靜電常數k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股價、配息、目標價等股票新聞資訊

靜電常數k的問題,我們搜遍了碩博士論文和台灣出版的書籍,推薦日本Newton Press寫的 單位與定律:完整探討生活周遭的單位與定律! 人人伽利略09 和王曉紅 等(主編)的 化工原理(上冊)都 可以從中找到所需的評價。

另外網站新課標物理選修3-1 知識點和公式整理。謝謝 - 阿洛塔也說明:2、庫侖定律F = kQq /r2 k:靜電力常量Q:源電荷q:試探電荷. 3、電場強度(向量) ... C =εrS /(4πk d ) εr:電介質的相對介電常數k:靜電力常量.

這兩本書分別來自人人 和化學工業所出版 。

明志科技大學 環境與安全衛生工程系環境工程碩士班 程裕祥所指導 杜育誠的 大台北地區冬季期間細懸浮微粒中水溶性離子組成特徵探討 (2021),提出靜電常數k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PM2.5、水溶性離子組成、氣體與氣膠同步採樣連續監測儀、硫氧化率、氮氧化率、中和率。

而第二篇論文東海大學 食品科學系 謝陸盛所指導 黃奕豪的 副乾酪乳桿菌天門冬胺酸脫氨裂解酶基質專一性之探討 (2021),提出因為有 天門冬胺酸脫氨裂解酶、苯丙胺酸脫氨裂解酶、酪胺酸脫氨裂解酶、靜電紡絲、全細胞催化酵素的重點而找出了 靜電常數k的解答。

最後網站比較庫倫定律和萬有引力定律,它們有哪些相似之處,又有哪些 ...則補充:引力定律與庫侖定律都遵循平方反比定律,就說明引力和靜電力都與球形場有關。 ... (3)都是跟一個常數成正比,前者是靜電常數k(k=9.0 10 ),後者是 ...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靜電常數k,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單位與定律:完整探討生活周遭的單位與定律! 人人伽利略09

為了解決靜電常數k的問題,作者日本Newton Press 這樣論述:

理解科學不可或缺的 宇宙、化學、生物的原理‧定律 全部解說!   本書將日常生活中經常使用到的熟悉單位,像是時間一分一秒、溫度高低變化、電流安培…等,或是課堂中學過但不太了解的導出單位與特殊單位,作了系統化的全面解說,藉此釐清觀念、深入淺出的輔助您學習這些與我們息息相關的物理科學知識!   「從這裡到便利商店約300公尺」、「電影再10分鐘就要開演了」、「最近胖了2公斤」……,單位不知不覺在我們生活中扮演了極為重要的角色,有了這些單位,我們才能明白這些數字代表的涵義,不過1公尺到底怎麼定義出來的呢?一秒又是怎麼計算的呢?   單位的種類非常繁多,例如力的單位、壓力的單位、能量的單位等

等,但不管是表示哪種量的單位,都是由7個基本單位組合而成。2019年5月,國際度量衡大會針對基本單位之中的「公斤」、「安培」、「莫耳」、「克耳文」,運用亞佛加厥常數、普朗克常數、量子霍爾效應、約瑟夫森效應與水的三相點等,對其做了重新定義,讓我們的世界變得更加準確。   而國際度量衡大會在制訂單位的時候,必須運用一些定律,這是因為發生在我們周遭的一切現象,都隱含著定律。不論是投出去的球會飛往哪個方向也好,電線中流動的電量也好,父母的特徵遺傳給子女的比例等等,都各自依循著既定的定律,在宇宙、自然、化學、生物等領域也都有著各樣的定律,像是「相對性原理」、「光速不變原理」、「自由落體定律」、「佛萊明

左手定律」…等,本書由淺入深,提供廣泛年齡層閱讀,只要瞭解就能知道「原來如此」的奧祕! 本書特色   1.本書系來自日本牛頓出版社的科普書系列,一貫以精美插圖、珍貴照片以及電腦模擬圖像,來解說科學知識,深入淺出、淺顯易懂。   2.以一書一主題的系統化,縱向深入閱讀,橫向觸類旁通,主題涵蓋天文地理、生物、數學、物理、化學、工學、歷史、醫學藥學九大類。   3.總以各方角度來闡明各類科學疑問,啟發讀者對科學的探究興趣。   序言 6  單位的新定義 一、基本單位 18  自然界的量以7個單位「記述」 24  長度(公尺:m) 26  質量(公斤:kg) 28  時間(

秒:s) 30  電流(安培:A) 32  溫度(克耳文:K) 34  物質量(莫耳:mol) 36  光度(燭光:cd) 37  制定單位的歷史與SI詞首 二、導出單位 40  頻率(赫茲:Hz) 42  能量(焦耳:J) 44  電壓(伏特:V) 46  功率(瓦特:W) 47  電荷・電量(庫侖:C)、靜電容量(法拉:F) 48  電阻(歐姆:Ω)、電導(西門子:S) 50  磁通量(韋伯:Wb)、磁通密度(特士拉:T) 51  電感(亨利:H) 52  力(牛頓:N)、壓力(帕斯卡:Pa) 53  平面角(弧度:rad)、立體角(球面度:sr) 54  光通量(流明:lm)、照度(勒

克司:lx) 55  酵素活性(開特:kat) 56  放射能(貝克:Bq)、吸收劑量(戈雷:Gy)、劑量當量(西弗:Sv) 三、特殊單位 60  震度、地震規模(M) 62  資訊量(位元:bit) 64  海里、節(kn)、重力加速度(Gal)、旋轉速度(rpm)、特克斯(mg/m)、噸(T)、兩 66  克拉(car、ct) 67  毫米水銀柱(mmHg)、埃(Å) 68  天文單位(au)、光年、秒差距(pc) 70  長度的單位 71  面積的單位 72  容積的單位 73  質量的單位 74  力的單位、壓力的單位、黏度的單位、磁場的單位 75  能量的單位、功率的單位、溫度的單

位、光的單位 四、力和波的原理、定律 78  原理與定律的定義 82  自由落體定律 84  平行四邊形定律 85  虎克定律 86  慣性定律 88  牛頓的運動方程式 90  作用與反作用定律 92  槓桿原理 94  功與能量 96  動量守恆定律 98  角動量守恆定律 100  阿基米德原理 102  帕斯卡原理 103  柏努利定律 104  反射、折射定律 106  惠更斯原理 五、電場與磁場的定律 110  庫侖定律 112  歐姆定律 113  電量(電荷)守恆定律、克希荷夫定律 114  焦耳定律 116  安培定律 118  佛萊明左手定律 120  電磁感應定律

六、與能量有關的定律 協助和田純夫/渡部潤一 124  能量守恆定律 126  力學能守恆定律 128  熵增定律 七、相對論與量子論的原理 132  相對性原理 134  光速不變原理 136  等效原理 138  測不準原理 八、宇宙的定律 142  克卜勒定律 144  萬有引力定律 146  E=mc2 148  哈伯定律 150  維恩波長偏移定律 九、化學的定律 154  亞佛加厥定律 156  合併氣體定律 158  各種化學定律 十、生物的定律 162  孟德爾定律①~② 166  哈代-溫伯格定律 167  全有全無定律   推薦序   日常生活裡,我們會用到

公尺、公分、公斤、公噸、分、秒、公升、伏特、瓦等數不清的單位。倘若沒有這些公認的單位,就無法表達:一棵樹有多高、一包米有多重、上第一堂課要在什麼時候走出家門、一個杯子能裝多少飲料、為什麼各種電器需要的電池數目不一樣、一盞電燈每小時消耗多少能量。因此,認識各種單位的意義和由來,既有充實知識的趣味,也有助於了解和比較生活上各種物件的功能。   制定各種單位的過程中,人類觀察過許多自然現象和物體的行徑,發現一些規律性,而產生了粗略的單位,例如一天(兩次日出之間的時間)、一個月(兩次月圓之間)、一英尺(成人腳底板的長度)等。一方面由於有了這些單位,另一方面觀察的現象範圍也擴大,就發展出一些觀測工具,

提高觀測結果的精確度。細心地整理觀測結果,歸納出各種現象的規律性,和其中各因素演變的因果關係,也就發現了一連串的物理定律。   在這些定律的指引下,人類製作觀測儀器的材料和技術不斷進步,觀測範圍、精密程度跟著提升。於是,又發現更多定律,也需要修改或制定更多適用的單位。「單位」和「定律」互相激盪著,人類的智慧和努力寫出了許多動人的故事,因而日本牛頓雜誌社在2014年出版「單位與定律」一書。由於國際度量衡大會在2019年修訂部分單位的定義,「單位與定律」的修訂版問世,人人出版社將這本好書譯成中文。   本書包括兩部分:從序言到第3章陳述「單位」的發展史,以及各種單位的定義;第4章到第10章解說

和「單位」有密切關係的各種「定律」。因為「單位」是因量度的需要而制定,而量度時所觀測的大多屬於物理現象,觀測儀器和技術大多運用物理學原理而建立,所以本書主要介紹物理學定律,即使化學定律的基礎依然是物理學。最後一章的生物學定律,則屬於新的範疇。   第1章從長度、質量、時間這些最基本的物理量所用的單位說起,向讀者說明一系列「基本單位」的沿革。以生動的插圖,及精心製作的表格,呈現文章內容的重點。例如24、25兩頁的插圖顯示:「公尺」的定義從最早以地表兩定點間的距離為依據,到以「公尺原器」兩刻線間的距離為標準,再到現在藉助於光速恆定的特性而制定。圖裡附加適當篇幅的說明,讓讀者聯想到本文中較詳細的介

紹,而能體會修改定義的原因,和修改後提升觀測精確度的結果。   不論生活上或科技研發方面,長度、質量、時間不足以表達物件與現象的規模及演變。例如脈搏可能「用手指感測」(把脈)或是以「壓力感測器測量」或「經由心電圖等電子儀器觀測」,而測量內容包括「每秒幾次」、「每次搏動的強弱」等資訊,所以我們需要頻率、能量、電壓這些「導出單位」。   在第2章開頭,作者以聲波和電磁波的頻率為例,說明振幅、頻率、週期、波長的定義,以及頻率與波的效應(是否聽得見、醫療上的用處等)之間的關係。插圖及相關說明很鮮明易懂,可讓讀者留下深刻印象。作者在解說力、能量、功和功率、電磁場的主要物理量、壓力、光通量和照度、酵素

活性、放射活性及生物等效劑量這些觀念與單位時,也一樣用容易體會的方式編製插圖,使讀者容易接收陌生領域裡的資訊。   為了表示地震具有的威力來源,以及在各地造成的震動效果,地球科學界觀測並分析地震時震源地質結構的變化,並研究人體對於震動程度的感受和當地的加速度之間的關係,建立「地震規模」和「震度」的觀念。表達這兩個觀念的數值(例如規模6.3、震度4級),是經由精確規定的量度方法和計算產生的,但不能冠上前述的某種基本單位和導出單位。這兩個觀念的數值大小,具有明確的實用意義,它們各自構成一種「特殊單位」。第3章第1節的詳細解說(包括插圖和附表),可以讓讀者體會這種特殊單位的意義,也有助於理解氣象局

發布的地震消息內容。   類似地,位元(bit)和位元組(byte)是用來計量資訊量的觀念。因為它們的數值是依照精確定義產生的,也就形成另一種「特殊單位」。第3章的各節,詳細而清楚地解釋許多種特殊單位。例如斤、兩、磅是在日常生活中會用到的質量單位,經由規定舊有單位與國際單位的換算而定義的。又如光年與天文單位,是簡潔表達宇宙間的長距離所需而制定的。   值得提醒讀者注意的一個單位,是表示容積和體積的「毫升」(milliliter),它的縮寫是「ml」。但是很多人把ml讀作mol,變成物質量的單位「莫耳」。正確的做法是把它唸成milliliter,或依照從前表示相同意思的「立方公分」(cm3)

之縮寫「cc」。   第4章到第8章,實際上是一部插圖豐富精美的物理學科普教材,從經典物理的力學,談到近代物理的相對論、量子論和宇宙學。它選用的題材,一方面呼應前文的單位之定義及由來,使讀者領悟到制訂那些單位的必要性;另一方面,可以欣賞制定單位過程展現的人類智慧之美。   第9章列舉一些化學定律。本文及插圖讓讀者從分子、原子、電子等微粒的行徑(包括排列、運動、碰撞等),認識支配(造成)各種現象的機制,以詮釋各定律中的相關變因及呈現的結果。   第10章以遺傳學中的孟德爾定律及哈代-溫伯格定律,和神經傳導訊息的全有全無定律,作為生物學定律的範例。只用文字敘述,很難將這類題材傳達給讀者。本章

精心製作的示意圖,鮮明地呈現基因的可能組合方式,以及刺激強度與鈉離子流動與否的關係,因而幫助讀者了解造成種種遺傳效應的原因,和神經對刺激能否產生反應的條件。   本書的共同作者都是「單位與定律」相關領域的專家。他們有條理地將工作及研究的心得,融入本書的文字及插圖中。在本書各章,常會看到一個項目以不同的層次反覆呈現,因而能使讀者對書中題材感到興趣、細心閱讀,逐步增進了解程度,並啟發深入思考、謹慎推理的好習慣。這是一本圖文並茂、引人入勝的科普好書! 曹培熙 老師 台大物理系暨醫學院光電生物醫學中心退休教授

大台北地區冬季期間細懸浮微粒中水溶性離子組成特徵探討

為了解決靜電常數k的問題,作者杜育誠 這樣論述:

本研究探討冬季期間大台北地區大氣中細懸浮微粒的水溶性離子組成特性及逐時變動趨勢。於2021年1月1日至2021年3月31日在新北市泰山區明志科技大學校園內利用氣體與氣膠同步採樣連續監測儀(2060 MARGA R)分析每小時HNO3、SO2及NH3氣體與NH4+、Na+、K+、Ca2+、Mg2+、Cl-、NO3-及SO42-離子濃度。結果顯示HNO3、SO2及NH3在採樣期間的平均濃度分別為0.39 μg/m3、0.26 μg/m3及3.24 μg/m3。陽離子NH4+、Na+、K+、Ca2+及Mg2+的平均濃度分別為1.73、0.30、0.17、0.08及0.06 μg/m3。陰離子SO4

2-、NO3-及Cl-的平均濃度分別為3.12、2.32及0.40 μg/m3。其中Na+、Ca2+、K+及SO42-分別約有49.06%、10.65%、5.83%及2.30%是來自於海鹽飛沫。採樣期間水溶性離子占PM2.5質量濃度約42.44%,其中以SO42-、NO3-及NH4+為主要組成,占總水溶性離子約84.06%。採樣期間的硫氧化率(SOR)與氮氧化率(NOR)平均值分別為0.91與0.78,顯示採樣期間微粒中所含的SO42-及NO3-主要來自衍生性硫酸鹽及硝酸鹽。而本研究採樣期間的中和率(NR)平均值為1.02,顯示微粒接近於中性。採樣期間共有180小時PM2.5質量濃度超過35

μg/m3,事件小時(PM2.5≥ 35 μg/m3)的水溶性離子由高到低依序為NO3-、SO42-、NH4+、Cl-、K+、Na+、Ca2+、Mg2+。在事件小時中,除了Na+以外,其餘水溶性離子平均質量濃度皆高於非事件小時(PM2.5< 35 μg/m3)。但若依照水溶性離子占PM2.5比例來看,除了NO3-及NH4+占比有所提升外,其餘水溶性離子占PM2.5皆為下降趨勢。同時NOR在事件小時期間顯著增加,可見在事件小時期間所增加的衍生氣膠主要以NH4NO3微粒為主。另外藉由NR中和率來看,在事件小時的NR較非事件小時略高,相較而言較偏鹼性,表示有較多量的NH3可以中和大氣中HNO3及H2

SO4。

化工原理(上冊)

為了解決靜電常數k的問題,作者王曉紅 等(主編) 這樣論述:

《化工原理(上冊)》共十四章,分上、下兩冊。上冊以流體流動原理及應用、流體輸送機械、固體顆粒流體力學基礎與機械分離、傳熱原理及應用、蒸發及液體攪拌為重點;下冊包括傳質與分離過程概論、液體蒸餾、氣體吸收、塔式氣液傳質設備、液液萃取、固體乾燥、膜分離技術及其他分離單元(結晶、吸附及離子交換)。每章章末均配有閱讀資料、習題及思考題。 本書在關注學科最新發展動態的基礎上,對單元操作基本概念及原理進行深入淺出的論述,同時著力突出培養工程能力的方法論。 本書可作為大專院校化工及相關專業(石油、製藥、生物、環境、材料、自動化、食品、冶金等)的教材,也可供從事科研、設計和生產的技術人員參考。

緒論 0.1化工原理課程的基本內容及特點 0.1.1單元操作 0.1.2化工原理與其他課程的關係 0.1.3化工原理課程的任務及特點 0.2單位制與單位換算 0.2.1單位制 0.2.2單位換算 0.2.3量綱分析 0.3化工原理的基本概念及定律 0.3.1平衡關係及過程速率 0.3.2品質衡算 0.3.3能量衡算 0.4化工原理課程的研究方法 第1章流體流動原理及應用 1.1流體的基本特性 1.1.1連續性假設 1.1.2流體力學的基本概念 1.2流體靜力學及應用 1.2.1流體密度 1.2.2流體靜壓強 1.2.3流體靜力學基本方程 1.2.4流體靜力學基本方程的應用 1.3流體

動力學基礎 1.3.1流量與流速 1.3.2穩態流動與非穩態流動 1.3.3牛頓黏性定律 1.3.4流動型態與雷諾數 1.3.5流體在圓形管中的流動特性 1.3.6邊界層理論 1.3.7流體在圓形管中的速度分佈 1.4流體流動的品質與能量衡算 1.4.1品質衡算 1.4.2總能量衡算 1.4.3機械能衡算 1.5流體流動阻力 1.5.1直管阻力計算通式 1.5.2圓形管內層流阻力計算 1.5.3圓形管內湍流阻力計算 1.5.4非圓形管阻力計算 1.5.5管路上的局部阻力 1.5.6管路系統總阻力計算 1.6流體輸送管路的計算 1.6.1管路組成 1.6.2簡單管路計算 1.6.3複雜管路計算

1.7流體動力學在工程上的應用 1.7.1流速的測量 1.7.2流量的測量 閱讀資料 習題 思考題 符號說明 第2章流體輸送機械 2.1概述 2.2離心泵 2.2.1離心泵的主要部件和工作原理 2.2.2離心泵的基本方程 2.2.3離心泵的主要性能參數與特性曲線 2.2.4離心泵的安裝高度限制 2.2.5離心泵在管路中的運行 2.2.6離心泵的類型與選用 2.3離心式氣體輸送機械 2.3.1概述 2.3.2離心式通風機 2.3.3離心式鼓風機與壓縮機 2.4其他類型輸送機械 2.4.1其他類型泵 2.4.2其他類型氣體輸送機械 閱讀資料 習題 思考題 符號說明 第3章固體顆粒流體力學基礎與

機械分離 3.1固體顆粒特性 3.1.1單一顆粒的特性 3.1.2顆粒群的特性 3.1.3粒徑測量 3.2固體顆粒在流體中運動時的阻力 3.3沉降分離原理及設備 3.3.1重力沉降 3.3.2離心沉降 3.4過濾分離原理及設備 3.4.1過濾操作原理 3.4.2過濾基本方程 3.4.3過濾過程計算 3.4.4過濾常數的測定 3.4.5過濾設備 3.4.6濾餅洗滌 3.4.7過濾生產能力 3.5固體流態化 3.5.1固體流態化現象 3.5.2流化床的流體力學特性 3.5.3流態化的工業應用 3.6其他機械分離技術 3.6.1靜電除塵 3.6.2濕法捕集 3.6.3慣性分離 閱讀資料 習題 思考題

符號說明 第4章傳熱原理及應用 4.1傳熱基本概念 4.1.1傳熱在過程工業中的應用 4.1.2傳熱基本方式 4.1.3傳熱速率與熱通量 4.1.4穩態傳熱與非穩態傳熱 4.1.5冷熱流體接觸方式及換熱器簡介 4.1.6載熱體及其選擇 4.2熱傳導 4.2.1熱傳導基本概念 4.2.2傅裡葉定律 4.2.3固體平壁穩態熱傳導 4.2.4固體圓筒壁穩態熱傳導 4.3對流傳熱 4.3.1對流傳熱機理和對流傳熱係數 4.3.2對流傳熱係數的影響因素 4.3.3對流傳熱係數的准數關聯 4.4流體無相變時的對流傳熱係數 4.4.1流體在管內強制對流傳熱 4.4.2流體在管外強制對流傳熱 4.5流體有

相變時的對流傳熱係數 4.5.1蒸汽冷凝傳熱 4.5.2液體沸騰傳熱 4.6輻射傳熱 4.6.1輻射傳熱基本概念 4.6.2物體的輻射能力 4.6.3物體間的輻射傳熱 4.6.4對流與輻射聯合傳熱 4.7間壁式換熱器傳熱計算 4.7.1間壁式換熱簡介 4.7.2熱量衡算 4.7.3總傳熱速率方程 4.7.4總傳熱係數K的計算 4.7.5傳熱計算方法 4.7.6換熱器工藝計算 4.8換熱設備 4.8.1間壁式換熱器 4.8.2強化傳熱技術 4.8.3管殼式換熱器的設計及選型 閱讀資料 習題 思考題 符號說明 第5章蒸發 5.1蒸發設備 5.1.1迴圈型蒸發器 5.1.2單程型蒸發器 5.1.3

蒸發設備及技術新進展 5.1.4蒸發器選型 5.2單效蒸發 5.2.1溶液沸點及溫度差損失 5.2.2物料衡算與熱量衡算 5.2.3蒸發器的傳熱面積 5.3多效蒸發 5.3.1多效蒸發的流程 5.3.2多效蒸發的計算 5.3.3多效蒸發的適宜效數 5.4蒸發過程的生產能力和生產強度 5.4.1生產能力 5.4.2生產強度 5.4.3提高生產強度的途徑 5.5蒸發操作的其他節能措施 5.5.1抽取額外蒸汽 5.5.2二次蒸汽的再壓縮 5.5.3冷凝水的利用 5.6蒸發應用 5.6.1燒鹼增濃 5.6.2廢水處理 5.6.3生物溶液的蒸發 閱讀資料 習題 思考題 符號說明 第6章液體攪拌 6.1

概述 6.1.1攪拌器分類 6.1.2混合效果的量度 6.2混合機理 6.2.1均相液體的混合機理 6.2.2非均相液體的混合機理 6.3攪拌器的性能 6.3.1攪拌器的特性 6.3.2強化攪拌的措施 6.4攪拌功率 6.4.1功率關聯式 6.4.2功率曲線 6.5攪拌器的放大 6.6其他混合設備 6.6.1靜態混合器 6.6.2射流混合 6.6.3管道混合器 6.6.4氣流攪拌 閱讀資料 習題 思考題 符號說明 附錄 參考文獻

副乾酪乳桿菌天門冬胺酸脫氨裂解酶基質專一性之探討

為了解決靜電常數k的問題,作者黃奕豪 這樣論述:

天門冬胺酸脫氨裂解酶 (asparate ammonia-lyase, AAL) 催化天門冬胺酸脫氨反應, 生成反丁烯二酸與氨離子的可逆反應,更進一步發現少數天門冬胺酸脫氨裂解酶還顯示出催化苯丙胺酸形成肉桂酸的苯丙胺酸脫氨裂解酶 (phenylalanine ammonia-lyase, PAL) 活性。除此之外,少數單子葉植物苯丙胺酸脫氨裂解酶被發現還具有催化酪胺酸產生香豆酸的酪胺酸脫氨裂解酶 (tyrosine ammonia-lyase, TAL) 活性。本研究將探討副乾酪乳桿菌天門冬胺酸脫氨裂解酶的基質專一性,將重組副乾酪乳桿菌天門冬胺酸脫氨裂解酶進行全細胞催化酵素以及固定化酵素到靜

電紡絲製備的奈米纖維膜,研究酵素動力學與酵素的催化效率, 並評估酵素的重複利用率。本論文結果顯示,副乾酪乳桿菌天門冬胺酸脫氨裂解酶蛋白質經過生產條件的優化,利用降低溫度以及降低誘導物 isopropylthiogalactoside (IPTG) 濃度的方法,將誘導溫度從 37 ℃ 調降至 30 ℃,以及 IPTG 濃度從 1 mM 降低至 0.1 mM,可以克服大腸桿菌表現系統生成包涵體的問題。此外,對副乾酪乳桿菌天門冬胺酸脫氨裂解酶基本生化性質的結果中表明,副乾酪乳桿菌天門冬胺酸脫氨裂解酶具有 AAL、PAL 以及 TAL 的活性,而 AAL 酵素活性最適反應溫度為 40 ℃、最適反應 p

H 為 8.0、Km = 5.7 mM 以及 kcat = 6.7 s-1。固定化副乾酪乳桿菌天門冬胺酸脫氨裂解酶結果顯示,全細胞催化酵素與固定化在奈米纖維膜上之最適反應溫度、最適反應 pH 皆相較於游離副乾酪乳桿菌天門冬胺酸脫氨裂解酶有更高的溫度以及 pH 耐受性。探討 Km 以及 kcat,固定化可能會造成 Km 下降,卻造成 kcat 有上升的結果,說明固定化在奈米纖維膜上之副乾酪乳桿菌天門冬胺酸脫氨裂解酶不會因為固定化的過程而嚴重影響酵素的催化效率。作為固定化酵素指標之一得重複利用率,天門冬胺酸脫氨裂解酶作為全細胞催化酵素與固定化在奈米纖維膜上在重複六次反應後分別能還保有約 45% 以

及 90% 的活性,證實上述兩種固定化方式皆具有一定的重複利用性。綜合上述結果,兩種固定化方式都有成為工業上固定化天門冬胺酸脫氨裂解酶之應用潛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