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3專線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股價、配息、目標價等股票新聞資訊

113專線的問題,我們搜遍了碩博士論文和台灣出版的書籍,推薦吳敏欣寫的 從家庭到法庭 和林明傑的 矯正社會工作與諮商:犯罪心理學的有效應用(2版)都 可以從中找到所需的評價。

另外網站2張圖看懂「113專線」服務流程別害怕求助 - ET Fashion也說明:113 為全國一致的保護專線,不分平假日、夜間、過年,24 小時全年無休,保障民眾的權益。衛生福利部保護服務司聲明,113 專線為各地方政府委託的總平台, ...

這兩本書分別來自新學林 和華都文化所出版 。

國立政治大學 社會工作研究所 宋麗玉所指導 賴俐均的 婚暴社工運用優勢觀點的復元經驗及促進復元之因素 (2015),提出113專線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婚暴社工、復元。

而第二篇論文逢甲大學 公共政策所 游乾賜、徐偉傑所指導 陳志盛的 南投縣家庭暴力防治與網絡聯合救援機制之研究 (2011),提出因為有 社政、家庭暴力、聯合救援、網絡整合、警政的重點而找出了 113專線的解答。

最後網站輔導室| 113全國婦幼保護專線 - 桃園市立大溪高級中等學校則補充:『113全國婦幼保護專線』是支二十四小時免付費的求助電話,只要民眾撥打這支電話求助,專線系統就會為您將電話轉接到您所在位置當地的家庭暴力及性侵害防治中心, ...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113專線,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從家庭到法庭

為了解決113專線的問題,作者吳敏欣 這樣論述:

  本書以五個章節敘述家暴所涵蓋的面向。第一章為概念簡介,待對家暴有基礎認知後,接續章節與案例討論,其服務策略多與此章有關。第二章介紹常見的暴力類型,及其對受暴者的影響。第三章探討受暴者與施暴者在暴力關係中的動力發展,以及該如何面對暴力的議題。第四章提及法律相關議題。最末章則希望受暴者能以「成就更好的自己」之想法作結,開啟人生更美好的扉頁。全書以簡單、清楚的文字寫成,淺顯易懂。   不論是準備從事家暴工作的學生,或是與家暴相關的社工、網絡人員,能透過理解個案處境,了解不同階段的服務資源,以同理心陪伴受暴家庭;對於相關議題感興趣的民眾,能透過認識家暴的類型、了解社工系統的服

務內容,在適當時候伸出援手;若為受暴者或施暴者,也能透過了解各個服務系統的概況,學會向正式系統求助。本書適用於不同領域的族群和不同年齡層的讀者,只要願意了解家暴相關議題,人人都能扮演彼此最堅挺的堡壘、最堅強的後盾。  

113專線進入發燒排行的影片

阿嬤👵 新年快樂🧧

來跟獨居在大寮的徐阿姨及伍阿姨拜早年,送上年菜,讓家裡能夠熱熱鬧鬧,替他們增添一些過年的喜氣🏮

兩位阿姨獨居,我除了送上紅包、圍巾、手套等新年禮盒外,也問他們有沒有哪裡不舒服,徐阿姨舉起左腳說:「以前跌倒過,膝蓋會痛。」天氣冷,長輩手腳比較不靈活,尤其腳曾經受過傷,所以我提醒兩位阿姨,起床後先坐一下,穿上圍巾跟手套,不要太快下床走動,平常也要多出去跟厝邊隔壁開講。

過年期間,獨居長輩更需要社會的關懷,我們多一點問候,長輩就會知道大家都很關心他們。

市府跟民間團體共同合作,社區志工每週固定家訪,照顧長輩生活起居,我要特別感謝志工,在寒冷的冬天,一起送上溫暖的新年祝福 💗

📌過年期間獨居長輩服務不打烊,有需要請撥1999或113專線通報

婚暴社工運用優勢觀點的復元經驗及促進復元之因素

為了解決113專線的問題,作者賴俐均 這樣論述:

本文目的在於了解婚暴社工運用優勢觀點的復元經驗及促進復元之因素,包含婚暴社工的工作逆境、復元經驗以及促進復元之因素。本研究以八位民間單位婚暴社工為對象,運用深度訪談法蒐集資料,研究結果發現如下:一、 本研究發現婚暴社工面臨的挫折與壓力有四個來源,分別為「工作上的挫折與壓力」、「來自個案的挫折與壓力」、「媒體報導」以及「現行家暴體制」。工作上的挫折與壓力分別為:(1)與期待上的落差、(2)家暴工作的本質、(3)紀錄及行政工作;來自個案的挫折與壓力有:(1)個案改變意願不高、拒絕服務、(2)個案反覆、(3)個案質疑、威脅、重大案件、(4)精神疾患;源自現行家暴體制中的挫折與壓力有:(1)人

力不足、(2)網絡合作壓力、(3)重大事件的檢討制度。二、 本研究發現婚暴社工的復元經驗包含工作上的復元以及生活上的復元。工作上的復元包括:工作上的轉念、看待個案的方式、工作模式的改變以及對社工價值的肯定。在生活上的復元包括:正向能量提升、關係改變、教育子女方式改變以及自身的改變。三、 促進婚暴社工復元的因素有四,分別為「個案部分」、「正式資源」、「非正式資源」以及「社工本身的因素」。個案部分包括:(1)看見個案復元、(2)個案本身的力量、(3)個案回饋;正式資源部分包括:(1)組織協助、(2)督導制度、(3)同儕部分、(4)網絡單位、(5)教育訓練;在非正式資源部分包括:(1)家

人的支持、(2)朋友的支持、(3)信仰;社工本身的因素包括:(1)社工轉念、(2)社工特質、(3)社工自我覺察。四、 本研究歸納社工學習優勢觀點及復元歷程,發現社工將學習優勢觀點視為復元的一部份,因此有「學習期」、「衝撞期」到「成長復元期」。在成長復元期時,正向能量會不斷上升,然而情緒仍會受外在事件影響,只是撫平情緒的速度加快。五、 本研究之發現,有助於規畫如何發揮現有資源之功能,促進社工員復元。研究者據以針對婚暴社工本身及組織部分提出建議。

矯正社會工作與諮商:犯罪心理學的有效應用(2版)

為了解決113專線的問題,作者林明傑 這樣論述:

  ◎本書為華人地區第一本矯正社會工作與諮商的自著創作,作者曾任兒童保護與精神科社會工作員,並現任家庭暴力者、性侵者、藥酒癮者的輔導治療團體治療師,專攻其社會工作與諮商。協助國內推展較佳方案並具成效。   ◎本書分四篇,前兩篇為矯正社會工作之總論與各論;後兩篇為矯正諮商之總論與各論。總論為介紹基本原理與技術,各論則提出少年犯罪、家庭暴力、性侵害、兒少虐待、病態人格、成癮者、霸凌者等之社會工作與諮商技術。最後一章作者根據長年接觸與輔導犯罪者之經驗提出「犯罪防治分類分級整合模式」,期待未來犯罪防治政策之規劃與執行都能具有這些有效流程與要素,使犯罪能確實防治,以回應世人的期待。

  ◎新版修訂重點   ‧更新矯正社會工作與諮商的相關發展、法規、數據、研究資料等,增加如犯罪行為整合理論、營養對預防犯罪的實證研究發現、家庭暴力發生的原因、歐洲三國成功的毒品政策與輔導方案、社身心靈戒癮模式等,使內容更豐富及具實務性。

南投縣家庭暴力防治與網絡聯合救援機制之研究

為了解決113專線的問題,作者陳志盛 這樣論述:

家庭暴力乃長久以來的社會問題,如今已不被視為家務事,而是嚴重的犯罪行為。家庭暴力防治法之施行,為公權力介入家庭暴力問題的開端,政府有關機關應如何積極防治,加強網絡整合與協調合作機制,並落實法律的相關規定,對被害人適時伸出援手,以免讓家庭暴力問題不斷擴大,實為家庭暴力防治能否發揮弁鄋漲迂捙鶬銦C因此,本研究以家庭暴力之婚姻暴力為核心議題,探討受暴婦女主要求助對象之第一線警政與社政人員網絡聯合救援之實務困境,並進一步分析影響應然與實然間之落差因素,進而提出可供改進的參考建議,以建構務實完善聯合服務對策。本研究採立意抽樣的方式,進行資料蒐集與分析,針對南投縣政府家庭暴力暨性侵害防治中心社工員及南投

縣政府警察局員警實施訪談,深度訪談5名社工員及14名警察人員,藉由訪談過程以呈現警察人員與社工員實務合作狀況、進一步找出問題之癥結與改善方法,並發展適合地方特性的家庭暴力防治服務網絡。主要研究發現如下:一、家庭暴力犯罪防治與救援模式 113婦幼保護專線於防治家庭暴力雖可提供諮詢、案件列管,惟113專線社工員專業不足,受理案件未篩選,浪費警力;台灣親密關係暴力危險評估表(TIPVDA)雖可提供案件評量達到案件分流,惟客觀性遭致質疑,易造成誤判情事。二、影響警察與社工防治家庭暴力救援之困境因素 由於地方首長對家庭暴力防治工作不重視,以及財政困窘,連帶造成警察與社工人力資源不足,而勤業務之繁重影

響,導致專業能力不足,加以當事人個人不願意配合、教育、衛政機關參與意願不高、加害人處遇治療執行困難、緊急庇護及處遇資源不足、法令不周延及法院核發保護令裁定時間過於冗長等因素,嚴重影響警察與社工處理家庭暴力案件之態度。三、警政與社政合作救援之認知差距探討聯合執行救援時,社工人員肯定警察之安全維護、逮捕或嚇阻加害人之角色,以及訪視時陪同之安全維護職責。當彼此產生認知差距時,大部分採取溝通協調之方式,以社工人員之意見為主,倘有個人資源者會尋求外部資源之協助,以解決被害人急迫需求。四、警政與社政實務上之合作障礙探究 歸結警政與社政實務執行救援之合作障礙有專責人員配置問題、專業能力不足、網絡聯繫不足、

緊急庇護處遇資源不足等問題。 因此本研究依據研究目的與範圍,針對研究發現分別在政策面、實務面、法制面提出建議,以供中央及地方政府參考,建構屬於地方特性之家庭暴力防治對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