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折開刀住院天數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股價、配息、目標價等股票新聞資訊

另外網站骨折都住院了,醫生怎麼還不給我開刀? - 每日頭條也說明:自己或者家人有過骨折經歷的患者常常遇到這樣的情況。骨折後住院都三天了,怎麼醫生還是不給安排手術。時間長了,看著隔壁床的病人都手術完了甚至都快 ...

國立高雄大學 高階法律暨管理碩士在職專班(EMLBA) 李亭林所指導 康立盟的 實施疾病診斷關聯群對醫院經營績效及醫療行為之初期探討-以地區醫院為例 (2009),提出骨折開刀住院天數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疾病診斷關聯群支付制度、生產力、品質指標、財務績效、病人滿意度、地區醫院。

而第二篇論文長庚大學 護理學研究所 徐亞瑛、林信男、陳明岐、蔡芸芳所指導 鄧惠琴的 髖骨骨折老人出院前憂鬱傾向的預測因素及憂鬱傾向對預後之影響 (2003),提出因為有 老人、髖骨骨折、預後、憂鬱傾向的重點而找出了 骨折開刀住院天數的解答。

最後網站住院手術|健康醫療險|國泰人壽則補充:什麼是住院/手術險:保障因疾病或意外而需住院手術治療的相關醫療費用,如有家族病史更是需要超前部署。 ✓ 為什麼需要住院/手術險:目前健保僅提供3~6人病房及基礎 ...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骨折開刀住院天數,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實施疾病診斷關聯群對醫院經營績效及醫療行為之初期探討-以地區醫院為例

為了解決骨折開刀住院天數的問題,作者康立盟 這樣論述:

本研究主要以國內某地區醫院為對象,探討自民國99年1月1日實施疾病診斷關聯群健保支付制度前後各半年時間的個案醫院的服務量、生產力、品質指標、財務績效及病人滿意度各種數據分析差異、探討結果並評估績效。從而瞭解實施疾病診斷關聯群健保支付制度後,此一健保新制度對醫院、行政人員、醫師、護理人員及病人所產生的改變與影響。本研究採用個案研究方法,透過文獻蒐集及問卷調查,深入個案醫院內部根據各種數據分析及比較來獲得正確資訊。 研究結果顯示個案醫院全院及各科業績量、平均住院日、三日內再急診率、十四天再入院率、各科CMI值、以CMI校正之平均醫療費用皆沒有明顯差異,但在開刀人數有明顯地下降, 病歷診斷正確

率有明顯提高,DRG155項的支付金額比實際醫療費用也有明顯地提高。實施疾病診斷關聯群健保支付制度半年後衝擊沒有預期大,主要DRG155項的前身論病例計酬支付制度已實施一段長時間而成效良好。建議醫院管理者必須要嚴格要求醫師做好入院時正確而有利的診斷編碼及正確的病歷寫作。降低醫院成本、病人住院天數及出院準備工作,來因應未來四年全面實施疾病診斷關聯群健保支付制度對醫院的衝擊。

髖骨骨折老人出院前憂鬱傾向的預測因素及憂鬱傾向對預後之影響

為了解決骨折開刀住院天數的問題,作者鄧惠琴 這樣論述:

本研究主要目的在於探討髖骨骨折老人在骨折後憂鬱傾向的變化及其對預後的影響、以及影響老人在出院前產生憂鬱傾向的因素為何。研究方法為二次資料分析,原始研究採縱貫式的前瞻性研究,在北部某醫學中心取得137位髖骨骨折老人為研究對象,分別於住院時、出院後一、三、六、十二個月追蹤觀測研究變項的變化情形。本研究將所得資料以描述性統計、羅吉斯廻歸進行結果分析。 結果發現:出院前有憂鬱傾向該組的老人在出院後一個月、三個月、六個月、及一年時仍有56.5%、55.9%、43.5%、50.0% 持續出現憂鬱傾向,出院前無憂鬱傾向該組在出院後一個月、三個月、六個月、及一年時則有26.4%、29.2

%、18.9%、18.5% 出現憂鬱傾向。在盛行率方面,出院前、出院後一個月、出院後三個月、出院後六個月、出院後一年出現憂鬱傾向的百分比各為57.7%、43.4%、43.9%、32.5%、37.3%;廣義統計方程式結果顯示髖骨骨折老人在出院後到出院後一個月、及出院後三個月到出院後六個月這兩個期間,出現憂鬱傾向的人數有顯著減少 (p < .001 & p < .05);在出院後一個月到出院後三個月期間呈現一穩定狀態;出院後六個月到出院後一年期間出現憂鬱傾向人數雖無顯著變化,但有上升趨勢。憂鬱傾向預測因子為:女性、支持系統缺乏、骨折前認知功能受損、骨折前居住狀況採輪住方式、骨折前身體功能較差的老人

。出院前出現憂鬱傾向的老人,其住院天數 (p = .006)、出院後三個月的「上下樓梯」功能恢復 (p = .014)、出院後一個月及三個月的IADL功能恢復 (p 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