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山避暑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股價、配息、目標價等股票新聞資訊

高山避暑的問題,我們搜遍了碩博士論文和台灣出版的書籍,推薦康原寫的 台灣水塔地景風貌 和小牟田哲彦的 大日本帝國時期的海外鐵道:從臺灣、朝鮮、滿洲、樺太到南洋群島都 可以從中找到所需的評價。

另外網站【宜蘭】平易近人的消暑勝地!宜蘭4個夏季必去的涼爽山林也說明:明池素有北橫明珠的美譽,是海拔約1150公尺的高山人工湖泊,氣溫偏低,也是許多旅客喜歡的避暑勝地,漫步在林道間,享受森林芬多精,彷彿闖入神秘的 ...

這兩本書分別來自遠景 和臺灣商務所出版 。

東海大學 景觀學系 章錦瑜博士所指導 莊凱仲的 梨山賓館園區遊客屬性調查與觀光發展應用分析 (2014),提出高山避暑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梨山賓館、觀光發展、吸引力、滿意度、忠誠度。

而第二篇論文輔仁大學 景觀設計學系碩士班 張清烈所指導 楊皓仲的 缺口在環境中的情境配置與效應探討 (2010),提出因為有 缺口、空間開口部、取景、景物配置的重點而找出了 高山避暑的解答。

最後網站有一種避暑,叫躲在高山下的民宿則補充:一到燥熱的夏季就想躲進有山有水的地方鳥鳴為伴、流水相依、清風徐來今天就給大家推薦一些如畫般的“絕美隱居地”金子山下的院子“南嶺書院在南嶺萌渚嶺 ...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高山避暑,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台灣水塔地景風貌

為了解決高山避暑的問題,作者康原 這樣論述:

  關於水塔,台灣人有著獨特的愛好與詮釋。談到愛好,自然是幾乎家家戶戶,或是社區大樓都會架上水塔以求取水之便;而詮釋呢,不曉得讀者是否注意過,原本的水塔是架於高處,故稱為塔,但台灣對水塔的已是採取實用取向,採蓄水功能為主,至於是否至於高處,已非重點。從以上的現象,可知台灣人對水塔使用的普遍性與依賴性,以至於衍生出如此特有的情況。   水塔,是儲存水的大型容器,水是生命的源頭,因此人類的文明都是源於大河。以唐代世界最大的都市長安為例,棋盤狀的都城分成108坊個居住區(不包含東、西市及皇城、宮城),每個坊里的正中央都有一口井,供應整個坊內的生活所需。所以井水是生命的泉源,也是

居住環境的的共同記憶,家鄉的點點滴滴必然與井水有關,所以有了「離鄉背井」的成語;南宋葉夢得的《避暑錄話》說:「凡有井水處,即能歌柳詞。」這是對北宋詞人柳永的推崇之詞,有井水處,指的就是有人群聚居之地。   台灣,自古以來引用井水與河水,除非自家有井,或是「我家門前有小河」,否則儲水也是生活上的必然。在40年前,家裡建了平房,並在屋頂蓋了一個從側面看過去呈現「L」形的水泥水塔。當時見到工人將砂土、木炭、石頭等一層層的鋪在後方高起之處,做為過濾之用,底下的抽水馬達將地下水送到水塔上方,水再沿著過濾層一層層下滲,最後流到下方的蓄水池,這就是我對水塔的第一印象。因為水在日常生活的重要性,因此人們想盡

辦法取得或盡量留置,這也是目前水塔林立的原因。   任何一種人為景觀的形成,必然有其環境因素,台灣是屬於荒溪型河川為主,水流屬於間歇性,簡而言之,來得快去得也快,所以政府設立了大型的水庫攔水,而百姓則架設了水塔儲水,家家戶戶的水塔也就成了台灣特有的人文景觀,不論是否美觀,它的存在已是既定的事實,也是台灣環境的共生景觀。   通常,一般人對於熟悉環境的覺察力較低,甚至於會因為理所當然的存在而無感,有誰會覺得家家戶戶屋頂上的水塔有甚麼特別的呢?很巧的,有兩位攝影家注意到這種特殊的人文景觀,先是游本寬出版攝影集《有水塔的台灣風光》系列(2008-2011),近來,作家康原發現另一位攝影家郭澄芳也

拍了一系列台灣的水塔照片,似乎攝影家看待事物的視角與聚焦的關懷是與眾不同的,他們除了能捕捉一般人未能察覺的光影之美與獨特的空間構圖感受之外,更能在平凡處察覺非凡的視覺衝擊。   康原與郭澄芳在2018年曾合作出版《滾動的移工詩情》,康原透過郭澄芳鏡頭下的移工面貌,以詩歌進行想像的的詮釋,使得影像更具故事性與深刻性。這次的合作相當的成功,除了這本書獲得高度的評價之外,康原也針對移工與影像的議題進行了數十場的演講,並得到熱烈的迴響。此次的合作,建立了彼此的默契,康原對郭澄芳鏡頭下所欲捕捉的人情、時代與空間的氛圍,有了深刻的理解。因此,他們這次再度合作,以郭澄芳影像中的台灣水塔為主題,由康原進行文

字的詮釋,共同出版這本《台灣水塔地景風貌》。   我們很輕易的就可以透過書名掌握影像的主體是水塔,但綜觀全書,攝影者郭澄芳的作品張張有水塔自不待言,不過康原的文字詮釋中,乍看之下經常不談水塔,而且像是「跑野馬」般的揚塵而去,不知其去向。不過,如果仔細體會,則會發現康原的文字是「反常合道」,所謂反常合道就是表面上超越一般思考的常規,但再細究其脈絡,卻合乎情感邏輯,而且具有別出心裁的效果。因為影像中的水塔是清晰呈現的,畫面也是明確的,所以康原必須將與照片相關的蛛絲馬跡進行延伸說明,藉以帶入個人情感、經驗,以及大環境的歷史、地景、文化與人文脈絡之中,讓讀者透過影像的衝擊與文字的牽引而有更加縱深的體

驗。

高山避暑進入發燒排行的影片

岐阜県高山市高根町阿多野郷にある
『アイミックス自然村南乗鞍オートキャンプ場』
でのキャンプ2日目。

初日から降り出した雨・・・
夜には次第に強くなり、周りは水浸しに。
なんとかテントを設営し就寝・・・
真夜中に、ものすごい雨音で目が冷める。
外を除くとタープから、滝のような雨が流れ落ち
あたりは、まるで池となっていた。

翌朝、雨は更に強くなり、
もう無理・・・
あずきDX始まって以来の
これこそ本当の豪雨キャンプ。

高山市には大雨警報と洪水警報が発令。
更に、朝8:45には、
キャンプ場のある阿多野郷の住民には
避難指示が発令。
警戒レベル4の土砂災害警戒区域にも入っていました(泣)

本当に命の危険を感じ、撤収を決断。

このような、危険なキャンプを批判する方もいるかも知れませんが
最近では、異常気象によるゲリラ豪雨もいつ発生するかわからない。
いつ自分が危険な状況になるかもわかりません。
この動画を通して、改めて自然の恐ろしさなど
今後の役に立てばと思い公開することにしました。
決して、危険なキャンプを誘発するものでは、ございません。

次回こそは、楽しいキャンプ動画をお届けできれば幸いです。

チャンネル登録お願いします
https://goo.gl/eNk9fV

#雨キャンプ#線状降水帯#豪雨#キャンプ雨

雨キャンプ 記録的短時間大雨 壮絶 キャンプ /大雨警報/アイミックス自然村南乗鞍
https://youtu.be/fMd21KAI20w

雨キャンプ 森の中でキャンプ 避暑地/肉キャンプ料理 /赤倉の森オートキャンプ場
https://youtu.be/ufz-1LNZzjU

キャンプ夏 おすすめ避暑地キャンプ場/キャンプ暑さ対策/湖畔キャンプ
https://youtu.be/jkT7duPWSio

キャンプ 夏でも快適 避暑地/キャンプ飯はザリガニパエリア/カクレハ高原キャンプ場
https://youtu.be/81HUI5oh-gw

雨キャンプ ゲリラ豪雨 雷雨/キャンプ飯ハマチづくし/無印良品南乗鞍キャンプ場
https://youtu.be/NLMQJAh9wT0

梨山賓館園區遊客屬性調查與觀光發展應用分析

為了解決高山避暑的問題,作者莊凱仲 這樣論述:

梨山賓館園區與臺北圓山飯店及高雄圓山飯店同為臺灣三大宮廷式飯店,1999年921大地震前,梨山地區遊客1年曾高達50萬人次,當時梨山賓館一房難求。然而921大地震及2004年的敏督利颱風對梨山賓館園區以及中橫公路造成重大衝擊後,導致梨山賓館因災害暫停營業,直到101年梨山賓館園區整建後才重新開幕再次營業。 本研究目的乃針對梨山賓館園區賞遊的遊客,探討梨山賓館之觀光吸引力、遊客滿意度與忠誠度的各項關聯性,以瞭解遊客特性、遊憩行為、活動種類以及影響重遊意願的原因等。本研究採用問卷調查法,於梨山遊客中心進行問卷調查。結果顯示受訪遊客53.8%來自北部地區,49.6%選擇入住梨山賓館,

96%以自行開車(61.1%)及搭遊覽車(34.9%)方式到達,78.7%選擇夏季重遊。觀光吸引力方面,發現鄰近景點(如:福壽山農場、天池)及宮廷式建築較具吸引力,反而梨山地區傳統夏季氣溫涼爽,為避暑勝地之刻板印象在吸引力問項得分最低。 梨山賓館園區因「年齡」、「平均月收入」、「居住地」及「交通方式」等遊客屬性的不同對觀光吸引力認同程度發現顯著差異。遊客滿意度方面,除房價以及餐飲人員之服務較不滿意外,其餘各問項之滿意度認知相近;且因「年齡」、「職業」、「居住地」及「交通方式」等遊客屬性的不同對滿意度認同程度發現顯著差異;忠誠度方面,86.7%受訪遊客計畫未來1~5年內重遊,只有6.1%遊

客計畫重遊時間超過10年,80.7%受訪遊客並認為行車時間過久為影響重遊意願的主因、其次為房價過高、路況不佳、園區活動單調、無親子設施等原因;另因「年齡」及「交通方式」等遊客屬性的不同對忠誠度認同程度發現顯著差異。「觀光吸引力」與「滿意度」、「觀光吸引力」與「忠誠度」、「滿意度」與「忠誠度」相關分析結果各組間均呈現顯著正相關。而非住宿遊客與住宿遊客、探訪園區與入住園區相比較均為前者滿意度及忠誠度的認同程度較高。 因此就本研究結果,建議梨山賓館園區可運用園區建築之華麗外觀、兩蔣文化背景及梨山茶等獨特性、發揮觀光吸引力,並持續提升員工服務品質,創造員工對企業的認同感與向心力,促使住宿遊客對所

付出的金額與接受產品及服務產生同等滿意度認同感受,另可透過多元交通接駁方案之開發及交通動線遊憩據點之結合,規劃短時間之遊程,提供遊客多元接駁方案,降低長時間行車產生之負面印象;除持續加強營運端的軟硬體設施外,亦可開創高山環境教育之特色題材,開發園區內多元的遊憩模式。希望透過本研究結果確認梨山賓館園區觀光吸引力、遊客滿意度與忠誠度之特性,並可作為梨山賓館園區未來經營管理的參考依據。

大日本帝國時期的海外鐵道:從臺灣、朝鮮、滿洲、樺太到南洋群島

為了解決高山避暑的問題,作者小牟田哲彦 這樣論述:

尋訪歷史,跨海渡洋 從鐵路史洞悉改變中的東亞人群移動與交流 超過160張照片,20幅精美地圖,還原百年前鐵道歷史 日本嚴重缺貨,一書難求!     火車,在航空與公路交通尚未發達,缺乏長距離移動方式的二十世紀初,不管是政府治理國家,或是人們往來各地,都是不二首選。當時,積極擴張海外疆域的大日本帝國,也在轄下的臺灣、朝鮮、滿洲(中國東北)、樺太(庫頁島)、南洋群島,鋪設廣大的鐵道網絡,穩固帝國的統治。與此同時,普羅大眾也利用這些便捷的鐵路,四處旅行,漫遊於東亞地區。   作者小牟田哲彥蒐集豐富的圖像資料,透過輕鬆的筆觸,介紹當時日本海外鐵道發展的歷史,並且描繪當時日本人海外旅行的體驗。他們一

樣考慮有哪些觀光名勝?出入境手續?旅遊安全須知?每個地區也擁有獨特風格的車站、以及風俗民情,呈現相當有特色的旅途風光。搭配本書豐富的歷史照片和地圖,讓人彷彿穿越時空,化身為奔走於火車月台的旅客,踏上一場精采的鐵路之旅。 好評推薦   工頭堅《旅飯》旅行長   胡川安中央大學中文系助理教授   蔣竹山中央大學歷史所副教授暨所長   (依姓氏筆畫排列)   「讓我們以一個時空旅人之身分,買張車票,搭上想像的列車,馳騁在歷史的國度,再度為渴望鐵道旅行的心靈,開啟通往可能性的隧道。」    《旅飯》旅行長 工頭堅   「鐵道承載人來往於各地之間,與居住的空間發生交錯時,不再只是一項工具,而成為

文化憑藉的依據、成為記憶的一部分。」   中央大學中文系助理教授 胡川安   作者簡介 小牟田 哲彦   一九七五年出生於東京。早稻田大學法學部畢業。筑波大學研究所商業科學研究科企業法學專攻課程修畢。專業領域為日本及東亞地區的近現代交通史及鐵路的相關研究及文藝活動,發表過許多遊記作品及論文。平成七年(一九九五年)完成日本國內全部JR路線乘坐體驗約兩萬公里。在全世界七十餘國搭乘過鐵路列車,總長度超過八萬公里。   著有《鐵馬想奔馳──搭乘南北韓分斷鐵路》(鉄馬は走りたい──南北朝鮮分断鉄道に乗る)、《亞洲鐵道之謎與不可思議》(アジアの鉄道の謎と不思議)、《鐵道與國家──「我田引鐵」的近

現代史》(鉄道と国家─「我田引鉄」の近現代史)等。日本文藝家協會會員。 譯者簡介 李彥樺   一九七八年出生。日本關西大學文學博士、臺灣東吳大學日文系碩士。鑽研翻譯理論多年,譯作涵蓋文學、財經、實用叢書、旅遊手冊、輕小說、漫畫等各領域。   導讀 穿越時空的鐵道旅行 胡川安 推薦序 暢遊歷史的時空旅人 工頭堅 前言 繁體中文版序 概說  關於外地的基礎知識 本書提及的大日本帝國海外領土 第1章  臺灣的鐵路旅行 01  臺灣的鐵路情況概觀 原本主要用途為產業鐵路 02  日本統治時期的臺灣觀光發展 充滿南洋風情的溫泉及綠意盎然的環境是最大魅力 03  前往臺灣的路徑 不管是從內

地還是從大陸,都有許多航線可選擇 04  向日本統治下的臺灣邁出第一步 出入境手續、時差、匯兌問題 05  臺灣的鐵路旅行與使用語言 中式名稱與日式名稱互相混雜 06  遍布臺灣的各種鐵路網 從官營鐵路、製糖鐵路到「手押臺車」 07  奔馳在臺灣島上的著名列車 長程快車跟臺車都有頭等座位 08  在臺灣輕鬆旅行的划算車票 「外地」中唯一發行的普通遊覽券相當方便 09  探訪臺灣鐵路著名景點 全日本最高的車站在臺灣 第2章  朝鮮的鐵路旅行 01  朝鮮的鐵路情況概觀 逐漸發展為規格高於內地的國際鐵路 02  日本統治時期的朝鮮觀光發展 主要路線為參觀戰場遺址 03  前往朝鮮的路徑 涵蓋陸、

海、空的多樣化路線 04  朝鮮的出入境情況 明明是日本國內,卻設有海關檢查 05  與內地的時差曾一度陷入混亂 鐵路草創期的時間比內地晚了三十二分鐘 06  朝鮮旅行的匯兌問題 朝鮮銀行券的價值與日幣(圓)相等 07  朝鮮的鐵路旅行與使用語言 站名標示牌上共使用了四種文字 08  朝鮮各地多采多姿的鐵道路線 國營鐵路與民營鐵路為載運觀光客而攜手合作 09  馳騁於朝鮮地區的招牌列車 「望」、「光」列車皆誕生於朝鮮 10  在朝鮮輕鬆旅行的划算車票 不管是在內地還是在當地購買,都有各種車票可以選擇 11  探訪朝鮮鐵路著名景點 朝鮮的傳統車站建築與壯觀的賞景路線 第3章  關東州的鐵路旅行

01  關東州的鐵路情況概觀 從手推車到直通滿洲的跨國路線應有盡有 02  前往關東州的路徑 陸、海、空皆可前往大連 03  在關東州旅行的技巧 貨幣、語言及優惠票等 04  關東州的鐵道路線 旅順線及大連市電如同觀光客的雙腳 第4章  滿洲的鐵路旅行 01  滿洲的鐵路情況概觀 日本與俄國爭奪鐵路權益 02  滿洲的觀光發展 以滿鐵沿線為中心陸續出現觀光景點 03  旅行時的治安問題 滿鐵附屬地以外地區須注意安全 04  前往滿洲的路徑 大連路線與朝鮮路線互別苗頭 05  不需要護照的外國:滿洲 打從屬於中華民國的時期,日本人就不需要護照 06  停在相同月臺的列車卻有時差現象 滿鐵與東

清鐵路差了二十六分鐘 07  鐵路旅客必須掌握好幾種曆制 解讀時刻表內年號的秘密 08  滿洲國成立前沒有統一貨幣時的兌幣技巧 讓旅客傷透腦筋的複雜貨幣問題 09  滿洲的鐵路旅行與使用語言 華語、日語及俄語 10  同時肩負開拓滿洲與聯繫歐亞重任的滿洲各線 滿鐵只佔全滿洲鐵路的一成多 11  跨越萬里長城的日本鐵道路線 超越國家主權的異類鐵路 12  奔馳於滿洲大地的著名列車 具豐富國際色彩的各種滿洲快速列車 13  在滿洲輕鬆旅行的划算車票 滿鐵票價昂貴,必須懂得利用優惠車票 14  探訪滿洲鐵路著名景點 近現代歷史事件現場都在鐵路附近 第5章  樺太的鐵路旅行 01  樺太的鐵路情況概

觀 沿著島嶼的東西兩側海岸北上 02  前往樺太的路徑 冬天要橫渡宗谷海峽相當困難 03  在樺太旅行的技巧 必須以日俄站名對照表確認站名 04  樺太的鐵路景點 擁有壯觀展線的極北鐵路 第6章  南洋群島的鐵路旅行 01  不為人知的南洋群島鐵路 到處都有產業鐵路的神祕島嶼 02  南洋群島的旅行導覽 觀光旅遊手冊上找不到任何說明文字 03  塞班島、天寧島、羅塔島鐵路 包含載客列車的南洋群島代表性鐵路 04  帛琉群島的鐵路 全貌不明的礦石搬運鐵路 【主要參考文獻一覽】   繁體中文版序   本書是《大日本帝国の海外鉄道》(東京堂出版,二〇一五年)的繁體中文版。日文原書出版於五

年前,如今在日本國內陷入嚴重缺貨狀態,就連負責出版本書的東京堂出版社也無法解決無書可賣的問題。在這樣的狀態下,身為本書內容主要介紹地區之一的臺灣卻要出版本書的翻譯版,說起來頗令人莞爾。但站在作者的立場來看,自己的著作能夠在另一個語言世界裡重獲新生,畢竟是件值得欣喜的事。   我在本書的前言中亦曾提到,本書是以「二十世紀前期的日本人在當時的東亞搭乘列車旅行」為假想情境,將介紹的內容彙整成宛如現代隨身旅遊手冊的風格。因此本書立場的大前提是(當時的)日本人在「外地」(日本列島以外的日本領土或特殊權利地區)進行的觀光旅行。   不過當時的日本並沒有依人種或民族訂定旅行上的限制,任何人只要依規定支付

相關費用,就可以在外地進行觀光旅行。因此當時身為日本國民的臺灣人,當然也可以利用本書所介紹的列車及旅客服務,在臺灣全島及朝鮮半島、樺太(現在的庫頁島)、塞班及帛琉等南洋群島旅行。對當時的臺灣人而言,日本列島全土、朝鮮、樺太、關東州(遼東半島前端地區)及南洋群島都算是「國內」,因此到這些地方旅行都算是「國內旅行」。所以藉由本書的內容,也能夠想像出約八十年前由臺灣人以臺灣作為起訖點在整個廣大的東亞地區的觀光旅行。   我特別希望臺灣讀者們注意到的一點,是在當時廣大東亞地區的大日本帝國勢力圈內,並非僅有以日本列島為核心的中央集權式交通設施。除了連結日本列島之外,外地各地區之間也設有相互往來的定期航

班,且曾發行各種方便實惠的聯絡車票。例如當時可以買到臺灣總督府交通局鐵路及南滿洲鐵路之間的直通車票,這意味著當時在臺灣與滿洲之間相互往來的旅客需求並不低。   這些載客航線及直通車票的資訊都記載在當時的日文旅遊導覽手冊上,但由於與日本列島的關聯性較低,因此在日本很難找到關於當時實際搭乘狀況的史料及旅客經驗談等紀錄。同樣的道理,當時雖有許多連結中國大陸的航線,但以日文寫成的相關搭乘紀錄並不多。我衷心期盼這次發行的本書中文版能發揮拋磚引玉的效果,讓我有機會獲得過去無從得知的中文第一手史料及研究文獻,或是有機會聆聽高齡人士述說當年旅行回憶的寶貴經驗談。   除此之外,關於日本統治時期的臺灣交通運

輸狀況及載客服務,相信也有很多內容能夠引起現代臺灣讀者的興趣。例如很多人應該都知道,如今在臺灣各地車站所販賣的「便當」,乃是源自於日文中的「弁当」一詞。那麼在日本統治時期由日本本土造訪臺灣的日本人,對於臺灣鐵路旅行的飲食文化有何評論與感想?針對這一點,本書也藉由當時的日本旅行雜誌及旅遊導覽手冊內容進行了剖析。此外,在這一類以日文寫成的古老史料紀錄中,包含很多珍貴的臺灣本地照片,本書盡量在不違反日本著作權法的前提下大量囊括收錄。當時的臺灣是個什麼樣的地方?有著什麼樣的列車?能夠進行什麼樣的觀光旅行?在閱讀本書的過程中,除了想像這些情境之外,也可以深入思考這些往事以什麼樣的形式在現代的臺灣鐵路旅行

中傳承了下來。   比較臺灣與其它地區的差異,也是閱讀本書所能獲得的知識及觀點之一。當時除了屬於「日本國內」的朝鮮半島等海外領土之外,日本還在中國大陸上擁有南滿洲鐵路、上海共同租界等各種特殊權利,這些地區統稱為「外地」。但同為「外地」,各地區的鐵路及其它交通運輸相關現象卻是截然不同。有些交通設施是以地方性運輸為主要存在意義,有些則是聯繫中國大陸的國際聯繫運輸交通系統的一環,各交通設施的背景都有著地政學上的性質差異。將日本統治時期的臺灣鐵路相關現象,與同時期的朝鮮、樺太等地進行分析比較,有助於更加多元且客觀地理解臺灣鐵路的發展史。   聽說近年來臺灣人對鐵路旅行的興致越來越高昂,在日本也經常

能見到搭乘列車旅行的臺灣觀光客。我希望藉由本書讓臺灣的讀者們知道,其實我們的祖父母或更早一輩的前人們,也曾經像這樣享受過鐵路旅行的樂趣。 令和二(二〇二〇)年六月 作者 臺灣  02  日本統治時期的臺灣觀光發展 充滿南洋風情的溫泉及綠意盎然的環境是最大魅力 由鐵道省(後來的日本國鐵,即現在的JR集團的前身)所編纂的《鐵路時刻表》昭和九年(一九三四年)十二月號的書末,刊登了一則名為〈到臺灣〉的觀光廣告。這則廣告是由臺灣總督府交通局鐵道部所製作,其中列出的「臺灣名勝」包含新高山、阿里山、角板山、鵝鑾鼻海角、太魯閣峽谷及日月潭,「溫泉景點」則有北投、草山、關仔嶺、烏來、礁溪及四重溪。到了昭和十

五年(一九四〇年)十月的廣告,則以這麼一首抒情詩鼓勵日本人到臺灣旅遊: 新高之峰聳於晴朗天空椰子樹梢閃爍耀眼陽光水牛在溪邊小憩遠方傳來祭典音樂木瓜的甜香誘人入夢夜晚月下蕃社杵歌紅櫻翻飛飄落 由這些廣告可以看出,臺灣的主要觀光資源為新高山(即現在的玉山,在當時是日本最高山脈)、日月潭等山巒地帶的自然景勝,以及各地所開發出的溫泉。一年之中並沒有觀光客特別集中的旅遊旺季,但如果要品嚐各式各樣的南洋水果(依規定不得帶回「內地」),最好選擇夏天;而如果想要避暑,當然該選擇冬天。尤其是在屬於熱帶地區的臺灣南部,例如:高雄或屏東,甚至可以穿著短袖迎接新年。但如果是在北部,十二月到二月還是必須準備冬天的衣服。

關於氣候方面的注意事項,跟現代到臺灣旅行並沒有什麼差別。 日本統治臺灣初期,全臺不時有瘧疾、鼠疫等傳染病肆虐,但後來衛生環境大幅改善,到了大正初期據說衛生設施甚至比內地還好。但如果要離開都市前往郊區,即使到了昭和初期,還是必須小心傳染瘧疾的蚊蟲。此外,鳳梨之類的水果雖然深受觀光客喜愛,但如果吃得太多,也有可能罹患臺灣赤痢(阿米巴赤痢)。 到臺灣觀光還有另外一種特殊的玩法,那就是登山。例如臺灣總督府交通局鐵道部幾乎每年都會發行的《臺灣鐵道旅行導覽》,書首總是會強調臺灣的險峻地形,附上高山的實景照片,並以多達數頁的篇幅詳細說明「於臺灣登山時的注意事項」。 

缺口在環境中的情境配置與效應探討

為了解決高山避暑的問題,作者楊皓仲 這樣論述:

摘要本論文主要透過基本學理的推演,探討人為的空間開口部與缺口在園林、城鄉環境中的情境配置與效應;首先就資料的蒐集、整理、綜合與比較,研究空間開口部與缺口之發展、機能、意義、地位與其設計帶來的好處和效應;從而發掘出空間開口部的配置與設計流程的要點所在。研究發現,空間開口部與缺口是空間構成上不可或缺的表徵,同時也是維持環境機能要素的重要設置,更重要的是它賦予了空間更多文化意涵上與精神意涵上的感動。可以拓展居住者的視覺與心理感受,滿足人性的需求。空間開口部與缺口的設計是一種泛用的形式,可以見諸於傳統的中國園林、日本園林、西洋建築以及現代主義大師的作品裡。雖然在中文裡,它尚無一個通用的名稱,但是在德

文有 Lucke、 Offnungen 可以沿用,在英文翻譯上也能以gap ,opening 代替。它是一種打破空間,形成內外互相交流的設置,一開始只是為了通風、採光、通行與取景之用;但隨著人與自然之間不同的關係,而有所區別;東方的傳統思想講求與自然的和諧相處,因此缺口的設計重室內外共融,西洋的傳統思想則是以人為創造物為重,因此著重於將外部的元素引入,強化室內空間的氛圍,到了現代主義的時期時,西方又打破了傳統,講求通透的流動空間,至此,在發展上已與東方園林的概念有許多相似之處,可見其功效。空間開口部的概念與設計運用,在過往已有許多人提及,而它的適用範圍與其效應,不僅是是在園林、建築,也有可能出

現在更加廣闊的環境;研究者考察了台灣林家花園與九份山城,兩者都是以曲折多變的動線、移步移景的視覺變化深受遊客喜愛,而且都有各式美景可觀。再經過實地的研究發現,林家花園與九份山城,一個是精心設計,一個是偶然完成,但都符合了取景配置與空間變化的原則。研究者由這些分析中,歸納出原則性的缺口設計的幾個空間形式與嘗試製作模型、電腦模擬,企圖簡化與檢討缺口設計的流程,加以實用化。對於空間開口部和缺口的設計,其實是對於人與自然之間、建築與景觀之間的再次探討,並寄望能夠藉此研究之基,已過往傳統空間的經驗,改善現代空間的不足之處,並注入新的活力。關鍵字: 缺口 空間開口部 取景 景物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