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中低收入戶通知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股價、配息、目標價等股票新聞資訊

東海大學 社會工作學系 呂朝賢所指導 李權財的 精凖扶貧于四川涼山彝族地區的實踐——基于三個貧困村的分析 (2019),提出112中低收入戶通知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精凖扶貧、彝族地區、彝族文化、贫困户識別、扶貧內容、文化能力、社會工作。

而第二篇論文國立高雄科技大學 科技法律研究所 廖欽福所指導 蕭斐華的 我們與「善」的距離— 從社會救助法制探討生活扶助之法律問題 (2019),提出因為有 社會救助、生活扶助、低收入戶、行政裁量、審核基準的重點而找出了 112中低收入戶通知的解答。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112中低收入戶通知,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精凖扶貧于四川涼山彝族地區的實踐——基于三個貧困村的分析

為了解決112中低收入戶通知的問題,作者李權財 這樣論述:

第一章 緒論 1第一節 研究背景 1第二節 研究內容 5第三節 研究目的與意義 6第二章 文獻探討 7第一節 大陸少數民族地區扶貧方針的演變歷程 7第二節 精凖扶貧的概念界定 12第三節 精凖扶貧的實踐機制 14第四節 涼山彝族的文化特質 18第五節 涼山彝族的傳統貧困觀念 25第六節 涼山彝族地區精凖扶貧的研究現况 28第七節 總結 31第三章 研究設計 33第一節 田野地的選取 33第二節 我的入場與角色 40第三節 資料收集方法 53第四節 資料分析方法 58第五節 研究相關倫理 62第六節 研究的嚴謹性 64第四章:要扶誰?貧困戶識別的

樣貌探析 67第一節 貧困標準的設定 67第二節 貧困戶識別的過程 69第三節 貧困戶識別的地方實踐 73第四節 總結 91第五章 扶什麽?目標導向的扶貧內容解析 95第一節 脫貧標準的確立 95第二節 一超之下:面向貧困戶的經濟增收 98第三節 三有之下:貧困戶的住房、教育、醫療三保障 106第四節 「村村謀集體經濟」:面向貧困村的産業發展 125第五節 「村村搞基建」:面向貧困村的基礎設施建設 129第六節 總結 133第六章 怎麽看?精凖扶貧中的文化挑戰 139第一節 負向與優越:助人者文化的限制 139第二節 官僚主義:扶貧體系文化的束縛 147第

三節 城鄉有別:複製城市生活文化的影響 156第四節 總結 161第七章 怎麽辦?後精凖扶貧時代的扶貧建議 165第一節 彌補與新立:新時期扶貧對象的重構 165第二節 不一樣的內容:新時期扶貧的重點 169第三節 文化能力:扶貧工作文化障礙的應對之策 174參考文獻 177附錄一:參與研究同意書 192附錄二:訪談大綱(面向扶貧幹部) 193附錄三:訪談大綱(面向貧困戶) 194附錄四:Turnitin論文比對系統相似度檢測報告 195

我們與「善」的距離— 從社會救助法制探討生活扶助之法律問題

為了解決112中低收入戶通知的問題,作者蕭斐華 這樣論述:

「生存」是人最基本的權利,但近年來,在全球化與資本主義影響下,貧富差距擴大與分配不平等的現象,讓窮人生存雪上加霜;「厭世代」、「青貧族」、「流沙中年」及「下流老人」等貧窮弱勢族群的代名詞迭出,在某種程度上也多少反映了社會底層的困境,以及所衍生之社會隱憂,致使國家保障人民生存權之任務面臨嚴峻考驗。我國社會救助制度作為社會安全之最後防線,並藉由生活扶助措施給予貧窮者生活經濟支援。惟生活扶助需要經過資格審認,乃依社會救助法透過收入、動產及不動產等要件,決定無力維持基本生活之人民進入門檻。然而,現行社會救助制度在設計及運作上確有瑕疵;首先,貧窮者進入生活扶助的審核系統之前,須先滿足申請人形式要件,經

由繁複的申請過程與程序,但不熟悉者容易「卡關」,不得其門而入;其次,社會救助法所訂立之審查基準,看似公平卻存在許多爭議(例如:家庭人口範圍、工作能力認定、擬制收入等),使審核認定有失準確,無法篩選出實際需要扶助的貧窮者;再者,社政人員通常以防弊的角度依法審核,在有限的行政裁量空間中,雖得以運用排除人口或工作能力認定方式彈性裁量,但無可避免主觀價值因素干擾,亦會影響判斷結果。本文最後以司法裁判案例分析,社會救助制度中有所扞格,而排除真正需要扶助之人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