領匯停車場月租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股價、配息、目標價等股票新聞資訊

領匯停車場月租的問題,我們搜遍了碩博士論文和台灣出版的書籍,推薦唐潔如寫的 用薪水理出富人生:不景氣的薪水理財術 可以從中找到所需的評價。

另外網站華心停車場月租 - Tlfpe也說明:比較後,發現最高為新文華中心之固定車位,月租5000元,以每月20日,每日泊9小 ... 領匯發言人指,新收費是因應不同停車場情況,及同區私人停車場租金水平而定,領匯會 ...

最後網站嘉田苑停車場月租 領展大集匯 | 藥師家則補充:據說領匯契約內暗藏玄機,可能可以鑽空子,如果公屋是租者置其屋或居屋在自由市場售賣後,車位應可以分開拆售,有說可能只限售予該村住客或業主,但最近新業主再拆售 ...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領匯停車場月租,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用薪水理出富人生:不景氣的薪水理財術

為了解決領匯停車場月租的問題,作者唐潔如 這樣論述:

  今天的作為,決定了你明天的財富   這世界上任何正當合法的賺錢方式,都能讓你有錢。好高騖遠或不擇手段才是你財富的黑洞。  同樣的薪水,有人可以創造出千萬身價,有人卻永遠在當月光族!  檢視自己的財務進出,你將離開月光族的行列。  創造自己穩定的生活方式,就是走向累積財富的第一步。  認識各種投資工具,選擇最適合你的投資工具,才能使你獲利。  揪出自己的不必要開銷,能幫你省下一棟房子。  好的理財和消費習慣,比年薪多少還要重要。  換個有錢人的腦袋掌握你的財富,誰說上班族不能致富?! 作者簡介 唐潔如   畢業於國立大學法律系,從事銀行相關工作多年,具有專業且獨到的理財見解,已出版多部理財著

作,包括《信用卡痛快理財術》、《善用信用卡也能致富》、《女人要會理財》、《寫給年輕人的理財書》(愛迪生出版)、《從三萬到三千萬》、《你也可以成為富爸爸富媽媽》(大利文化出版)、教導孩子正確理財觀念(金大鼎)等書,內容深入淺出,深獲讀者好評,並且多次受邀演講,至雜誌、電視、電台媒體,發表見解。 前言:年薪三十萬元的價值和年薪三千萬元的價值 第一章 錢是計畫來的1.創富,從你積蓄的第一桶金來的2.有了工作收入,才有資格談理財3.月光族現在就可以改變4.脫離月光族的第一步——記帳5.強迫儲蓄才能真的存到錢6.斤斤計較為荷包把關7.減少不必要的應酬8.同炊共住減少開銷9.有生活重心,對財務很有幫助1

0.清楚的金錢數字,能讓自己的財富成長11.月薪25,000元的人,資產不一定比月薪100,000元的人還要少12.高收入不代表高生活品質和高資產13.先還債再投資14.面對退休金這件事情15.節省金錢是為了圓滿的人生16.補好人生意外的洞17.單身貴族要預防成為過度消費一族18. 穩定的家庭關係能讓你較快累積財富 第二章 錢是賺來的。19.選擇工作不要好高騖遠20.不適合自己的工作,不能為自己賺錢21.你喜歡的工作能回饋你高收入22.搖擺不定會令自己損失慘重23.不是什麼錢都能賺24.不正當的工作,就是一種隱性的負債25.挖出你賺錢的能力來26.投資前要為自己留一條後路27.善用銀行定存就能

讓你省錢28.善用外匯能幫你的存款加值29.信用卡也是賺錢利器30.培養自己看股票的眼光31.如何用基金幫你賺錢?32.設定投資目標33.要為自己的職場利用價值投資34.房地產是最迷人的資產35.注意購屋可能出現的開銷36.還房貸有撇步37.拿租金收入來支付房貸 第三章  錢是從生活習慣累積來的38.別讓你的收入只是過眼的數字39.用消費疼愛自己不smart40.用平常心看待奢侈品41.別讓自己成為車奴和房奴42.不需要砸錢演戲給人看43.好的理財和消費習慣就是財富44.別在大賣場迷失自己45.逛大賣場也有省錢妙招46.便利商店也能為你省錢47.利用點數回饋加值錢包有撇步48.重視你每天都失去

的無形資產49.手機門號越綁越貴50.你也可以不需要付出過高的通話費51.別管它買兩件便宜多少!52.別老是身先士卒53.二手貨的效益更好54.好東西值得貴55.屬於你的周年慶56.給自己消費的出口也很重要57.給自己固定的採購時間58.清理你的冰箱債59.自己下廚比較省60.大掃除可以掃去財務黑洞61.越有計畫的人,越不容易意外漏財62.遠離敗家的朋友63.信用無價64.把口袋的洞補好,比金山銀山還要重要65.生活自然自在,就能守住財富66.沒有花掉的那一塊錢,就是我們的財富 前言 年薪三十萬元的價值和年薪三千萬元的價值   一、有錢就可以逍遙自在了嗎?   電視新聞曾經播出一則消息,那就

是有個中年男子陳屍家中。根據檢察官勘驗的結果表示,沒有他殺的嫌疑,純粹是因為天氣太寒冷所導致的死亡,凍死的。   當時我們直覺的想,這可能是個無家可歸的遊民,是因為前一陣子天氣太過於寒冷,卻沒有禦寒的衣物而導致死亡的時候,電視台卻報導:這個人曾經是「千萬財產的繼承人。」   因為繼承了千萬遺產之後,他辭掉工作,專心花錢,導致於沒幾年就走到山窮水盡的地步。他的屋子裡面,家徒四壁,剩下的是發臭的食物和酒瓶。   他就是我們羨慕到不行的「千萬富翁」。   每個人都說:「台灣錢淹腳目」,這句話是千真萬確的,而且,不管是在經濟蓬勃的時候是如此,在經濟衰退的時候還是如此。台灣人的國民所得,已接近了所謂「已

開發國家」的標準。   台灣人在這片土地上創業的成功機率,也是高居全世界第一。   台灣富足安康,這是福爾摩沙美麗寶島的神話。要從經濟學來看,它不無道理,因為大家都努力工作。   在這個小小的島嶼上,融合了幾十種族群的人種,從最早南海過來的原住民,到後來我們所認知的原住民、福建移民、中國移民加上西班牙人、荷蘭人、日本人,並且還繼續接納了新一代的泰、緬、寮、越族群。這裡的文化非常豐富,隨著環境變動的腳步也很靈活,從這種兼容並蓄的精神當中,使得經濟得以蓬勃發展。而要在這樣的地方生存下去,不是一件困難的事情。   即使我們老是喊叫著通貨膨脹的痛苦,也還不足以讓一個有基本收入的人走投無路。   千萬富

翁在這裡已經不算什麼了,銀行界的人都知道,「千萬」的數字根本還排不上富翁的名單之列。   雖然如此,一個人一輩子是不是賺得了一千萬,還是一個問題。也許賺得了一千萬,可是,存不存得了一千萬是另一個更大的問題。   最後是這一千萬最後會到哪裡去?變成養老資本?投資失敗?坐吃山空?還是揮霍殆盡?這就是一千萬元對一個人來說最後的意義。   輾轉過手的錢,只是一個數字而已。   二、鈔票不一定是你的資產   有一些人是雙手捧著鈔票,可是沒辦法把鈔票變成愉快的生活,或者更有意義的夢想、更踏實的保障。   鈔票對於這些人來說,可能是一時的驚喜,三天的揮霍,再加上揮霍之後看著滿屋子奇怪的商品,然後迎接另外三天

的沮喪。   我曾經認識過這樣的人。   以前有位同事,腦筋非常靈活聰明,從小就是個少之又少的「跳級生」,總之不管老師怎麼教、怎麼考,他都可以高分過關得到讚賞。   再加上他能言善道,Bingo!他已經具備了最好的賺錢能力。確實也是如此,他告訴我從學生時代開始,他每個月的平均月收入就將近十萬元,那是將近二十年前的事情。那個時候,所有銀行開始大量發行信用卡產品,也漸漸地將信用卡推展到普羅大眾手上,拼命衝卡量。   這位朋友的工作就是利用課餘的時候,去擺攤子推廣信用卡,向銀行賺取佣金。   畢業之後,他仗著自己優秀的腦袋和積蓄,和朋友合開了一家公司。三千萬的資本額,半年之內就花了兩千多萬,而生意卻

還沒有著落。後來開始有進帳的時候,卻因為內部股東意見眾多而分裂,最後導致草草收場。   他有過錢,那種許多人一輩子也不一定有的錢。可是,他只是一個捧著鈔票的人,看著那些錢最後走了,只留下一些經歷給他。   另一位朋友,也是從學生時代就開始月入近十萬的「青年才俊」。而且,這種收入的盛況一直到畢業後四年。   照理說,他現在至少要有數百萬的資產。可是很遺憾的,當他二十八歲的時候,才發現自己擁有的是兩百萬的負債。   聽他說了之後,我也覺得沒有道理不是這種結果。   他的包包是LV的,他的衣服是Prada的,他一個人住在一間月租將近三萬元的大房子裡。出門吃一頓飯要花掉五、六百多元,而且扣除「額外開銷

」後,平均一天的「基本花費」是一千多元。   一直到他貸款買了Peugeot307,並且付了三個月貸款之後,他終於驚覺,自己的收入已經負擔不起所有開銷和信用卡費及貸款。   而且更可怕的是,他發現他賺錢的速度,再也追不上借款利息產生的速度。   他開始變賣自己那些高價買來的行頭,發現變賣後得到的錢少得可憐。他也發現,有很多東西是他從買來之後就躺在屋子的某一個角落,慢慢舊了、不能用了,卻從不曾使用過。   更可怕的是,他的Peugeot307變成他的負債。因為,為了節省油費和停車費的開銷,他選擇支付停車費讓車子停在停車場,然後每個月支付大筆的汽車貸款,依然搭小黃跟捷運上下班。   月入十萬,這在

一般的上班族心目中是多麼羨慕的事情,這樣的薪水,可能是大部分上班族一輩子都追求不到的。   可是,絕大多數的上班族並沒有因為「賺得比較少」而負債,而且很多雙薪加起來不到十萬收入的家庭,都還可以養三個小孩子,還有一點點存款。許多「賺得更少」的單身貴族,都已經購屋置產了。   他也只是一個捧著鈔票的人,而這些鈔票,最後變成了他的LV、Prada、房租、車貸、餐廳消費……但是並沒有提升他的生活品質。因為,他依然得努力地工作才能還債。他的生活,一點品質都沒有。而那些奢華品,也因為工作過於忙碌而沒有太多交際應酬,一個一個的被束之高閣。   一個月入十萬元的人,並沒有過到更好的生活,也沒有留下來一點點生存

的保障。   每一個人都應該知道,鈔票不一定會變成你的資產,如果你控制金錢的力量很薄弱的話。   三、三十萬和三千萬的差別   擁有三十萬和擁有三千萬,其實並沒有什麼差別。   許多上班族怨嘆自己的工作,事多、錢少、離家遠,可是這並無礙於你的理財規畫。不管一個人的年收入是三十萬也好,三千萬也好,如果有一個很好的理財規畫,他們所能過的生活,其實也不會差得太遠。   你可能要說,三千萬的人可以到珠寶店隨看隨買,而三十萬的人不行;三千萬的人可以每天吃魚翅鮑魚,可是三十萬的人只能吃滷肉飯;三千萬的人可以作擁名車,可是三十萬的人只能搭捷運。   但是,如果你能想到人生的快樂來自於吃得飽、穿得暖、有個家庭

、有點感情依歸、有點空閒陪伴所愛的人,並且不為明天的生活擔憂,因為至少有個工作,有點存款,這才是所謂的生活,那麼,三十萬和三千萬的人所能擁有的生活,最多也只能是這樣了。   至於其他的,叫做「身外之物」。而所謂的「身外之物」,就是多一個不會讓你更好過,少一個也不會讓你更難過,那就是「身外之物」。   人雖然生而不平等,生命、春青、體力、精神、幸福感,則是人人都可以擁,端看你的心態來決定。   同樣的,擁有三十萬和擁有三千萬的人也是平等的。因為如果沒有理財觀念,那麼,三十萬和三千萬最後都可能一無所有。   想我們在小學的時候,如果有一支卡通錶,就會高興的不得了,如果大學時能有一支swatch的手

錶,就很炫了;進入社會後,如果擁有一支星辰錶,就好像混得不錯,很有面子。可是當你晉升到主管階層的時候,沒有破萬的錶,你是不會戴的。   如果你更有錢了,那非得要Omaga之流的名錶才能襯得出你的品味。   我曾經在電視上看過名人貴婦手上的錶,價值約一千萬。當時,這些錢在台北市可以買到地段不錯、坪數又大的房子(現在當然沒可能)。然後我想,這是不是「終極之錶」,價格最頂級,沒有辦法被超越了?   很遺憾的是,「終極之錶」沒有出現。沒有一支錶真正能夠打敗群雄達到最高峰。   你的消費也是這樣的。如果年薪三十萬元滿足不了你的「生活品質」,那麼年薪三千萬也不能滿足你所謂的「生活品質」,因為,在那個時候你

的住居可能要上億元的豪宅才能滿足你,而你的食、衣、行開銷也會跟著你的收入、你所接近的人而水漲船高。   很多人都說,台灣真正的有錢人都在南部。那是因為,他們不需要台北裡面所定義的「生活品質」。他們的開銷低,容易自足,所以,他們可以存下來的錢比那些穿金戴銀的人來多很多。   如果,你的口袋裡面總是有兩個大洞,那麼不管再多錢進來,都會有地方流出去。而這兩個大洞,代表著就是一個錯誤的理財觀念和無謂的花費。   如果,你的口袋裡面沒有任何破洞,那麼恭喜你,即使你的年收入只有三十萬元,甚至更少,但你還是會把每一分錢都存下來。   上班族的朋友,總是唉怨自己不能一夜致富,唉嘆自己老是在為別人賺錢。這本書就

是要告訴所有的上班族朋友們,如何把你口袋裡面的破洞補起來,而且讓它變成一個聚寶盆,變出更多錢來。   只要你有正確的理財觀念,就算是一般薪水也能理出富人生,創造出財富來。 第一章 錢是計畫來的01創富,從你積蓄的第一桶金來的許多剛進入職場的上班族都在問,要如何才能讓自己「快速致富」?許多有負債的年輕人也想問,要投資什麼?才能讓自己從「負翁」變成「富翁」?如果你還沒有存到人生的第一桶金,那麼,談什麼投資或致富都還太早。這個問題不難理解,因為,假如你連一隻母雞都沒有,你要如何才能夠不斷地有雞蛋可以吃呢?你又要如何擁有更多的小雞呢?對於財富的累積如果太急躁,就會失去手上的籌碼,反而讓自己深陷於財務

困境。許多人一開始進入社會就想要有錢,這個目的是正確的,可是別用錯方法。我曾經見過一位剛出社會的年輕人,他賺錢的第一步是——投資。他沒有任何資本,所以藉由「借錢」去投資。在沒有自有資本,沒有人脈,沒有專業知識的情況下,他得到的結果是負債加上大額利息。不少人明明手上連第一桶金都還沒有,就急著用借貸的方式去投資,使用利息上的槓桿去操作獲利,這是非常危險的。第一、使用借貸的資本,就好像借錢賭博一樣,一旦投資失利,財富就會從零直接跌落到負數,而且還要加上利息支出。第二、如果從自己擁有的第一桶金去投資,對自己的生活影響不大,判斷投資方向的腦袋會比較理性。但如果是使用借貸投資,則投資成功或失敗影響自己的生

活很大,就不容易在投資過程中作出正確的判斷。投資是需要的,但那不是一開始的事情。當你開始進入社會的時候,你應該做的事情是賺錢,累積專業知識、資本、人脈……這才能擁有投資的實力。有了「投資的實力」才去投資,是正確的做法。一開始的錢,都是血汗錢,拿時間和精力去交換來的。一開始,一塊錢是一塊錢的心血,兩塊錢是兩塊錢的心血。沒有累積相當的實力,一塊錢的心血也不會為你賺到兩塊錢。上班的人拿的是死薪水,沒有額外的收入,常常希望一步登天,把小錢滾成大錢,奮力一搏也奮力一賭。事實上,只要我們懂得好好的運用金錢,那麼即使是一塊錢,也能夠發揮出它的最大效益。如果不懂得好好運用金錢,那麼就算是月入數十萬,你也可能只

是短暫的過路財神,那些鈔票對你而言,只是曇花一現的數字。給薪水族的致富叮嚀「大富靠天,小富靠儉」。所以,只要我們都有很好的薪水理財觀念,那麼不管我們領的死薪水有多少,假以時日,都還是可能累積到一筆為數可觀的財富,達到小富的境界。錢,是賺來的不是賭來的。所有合法賺錢的方法,都是好方法,而且不管是時機再好再壞,只要一個人辛勤工作一天,那麼,他那一天的財富累積就是正數而不是負數。02有了工作收入,才有資格談理財工作的目的,有一部分是在於自我實現。可是,如果你工作的目的只是在於實現你自己的能力,那麼,你可能很快就會先一步在職場上被折磨到死。為什麼?因為任何一個人都不是萬能的,如果沒有加上其他人的團結,

單打獨鬥的結果就是吃力不討好。只有把工作的目的當成是賺錢的時候,你才能放開心胸去接待工作上相關的人、事、物。只有把工作的目的當成是賺錢的時候,你才能對選擇工作不好高騖遠,更加能腳踏實地。有了工作就有了收入,你才有資格進一步談理財。因為工作的目的是賺錢,所以,有的時候你可以選擇你自己想要的工作,但是大多數的時候都不太可能。為什麼?因為每個人想要的工作,除了職位要高、工作要輕鬆,並且一天要讓腦袋當機四個小時、週休二日、薪水還要高。這種工作當然是可能的,但是機會並沒有很多,而且得到這類工作的人,通常只有以下三種:第一種:該苦的都已經苦完,該熬的都已經熬過。他們可能具備某種專業證照,經過考場上無數戰役

存活下來的人;或者是本身具有公務人員的資格,也是從考場上存活下來的人;或者是已經辛苦耕耘了十幾二十年,工作經驗為他累積了無可取代的專業能力。這時候,他就有資格得到這樣的工作待遇。第二種:祖上庇蔭。老闆可能就是他們老爸,並且不被期望太高。第三種:貴人庇蔭。老闆和他們的老爸是「有交情」的,暫時給面子。除了第一種之外,其他兩種說來都靠譜。也許過去的教育告訴我們,唸書就是為了要得到這樣的工作。事實上好像也是。不過,隨著社會環境的變遷,大學教育對企業來說,只能算是一般的基礎教育,現在,研究所或者博士班畢業的人,也被擠壓到更下面的工作層級去。教育被普及化的結果,就是學歷和收入不再是完全成正比,這裡頭還有更

大的議價空間。所以,我們對於工作應該開始要有覺悟,那就是重新思考工作的目的,這樣才能讓我們在現實生活裡能白手起家。

領匯停車場月租進入發燒排行的影片

我在11月23日的立法會會議上提出動議,要求政府正視市民對領展的不滿,最終獲得通過。領展以「賺到盡」模式經營,完全不顧其社會責任,除了拆售停車場,把部分街市管理服務外判,造成承包商壟斷經營的情況外,還大幅增加旗下商鋪租金,逼走小商戶,引入大量連鎖店,令物價大幅飆升,罔顧升斗市民的生活需要和負擔能力。我要求競爭事務委員會調查領展是否違反《競爭條例》,並考慮在各區合適的地點設立臨時墟市和增建綜合市政大樓,令基層市民有更多選擇。政府亦應該全面檢視現有的地區發展模式,改善地區設施的供求和管理。政府表示會積極與區議會合作於合適地點設立墟市,並在情況許可下加強公眾街市設施,包括興建新街市。
我並不贊成回購領展,這樣必然會推高領展股價,變相令納稅人的金錢落入領展及其股東的口袋中。即使回購成功,政府亦會面對長遠的管理問題,回購並不是解決問題的靈丹妙藥。
以下為我的發言:
近年,社會各界對領展的營商手法感到極其不滿,不少人批評領展純粹以商業模式管理轄下街市和商場,包括大幅增加街市商舖租金,扼殺小商戶的生存空間、拆售停車場、將月租車位改為浮動車位,以及將管理服務外判等,完全是要「賺到盡」,只顧賺取最大的利潤回報,向股東交代,卻忽略基層市民的日常生活需要和負擔能力,令市民生活百上加斤,完全忘記企業應有的社會責任。作為議員提出首個議案,我希望就我在選舉期間,親耳聽到的意見、親眼見到問題,帶入議會,表達我的關注。
主席,新民黨過去一直關注,並積極跟進領展的問題。我同新民黨都認為,領展問題表面上是涉及市政、民生的問題,但市政服務的提供及管理,直接受地區行政影響,所以市民對領展的不滿,其實同地區行政管理出現問題有關,政府有必要一併處理。
今日我提出“力促市場健康競爭,制衡領展獨大局面”的議案,希望可以爭取各位議員的支持,促請競爭事務委員會就領展的經營或個別市政服務的提供展開研究,甚至全面調查領展有否違反《競爭條例》,同時希望政府正視各區社區設施和服務不足、商品和零售店舖選擇不多,影響居民日常生活的問題,透過推出短期措施,包括設立臨時墟市,為居民提供領展街市和商場以外的選擇,以及推出以地區為本的先導計劃,在有需要地區興建公營街市,並邀請社企參與營運;長遠則應研究在各區興建新型綜合市政大樓,以及改善和提升現有市政大廈的設施,為居民提供更全面、更切合居民需要的社區設施;同時希望政府全面檢視現有的地區行政模式,以提升行政效率和市民的生活水平。
主席,領展擁有獨特的背景和使命,服務逾70萬戶公屋居民,在不少市民眼中,領展並非一般的商業機構。現時領展的問題,主要是政府政策出現了問題。房委會在2005年以具極爭議的條件把其大量零售和停車場設施分拆出售予當時的領匯,即現在的領展,但出售契約不夠嚴謹,房委會和領匯的買賣契約附設限制性契諾。一般而言,商場鋪位和停車場設施不得分拆出售。不過,如房委會在有關屋邨或屋苑已沒有持有任何物業權益,商場鋪位不可分拆出售的規定無效;如房委會在有關屋邨或屋苑已賣出任何住宅單位,停車場不可分拆出售的規定則無效,即是容許領展將整棟物業出售,停車場則可「拆骨」出售,根本未能有效約束領展承擔和履行其社會責任。由於現時不少公共屋邨只有領展旗下的街市商舖,缺乏競爭,所以領展大幅加租的情況令人非常關注。以將軍澳厚德街市為例,在大半年前,有超過10間商舖相繼結業,據了解,主要因為領展大幅加租,最高達30%,令到不少商戶無法繼續經營,亦令區內居民在無選擇的情況下被迫「挨貴餸」。
此外,領展將街市商場的管理服務外判,亦製造了不少問題。今年2月,青衣長發街市商戶因反對領展將街市外判予承辦商建華,決定罷市7日,而建華在3月接管街市後,曾經參與罷市的商戶則全體不獲續租。外判商以垂直整合方式經營,讓旗下街市商舖營運更具經濟效益,原本是無可厚非,但不少人批評,領展與外判商之間的角色重疊,對於外判商旗下商舖無牌經營視若無睹,更縱容外判商藉加租及操縱街市零售價格等手段,迫走小商戶。我必須強調,「外判管理」不代表「外判責任」,領展在這方面是責無旁貸,希望領展加強對外判商的監管,保障市民的合理權益。
領展上市至今已多次出售資產,涉及多個商場和停車場,有居民表示,有拆售車位的售價高達90萬元,相信拆售車位為領展帶來非常可觀的利潤。不過我想問領展,在出售資產的同時,有否顧及居民和小商戶的權益和需要呢?今年4月,領展將大埔運頭塘商場出售,新業主接手後隨即發律師信要求商場內6間小店要在半年後離場。據報道,運頭塘商場租戶與領展及新業主簽訂的租約,其中一項條款列明,只要業主決定出售、重建、翻新物業等,只需給予租客不少於6個月通知,便可終止合約。合約條款如此不平等,難怪連保安局局長黎棟國都要企出來,伸張正義,簽名支持運頭塘商場的小商戶。
主席,近年不少商舖不敵領展大幅加租而結業。根據政府和領展在今年年中公布的數據,港島、九龍和新界區私人零售業樓宇的平均租金都有明顯跌幅,其中九龍區的跌幅最大,高達30%,但領展旗下物業租金卻不跌反升,部分物業租金升幅更超過10%。不少人質疑,領展仍然可以在逆市中大幅加租,是否因為領展壟斷了街市商舖的供應?所以,我同不少市民都希望,競爭事務委員會能夠就領展的商舖營運進行研究,尤其是街市方面,探討如何可以促進競爭,並向領展提出相關建議,讓市民能夠享有更佳的價格、更優質的產品,以及更多樣的選擇;有需要時,應主動調查領展有否違反《競爭條例》中的「第二行為守則」,即《條例》第21條指,擁有相當程度市場權勢的企業,不得濫用有關權勢損害競爭。
就市民對領展和社區設施的不滿,我在今年4月和5月,聯同新民黨立法會議員和公民力量區議員先後約見了領展的管理層,以及政務司司長林鄭月娥,反映市民的不滿,並且向司長遞交建議書,希望政府盡快規劃並落實興建新型綜合市政大樓。
我剛才已經講過,領展問題的核心,涉及深層次的地區行政管理問題。在香港回歸以前,各區的食物衛生、清潔街道、文康設施、熟食中心等市政服務的管理,分別由市政局和區域市政局負責。隨著兩局解散,地區行政模式出現變化,相關地區服務的管理工作,分別改由民政事務總署和區議會負責。區議會只是諮詢機構,缺乏實權,社區設施的規劃,要依賴長期在「象牙塔」內的官員制訂,試問他們又如何可以切實理解地區的需要?市民的訴求?今日的議案已清楚指出,領展問題是地區行政的一部分,但民政事務局局長居然沒有出席,回應今日的議案和議員的發言,我在此表示遺憾。
從前由兩局負責提供市政服務的模式,體現了「地區自主」的精神,決策當然更貼近民情民意。事實上,社會上有不少聲音批評現有地區行政模式欠缺彈性和效率,未能切實、有效回應各社區的不同訴求。所以,政府有必要考慮是否需要檢討現時的地區行政模式,例如在規劃及管理新型綜合市政大樓方面,可以增強區議員的參與,確保規劃及各項服務的提供能夠更貼近區內居民的需要。
主席,完善社區規劃、改善市政服務,提升市民的生活質素,是政府的基本責任。然而,政府現時用作釐訂地區市政和文康服務供應的規劃標準,與不少地區居民的實際情況和需要都有明顯落差,大圍就是其中一個例子。新民黨和公民力量近年多次向政府反映,大圍區內的社區設施老舊不足,加上區內人口持續增加,現有設施根本不足應付大圍居民的需要,街市、圖書館、託兒服務、幼兒園、長者服務中心,以至泊車位通通不足夠,對居民日常生活帶來很多不便,希望政府能夠回應居民的訴求,在大圍興建綜合市政大樓。
我在上星期三的立法會上提出了有關的口頭質詢,不過好可惜,發展局局長的答覆已清楚表明:「政府現時未有計劃在大圍興建新的綜合服務大樓。」我和新民黨及公量力量,以及很多大圍居民都感到非常失望,有居民更希望我同局長講:「大圍居民憤怒了。」希望政府能夠從善如流,認真考慮並早日落實在大圍興建綜合市政大樓。
主席,領展今年獲國際購物中心協會頒發兩個獎項,包括領展「愛•匯聚計劃」奪得大會基金所頒發的「Albert Sussman國際社區支援獎」,以及天盛街市獲頒「亞太地區購物中心大獎 – 翻新及擴建」組別銀獎,對於受影響的市民而言,實在是相當諷刺。平情而論,領展接手管理房委會部分街市商場後,一定程度上為部分街市商場帶來新景象,例如不少街市加裝了冷氣,環境比以前更加乾淨、整齊,但同時卻因領展的營商手法產生不少問題,包括大幅租、月租車位變浮動車位、管理服務外判等,這些都是備受爭議和批評。林鄭月娥司長曾形容領展是需要處理的「三座大山」之一,我希望領展能夠認真審視是否應該改變現行以利潤掛帥的營商模式,更加關顧居民的需要,以其定下的抱負「服務社群並提升其生活質素」為依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