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利貸利息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股價、配息、目標價等股票新聞資訊

高利貸利息的問題,我們搜遍了碩博士論文和台灣出版的書籍,推薦陳雨露,楊棟寫的 中國金融大歷史(二版):從史上最富有的兩宋到錯失全球霸主的大明朝(西元960~1644年) 和陳雨露楊棟的 中國金融史3000年[中]:從史上最富有的兩宋到錯失全球霸主的大明朝都 可以從中找到所需的評價。

另外網站遏止高利貸民法約定利率改16% | 金融要聞| 產經 - 聯合新聞網也說明:打擊非法高利貸,立法院昨天三讀通過民法第二○五條修正案,將約定利率上限由現行的百分之廿,下修至百分之十六,債權人受領超過部分的利息應予返還, ...

這兩本書分別來自野人 和野人所出版 。

國立政治大學 行政管理碩士學程 黃明聖、林建智所指導 周怡玫的 亞洲國家對於信用卡管理規範之比較 (2019),提出高利貸利息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信用卡管理規範、過度負債、利率上限、個人無擔保債務限額。

而第二篇論文東海大學 社會學系 陳介玄所指導 蔡銘雄的 英格蘭邁向資本主義社會之轉型,1600-1694:一個「社會資源可移轉性」觀點 (2017),提出因為有 意識形態、東印度公司、光榮革命、英格蘭銀行、社會資源可移轉性的重點而找出了 高利貸利息的解答。

最後網站高利貸的高額利息受法律保護嗎? - 壹讀則補充:高利貸 的高額利息受法律保護嗎? 2018/01/28 來源:債全網. 人都有缺錢的時候,借錢不可怕,可怕的是遇到高利貸自己還不知道,更怕遇到不講理只講錢的高利貸,特別是要 ...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高利貸利息,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中國金融大歷史(二版):從史上最富有的兩宋到錯失全球霸主的大明朝(西元960~1644年)

為了解決高利貸利息的問題,作者陳雨露,楊棟 這樣論述:

  從史上最富有的兩宋到錯失全球霸主的大明朝   Financial History of China, AD 960 - 1644   盛世之道,到底是先「國富」?還是先「民強」?   經濟學家才能發掘出的歷史真相:   皇帝無為,民間就富起來;「有為之士」變法圖強,反而製造出流民;   顛覆傳統政治史觀,從「經濟社會」角度,改變你曾經以為熟悉的歷史。   宋朝發明世界第一代紙鈔「交子」,造成經濟大崩壞?   強大、剽悍的元朝帝國,最後毀於一場貨幣改革?   在第一波全球化浪潮中,大明「白銀帝國」為何敗給西班牙?   本書參考豐富的史料文獻,除了從各朝代正史典籍、奏摺、文學作品、

畫作,還從歷朝貨幣、竹簡等出土文物,甚至從審判卷宗找出證據,挖掘出教科書沒說的歷史真相。      ▍宋朝政治「積弱不振」,卻在經濟上大放異彩 ▍   ◎北宋太祖開放民間經濟,鼓勵自由競爭,經濟生產力是唐朝的兩倍,汴京百姓比盛唐富足十倍。   ◎南宋高宗無為而治,締造第一代世界海上貿易大國,首都臨安更是世界第一座不夜城。   ▍元朝大汗寶座用錢換,中國史上第一個官營海外貿易的時代 ▍   ◎蒙古大汗搶錢不擇手段,鹽鐵專營還不夠,畜牧、海外貿易也全收歸國營,佔盡天下之利。   ◎元朝海外貿易發達,商人汪大淵曾兩次橫穿印度洋,到達非洲東岸桑吉巴島,造就古代中國航行最遠紀錄。   ▍明朝坐擁世界

一半以上白銀,為何兩度錯失全球霸主地位 ▍   ◎鄭和七次下西洋,足跡遠至南洋與非洲赤道,卻因明成祖要權不要錢,不但沒創造財富,還賠光帝國家底。   ◎明穆宗解除海禁,卻不在乎貨物貿易,縱使賺來1.5億兩白銀,也無法轉型全球化市場經濟,再度錯失稱霸機會。   帝王如何在皇族、官僚、平民間平衡勢力,支配國家經濟大權?   金融制度如何推動中國歷史,盛世、亂世如何循環?   從北宋對契丹發動的貨幣戰爭、南宋海上貿易成就,到元朝劫掠無度的黃金家族鬥爭,以及明朝資本主義萌芽與白銀大量湧入,當我們看清金融演變與政治更迭的關聯,也許就能找出民富國強的貨幣之道。 本書特色   1.本書是誠品暢銷榜、

金石堂強推選書《世界金融大歷史3000年》姊妹作。   IMF(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前副總裁朱民、法國前總理Michel Rocard 連袂推薦   2.史料來源廣泛而全面:   作者從正史、文學作品乃至青銅鼎銘文、各朝代貨幣、竹簡等出土文物,甚至從審判卷宗找出史料,帶領讀者發現歷史教科書沒說的真相。   3.寫作條理分明而生動:   全書以時間為綱,以朝代、人物、事件為目,以金融實務為核心,用生動詼諧的語言,分析歷朝歷代的盛衰密碼。   4.作者見解獨特而深刻:   以獨創的金融角度,剖析金融演變與政治更迭的關係,有助於理解當代經濟課題。   5.附大事紀年表,金融史上第一次全記錄:

  從兩宋到大明(西元960年~1644年),以年表分列中國金融史上的第一次,一手掌握近七百年的歷史軌跡。 名人推薦   南方朔(作家)   沈中華(實踐大學財金系講座教授)   劉瑞華(清華大學經濟系教授)   ※初版書名為《中國金融史3000年[中]》  

高利貸利息進入發燒排行的影片

約定利率,超過週年百分之十六者,超過部分無效的規定是什麼意思?但是原本約定的利率超過16%,超過16%部分不用還利息嗎?新修正後的民法怎麼說?
#民法#民法205條修正#法律#視訊教學
#陳美雅#日本早稻田大學法學博士#高雄市議員

大家好,這裡是陳美雅的頻道😍。在這個頻道美雅會定期更新許多有趣的影片,也會有日文,法律教學,以及時事分析和我的議員質詢、生活的點點滴滴,希望大家能夠喜歡。不要忘記訂閱美雅的頻道喔😘

❤️一起追蹤陳美雅❤️記得訂閱,按讚留言告訴我你的想法喔😍😍😍😍還有分享出去唷

👉#陳美雅#日本早稻田大學法學博士#日本#日文#法律#高雄市議員
記得訂閱陳美雅
👉陳美雅https://youtube.com/channel/UCE919XmYkMrNx07XOdvv1tw

👉陳美雅Instagram:https://instagram.com/meiya_kuma?utm_medium=copy_link

👉陳美雅臉書粉絲團https://www.facebook.com/meiya5881555/

亞洲國家對於信用卡管理規範之比較

為了解決高利貸利息的問題,作者周怡玫 這樣論述:

信用卡在全球各地已運作數10年,在臺灣亦屬成熟及普遍的支付工具,但近10多年來亞洲國家日本、新加坡及臺灣均陸續推動信用卡相關改革措施,改革內容均致力於防止過度負債,包括在發卡審核、信用卡額度、利率上限及資訊揭露等方面均有新監理措施。鑒於亞洲國家的文化背景及交易習慣有其相近之處,且鄰近國家日本及新加坡的信用卡發展在1960或1970年開始,時間與臺灣接近,加以該二國家的消費金融市場發達,其金融監理政策亦常做為臺灣參考對象之一,爰本論文以日本、新加坡及臺灣之信用卡管理規範之比較作為研究範疇。本論文首先回顧臺灣、日本及新加坡的信用卡發展沿革,以及分析這三個國家近10多年來信用卡發卡量、簽帳金額、循

環信用餘額及簽帳金額占民間消費之比率等信用卡市場變化情形。接著說明臺灣、日本、新加坡的信用卡管理規範,並從避免落入過度負債的相關措施,包括「信用卡利率上限」、「個人無擔保債務限額」、「風險評估管理及徵信機制」及「行銷及廣告限制」四大管理面向著手,進行三個國家信用卡管理規範的比較及研析,最後提出結論及政策建議事項。

中國金融史3000年[中]:從史上最富有的兩宋到錯失全球霸主的大明朝

為了解決高利貸利息的問題,作者陳雨露楊棟 這樣論述:

從史上最富有的兩宋到錯失全球霸主的大明朝 Financial History of China, AD 960 - 1644 盛世之道,到底是先國富?還是先民強? 經濟學家才能發掘出的歷史真相: 皇帝無為,民間就富起來;「有為之士」變法圖強,反而造就流民; 顛覆傳統政治史觀,從「經濟社會」角度,改變你曾經以為熟悉的歷史。     宋、元、明三朝,盛衰的關鍵在「財富再分配的政策」。   宋朝發明世界第一代紙鈔「交子」,卻造成經濟大崩壞?   強大、驃悍的元朝帝國,最後毀於一場貨幣改革?   在第一波全球化浪潮中,大明白銀帝國為何無法主導世界變革潮流?     作者除了從正史、奏摺、文學作品

、畫作,還從各朝代貨幣、竹簡等出土文物,甚至從審判卷宗找出史料,你將發現歷史教科書沒告訴你的真相:     .北宋積弱,經濟生產力卻是唐朝的兩倍:   宋初在趙匡胤開放民間經濟下,生產力是唐朝的兩倍,汴京百姓比盛唐富足十倍,就連強敵契丹,也屢屢敗在宋朝的貨幣戰爭下。   .南宋只有半壁江山,卻是第一代世界海上貿易締造者,和世界50多個國家貿易!   宋高宗的經濟成就,再度超越北宋,成為廣州、泉州、明州和臨安成為南宋四個最大的海上港口,與五十多個國家進行海上貿易,首都臨安更是世界第一座不夜城!   .鄭和下西洋,為何沒有成就像西班牙的海上霸業?   比麥哲倫、哥倫布早100年,鄭和七次下西洋

,足跡雖遠征南洋與非洲赤道,卻因明成祖只在乎萬國來朝的朝貢榮耀,不重經濟貿易,不但沒創造財富,還把帝國家底賠得一乾二淨……   .蒙古大汗寶座是用錢換來的!是第一個由官方專營海外貿易業務的時代   元朝君王不是個個都神氣,誰敢不賞賜蒙元貴族財物,不是下台就是被暗殺!基本上只要有錢賺,元朝從來不禁止任何行業。其中,商人汪大淵曾兩次橫穿印度洋,到達非洲東岸的桑吉巴島,是古代中國航行最遠的紀錄。   .明朝曾經擁有世界一半以上的白銀,卻錯失全球霸主地位!   明穆宗雖開海禁,船引發放諸多限制,只在乎賺來1.5億兩白銀,不在乎西方貨物貿易帶來的新產業、新市場,無法轉型資本主義,再次錯失機會,將第一

代全球霸主地位拱手讓給西班牙,更因海外白銀枯竭而亡國……     經濟學家指出亙古不變的歷史真相:帝王官僚無作為,百姓才有機會,市場才有活路!   這決定了百姓的幸福指數,也決定了國家和民族未來的命運。民富了,國家才會安定!     【中國金融史3000年】全系列共三本   中國金融史3000年[上]:從西周封建經濟到唐朝盛世真相   中國金融史3000年[中]:從史上最富有的兩宋到錯失全球霸主的大明朝   中國金融史3000年[下] 本書特色   1.本書是誠品暢銷榜、金石堂強推選書《世界金融史3000年》姊妹作。   IMF(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副總裁朱民、法國前總理Michel Roc

ard 連袂推薦   2.史料來源廣泛而全面:作者從正史、文學作品乃至青銅鼎銘文、各朝代貨幣、竹簡等出土文物,甚至從審判卷宗找出史料,帶領讀者發現歷史教科書沒說的真相。   3.寫作條理分明而生動:全書以時間為綱,以朝代、人物、事件為目,以金融實務為核心,用生動詼諧的語言,分析歷朝歷代的盛衰密碼。   4.作者見解獨特而深刻:以獨創的金融角度,剖析金融的演變與政治更迭的關係,有助於理解當代經濟課題。 名人推薦   南方朔(作家)、沈中華(台大財金系教授)、劉瑞華(清大經濟系系主任) 作者簡介 陳雨露     金融學教授,中國人民大學校長,美國艾森豪基金高級學者、哥倫比亞比亞大學

傅爾布萊特高級訪問學者;中國人民銀行貨幣政策委員會委員、中國國際金融學會副會長。榮獲首屆全國高校青年教師獎、全國優秀博士學位論文指導教師獎;人事部「新世紀百千萬人才工程」國家級人選。     主要研究領域為開放經濟下的宏觀金融理論與政策,著有《世界金融史3000年》《中國金融史3000年》(皆為野人文化出版)等。   楊棟   中國人民大學金融博士;中國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獲得者,中國青年發展研究基金獲得者;高級經濟師,有多年金融從業經驗。代表著作包括:《世界金融史3000年》《中國金融史3000年》(皆為野人文化出版)等。 【年表】中國金融史上的第一次﹝兩宋~大明,AD 9

60~1644﹞ 【楔子】西漢以來的財富循環魔咒,唯北宋一朝短暫掙脫   【第一章】北宋 ── 宋太祖 ── 西元960~976年 趙匡胤架空官僚制度,經濟生產力是大唐帝國的兩倍 重商輕武、文治天下,登古代科學技術的世界巔峰 大宋王朝要想不覆亡唐之跡,在剝奪武將軍權之後,就必須改變唯金錢是圖的惡劣社會信仰,否則下一個反叛者遲早會出現。只有所有人都鄙薄暴力,認同勞動才是創造財富的唯一手段,才能避免玉石俱焚的社會大騷亂。 趙匡胤權謀釋兵權,節度使無奈還權中央 改變社會信仰:重商倡文,勞動力是創造財富的唯一手段 鼓勵自由競爭,唯創新才能富足 從《金瓶梅》看北宋王朝的財富邏輯 官員不能撈錢抓權,只

能搏個傳世美名   【第二章】北宋 ──宋太宗~宋真宗──西元976~1022年 人類第一代紙幣「交子」的興衰榮辱 武力打不贏,北宋靠貨幣戰爭收服契丹人 強者可以印刷貨幣掠奪弱者財富,這個邏輯卻不可能反過來:貨幣爭霸的基礎是產業創新,強國根本不用理會弱國的貨幣,大不了不跟你做生意;弱國卻必須購買強國商品——因為自己造不出來。   北宋不統一貨幣,銅錢、鐵錢、紙幣並用 四川發展出人類第一代紙幣──交子 防外族拿鐵幣改鑄兵器,北宋在四川全面禁鐵幣改紙幣 北宋打不贏遼夏,靠貨幣戰爭取勝   【第三章】北宋──宋仁宗~宋神宗──西元1022~1085年 封建官僚死灰復燃,引北宋走上敗亡之路 王安石變

法圖「錢」,官兵流氓聯手吸盡民脂民膏 封建官僚一旦以合法的身分滲透進商業,所有賺錢的行業必定壟斷於官府之手。慶曆新政之後,北宋禁軍開始全面滲入商業、銀錢拆借……北宋王朝當然需要一個強勢集權對抗外敵,但慶曆新政在不足一年的時間裡,就變成官僚新秀的一場盛宴,這恐怕是皇帝始料未及的。   范仲淹新政抓權又撈錢,並催生「錢引」與「鹽鈔」兩種紙幣 王安石倡青苗法、保甲法,為何害他成為亡國第一罪人? 青苗法:迫百姓向政府借高利貸,利息四○%到三○○% 反對派的批判:青苗法是官僚兼併土地的工具   【第四章】北宋 ── 宋哲宗~宋欽宗 ── 西元1085~1127年 半套的凱因斯學說:缺乏產權、法律約束的

財政擴張政策 經濟天才蔡京,在哪一點輸給了凱因斯? 經歷了多次變法,北宋王朝再度養成一批官家豪強,對資源的控制能力已經滲透到社會各個階層。宋徽宗和蔡京的財政擴大政策,是在完全缺乏契約、產權、法律約束的前提下推行投資、消費政策,投資的是皇室、花錢的是封建官僚,而賺錢的只有官商。   司馬光推改良版青苗法,卻因新舊黨爭匆促下臺 蔡京比凱因斯更早擴張財政,壞在缺少法規 蔡京為宋徽宗斂財的第一招:改革幣制 蔡京斂財第二招:國營事業全部市場化 金國毀約訛錢,挖空北宋老本   【第五章】南宋──宋高宗~宋孝宗──西元1127~1189年 金人挖空北宋財富,南宋生產力卻超越北宋 南宋再造華夏盛世,人力資本

是最大的本錢 宋室南遷後,北方漢人大規模南遷,江南一地生產不但很快恢復,還迅速達到了新的巔峰!在經濟領域,南宋瓷器、造船、紡織等均達到了中國古代巔峰,至今現代工藝仍無法超越宋瓷工藝;在科教文衛領域,更被譽為「東方文藝復興時代」。   趙構時期的文治武功,五千年來第一人 趙構的治國方針:免租稅、低利民貸,使耕者有其田 南宋的銅錢是東亞、南洋諸國、北非的流通貨幣 軍事實力不足,宋高宗以會子退金兵   【第六章】南宋 ── 宋光宗~宋恭帝 ── 西元1189~1279年 南宋的悲歌:富裕的江南,成為外敵覬覦的目標 交鈔亡金國、紙幣誤南宋,蒙元撿了大便宜 南宋王朝的無為而治,給了江南休養生息的機會

,南宋王朝再次締造了中國古代社會經濟文化的巔峰。遺憾的是,富裕的民間,引起官僚的覬覦;富裕的國土,引起外族覬覦……為了籌措軍費,超量發行紙幣,造成經濟大崩壞。   宋寧宗北伐金國,應勝卻敗 交鈔亡金國,會子誤南宋 賈似道勇退忽必烈大軍,成為南宋實際掌權人 呂文德死守襄陽城,蒙古花了六年靠商戰奪城 宋朝小結:南宋孝宗的人均所得,與二○○六年相當   【第七章】元朝 ──元世祖~元成宗──西元1271~1307年 蒙古貴族不斷要錢、對外征戰需要軍餉 忽必烈三位理財大臣,都因得罪貴族倒臺 蒙元帝國統治集團出身遊牧民族,並始終保留原始社會的傳統:帝國就是所有兄弟姐妹的共同財產,大汗有的東西我們一定也

要有。由於內有貴族的需索,加上對外征戰需要軍費,忽必烈只好不斷劫掠民間的財富。   忽必烈發行中統鈔,還有足額的白銀做準備 阿合馬的鐵、鹽、貨幣三大政策,富了皇帝,窮了百姓 漢人宰相盧世榮無法控制物價,三個月就下臺 鐵腕宰相桑哥,勇敢拿蒙古貴族開刀 鐵穆耳改賞賜為封官,貴族南糧北運大發利市 【第八章】元朝──元武宗~元惠宗──西元1307~1368年 國之亂源在貴族,無窮貪欲敗朝綱亂天下 印紙鈔治黃河,竟成亡國禍因? 黃河氾濫、生靈塗炭,帝國立意根治水患,聽起來是一件天經地義的事情。問題是,一件好事,經過萬千封建官僚之手,就也未必再是好事!自古以來朝廷的工程都是賺錢的大買賣,修河要徵調物資

、要徵發勞役,這裡面有著無數撈錢機會……   海山繼承帝位不穩,付錢收買貴族人心 蔑兒乞.伯顏當政,官場沒人辦事,只當成撈錢機會 「至正交鈔」毀了丞相脫脫的「至正更化」 元朝小結:蒙古人難擋財富誘惑,劫掠成習,終致民亂   【第九章】明朝 ──明太祖──西元1368~1398年 不重經濟,重農、抑商、禁貿易,令天下皆窮 朱元璋究竟是明君還是暴君? 朱元璋是窮人出身,且殺了很多「貪官」,很多研究朱元璋的文章為了歌頌他,將他的統治期間稱為「洪武之治」,但其實在朱元璋的洪武一朝,雖然田租平均下來只有一○%,但堂堂大明朝卻是歷代以來中國勞動生產率最低的朝代之一,為什麼?   元末群雄爭霸,朱元璋以民

心得天下 發行「大明寶鈔」賞開國功臣,為何又一一殺掉他們? 砍頭的買賣沒人做,官員為何不怕被砍頭仍然貪汙? 朱元璋時代田租夠低,生產力卻是史上最低之一   【第十章】明朝 ── 明惠宗~明宣宗 ── 西元1398~1435年 足跡遠征南洋與非洲赤道 鄭和下西洋的空前壯舉, 為何沒有成就像西班牙的海上霸業? 鄭和的船隊由六十二艘海船組成,海船長一百五十公尺、寬六十一公尺,最大的戰艦排水量約在三萬噸左右,直至西元一九四九年中國共產黨建國之前,中國都沒有能力再次建造這種噸位的巨艦!這麼偉大的技術與船隊,為什麼輸給了哥倫布的成就?   建文帝的紙鈔,為何輸給了燕王的金屬貨幣? 明成祖的貨幣政策:不為

繁榮經濟,只為鞏固權力 哥倫布為西班牙創造財富,為什麼鄭和賠光帝國家底? 仁宣之治,真的比美成康之治、文景之治?   【第十一章】明朝──明英宗~明世宗──西元1435~1567年 同時代的荷蘭、英國、西班牙,因資本主義成為第一代世界強國 大明帝國的經濟政策誤了角逐強國的時機 大明帝國「視野最廣闊,思想最解放的一部分中國人」被趕盡殺絕,嘉靖三十二年(西元一五五三年),葡萄牙人登陸澳門,壟斷了中國對日本的貿易。自此,大明帝國對外政策開始單純採取守勢。就在大英帝國熱火朝天造大炮的同時,大明帝國的軍人卻在啃磚頭、壘長城,在第一輪世界強國競爭中,大明帝國被淘汰出局!   沒有賺頭的朝貢貿易,還引來土

木堡之變 明武宗貪玩不問政,太監劉瑾成了「立皇帝」 劉瑾動手解決土地兼併問題,卻得罪官僚與天下百姓 大明帝國真的有資本主義嗎? 少了財產權保護,無法累積資本,哪來真正的資本主義?   【第十二章】明朝──明穆宗~明思宗──西元1567~1644年 西班牙擁有全世界三分之一的白銀,大明帝國的白銀遠超過西班牙 當全國財富集中於皇帝與官僚手中,政權就該滅亡了 海外貿易為大明帝國帶來了巨量白銀,卻沒有帶來真正的財富,因為白銀全部進入官僚與皇帝的口袋,接著又成為官僚兼併土地的利器。皇帝與封建官僚再一次徹底洗劫了整個社會的財富,民間沒有資本、沒有商業,更淪為奴隸、淪為流民……   新大陸的白銀,超過一半

跑到大明帝國 張居正不變法,卻把國庫從虧空三百萬兩,理成存銀四百萬兩 明朝亡國導火線:萬曆礦稅 東林黨與魏忠賢的大鬥法 崇禎皇帝面臨內憂外患,卻繼續向百姓撈錢 明朝小結:大明帝國為什麼比不上西方大國?   【後記】從貨幣之道中見證各朝代興衰 索引

英格蘭邁向資本主義社會之轉型,1600-1694:一個「社會資源可移轉性」觀點

為了解決高利貸利息的問題,作者蔡銘雄 這樣論述:

現代世界的誕生開始於英格蘭,本文之提問乃針對英格蘭如何從封建末期轉型到資本主義初期,以何種機制,達成其思想動機、手段工具和目標之間的聯繫?此乃主文主要的議題。據此,本文以1600年到1694年英格蘭發生的三個主要事件:東印度公司、光榮革命、英格蘭銀行三者之間的選擇性的親近性,探討「社會資源的可移轉性」如何在這三者之間作用,終促成後來英國的崛起。 本研究發現1600年東印度公司藉由股份公司的機制,建立風險分擔模式和現代公司專業管理之雛形,促進更進一步的社會分工,再藉由跨大西洋貿易,將印度蒙兀兒帝國、馬來半島和蘇門答臘群島的香料、糖、咖啡等當時視之為奢侈品運往歐洲,賺取財富。其次為1688年的

光榮革命,英格蘭成為全球第一個民族國家,將王權置於議會之中成為立憲君主制,從此政治權力由議會作主,藉由立法和戰爭將歐洲的資源移轉入英格蘭。最後更於1694年成立英格蘭銀行,以國家稅收為信用擔保,首次發行國家公債,向全歐洲募集資金,將私人信用轉為公共信用,開啟現代國家公債的先聲,英國因此首先進入工業革命,英鎊成為通行全球的貨幣。 本文的整體架構是以「事件—局勢—結構」作為形式,以「思想—行動—影響」作為內容,本文的結論是英格蘭藉由意識形態的轉變,將「人與土地所形成的文明」轉變成「人自己製造自己的文明」,也就是以國家信用為基礎的現代金融文明,因此才能藉由「社會資源可移轉性」邁向資本主義社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