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雄社會局服務項目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股價、配息、目標價等股票新聞資訊

高雄社會局服務項目的問題,我們搜遍了碩博士論文和台灣出版的書籍,推薦夏林清,王淑娟,朱瑩琪,江怡臨,李丹鳳,范文千,鄭麗貞寫的 家是個張力場:歷史視野下的家庭關係轉化 和陳亮恭等的 圖解居家長期照護全書【2019暢銷修訂版】:當家人生病/住院時,需自我照顧或協助照顧的實用生活指南都 可以從中找到所需的評價。

另外網站高雄市政府社會局五甲老人活動中心, 特約服務項目營養餐飲服務也說明:高雄 市政府社會局五甲老人活動中心於長照B據點資料集。機構名稱:高雄市政府社會局五甲老人活動中心,特約服務項目:營養餐飲服務,特約起日:2018/01/01, ...

這兩本書分別來自心靈工坊 和原水所出版 。

國立嘉義大學 幼兒教育學系研究所 吳光名所指導 黃詩涵的 雲嘉南地區幼兒家長對親子館需求度與滿意度之調查研究 (2021),提出高雄社會局服務項目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兒童照顧者、托育資源中心、服務品質、期待服務品質、實際使用感受。

而第二篇論文銘傳大學 諮商與工商心理學系碩士班 蔡素妙所指導 李佳勳的 單親家庭父母職家衝突與心理幸福感之關係研究:以意義建構為調節變項 (2021),提出因為有 單親家庭父母、職家衝突、心理幸福感、意義建構的重點而找出了 高雄社會局服務項目的解答。

最後網站高雄市政府社會局104 年度受理大專學生暑期實習實施計畫則補充:一、依據「高雄市政府社會局辦理大專學生社會工作實習要點」辦理。 二、目的:協助各大專院校社會工作 ... 利服務中心得視中心開放時間調整。 ... 實習方式實習項目.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高雄社會局服務項目,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家是個張力場:歷史視野下的家庭關係轉化

為了解決高雄社會局服務項目的問題,作者夏林清,王淑娟,朱瑩琪,江怡臨,李丹鳳,范文千,鄭麗貞 這樣論述:

  在社會快速變動時,「家」做為一基本社會單位,也只能像一個容器似地承擔起個人無法也無能理解、消化的各樣情緒。──夏林清     當個性與價值觀都不同的人共處家庭斗室,「家」這個讓人依靠的棲地,也往往成了傷痕累累的張力場。本書作者、心理學者夏林清,長期將「家」視為田野,進行諮詢與研究,看見「家」的僵局中往往承載、交雜著歷史、政治、工業經濟、社會價值的種種作用力,一般人難以體察,更難言難解,因而無從舒緩家內的痛苦。     夏林清認為,為人兒女者若能將父母還原成他們所處時代的青年男女,理解他們的困難處境及其各自的家族源流,將能開啟新的理解,辨識出階級、性別、政治與文化的差異

對父母──這對夫妻──加諸的承載與難題,從而能開啟一些機緣,發展涵容傷痕印記的胸懷。「在兒女眼中,夫妻關係通常是藏在父母的角色關係之下的……我總是引領他們繞到父母這對成年男女的勞動小歷史與疲困身心的旁邊,亦同時進入男女夫妻共處的生活樣態。」     然而開口探問自己的父母與家族,既艱難也需要勇氣,因此本書彌足珍貴。本書收錄了夏林清及學生們,或因家庭痛苦,或因工作啟發而返身回溯家族的故事。一頁頁交雜勞動身影、戰亂離散的故事汗淚交織,如電影畫面般勾起讀者內心深刻迴盪,動容於關係微妙的轉化。     對於助人工作者而言,本書在作者的理論解析下,突破歐美現代小家庭式的設定想像,引領工作

者在大時代的脈絡下看見「家」的樣貌與困局,找到介入、轉化的契機,是不可或缺的專業進修之作。如作者所言:「在家人關係中所壓縮存放或掩埋藏匿著的記憶與情緒經驗,或能解壓縮,則創造了機會,讓人能在回觀傷痛與糾結經驗中與他人一起成長與變化。」   本書特色     ‧將「父母」還原為時代變遷下的男女,重新理解感通,促動家庭關係之轉化。   ‧如小說般的文字紀實,跨越兩岸的勞工家庭書寫,感受小人物在時代變遷下的無奈與堅毅。   ‧賦予家庭工作者不可或缺,卻最被忽略的歷史視角,新時代助人工作者進修必讀。   推薦書評     書裡各式各樣的「不合格」家庭,文化資本、物質

資源皆不足,長期困囿於「我的家庭真可愛」的「正常」情感修辭暴力,只得地底存活,各自為政,卻在書中得以拼貼輪廓,朝向複雜情感的重新記憶、填補、表達或不表達,構成斑駁的網狀解放圖。──丁乃非/國立中央大學英美語文學系教授

高雄社會局服務項目進入發燒排行的影片

【智翔的議會質詢-市長施政報告(9/22)】

睽違數月,在這次休會期間台灣經歷了防疫升級階段,從三級警戒回到二級,除了感謝所有醫護團隊以及各單位的努力,讓我們可以回到議場中向市長與各位局處首長討論市政議題之外,用心防疫之餘,智翔以及團隊持續盤點、追蹤各種市政問題,為更好的桃園來努力。

按照慣例,定期會的第一天,我們逐項盤點本會期要討論的題目。

#東門溪流域裝設觀測井

東門溪-南崁溪的污染事件,在5月至7月間成為桃園人最關心的話題之一,當時智翔也利用假日時間循線追查污染源,但東門溪從後站途經市區一帶,皆被地上建物以及道路覆蓋,直到朝陽公園處才能觀測河川狀態,造成難以判斷污染源來自何處。

對此智翔建議,可在東門溪上方開觀測井,平時覆蓋透明孔蓋,便可就近觀測河水在不同段落的變化,縮小追查範圍,讓主管機關可以盡早鎖定污染源頭。

#逕流廢水計畫書審查流程

而南崁溪污染一案,連帶延伸出營建廢水的問題,由於環保局最初研判黃褐色廢水為工地排放,恰好鄰近東門溪-南崁溪一帶的小檜溪重劃區正大興土木。

按法規,建案得通過逕流廢水污染削減計畫書,其設有「65.54立法公尺沉砂池」才能動工,但對於此項目的稽查,卻常常每抓必中,法規形同虛設,智翔認為儘管日前南崁溪的污染在證據上與該工地建案無直接關係,仍該加強稽查的力道,不要讓建商一時的方便,使南崁溪「水清魚現」的願景成為空談。

#桃園市立殯儀館周遭空污管理

同樣是環保議題,桃園殯儀館除了焚化遺體,尚有庫錢、金紙銀紙,以及逢中元節慶統一焚燒的紙錢,會集中在焚化爐焚燒,不同於焚化遺體具有空氣污染處理的設備,焚燒紙錢的金爐有著燃燒不完全、沒有空污處理等潛在的問題,在資料蒐集時,鄰近校園內的空氣品質監測也有瞬間達標亮燈的紀錄,該如何來改善?我們在本會期仍需民政局、環保局來集思廣益。

#校園運動空間社區化

智翔曾在第二會期提過校園運動空間社區化的想法,如今也有看到桃園各區有不同實踐的案例,但以桃園區為例,運動空間仍然缺乏,是否能請桃園市府再次盤點社區的需求,以利下一階段的空間開放能更加完善。

以及過去曾提到,校園場館、活動中心、游泳池等租借社區民眾,或以委外營運方式;假日及夜間時段開放等具體措施,期望在新的會期中,能與相關局處做充分討論。

#公托公幼增設

截至去年,桃園2-5歲幼兒就讀公幼的占比為24.07%,連續三年成長幅度有限,距離行政院規劃的4成目標仍有一大段距離,而盤點各行政區的候補人數比例,可見中壢區與八德區皆突破三成;公托方面,桃園市0-2歲人口數大於台北市與高雄市,但托嬰中心數量卻不及,且在桃園區、龜山區、蘆竹區的候補人數皆突破百人。

公幼與公托的量能不足是現況,但公共化服務的背後更多是資源分配的問題,過去我們倡議過公共設施多目標使用、活化校園閒置空間等解方,新的會期,期待與教育局、社會局再次探討這題,如何成為堅實的後盾,為桃園的年輕家長減輕育兒負擔。

#日間照顧服務據點評估

根據審計報告指出,桃園市截至去年十月底,日照據點的收托比例僅69.4%,屬成效偏低,而運用戶籍資料畫出需求人口的熱區圖來比對可發現,八德、大溪、復興、龜山等區的據點明顯偏離需求人口,如何讓需求人口願意來使用日照服務據點,降低移動的成本可能是關鍵,往後會再請教社會局對此的看法。

#大有梯田公園瓶頸打通

上個會期有質詢過大有梯田公園的交通瓶頸問題,當時智翔是提案是否可做道路的打通,並重新規劃周邊動線,進度方面本會期會持續來追蹤。

#中油煉油廠遷廠

最後則是中油煉油廠的遷廠議題,距離最後一次小組會議已三年半過去;去年國土計畫的會議也已一年多,中油是否有新的覓地規劃?或是都市計畫的變更有沒有新的進度,除了先請市府提供遷廠進度資料外,這個會期智翔將繼續請教相關的局處首長。

🎞完整質詢影片請看:
https://youtu.be/uKIpWsK4UU8
🎞youtube頻道請搜尋:桃園市議員簡智翔

雲嘉南地區幼兒家長對親子館需求度與滿意度之調查研究

為了解決高雄社會局服務項目的問題,作者黃詩涵 這樣論述:

中文摘要本研究係欲調查雲嘉南地區幼兒家長對親子館需求度與滿意度之情形,進而分析不同背景變項的幼兒家長對親子館需求度與滿意度差異之情形。本研究採問卷調查方式,以自編問卷「雲嘉南地區幼兒家長對親子館需求度與滿意度之調查研究問卷」為研究工具;研究對象為雲林、嘉義、臺南地區有到訪過親子館之幼兒家長。問卷共計發放290份,取得有效問卷266份,可用率為91.7%,問卷所得資料以SPSS 25.0 統計軟體進行次數、百分比、平均數、標準差、單因子變異數分析、單因子重複測量變異數分析、Scheffé法事後考驗等統計方法進行分析處理。研究結果如下:本研究結果經分析與討論,歸納研究結論如下:一、不同幼兒家長「

和幼兒關係」、「婚姻狀態」、「家庭型態」、「父親教育程度」、「父親就業狀況」、「父親職業」、「母親年齡」、「母親就業狀況」、「母親職業」、「家中的經濟來源」之雲嘉南地區幼兒家長對親子館所提供的「空間規劃」、「托育諮詢」、「親職資訊」之「需求度」及「滿意度」,無顯著差異。二、「居住地」方面,幼兒家長對各向度服務品質皆呈現高需求度的情形;而「嘉義地區」的幼兒家長,對服務品質的滿意度顯著高於其他縣市。三、「父親年紀」方面,幼兒父親不同的年紀對親子館親職資訊的服務品質呈現高滿意度的情形。26~35歲的父親顯著高於36~45歲與46~55歲的父親。四、「母親教育程度」方面,母親教育程度對各向度服務品質皆

呈現高需求度的情形;且「高中教育程度的母親」顯著高於「大學教育程度的母親」;而「高中教育程度的母親」的滿意度顯著高於「大學教育程度的母親」。五、進一步以「單因子重複測量變異數」之結果,發現雲嘉南地區幼兒家長對親子館各向度服務品質呈現「需求度」高「滿意度」低的情形。(一)「服務品質」方面,「組內」皆達顯著差異,表示不同幼兒家長對各向度服務品質皆呈現需求高滿意度低的情形;「組間」達顯著差異,呈現「需求度」顯著高於「滿意度」。(二)「居住地」方面,「組內」皆達顯著差異,表示「嘉義地區」的幼兒家長對各向度服務品質呈現需求低滿意度高的情形;而「臺南市」的幼兒家長對各向度服務品質呈現需求高滿意度低的情形;

「組間」「需求度」與「滿意度」皆達顯著差異,表示「嘉義地區」的幼兒家長對服務品質的滿意度顯著高於需求度,而「臺南市」的幼兒家長對服務品質的需求度顯著高於滿意度。根據研究結果,本研究提出相關建議,作為親子館館員、幼兒家長、衛生福利部社會與家庭署行政主管機關及未來研究之參考。

圖解居家長期照護全書【2019暢銷修訂版】:當家人生病/住院時,需自我照顧或協助照顧的實用生活指南

為了解決高雄社會局服務項目的問題,作者陳亮恭等 這樣論述:

總有一天,我們得要面對父母、配偶、親人,甚至是自己的老化、照護問題…… 面對超高齡社會,提供最完整的長期照護知識! 全國唯一跨醫院、跨科別合作,由台北∕台中∕高雄榮總的高齡醫學中心團隊撰寫,獻給居家照顧者最實用的生活工具書。  根據家庭照顧者協會統計,台灣約有60萬個家庭照顧者,犧牲自己的人生照顧著另外一個人。此外,根據研究指出,平均每位照顧者投入照顧的時間長達6.54年,而且差不多有 1~4以上的照顧者已經照顧了十年以上。 本書依照照護的需求,規劃出「照護準備篇」、「居家照護篇」、「疾病照護篇」、「衛生照護篇」、「行動照護篇」、「運動照護篇」、「飲食照護篇」、「貼心收錄篇」、「相關資源

篇」;從生理、心理、社會,全面解決「照顧者」與「被照顧者」的疑問與不安,讓我們學習當一位聰明的照顧者。 本書特色 ◎最專業的高齡醫療團隊 由35位台北∕台中∕高雄榮總高齡醫學團隊——內科、神經內科、過敏風濕科、家庭醫學、精神科、復健科、老年醫學科、急診科醫師等醫師群、營養師、護理師、物理治療師、職能治療師,提供照護者完善的居家照護指引。 ◎最實用的居家照護常識 以簡明的文字輔以近500張圖解說明,詳述被照顧者的環境、情緒、飲食、運動、行動、衛生、居家照護必學的護理技術等,並附有家庭長期照護備忘錄,滿足居家照顧者者日常生活需求。 【貼心加贈】認識病人自主權利法       緊急照護隨身手

冊1本 肯定推薦   王增勇 政治大學社會工作研究所教授、前中華民國家庭照者關懷總會理事長   吳佳璇 精神科醫師、《罹癌母親給的七堂課》作者   吳若權 作家   林芳郁 亞東紀念醫院院長、前台北榮民總醫院院長   胡志強 前台中市市長   郭慈安 中山醫學大學醫學社會暨社會工作學系助理教授   湯麗玉 台灣失智症協會秘書長 作者簡介陳亮恭等 .陳亮恭:台北榮總高齡醫學中心中心主任  .王勁慧:現任/高雄榮民總醫院出院準備服務個管師  .吳孟嬪:現任/台北市立聯合醫院社區安寧發展中心主任  .沈秀祝:現任/高雄榮民總醫院內科部神經內科主治醫師  .沈葭蔚:現任/安禾診

所醫師  .沈佩瑤:前台北榮民總醫院高齡醫學中心  .林文綾:現任/台中榮民總醫院精神科病房副護理長  .林宜璁:現任/板橋榮譽國民之家保健組醫師  .林倩伶:現任/東元醫療社團法人東元綜合醫院口腔外科主任  .林鉅勝:現任/台中榮民總醫院家庭醫學部、高齡醫學中心主治醫師  .周上琳:現任/安泰醫療社團法人安泰醫院到院前救護中心主任  .周明岳:現任/高雄榮民總醫院高齡整合照護科主任  .柯玉潔:現任/台北榮總眼科部主治醫師  .胡曼文:現任/普洛邦物理治療所院長  .侯慧明:現任/台中榮民總醫院小兒科病房護理長  .高崇蘭:現任/台北榮民總醫院復健醫學部骨骼關節復健科主任  .翁碩駿:現任/

台中榮民總醫院腎臟科主治醫師  .張丹妍:現任/台北榮民總醫院高齡醫學中心  .梁志光:現任/高雄榮民總醫院高齡醫學科主任  .陳一銘:現任/台中榮民總醫院醫學研究部主治醫師  .陳怡村:現任/前台北榮總高齡醫學中心主治醫師  .陳芝瑜:現任/高雄市阿蓮區衛生所主任  .陳亮恭:現任/台北榮民總醫院高齡醫學中心主任  .陳韋達:現任/台北榮民總醫院神經醫學中心主治醫師  .張靜雯:現任/台中榮民總醫院一般醫學內科病房護理長  .彭莉甯:現任/台北榮民總醫院高齡醫學中心高齡醫學科主任  .賈佳平:現任/岡山榮譽國民之家保健組醫師  .楊子瑩:現任/高雄榮民總醫院居家護理師  .楊棻華:現任/高雄

榮民總醫院居家護理師  .楊淑慧:現任/台中榮民總醫院門診暨個案管理師組副護理長  .楊雀戀:現任/台北榮民總醫院營養部主任  .劉秀華:現任/台中榮民總醫院內外科病房護理長  .蔡佳芬:現任/台北榮民總醫院精神醫學部老年精神科主任  .魯英屏:現任/高雄榮民總醫院出院準備服務個案管理師  .蔡馨儀:現任/晶亮眼科診所院長  .賴秀昀:現任/國立台灣大學醫學院附設醫院新竹分院社區及家庭醫學部主任暨老年醫學科主任總策劃簡介陳亮恭  現任:  .台北榮民總醫院高齡醫學中心主任  .國立陽明大學高齡與健康研究中心教授兼主任  .台灣整合照護學會理事長  .亞太臨床老年病學暨高齡醫學聯盟主席  .台北

中華醫學會副秘書長  .台灣老年學暨老年醫學會理事  .Journal of Clinical Gerontology and Geriatrics主編  .Journal of Nutrition, Health and Aging副主編  .Journal of Frailty and Aging副主編  .BMC Geriatrics 副主編  專長:  家庭醫學、老人醫學、預防醫學  著作:  .《健康出遊-出國旅遊必備醫學常識》 台視文化出版  .《家庭醫師不打烊》原水文化出版相關著作:《圖解 居家長期照護全書 修訂版》    【2019年暢銷修訂版  總策畫序】陳

亮恭 推薦序(1):提供照顧者信心與能量的工具書◎王增勇(中華民國家庭照顧者關懷總會理事長) 推薦序(2):居家照護的好幫手◎吳佳璇(精神科醫師&《罹癌母親給的七堂課》作者) 推薦序(3):延伸醫療照護的專業◎林芳郁(台北榮民總醫院院長) 推薦序(4):獻給你我最好的一份禮物 ◎郭慈安(中山醫學大學醫學社會暨社會工作學系助理教授) 總策劃序:期許讓居家照顧者都能得到幫助 2019年暢銷修訂版總策劃序:創造更好的照護環境 ‧認識《病人自主權利法》 PARTⅠ照護準備篇——如何照護最順手 做好準備工作 居家照護面臨的困難與挑戰∕照護工作應由家族全體通力合作∕照護人選的選擇 做好心理調適 壓

力常見的十大徵兆∕調適壓力的十種方法∕照顧者壓力檢測量表 無障礙環境規劃 認識無障礙設施與設備∕居家無障礙環境設計功能 運用輔具好幫手 事先詢問職能治療師∕常見的輔具 照顧方式的選擇與評估 認識照護機構∕如何選擇合適的照護機構 外籍看護的選擇 如何挑選良好的仲介公司∕如何申請外籍看護 如何照顧最順手 維持周遭環境舒適 PARTⅡ居家照護篇——做家人的護理師 每日照護 勤洗手避免交互感染∕正確測量體溫、脈搏、呼吸、血壓∕留意身體各系統健康情形 營養照護 鼻胃管照護 用藥照護 正確給藥與用藥 不適症狀照護 咳痰困難的照護∕發燒的照護∕疼痛的照護 手術後照護 氣切照護∕膀胱照口

的照護∕腸照口的照護 緊急特殊照護 居家氧氣治療∕心肺復甦術∕哈姆立克急救法∕燒燙傷緊急處理法 PARTⅢ衛生照護篇——保持身體乾淨、清爽與舒適 頭臉部清潔 床上洗頭∕臉部清潔∕口腔清潔 身體清潔 可自行入浴∕需協助入浴∕床上擦澡∕生殖器清潔(男性、女性) 導尿管的照護 導尿管護理∕注意事宜 排泄的照護 床上便盆的使用∕便盆椅的使用∕紙尿褲的使用∕內褲的選擇∕避免泌尿道感染∕排尿訓練 指甲修剪 修剪指甲(趾甲)∕認識灰指甲 衣物更換 協助穿脫衣服∕褲子 寢具更換 寢具的選擇∕床單更換法 PARTⅣ行動照護篇——站、坐、臥、移位、褥瘡照護 站立 自行站起∕協助起身∕自行從地

上站起∕協助從地上站起 坐立 自行由床邊坐起∕協助由床邊坐起 移位 自行由床面轉位到椅子∕協助由床面轉位到椅子∕協助由輪椅上移至車內∕協助由車內移至輪椅上 翻身擺位 由仰臥翻至側臥∕由仰臥翻至俯臥∕臥床病人的正確擺位 褥瘡護理 認識褥瘡∕預防褥瘡∕褥瘡的照護∕褥瘡的緊急處理 認識輔具 移動輔具的選擇∕行走輔具的選擇 PARTⅤ運動照護篇——做家人的物理治療師 延緩老化速度的運動 步行類的有氧運動∕抗阻力運動∕柔軟度運動 長期臥床者的復健運動 認識復健運動∕關節活動八大原則∕關節運動∕如何避免肢體萎縮 預防跌倒的行動方案 常見跌倒原因∕減少危險因子∕運動前後的注意事項∕預防跌倒

十大招數 PARTⅥ飲食照護篇——做家人的營養師 營養照護 認識營養基礎學∕飲食原則∕老年期營養 癌症飲食照護 一般飲食原則∕改善治療副作用的飲食原則與方法 疾病飲食照護 腦中風患者∕高血壓患者∕糖尿病患者∕慢性腎臟病患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胃切除手術病患者∕大腸直腸術病患者 特殊飲食照護 認識流質飲食∕認識管灌飲食 PARTⅦ 疾病照護篇——常見慢性疾病照護指南 癌症照護 肺癌∕肝癌∕大腸癌∕乳癌 神經系統疾病照護 巴金森氏症∕失智症∕腦中風 呼吸系統疾病照護 氣喘∕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免疫系統疾病照護 紅斑性狼瘡∕類風濕關節炎 循環系統疾病照護 高血壓∕缺血性心臟病

∕心臟衰竭 消化系統疾病照護 肝炎∕功能性消化不良∕消化性潰瘍 內分泌系統疾病照護 糖尿病∕皮下注射護理須知 泌尿系統疾病照護 老年慢性腎病∕尿失禁 骨關節系統疾病照護 退化性關節炎∕骨質疏鬆 眼睛疾病照護 白內障∕青光眼 精神疾病照護 老年憂鬱症 其他照護 行動障礙∕長期臥床 PARTⅧ 貼心收錄篇——家庭長期照護備忘錄 全家必備健康顧問──家庭醫師 全家必備醫藥急救箱──家庭藥局 全家必知緊急醫療照護──緊急就醫須知、呼叫救護車技巧 全家必知長期照護措施──—認識十年長照計畫 家庭照顧者每日記錄表── 1.生命徵象記錄表 2.翻身記錄表 3.排泄記錄表 4.健康記錄表 5

.清潔記錄表 PARTⅨ 相關資源篇——可以找到協助的地方 直轄市、縣(市)政府社會局 全國長期照護管理中心 長期照顧服務申請書 全台輔具維修服務區域 優等老人福利機構 甲等老人福利機構 創造更好的照護環境     2025年的台灣即將成為超高齡的社會,也就是老年人口即將達到全人口的百分之二十,無可厚非,快速增加的高齡人口也會增加長照的需求,政府也推出了長照2.0的17項服務來因應各項需求。     雖然長照2.0的各項服務迄今有些細節還未清楚,不過基本上為民眾建構了一個向前延伸到失能預防、以及向後延伸到居家安寧照護,仍是以居家跟社區服務為主,也就和我們在本書中所提及的居家照護技巧有

極大關聯,因此自我照護的技能如能提昇,相信可以為家中的長者創造更好的照護環境。     隨著政府長照2.0的建構愈來愈完整的情況下,家庭照護者也可以獲得愈來愈多的服務,然而當我們也成為超高齡社會的一員,反而更該關注的是如何成為不要失能、不要失智的長者,讓大家可以健康的老化,且得到最好的生活品質。為達到這個目標,就要從每天的生活做起,要能補充好的營養、要有充足的蛋白質攝取、要有好的運動習慣,尤其運動內容,過去我們重視有氧運動,其實更須加強肌耐力的健康促進。此外要讓生活更加多樣性,學習新事物,結交新朋友、參與社區活動,讓積極熱情有活力的正向態度,取代負面的情緒,遠離憂鬱!        長照2.0

比較傳統的長照1.0,多了九項新的服務,但比較有特色的是長照2.0兼顧了在失能的過程當中,從衰弱走向失能的過程、以及從失能走向末期,乃至於晚年的階段。換言之,向前延伸「失能預防」的服務。 所謂「失能預防」指的就是針對社區當中具有衰弱的症狀的人(衰弱是指還沒出現失能,但體能、體力跟疾病的狀態已面臨逐漸退化,已走向失能之路),並且趕緊找出這群人,進而提供照顧服務、讓他們可去除衰弱的影響因子,免於走向失能的風險。這是非常關鍵的做法,可以把失能的發生率下降,或者是說可以延緩失能的發生,讓長輩能多得到一段長時間的健康生活。      長照2.0也做一個向後延伸「居家安寧」的服務,因為有許多重度失能的長輩

,因為疾病以及失能的因素,逐漸面臨生命末期的一些照顧需求,不全然只是失能的照顧,還包含疾病、護理、居家療護等,所以政府也在這個17項的服務中,新增「居家安寧」的服務,針對重度失能走到生命末期的個案,希望透過整合式的團隊,包含醫師、護理師、治療師、營養師、照服員及家屬,共同為這些長輩創造可以平靜安祥走完人生最後這一段時間的契機,並且希望幫助家屬能夠在這過程當中得到充分的支持。     另外長照2.0還有幾項具有特色、其中一項就是社區化的「失智整合服務中心」。以往的失智照護沒有特定的模式,且較側重身體的失能,較少針對失智做服務的延伸,長照2.0特別把失智者的照護需求切割出來,因為失智者很多時候在早

期退化的過程當中,認知功能退化了,可是身體的失能還沒有出現,或是還屬於早期,可是認知功能的退化已經衍伸出各種不同的照護需求了,所以社區整合的失智照護服務中心就包含醫療體系密切的連結。     目的之一,是在社區當中若懷疑是失智症患者,可盡速得到確診,確診後可依照嚴重度盡速協助失智症患者相關的長照計畫。未來在照顧時,若有新出現的一些急性精神症狀,或是罹患一些疾病如肺炎、感染等,就需跟醫療體系密集連結,因為失智症患者往往還有多重疾病,此外針對輕度或中度、不同程度的失智患者,還會提供相關的認知訓練課程,這樣可以有效延緩失智症的退化,希望盡量持續在既有狀態的時間愈長愈好,讓失智症患者仍可維持跟家人之間

的互動,盡量保有原有的認知功能。     目的之二,是對家庭照顧者的支持。因為照顧失智症的長輩其實非常辛苦,所以在整合服務項目加入「家庭照顧者的需求」是政府的一項創新、也是首次針對失智症照護需求提出完整的服務模式。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出院準備的延伸。很多失能長者是因為罹患重大疾病進而引起後續失能,而這些疾病發生後往往正在住院治療,一旦準備出院返家時,常會遇到長照資源安排的困境,因此長照2.0補強了出院準備服務,讓失能住院中的長者在出院前就能做好相關長照評估,出院返家時就可盡快獲得相關長照服務,不會有照顧的空窗期,對於民眾跟家庭照顧而言都是很重要的需求。     長照2.0當,也有個創新

服務,能兼顧到不同少數族群,比如原住民族群,針對不同社區及文化特色,延伸出有別以往的創新照顧服務模式,政府非常鼓勵原鄉可以發展出自己照護自己部落長輩的一個服務模式,同時政府可協助提供相關的服務與資源,這也是長照2.0當中非常創新且契合民眾需求的一個服務項目。 台灣長照服務資源地圖:http://ltcgis.mohw.gov.tw     另外,除了長照2.0,2019年1月6日,《病人自主權利法》剛上路,也是值得了解的一項課題。 關於《病人自主權利法》   《病人自主權利法》是台灣第一部以病人為主體的法案,主要目的是希望尊重病人醫療自主、保障善終權益、促進醫病關係和諧,保障每個人的知情、

選擇、接受或拒絕醫療的權利,確保病人善終意願在意識昏迷、無法清楚表達時,都能獲得法律的保障與貫徹,此外,若有需要也可以指定醫療委任代理人代為表達意願。   《病人自主權利法》與《安寧緩和醫療條例》不同之處在於,《安寧緩和醫療條例》保障末期病人在末期階段,得以透過預立安寧緩和醫療暨維生醫療抉擇意願書,選擇拒絕維生醫療、心肺復甦術(CPR)等的權利,而《病人自主權利法》適用對象則不再僅限於末期病人,而擴大為「五種特定臨床狀況」。所謂「五種特定臨床狀況」即為:   1‧末期病人。   2‧不可逆轉之昏迷。   3‧永久植物人。   4‧極重度失智。   5‧其他經政府公告之痛苦難忍的重症。   至於

該怎麼簽立預立醫療決定(AD),行使病人自主權呢?只要是具完全行為能力的20歲以上(或未成年但已婚者)成年人,有意願者,皆可向醫療院所預約「預立醫療照護諮商(ACP)」。接著邀請二親等內親屬或醫療委任代理人,與醫護人員一起進行醫照護諮商,商討「五種特定臨床狀況」下接受或拒絕醫療,並在確認後,簽署預立醫療決定(AD)。簽署核章後,將會在健保上進行註記,本人也可以隨時根據不同階段進行調整。   日後,一旦發生「五種特定臨床狀況」發生時,經2位專科醫生確診、2次緩和醫療照會後,即可啟動執行「預立醫療決定」的內容,完成緩和醫療照護,達成尊嚴善終。   更多內容請參照:   病人自主研究中心:https

://parc.tw/   病人自主權利法介紹影片-國語、手語版   (資料來源:安寧照顧基金會 https://www.hospice.org.tw/care/law) (本文作者為台北榮民總醫院高齡醫學中心主任陳亮恭)  

單親家庭父母職家衝突與心理幸福感之關係研究:以意義建構為調節變項

為了解決高雄社會局服務項目的問題,作者李佳勳 這樣論述:

本研究目的為探討單親家庭父母職家衝突對心理幸福感的影響,並進一步討論意義建構的調節效果。本研究以台灣有就業的單親家庭父母為研究對象,採用網路問卷調查法,共有 178 人為有效樣本,使用「職家衝突量表」、「失落伴侶的單親經歷感受量表」及「簡式中文版心理幸福感量表」作為評量工具。所得問卷資料以描述統計及階層迴歸分析等方式進行統計分析。主要的研究結果發現如下:一、單親家庭父母職家衝突與心理幸福感具有顯著負向關係。二、單親家庭父母意義建構與心理幸福感具有顯著正向關係。三、意義建構對單親家庭父母職家衝突與心理幸福感間的關係具有調節效果。最後,依據上述的研究結果進行討論與建議,以提供單親家庭父母、心理師

、相關單位與後續研究者作為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