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雄市單親家庭扶助辦法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股價、配息、目標價等股票新聞資訊

國立高雄師範大學 成人教育研究所 李百麟所指導 謝淑婉的 壓力調適和情緒管理課程介入與親子關係促進研究-以高雄市單親家園為例 (2016),提出高雄市單親家庭扶助辦法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壓力調適、情緒管理、單親家長、親子關係。

而第二篇論文東海大學 社會工作學系 彭懷真所指導 黃明玉的 社工員執行脫貧方案個案管理之探究:以服務女性戶長單親戶為例 (2016),提出因為有 個案管理、脫貧方案、同儕協力、女性戶長單親戶的重點而找出了 高雄市單親家庭扶助辦法的解答。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高雄市單親家庭扶助辦法,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壓力調適和情緒管理課程介入與親子關係促進研究-以高雄市單親家園為例

為了解決高雄市單親家庭扶助辦法的問題,作者謝淑婉 這樣論述:

本研究旨在探討單親家長接受壓力調適與情緒管理訓練課程介入後,在親子關係方面的提升程度與相關性的影響。研究方法採準實驗設計,以高雄市單親家園的單親家長為研究對象。A家園家長參與實驗處理為實驗組,實驗組成員持續接受為期十次的課程,每週一次,每次二小時,共二十小時的課程;B家園家長為控制組,控制組成員持續十次的聚會聊天,不接受實驗處理。以「壓力知覺量表」、「情緒管理量表」與「親子關係量表」進行前測、後測,所得資料進行統計分析。採用魏氏檢定(Wilcoxon),分析實驗組與控制組在實驗介入後組內差異情形;以及採用共變數分析法(ANCOVA),分析實驗組與控制組組間之差異情形。另施行「單次課程回饋單」

、「總回饋單」、「焦點團體」、活動過程記錄表…等,了解成員於課程中的學習情形。本研究的主要結論如下:一、由前測、後測得分的平均數與標準差發現,實驗組的「情緒管理」與「親子關係」呈現較大上升的現象,而其「壓力調適」則略微上升;控制組的「壓力調適」、「情緒管理」與「親子關係」變化不明顯。二、由魏氏檢定發現,實驗組的單親家長接受壓力調適與情緒管理課程介入後,其「情緒管理」(p = .003** < .01)與「親子關係」(p = .003** < .01)統計上達顯著差異;控制組的「壓力調適」、「情緒管理」與「親子關係」統計上無顯著差異。三、由共變數分析法發現,實驗組的單親家長接受壓力調適與情緒管理

課程介入後,其「情緒管理」(p = .006** < .01)與「親子關係」(p = .002** < .01)統計上達顯著差異。四、關於整體課程活動介入的評價及從輔助性資料中得知,實驗組的單親家長肯定自己在團體課程中所習得的知識、技巧、方法得以實際運用,去察覺壓力、調適壓力、表達情緒、控制管理情緒…等,運用在生活各種情境的親子互動。由本研究結果推論,介入課程是對單親家長的壓力調適、情緒管理有達到紓解與促進親子關係,是值得加以推廣在單親家庭服務辦理相關的成長課程方案。

社工員執行脫貧方案個案管理之探究:以服務女性戶長單親戶為例

為了解決高雄市單親家庭扶助辦法的問題,作者黃明玉 這樣論述:

現今社會救助政策已轉向以鼓勵自立、培養脫貧能力、提高經濟弱勢者人力資本的積極脫貧。脫貧是透過方案進行,社工員是脫貧方案計畫的擬定者、執行者及決策者,在服務過程提供切合案主需求的服務內容,並善用所掌握的資源,個案管理方法的運用是重要關鍵。本研究期能對目前社工員執行脫貧方案對於個案管理之運用提出具體的貢獻,以豐富脫貧方案執行作法不同的思考方向與參考建議。 本研究採質性研究法,研究者選取2007年至2016年期間四個以女性戶長單親戶為主要服務對象的資產累積脫貧方案,訪問12位執行脫貧方案的社工員或社工督導。以引導性訪談運用半結構式訪談設計及事前準備訪談大綱等做為資料蒐集的方法。按照步驟依

序說明個案管理的方法及遇到的困境,並加以比較。 綜合本研究資料分析,提出以下研究結果:社工員在運用個案管理於方案時確實遇到不少來自於案主、機構、社工個人的困境,如個案無法完全排除家庭及工作因素的牽絆、單位主管缺少對個案管理運作的認知與支持、各單位之間橫向溝通障礙、社工員流動率高及個案管理認知不足等。為使脫貧方案得以順利執行,社工員運用機構潛在的社會資源、發掘個案的復原力、向外求援網絡結盟等各種方法以突破在個案管理的工作困境,解決所面對的問題。 根據研究結果,提出之研究建議:(1)機構須全面支持脫貧方案個案管理模式的運作,包括機構內部支持系統的建置、提供個案管理相關的在職訓練、個案管理評

估應納入個案的反應與需求、建立個案管理社工資格的機制並賦予彈性運用資源的職權、安排個案管理社工適度的工作量等。(2)重視脫貧方案參與對象的潛在復原力。(3)績效指標應以正向脫貧因子為基準。關鍵字:個案管理、脫貧方案、同儕協力、女性戶長單親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