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0年教官退出校園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股價、配息、目標價等股票新聞資訊

另外網站[新聞] 國防訓練未落實專家籲緩修全動法- military - PTT學習區也說明:... 救護訓練,教官退出校園後國防訓練也更缺乏,建議國防部加強國防教育與 ... 中國還不如恢復一年兵比較實在真想玩槍可以主動教召甚至使多簽一兩年 ...

玄奘大學 應用心理學系碩士在職專班 陳建安所指導 賴建銘的 學務創新人員工作壓力與滿意度及留任意願影響因素之研究-以苗栗縣高級中等學校為例 (2021),提出110年教官退出校園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學務創新人員、工作壓力、工作滿意度、留任意願。

而第二篇論文國立中山大學 人力資源管理研究所 任金剛所指導 李彩松的 校安人員之工作探討 (2021),提出因為有 校安人員、學務創新人力、軍訓教官、校園安全、大專校院的重點而找出了 110年教官退出校園的解答。

最後網站110年教官退出校園!潘文忠:校安人力由教育部支應則補充:立法院要求教官要在110年退出校園,但已傳出桃園市某公立高中為了校安,向家長募捐聘請保全,教育部長潘文忠表示,針對教官退出校園,教育部已有政策 ...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110年教官退出校園,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110年教官退出校園進入發燒排行的影片

更多新聞與互動請上:
公視新聞網 ( http://news.pts.org.tw )
PNN公視新聞議題中心 ( http://pnn.pts.org.tw/ )
PNN 粉絲專頁 ( http://www.facebook.com/pnn... )
PNN Youtube頻道 ( http://www.youtube.com/user... )
PNN livehouse.in頻道 ( http://livehouse.in/channel/PNNPTS )

學務創新人員工作壓力與滿意度及留任意願影響因素之研究-以苗栗縣高級中等學校為例

為了解決110年教官退出校園的問題,作者賴建銘 這樣論述:

學務創新人員工作壓力與滿意度及留任意願影響因素之研究-以苗栗縣高級中等學校為例學生:賴建銘 指導教授:陳建安博士 玄奘大學應用心理學系碩士班 摘 要因應2023年8月全國高級中等學校教官將全面退出校園,國教署為減緩學校學務壓力,訂定學務創新人力聘用要點並於2017年鼓勵各級學校聘用,自此學務創新人員一詞正式存在於校園,至今也有5年時間。然而學務創新人員為因應教官離退所聘用之學務人員,故學校師生常把學創人員

與教官視為相同個體,殊不知學創人員與教官是完全不同的,也造成學創人員在校園背負許多工作壓力導致對於工作不滿意進而影響留任意願。在學創人員工作壓力及滿意程度影響留任意願方面,受到學生關係(學生管教衝突、學生回饋不足、學生素質低落)、人際關係(人際關係磨合、沒有良好互動、不重視學創地位)、工作負荷(工作負荷過重、學校要求過多、學務勤務繁重)、工作保障(缺乏工作保障、工作缺乏穩定、無法保障穩定工作)、政策限制(聘用政策限制、法規不符需求、個人需求限制)五構面所影響。研究者對於學創人員工作壓力及滿意程度影響留任意願方面有以下建議:一、學校可利用集會時間讓師生能多認識學創人員了解其在校園的職責及功能,避

免產生怨懟。二、學校也要重視學創人員需求並合理分配工作勤務,並有適當加班補休配套措施。三、主管機關可將學創人員納為學校正式編制並建議主管機關透過不定期訪視或是研討會的方式,讓用人機關及學創人員表達對於學創人員現行法令相關問題的修正意見,並納入未來修正的參考關鍵字:學務創新人員、工作壓力、工作滿意度、留任意願

校安人員之工作探討

為了解決110年教官退出校園的問題,作者李彩松 這樣論述:

校園安全工作的維護首推軍訓教官,但隨著教育部宣布教官將全面退出校園後,所研擬的替代方案是以學務創新人力的方式,延攬「校安人員」作為替補。但在實務面上,校安人員工作的實際內容與相關的人力資源管理的實務運作,仍需進一步的釐清。本研究採用深度訪談,針對高雄市8所國、私立大專院校,每校1員校安人員進行訪談,共有8位受訪者。訪談結果包括:會再度就業當校安人員是讓自身生活有寄託及重心;對校安人員工作有興趣方選擇擔任校安人員;必須先取得校安證書方能擔任校安人員,而原具有教官身分者有優勢,未具備教官身分者多靠熟人引薦或自行應聘;工作業務皆雖是學生生活輔導與安全事務,但值勤時的工作處理則是五花八門;有學校擴大

了校安人員的工作內容,納入招生行列或擔任校園巡查警衛行列;有學校因編裝變革,將校安中心改編至總務處;校安人員的工作內容是保全人員無法取代的;校安人員多數領有退俸,若工作環境改變,則寧願收入減少也不願屈就。最後,本研究針對校安人員的工作與身分定位提出建議,包括;轉任專責導師;定期辦理回訓;保障聘用制度;適時給予獎勵;跳脫軍人思維與框架;與時俱進、充實自我內涵等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