家的情況有點類似的事情)。   以下我節錄的「刺耳金句」,你們可以看看我

到底在緊張什麼。   -長照家庭中的代罪羔羊,許多時候都是病人的主要照護者,那個跳出來,掙扎著做出決定的人,得承受其他家族成員的情緒投射。   -你是不被期待的孩子嗎?   因為不被期待的孩子多半是在被父母對待的方式上受了傷。   -你真的只是太累而已嗎?你的身心過勞感受已經超過你能負荷的了。不要忘了,照顧者也會過勞。   -即使有負面情緒,也不能否定你的孝順。孝順可以以自己的方式進行。   -表面上,太太把工作辭去了理論上不用工作家庭兩頭燒,但對當時的太太而言卻更像是被臨時架上一個新的工作崗位,並且沒有任何職前訓練。   -大部分的人都希望時間能夠倒轉,能夠回復到本來的樣子。畢竟,

許多人都認為:「如果承認,就代表這是真的!」但是,承認我已經失去了,是哀傷歷程中非常重要的一環。   -角色是相對的,當對角不存在時,我們的某個角色也就失去,卸下了。關係失落的議題,最終都會挑戰到自己是誰?活在世上的意義又是什麼?   很多人一聽到「心理師」就會沒來由的心生反感或畏懼,我一開始也是。後來我經由艾彼逐漸領會到,心理師不是要來證明「你心理有問題」,甚至是「你有病」。   每個人都有治癒自己的能力,但是我們都忘了,甚至不相信自己。而心理師像是你的教練,或像是園丁。一邊聽你說,一邊幫你雜草叢生的心田除草施肥,協助你找回自己站穩的根基,找回自己茁壯的力量,然後你才能-找回自己。

  這本書就好像一間聚會的講堂,你不要急著去翻閱你以為跟你有直接相關的篇章。(你不需要著急,因為艾彼會點到你的)。你先在講堂裡找個舒服的位置坐下來,聽聽別人的故事,聽聽艾彼老師跟他們的對話。然後,很奇妙的,你就會鬆開了你的眉頭,和緊捏的雙手。   等一會兒艾彼老師來到你的面前時,你也就會放開了你的心胸。試試看跟著艾彼重新整理閱讀自己的故事,調整呼吸跟著艾彼來操作自己的「釋放程序」。   若你還是有點先入為主的成見,覺得心理師就是用一堆話術來說服你,你聰明得很呢,才不會被這些「套路」給催眠……   那我給你看看書裡面有一段話,我覺得這可能是編輯沒注意到,甚至連艾彼自己都深陷其中忘了掩飾隱藏不

能給你們知曉「心理師」的落入凡間……   -療癒不是代表你必須要立刻放下、和解。踏上療癒之路,也成為療癒人的工作者,我能夠免於受到過去的控制,做出真正屬於我的選擇。   看到這段你能不替艾彼老師的心理師形象緊張嗎?   但也因為看到這段,我一開始那一點生氣也消弭了。 照顧者,也需要被安撫 青年外交官 劉仕傑   艾彼的書,書寫的是一個個不堪及不完美的人生。   因為不堪,所以人們不願直視及回首。   因為不完美,所以人們常常疏於準備。   畢竟每個人都想追求幸福的人生,但不完美的人生卻是常態,如何在生命的關口勇敢承接,大多數人都沒有準備。   或說,也不想準備。   但真的遇到了,只能

手忙腳亂,狼狽上場。   所以謝謝艾彼寫了這本書,讓我們在上場前,可以多點勇氣。   看看四周的親友案例,是不是有許多人被「孝順」的道德枷鎖綁架?孝順不是不好,但照顧者(care-giver)本身也有情緒,也需要被安撫。但在台灣,情緒勒索的案子太多了。常常,隱性的情緒勒索導致兩敗俱傷,照顧者及被照顧者都痛苦萬分。   摯愛親人人生的最後決定,誰有權力去下?做決定的人感到痛苦,如果有選擇,誰都不願意背負那個壓力或罪名。但不做決定,受苦的卻往往是長者。   仔細閱讀艾彼的書會發現,其實許多的情緒,背後都有經濟跟階級的因素。經濟狀況的差距,常常是負面情緒肇生的原因。而因經濟弱勢導致困於中下階

層,面對長照議題時,手上的選項更少。因為無從選擇,導致心中產生怨懟、嫉妒、無力或悔恨。   身為一個外交人員,在閱讀艾彼的書時,感觸特別深。我們的工作屬性長年在外,外派的地方並非總是舒適的先進國家,家中長輩常常無法隨行。其實隨不隨行,都有不同的照顧及陪伴問題。長輩獨自待在台灣,我們在國外成天擔心長輩的健康安全,許多長輩基於疼愛小孩或者不願讓小孩擔心,總是報喜不報憂。等到有天真的出了大事生了大病,外交人員還在千里之外,鞭長莫及。但假如長輩跟著外交人員到了國外,也有不同課題得面對。人生地不熟,又有語言的隔閡,長輩即便跟著到了歐美國家,還是有適應的問題。   我派駐洛杉磯時,長輩飛過來幫忙照顧孫

子,但一方面有難以避免的婆媳問題,一方面長輩在美國因為不會說英文也不會開車,變成每天只能關在家裡,連去超市買菜也沒辦法,這也造成情緒上的波動。   承認自己的脆弱,承認人身為人的脆弱,承認我們沒辦法讓每個愛我們的人都開心滿意,承認人性的不完美。也許,這是艾彼想告訴我們的話吧! 作者序 所有人都缺乏了一個談話的契機 艾彼 心理師   這不只是一本談論長期照護的書,更是一本談論家庭關係的書。我懇求書店,不要只把這本書定位在長期照護的領域,也能夠把這本書擺在家庭關係的區域裡。   三年前,出版社開始找我出書,但我始終找不到自己想耕耘的議題。   直到二O一七年初,我最敬愛的父親,一直寬容

支持我至今的父親,經歷了一場不小的手術。   幾年之間,我看見家中長輩的衰老,也能預見自己在家庭中的身分即將轉變。同時我在心理師專業上所陪伴的家庭,巧合的都有類似的議題。   看著父母一天天老化,我們開始思索自己的老後。面對父母的老化,我們心裡頭有很多話想說。卻不知道從何說起,如何開始。   我們不想提。因為我們不想讓父母誤會我們提老後、死亡是在詛咒他,感覺很不孝。   我是家族治療師,經常會反過來思考。   父母難道不怕自己,會在不可逆的時間洪流裡,變得愈來愈老?愈來愈虛弱嗎?   父母當然害怕!只是他們不說。   一方面是不想讓孩子擔心,怕孩子聽不懂又強顏歡笑的安慰他。一方面是父母自己也

不知道怎麼說。   父母與兒女彼此都為彼此顧慮,卻反而讓誤會更加嚴重。這大概是家庭治療現場,看到最大的悲劇。   你有沒有發現,其實無論是父母或是子女,我們都好難開口談老化、談生病、談老後的照護、談失智、談死亡、道歉、道謝、道愛……在人生終點前,還有好多好重要的事情,我們都想說。   但我發現,所有人都缺乏了一個能說的契機!   這本書對我來說,不只是案例、分析和實作。   我特意放入了很多我身為兒女,想和父母親討論,卻又開不了口的話語和話題。我想對父母說的心裡話都放在裡面。   身為兒女,我們是如此的顧念他們。不只是孝順,是我想好好陪您變老!   如果你和我一樣,對逐漸老邁的父母有很多糾

結矛盾,有很多話想對父母說卻說不出口。   如果您和我的父母親一樣,對老後有很多的擔憂,有很多話想跟兒女說,到了嘴邊卻又吞回去。   我期待這本書,能夠成為你們彼此開啟談話的契機。也許只是故意放在餐桌上,讓對方好奇拿起來瞧瞧,順勢開啟話題。   我出這本書的用意,是希望讓家人間開始談論老化、生病、老後照護、失智、死亡、道歉、道謝、道愛....等等的話題時,不再像過往那麼沈重與困難。透過這本書,我想和你們一起做一些事!一些能夠影響人、影響社會的事,你能允許我這麼做嗎?   寫於 二O一八年 冬至 照顧你的是我,為什麼你總是想著他? 兄弟姊妹在國外工作,父母身邊就剩下你一個人,長輩們念想的永遠

是在國外的手足,你覺得委屈嗎? 安如的哥哥在新加坡工作,全家都已移民至新加坡約有五、六年的時間,只剩下安如這個弟弟留在台灣老家。他們的父母年輕時沒有夫妻之間也要溝通的觀念,也不了解家庭會隨著時間而改變,沒有在家庭出現變化的第一時間做出反應與調整,反而經常因為害怕爭執而逃避溝通,夫妻關係逐漸不睦。 安如有記憶以來,父母親老愛在兩個孩子面前抱怨另一半的不是。安如還記得小時候,哥哥就常在父母親吵鬧不休的時候對睡上鋪的弟弟安如說:「我發誓!有一天我一定要離開這個家!走得愈遠愈好。」 「哥哥真的做到了。」說著這句話的安如眼眶裡滿是淚水。 「小時候我與哥哥兩個人同一間房間,放學後的時光扣掉睡覺和補習的時間

,我們相處的很長。我們差1歲,等於哥哥國三升高中隔年換我升學考試,哥哥高三生大學隔年也換我。那些年我們感情最好,經常一起挑燈夜戰。偶爾我睡了,他燈還亮著。我總是躺在上鋪看著他的背影,祝福他能夠上心目中最理想的學校。」 「其實我國三那年,如果沒有哥哥的陪伴,恐怕無法順利升學。」原來,安如的父母親在他國三要升學那年吵得最劇烈。吵架的內容不外乎就是夫妻的柴米油鹽醬醋茶、金錢如何分配,以及互相懷疑對方在外面和別人搞曖昧等等。 「我緊張的時候,就會咬自己手指上的關節,聽到他們吵架的時候更是。」有一次哥哥用力地搖安如,問他:「你在幹嘛?」安如回過神來才發現自己無意識地咬破皮,血已經流到數學習題上。被嚇壞的

安如抱著哥哥哭,哥哥安慰他:「沒事的,撐過去,等到我們都有能力獨立就好了!」 安如的哥哥熬到了拿獎學金出國念碩士的那一年,「其實哥哥很有志氣的,他出國唸書就只跟爸爸借了二十二萬,後來的錢全數靠著研究所時所賺的薪資還給爸爸了。」但也因為生活圈不同,兩人關係漸行漸遠,話題也愈來愈不投機。現在的安如,經常覺得這個家只有自己在獨撐。 雙親彼此爭執了多年,直到兄弟兩人都已經成年工作了,父親才因為受不了而決定離婚。安如的父親退休後手頭上可使用的金錢也不多,為了順利離婚,每個月都還要付不少贍養費給前妻。

探討居家照護個案長照需求與現行支付制度下 服務使用情形間之相關性

為了解決關照照顧的問題,作者林燕玲 這樣論述:

中文摘要台灣正面臨「高齡化社會」,長期照顧服務需求顯得迫切,在資源有限而需求持續增長的情形下,有必要了解現行長照給付下的服務使用情形,能否滿足個案的服務需求。本研究目的為探討居家照護個案長照需求與現行支付制度下服務實際使用情形間之相關性。研究對象為中部某立案居家護理所收案之使用居家服務的個案,共30人,進行次級資料分析探討。問卷內容包括「基本人口學特性」、「照顧問題」及「照顧評估量表」。以描述性分析Mann-Whitney U test及Kruskal-Wallis test 分析Dunn事後比較、Spearman's correlation等方法進行分析。研究結果發現,依據個案照顧問題排序

依序為復健需求、日常生活照顧、身體活動量不足、營養問題及管路照護。人口基本特性與服務需求間的差異性,以障礙類別(U=15.03%,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