鴻海 白牌伺服器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股價、配息、目標價等股票新聞資訊

另外網站伺服器產業牛氣沖天也說明:... 白牌雲端伺服器市場、直接與CSP巨擘合作之後。 台雲端供應鏈據全球要津 ... 鴻海、仁寶、緯創以及英業達、和碩等在全球舉足輕重的PC代工大廠,而這些PC ...

真理大學 企業管理學系碩士班 林家樹所指導 江啟智的 伺服器代工廠全球成長策略探討:廣達電腦股份有限公司 (2018),提出鴻海 白牌伺服器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廣達電腦、伺服器、成長策略、商業模式。

而第二篇論文華夏科技大學 資訊科技與管理研究所碩士在職專班 洪英訓、李志輝所指導 王宏偉的 雲端產業佈局策略-以個案公司為例 (2014),提出因為有 廣達、雲端運算、破壞性創新、層級分析法、創新的重點而找出了 鴻海 白牌伺服器的解答。

最後網站伺服器需求下滑台廠有壓則補充:... 伺服器採購量, ... 鴻海、緯穎等伺服器事業今年業績表現。 儘管近年陸系業者衝刺雲端服務,但以亞馬遜AWS為首的北美四大CSP仍是白牌 ...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鴻海 白牌伺服器,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伺服器代工廠全球成長策略探討:廣達電腦股份有限公司

為了解決鴻海 白牌伺服器的問題,作者江啟智 這樣論述:

本論文主要是探討廣達電腦的成長策略,從筆記型電腦代工起家,生產規模不斷的擴大,並建新廠於桃園華亞科學園區。2000年因考慮到成本與代工客戶的要求,策略改變將人力需求大的生產線移至中國,而公司總部與研發中心則繼續留守在台灣。近年來面對伺服器的市場成長,從以前的單純資料儲存及運算統合,到現在的互聯網應用,社群網站,5G通信,車聯網,AI人工智慧,都需要大規模伺服器的資料儲存系統與巨量密集運算交換,促成市場上伺服器的成長需求。廣達電腦不僅面對英業達與緯穎科技的競爭,這十多年來也面臨到中國工資年年高漲,同時因為中國人均收入的提高,使得低廉的人力替補困難增加。再加上最近的美中貿易戰,只要中國出

貨的伺服器到美國都要課徵10%的關稅,這已影響到各個代工台廠的布局。 面對外部環境的改變與挑戰,研究個案廣達電腦,其成長策略及商業模式不再以追求低工資的製造成本為主要考慮因素,而是隨著國際貿易環境變動而做策略改變,不僅維持廣達現有的優勢,並研究如何減低人力的依賴,達到低製造成本,來增加企業利潤。並垂直整合上下游,快速回應市場需求;同時只幫大廠做代工並與合作,如蘋果電腦與Google等來提升研發能力。近年來更成立雲達科技,爭取到國際大廠如Google、Facebook等大型資料中心訂單,針對客戶需求,量身訂做伺服器硬體與軟體,不僅替客戶省卻中間品牌的中介費用,更提供詳盡與全面性服務,追求企

業更高的發展與市場佔有率。另外也策略成立AI實驗室,作為AI智慧工廠,AI智慧醫療及AI智慧家庭的創新研發先鋒,並在工廠內導入各種AI與自動化設備,省卻人力同時也製造出高品質的產品,全球的布局也因自動化與策略的彈性,以貼近客戶需求來設置工廠,達到客戶高滿意與低成本生產的成長模式。

雲端產業佈局策略-以個案公司為例

為了解決鴻海 白牌伺服器的問題,作者王宏偉 這樣論述:

廣達電腦林百里說2010年將是廣達雲端元年的開始,將以破壞性創新模式,成立品牌公司「雲達」以(B2B)進軍雲端伺服器,直接跳過品牌業者,轉而向伺服器系統解決方案製造商合作,另外開闢ODM Direct商業模式雲端白牌伺服器市場,2014年鴻海宣布與惠普(HP)共同合資搶攻白牌伺服器市場,等於是轉向與廣達正面交鋒。面對品牌大廠也以「顛覆產業生態鏈」的方式,搶占白牌市場,林百里回應「國際大廠積極投入,證明廣達眼光與佈局的策略是正確的」。廣達技術服務是最符合客戶需求,才有機會當市場領導者。 本研究依據克里斯汀生(Clayton M. Christensen)的破壞性創新理論,深入探討資訊

硬體產業及個案公司成功佈局於雲端產業的策略方法。透過滾雪球法,針對個案公司在職十年以上之研發專職經理人員,依專案管理(PM 2員)、硬體相關(機構2員,包材2員)、軟體相關(軟體2員)、業務相關(Sales 2員)共計10員專職於雲端事業部門的經理職專家,進行非結構化探討訪談,並以內容分析法整理出影響個案公司在其雲端佈局成功的策略方式。以專家問卷層級分析法(AHP),進行專家問卷事後整合完成的權重分析,專家們認為,廣達能夠以破壞性創新的方式,顛覆整個雲端產業供應鏈的佈局,是因為廣達首先以「創新能力」(0.563)為優先考量,其次是廣達引以為傲的「技術能力」(0.248),再來是新導入的「在地化

服務」(0.097)及累積多年的「生產優勢」(0.091),以上四個方向構面,是廣達成功佈局於雲端的策略方法。 本研究透過受訪的專家,所進行的問卷調查,求出個案公司成功佈局於雲端產業相關的策略權重,可以做為提供後續要佈局於雲端產業的公司或研究雲端產業的學者做為參考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