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富汗塔利班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股價、配息、目標價等股票新聞資訊

阿富汗塔利班的問題,我們搜遍了碩博士論文和台灣出版的書籍,推薦HerbertRaymondMcMaster寫的 全球戰場:美國如何擺脫戰略自戀,面對全球七大安全挑戰? 和葛雷姆.富勒的 如果世界沒有伊斯蘭:面對地緣政治新變局,來自美國中情局的戰略思考都 可以從中找到所需的評價。

另外網站塔利班宣布建立「阿富汗伊斯蘭酋長國」!總統逃亡、民眾衝機場也說明:1.塔利班進入阿富汗首都喀布爾(Kabul)之際,阿富汗總統甘尼(Ashraf Ghani)據傳已逃往塔吉克。2.塔利班發言人表示,阿富汗戰爭已經結束, ...

這兩本書分別來自八旗文化 和廣場所出版 。

銘傳大學 犯罪防治學系碩士班 章光明、汪毓瑋所指導 夏媺臻的 911事件後美國對阿富汗政策之探討-2001年至2021年 (2021),提出阿富汗塔利班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美國、阿富汗、外交政策、恐怖主義組織。

而第二篇論文國立政治大學 國家安全與大陸研究碩士在職專班 魏百谷所指導 張胥諺的 中國與巴基斯坦反恐合作之研究(2004-2018) (2018),提出因為有 恐怖主義、中國、巴基斯坦、反恐合作、上海合作組織的重點而找出了 阿富汗塔利班的解答。

最後網站國家/地方政府基本資料 - 外交部領事事務局則補充:4.2015年阿富汗塔利班政權與阿富汗政府在巴基斯坦進行首輪公開和談,後因塔利班領導人奧馬(Mohammed Omar)死訊曝光,和談一度中止。 5.2020年2月美國與塔利班在卡達杜哈簽 ...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阿富汗塔利班,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全球戰場:美國如何擺脫戰略自戀,面對全球七大安全挑戰?

為了解決阿富汗塔利班的問題,作者HerbertRaymondMcMaster 這樣論述:

面對謊話連篇的敵人,美國為何總是中計? 布希、川普過於傲慢輕敵,歐巴馬過於膽怯畏縮。 過與不及,都是因為美國的「戰略自戀」。   為什麼俄羅斯利用假訊息、假帳號干預美國大選的惡行罪證確鑿,但希拉蕊與川普陣營都刻意視而不見?川普甚至聽信普丁的謊言,表示不相信俄國會幹那種事?   為什麼塔利班發動恐怖攻擊、關閉學校、迫害女性、躲躲藏藏與美軍纏鬥,可是在打了20年的阿富汗戰爭之後,美國政府居然相信可以與塔利班合作解決阿富汗問題、居然相信始終在包庇恐怖分子的巴基斯坦政府有可能幡然悔悟、痛改前非?   為什麼三代北韓政府都厲行極權、殘民以逞,陰謀顛覆南韓,甚至圖謀發展核武,威脅東亞與美國安全

,但從歐巴馬的「戰略容忍」到川普相信金正恩「寫了幾封非常美麗的信給我」,他們都相信有可能和平解決北韓問題?   二戰後的國際關係理論大師摩根索曾為文批判美國的「戰略自戀」,感嘆美國的外交政策經常一意孤行,認為這種作法只會讓美國野心過大,導致其他國家與美國漸行漸遠。然而,自欺欺人、一廂情願、不切實際的思維,至今仍然糾纏著美國。   ※愛因斯坦:「反覆做一樣的事,卻指望有不同的成果,這就是瘋狂。」而今天美國的政策正是這樣。   ※列寧:「資本主義者會將繩子賣給我們,讓我們用來將他們吊死。」美國與許多盟國做得比這更超過:他們還會出錢幫中國共產黨買繩子。   前白宮國家安全顧問麥馬斯特,在本書

中深入探討俄羅斯、中國、北韓、伊朗、阿富汗、巴基斯坦等國的歷史與政治脈絡,抽絲剝繭地挖掘證據,以此說明美國外交政策之所以屢屢挫敗,就是因為缺乏客觀認識對手的意圖、手段、與願景的客觀理性,導致美國不是過於樂觀,一廂情願地相信戰略對手與自己分享共同的道德價值與政治利益,願意與美國攜手合作;不然就是過於悲觀,懷疑美國介入國際事務的能力與道德正當性,導致畏首畏尾、缺乏自信。雪上加霜的是,對外政策受到國內選舉政治的主宰,決策官員缺乏決心意志,就算偶有良好的戰略規劃也經常無力貫徹,虎頭蛇尾。   麥馬斯特不僅是能征善戰的陸軍中將,更是學識淵博的史學博士,1997年就以探討越戰為什麼會失敗的《失職》一書享

譽美國軍方與政壇。在《全球戰場》中,他再次拾起筆桿子,憑藉其豐沛的作戰經驗,與擔任美國總統最高戰略顧問的見聞,分析美國在外交戰略上的錯誤,以及美國該如何調整心態與思維,制訂有系統、務實可行、有助於世界和平與繁榮的外交戰略。 專文推薦   陳勁甫(元智大學社會暨政策科學系教授)   揭仲(國家政策研究基金會副研究員) 聯合推薦   邱師儀(東海大學政治系教授)   陳方隅(東吳大學政治系助理教授)   郭崇倫(《聯合報》副總編輯)   趙怡翔(駐美代表處政治組組長) 各界好評   「麥馬斯特分析越戰的《失職》是一本振聾發聵的經典之作。它指出,由於美國政府始終一廂情願地自欺欺人,在越戰

中不斷地做出錯誤的決策。將近40年後,美國又陷入一個街頭抗爭不斷、兩黨僵持不下的政治風暴,此時問世的《全球戰場》如同一本續集,檢討為什麼美國失去了領導世界的能力。如果能獲得川普總統更大的重視,麥馬斯特的戰略構想能發揮更大的影響力。」──《紐約時報》   「雖然麥馬斯特因為各種蜚短流長而不再受川普所鍾愛,但他卻秉筆直書,帶領我們審視那些對我們造成威脅的國家……他讓我們看到,每個國家會發展到今天的地步都有複雜的原因……麥馬斯特學富五車、言必有中,尤其在探討俄羅斯如何發動假訊息攻擊、習近平如何強化對中國人生活的每一方面的控制時,更是令人讚嘆。」──《華盛頓郵報》   「麥馬斯特的新書《全球戰場》

不以川普為主題,相反的,在檢討越戰的《失職》之後,他對俄羅斯、中國、北韓等重大外交議題進行抽絲剝繭的分析。」──《衛報》   「這個世界上有許多人與民族,他們想的未必跟美國人一樣,價值觀也不同。這是麥馬斯特在書中想要警告美國人的。本書花費巨大篇幅審視美國在全球各地的戰略的利弊得失,尤其是在當下或未來最可能有戰爭爆發之處。可以想見,這是麥馬斯特對美國三軍統帥苦口婆心的諍言。」──NPR   「本書可以稱得上麥馬斯特在位期間的精彩回憶錄,也是一本嚴謹、好看、深刻的對美國國家安全威脅的分析報告。」──CNN   「麥馬斯特不厭其煩地檢視在他擔任國家安全顧問期間,遭遇到的外交與國家安全的嚴峻挑戰

。他爬梳這些國家與區域的歷史,分析它們政策與制度的良窳,文筆流暢,清晰易懂。矛盾的是,讀者會發現,川普政府如果行事作風更傳統一點,且其國家安全會議能更有效運作,它們會表現得更好。」──Diplomatic Courier,2020年最佳選書  

阿富汗塔利班進入發燒排行的影片

主持人 視網膜 跟來賓 壹加壹,要帶大家看看逃離阿富汗的真實故事
《星期一現場》首集採訪到兩位阿富汗難民,他們為何離開又如何才能留下?

【眼球員工社群帳號攏底加】
https://eyectv.soci.vip

【納貢擁有眼球商品,一同壯大官媒】
https://www.cccreative.tv

【立即訂閱官媒YouTube頻道,並加入會員】
https://eyectv.pse.is/JAN9M

重點摘要:
00:15 逃離阿富汗非首遭 一圖解析史上的逃難潮
04:41 阿富汗難民現身說法 一窺逃難真實情況
08:34 難以想像犧牲家人生活 令情緒突一湧而上
09:26 台灣若陷戰火走或留?壹加壹深情告白
18:39 台灣也有阿富汗人?來台必須先過三關
25:35 阿富汗人放棄國籍竟需冒生命危險返國
28:48 逃難求生怎麼打包?放得下家人寵物?


#阿富汗 #塔利班 #歐洲難民潮 #阿富汗難民 #難民 #非法移民 #反難民 #神學士 #阿富汗酋長國 #遣返 #居留權 #雙重國籍 #恐怖攻擊 #阿富汗戰爭 #依親簽證 #入籍台灣 #國籍法 #視網膜 #壹加壹 #國際新聞

畫面來源:

The Guardian
https://www.theguardian.com/world/2021/aug/16/kabul-airport-chaos-and-panic-as-afghans-and-foreigners-attempt-to-flee-the-capital

CBC NEWS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Fy8Bnpc84fM

EURONEWS
https://www.euronews.com/2021/08/10/six-eu-countries-want-to-keep-forced-return-of-afghans-despite-taliban-offensive#

TIME
https://time.com/3609240/afghanistan-britain-taliban-kabul-uk-bombing/

Al Jazeera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OBJsS4tB4EQ

FRANCE 24
https://www.france24.com/en/20151030-video-reporters-afghanistan-massoud-germany-refugees

WION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177XyeeHcyk

Hindustan Times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PnvC2pbcIDA

TRT World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YyNcLJUhMpc

AFP News Agency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ylDFzy-BQWw

AP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N9m6AiksPAw

911事件後美國對阿富汗政策之探討-2001年至2021年

為了解決阿富汗塔利班的問題,作者夏媺臻 這樣論述:

2021 年,美國總統拜登宣布撤離在阿富汗的所有軍隊,包含所有承包商與政府官員。原以為,阿富汗能在失去美國的支持後維持至少數年的運作。但事與願違,在撤軍的過程中,塔利班也一直在攻擊阿富汗的領土。8 月 15 日,喀布爾淪陷,幾週不到的時間,美國在阿富汗 20 年的努力付諸東流。這樣的結果並不是不可預期的,許多專家學者都反對美國撤兵。而美國干涉阿富汗的初衷是為了消除基地組織 並且建立一個穩定的政府,使阿富汗不再淪為恐怖份子的避風港。在建設的過程,美國干預的項目越來越多,加上國際聯盟及國際組織的援助,最終導致阿富汗過於 依賴美國與國際援助。在表面上,阿富汗的軍隊有良好的資源與訓練,實際上,卻是依

靠美國承包商來維護設備。因此,美國一撤出,阿富汗的軍隊就無法正常運作。阿富汗政府在過去的 20 年,接受了美國 2.26 兆美元的援助資金。然而,軍隊與政府的貪污腐敗,使得政府無法獲得民眾的信任。阿富汗的不安全與不穩定,對於政府政策的推動以及人員的招募造成阻礙。社會發展也因此受到阻礙,許多阿富汗人為了生存轉向投靠塔利班或是其他軍閥。美國的政策在阿富汗之所以失敗,最大的因素就是因為缺乏對阿富汗的認知,未能在投資建設之前做好規劃與時間表,並且在實施的過程中深化了穆斯林與西方國家仇恨,導致後續許多政策的推動窒礙難行。本文探討了這 20 年間,美國在阿富汗的政策影響以及阿富汗政府快速淪陷的因素。

如果世界沒有伊斯蘭:面對地緣政治新變局,來自美國中情局的戰略思考

為了解決阿富汗塔利班的問題,作者葛雷姆.富勒 這樣論述:

為何美國的中東戰爭總是狼狽收場? 為何恐怖主義無法在中東絕跡? 為何當代穆斯林對西方世界懷有強烈敵意?   宗教,是衝突的根源嗎? CIA幫你看清地緣政治的關鍵! 一場思想實驗,發現國際關係的隱形作用力     ★「出色的歷史課、精彩的思辨之旅。」──雷薩.阿斯蘭,《紐約時報》第一名暢銷作家   ★「說理清晰,切中時弊。」──《時代雜誌》     如果沒有伊斯蘭,中東就會更和平嗎?   還是放下「宗教」的標籤,才是理解文明衝突的第一步?     2001年,恐怖分子挾持客機撞進世貿大廈,九一一事件爆發。二十年後,美軍狼狽撤離阿富汗,塔利班則席捲喀布爾,贏得政權。二十年間,反恐戰爭與恐怖攻擊不斷

,衝突似乎永無休止。彷彿只要伊斯蘭與穆斯林存在的一天,和平便沒有指望。不過,真的是如此嗎?     中東地緣政治,CIA駐阿富汗情報官怎麼看?     本書作者富勒是中東政治分析師,也是有二十年中東資歷的前中情局情報員,擔任過中情局阿富汗站長,美國國家情報會議(NIC)副主席。     本書的核心,是一場CIA的敏感度思想練習:「如果世界上沒有伊斯蘭,衝突是否仍會發生?」答案是肯定的。這場CIA的思想練習,就是希望戰略家能夠突破盲點,去看見「宗教」以外還有哪些政治、經濟、地緣因素?又是哪些「隱形力量」在發揮作用,左右區域情勢?     假如沒有伊斯蘭,翻轉主流印象對中東的偏見     由於許多

人習慣將「伊斯蘭」當成問題的來源,唯有假想「世上沒有伊斯蘭」,才能讓區域中隱藏的衝突因素一一現形。富勒細數中東地區自古至今,歷史悠久的人群與信仰分岐。同時也將視野放大到中東以外,伊斯蘭與其他文化的接觸地帶──在俄羅斯、歐洲、印度、中國等地,人們與伊斯蘭相處的歷史。在那些地方,人們是否也以「伊斯蘭」之名掩蓋真正的問題?     解碼深層地緣衝突,發現更寬廣的戰略視野     沒有伊斯蘭的世界,衝突並不會消失。因為衝突的根源藏在更深的地方,即使少了伊斯蘭,還有各種引發衝突的力量。如果只將眼光放在伊斯蘭,就會看不清衝突背後的真相。本書帶領讀者,解開「問題就出在伊斯蘭」的迷思,引導讀者認識穆斯林社會去

殖民化的過程,看見地緣政治的隱形力量。     本書作者想要讓你知道:   ‧文明衝突不過是表面的「症狀」,地緣政治才是衝突的內在核心。   ‧催生恐怖主義的是外來入侵者,宗教信仰不過是情感的「載體」。   ‧拋開「伊斯蘭v.s.西方」的偏見,和平的戰略才有指望。   名人推薦     張育軒|《說說伊朗》專頁創辦人   閻紀宇|風傳媒執行副總編輯   謝哲青|知名旅行作家、主持人   媒體盛讚‧專家好評     ★《溫哥華太陽報》:   富勒用豐富的學識說服我們,目前東西方之間的緊張與宗教無關,而是源自政治和文化上的衝突,是土地和石油的爭奪,以及權力的鬥爭。     ★《洛杉磯時報》:   

富勒在一片激昂的論辯中,代表一股冷靜而理性的聲音……本書切中時弊,不僅止於挖掘歷史,而是清楚呈現過去到當下的複雜層次,遠非泛泛名嘴論調可比。     ★《出版人週刊》:   本書列舉了造成現在西方和東方衝突的諸多原因,並且大膽提議,雙方無須執著於宗教和意識形態上的分歧,而可以在其他方面展開對話。     ★《書單》雜誌摘星推薦:   富勒大膽建言,要解決21世紀穆斯林對西方的敵意,必須誠實檢討過去留下的政治、經濟不平等,而非專注在宗教問題。這將帶給美國的外交政策具體─且充滿爭議─的變革。     ★《時代雜誌》:   說理清晰。富勒的書切中時弊,十分受用。     ★《印度時報》:   深入淺

出,精彩紛呈。讀者無需同意作者的每一個觀點,但是無疑是近年來關於中東問題,最有見地的著作。     ★雷薩・阿斯蘭(Reza Aslan)|《造神》、《伊斯蘭大歷史》作者:   一堂精彩的歷史課,一趟很棒的思辨之旅。許多西方人士普遍認為,中東的問題源自伊斯蘭,這樣簡陋的想法受到了挑戰。     ★約翰・艾斯波西多(John L Esposito)|《伊斯蘭的未來》(Future of Islam)作者:   這位全球穆斯林專家的大作是一本必讀之書,對自古以來穆斯林與西方的關係提出深富啟發的分析。作者豐富的學識為當代許多問題,從文明衝突、恐怖主義的根源、以巴衝突,到美國的外交政策,都提供了深刻的

洞見。     ★尼爾・柯南(Neal Conan)|美國國家公共電台《說說國事》(Talk of the Nation)節目主持人:   九一一之後,有人認為我們和伊斯蘭激進份子陷入了一場長期的戰爭。前情報官富勒為我們提供了一個全然不同的視野:如果伊斯蘭從來不曾存在,那麼世界會大不相同嗎?他認為西方與中東的長期不睦,主因不是宗教,而是土地、資源、政治和權力上的爭奪。 作者簡介   葛雷姆.富勒Graham E. Fuller     中東政治分析師與退役情報員。曾任中情局(CIA)阿富汗站長及國家情報會議(NIC)副主席,於中東居住近20年,足跡遍布土耳其、沙烏地阿拉伯、葉門與阿富汗。退役

後曾任美國智庫蘭德公司(RAND)政治分析師,及西門菲莎大學(Simon Fraser University)兼任歷史學教授,現居加拿大溫哥華。     富勒的著作相當多,包含《政治伊斯蘭的未來》(The Future of Political Islam)、《新土耳其共和國》(The New Turkish Republic: Turkey as a Pivotal State in the Muslim world),與他人合著有《土耳其的庫德族問題》(Turkey's Kurdish Question)、《阿拉伯什葉派》(The Arab Shi'a: The Forgotten Mus

lims)等書。最新資訊也可參考他的個人網站:https://grahamefuller.com/   譯者簡介   藍曉鹿     北京大學翻譯碩士,曾在臺灣任職出版編輯多年,現為專職作者及譯者。     著有《拆哪!北京!:臺灣媽媽的北漂驚奇》(時報出版)、《外省腔三部曲》(木馬文化),譯作包括《極簡思考》(時報出版)、《簡單犯罪》(高寶)、《暗流長征》(積木文化)等。 導言 第一部 異端與權力 第一章 伊斯蘭教與一神教信仰 第二章 權力、異端與基督教的演化 第三章 拜占庭與羅馬:基督教兩極之間的戰爭 第四章 當伊斯蘭遇見東方基督教 第五章 十字軍東征(一〇九五─一二七二

) 第六章 新教改革與伊斯蘭的共相 第二部 在文明邊界遇見伊斯蘭 第七章 「第三羅馬」:繼承東正教會衣缽的俄羅斯 第八章 俄羅斯與伊斯蘭:拜占庭精神長存 第九章 西方穆斯林:忠誠的公民還是隱藏的內奸? 第十章 伊斯蘭與印度 第十一章 伊斯蘭與中國 第三部 現代世界中的伊斯蘭 第十二章 獨立的追求:殖民主義、民族主義與伊斯蘭 第十三章 穆斯林的抵抗:戰爭、聖戰與恐怖主義 第十四章 怎麼辦?面對穆斯林世界的新方略 謝辭 註釋 從某個方面來說,「沒有伊斯蘭教的世界」是一個荒唐的說法。我們不能改寫歷史,我們也無法真實設想,某些歷史事件不曾發生,世界會是怎樣。換言之,只要開始了「如果」開頭

的討論,那就是開啟了一個無止境的假想。雖然市面上有好些書正是以「如果」起頭:如果九一一沒有發生?如果一九一四年弗朗茨・斐迪南大公沒有遇刺,一戰失去導火線?如果列寧沒有從德國由一節火車車廂秘密送至蘇俄,就會沒有十月革命?如果南方的美利堅邦聯打贏了美國內戰?如果這些事情發生了,今日的世界會產生巨大的變化嗎?還是長期而言,趨勢並沒有改變? 這些問題從根本上來說,是沒有答案的。但是此類思考練習的重點是,用想像力從另一個角度來理解歷史,之前沒有注意到的部分會以一個新的風貌和輪廓出現在我們面前。也許歷史是今天的樣子,只有51%的可能,這樣的思考只是昭示了其他到頭來沒有為主流的49%。但是他們其實依然還是存

在的,可能屈居表面之下,卻依然發揮著影響力,影響著未來的事。 1980年代的時候,我曾任中央情報局國家情報會議的副主席,負責進行遠程戰略預測。我們不時進行一項腦力快轉練習,對分析局勢剖有啟發性:就是假設一個重大事件在未來發生,不管看起來有多不可能,然後迅速寫下相關的細節,介紹事發經過。 比方說,假設沙烏地阿拉伯發生了一場激進伊斯蘭革命,事情如何發生?有哪些具體場景?假如有一天中共垮台了,事態會如何發展?每天會發生何種變化?什麼隱藏的力量,目前未被發現,有可能在未來崛起?這般練習的目的就讓平時覺得不可能,或者沒想到的可能,變得有血有肉,並且提升我們對「料想不到」、「微乎其微」事件的敏感度。這是政

治和社會方面的想像力訓練,是許多專業訓練中其中的一項。

中國與巴基斯坦反恐合作之研究(2004-2018)

為了解決阿富汗塔利班的問題,作者張胥諺 這樣論述:

本研究主要目的在探討中國與巴基斯坦雙方自2004年首次舉行以反恐為名的軍事演習到2018年為止,兩國之間反恐合作的進程與發展。自2013年中國提出中巴經濟走廊建設計畫,中巴兩國的合作層面更為廣泛,從能源、經濟、交通基礎設施及產業特區等項目都加大合作範圍與力度,惟因巴國境內恐怖主義勢力盤根錯節,威脅中巴經濟走廊建設項目的實施,雙方於是積極進行反恐合作政策及戰略的推進,並簽署相關合作協定,確保中巴經濟走廊建設能夠順利進行。本研究主要採取文獻分析法,藉此探討中巴兩國的反恐合作情況,蒐集各反恐資料數據庫,檢視雙邊反恐合作的成效及發展。本文的研究內容則分為三個部分:首先,中巴兩國關係發展進程與反恐戰略

動機,以了解雙方合作的背後原因為何;其次,中巴兩國反恐合作目前的成效與所遭遇到的困境,利用數據檢視雙方反恐合作政策及戰略成效;最後,中巴兩國反恐合作未來發展與挑戰,論述未來雙方反恐合作的展望。本文研究發現,中國與巴基斯坦在反恐合作的過程中,藉由雙方的合作層面及範圍加深,對於巴國境內恐怖主義勢力有著遏制效果,降低中國境內恐怖組織與境外恐怖組織的連結,並利用成立安全部隊等政策加強對於中巴經濟走廊建設的安全維護,確保能源運輸路線等相關建設能順利進行。分析反恐數據庫發現中巴兩國進行反恐合作後,巴國境內的恐怖攻擊件數及傷亡人數皆有下降趨勢,顯示雙邊反恐合作具有積極正面成效,未來擴大國際多邊反恐反恐,將可

以擴大反恐合作面向,以因應恐怖主義勢力變化多端的襲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