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折取鋼釘費用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股價、配息、目標價等股票新聞資訊

另外網站拔鋼釘手術時間: 拔釘器優惠推薦2023年4月蝦皮購物台灣也說明:拔鋼釘手術時間- 釘架開刀費用1未癒合 · 釘骨板需要取出嗎? · 要取鋼釘,多久才能恢復,取出鋼釘後需要多長時間才能恢復正 · 釘~桃園醫院骨科開刀單人病房住院紀錄! · 問題骨折 ...

高雄醫學大學 醫務管理暨醫療資訊學系碩士在職專班 邱亨嘉、高浩雲所指導 鄞佩瑜的 醫療資源使用和DRG給付差異探討: 橈尺骨骨折手術患者 (2020),提出骨折取鋼釘費用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橈尺骨開放性復位術、醫療耗用、給付標準。

而第二篇論文中臺科技大學 醫療暨健康產業管理系碩士班 許哲瀚所指導 鄭旭伸的 實施TW-DRGs後醫療品質、醫療資源耗用與醫療費用相關性之研究-以中部地區某區域教學醫院脊椎融合手術為例 (2018),提出因為有 脊椎融合手術、診斷關聯群、醫療品質、醫療資源、醫療費用的重點而找出了 骨折取鋼釘費用的解答。

最後網站骨折自費治療破10萬,實支實付買幾家才夠? - 買保險則補充:建議除了意外實支實付,還需要補足「實支實付型醫療險」,才能讓減輕醫療費用負擔。 骨折的治療方式除了大腿骨骨折要用的髓內釘,其他骨折使用固定鋼製骨板,提供限定醫材 ...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骨折取鋼釘費用,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醫療資源使用和DRG給付差異探討: 橈尺骨骨折手術患者

為了解決骨折取鋼釘費用的問題,作者鄞佩瑜 這樣論述:

研究目的依據全民健康保險署公告2019年全國醫令申報量中發現,骨科手術約佔69.73%。全民健康保險署統計資料顯示,2016~2019年全國申報筋骨249手術,以「橈、尺骨開放性復位術」排名第二,臨床案件量大,但鮮少有專於橈尺骨手術資源耗用研究資料可供臨床實務管理參考。本研究主要探討影響橈尺骨開放性復位術住院患者醫療耗用之風險校正因子,並進一步評估和DRG價格差異及原因。研究方法 研究資料來自高醫醫療體系研究資料。研究樣本為2016到2019四年期間橈尺骨開放性復位術的病人。經異常排除,共有1,653人納入分析。以SPSS 26版統計軟體,進行多元邏輯斯迴歸分析及線性迴歸分析、決策樹模

型及驗證假說。研究結果 多變量對數迴歸費用分析超支風險機率發現年齡18-49歲比≦17歲高4.35倍(95% CI: 2.54-7.47),為年齡分組中最大。急診比門診高3.11倍。兩側刀口數比單一刀口數高10.04倍(95% CI: 6.83-14.75)。有特殊造影比無特殊造影高6.95倍。有合併症及併發症群組,在Tw-DRG支付雖已有較高給付額,仍有超支狀況,且其風險比無合併症及併發症較高0.44倍(95% CI: 0.29 -0.68),顯示現行Tw-DRG分類有部分風險因子未被納入。經E-CHAID演算法建構決策樹分組結果,呈分組的風險因子及費用影響程度,依序是刀口數、年齡、有

無合併症及併發症。結論經過分析驗證,橈尺骨手術住院醫療資源耗用風險因子為年齡、就醫特質、刀口數、有無合併症及併發症。可做為未來增修橈尺骨骨折給付時參考依據,以使健保支付更趨合理。自費骨材選用在本次研究中具有高佔率,顯然是一種趨勢,但仍需醫療院所及政府機關進一步的研究探討管控合理售價。

實施TW-DRGs後醫療品質、醫療資源耗用與醫療費用相關性之研究-以中部地區某區域教學醫院脊椎融合手術為例

為了解決骨折取鋼釘費用的問題,作者鄭旭伸 這樣論述:

目的:以中央健保署公告第二階段DRG 3.4版支付制度導入後之費用為基準,藉由分析個案醫院健康保險申報資料費用探討病人特性(性別、年齡、BMI、合併症或併發症)、醫師特性(科別、年資、手術量)、疾病特性(入院來源、診斷數量、處置數量)及醫療品質(術後感染、住院天數、出院14日內再返院)對於脊椎融合手術(DRG496、497及498)醫療資源耗用情形與健保給付(TW-DRGs)費用之差異情況,並提出改善建議方案,作為研究個案醫院因應TW-DRGs制度之參考。方法:本研究採次級資料回溯性(retrospective)研究法。以個案醫院2016-2018三年之「住院醫療費用清單明細檔暨申報費用檔」

排除健保署公告不適用個案後,符合DRG496、DRG497及DRG498案件共計954筆及人力資源管理資料庫(醫師)個案共計15筆為研究對象,比較分析研究對象醫療資源耗用、醫療品質與醫療費用之情況。先以EXCEL進行資料建檔與整理後,再以SPSS 22.0統計軟體進行描述性統計以及卡方檢定、t檢定、ANOVA以及邏輯斯迴歸(Logistic regression)分析來比較各變項之間差異性與關聯性。結果:研究發現:1.病患性別(p<0.05)、合併症或併發症(p<0.01)、疾病處置數量(p<0.001)與術後感染有顯著相關性。2.病患性別(p<0.01)、年齡(p<0.05)、合併症或併發症

(p<0.001)、醫師科別(p<0.001)、年資(p<0.001)、手術量(p<0.001)、疾病診斷(p<0.01)及處置數量(p<0.01)與住院天數有顯著相關性。3.醫師手術量(p<0.05)與病患出院14日內再住院有顯著相關性。4.年齡越大、BMI值越高、有合併症或併發症、疾病診斷及處置數量越多、住院天數越高者平均醫療費用越高。5.邏輯迴歸分析發現術後感染與藥費(p<0.05)、注射技術費(p<0.05)有顯著關聯性;住院天數與診療費(p<0.001)、病房費(p<0.001)、治療處置費(p<0.01)、手術費(p<0.01)、血液血漿費(p<0.05)有顯著關聯性;出院14日內

再住院與病房費(p<0.05)、檢查費(p<0.05)有顯著關聯性。結論:TW-DRGs制度的改變已衝擊醫院財務與經營型態。本研究的結果提供個案醫院找出溢酬或虧損之因素,建議應即時修正臨床路徑、建立醫師費制度(Proportional Physician Fee, PPF)與TW-DRGs給付費用差額連動機制、建立成本管控與經營管理目標等措施,才能維持經營績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