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400/波長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股價、配息、目標價等股票新聞資訊

國立臺北科技大學 分子科學與工程系有機高分子碩士班 張淑美所指導 楊媗玲的 黃連螢光萃取物之聚氨酯薄膜製備及其在LED之應用 (2020),提出12400/波長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水性聚氨酯、小蘗鹼、黃連。

而第二篇論文中原大學 化學研究所 周芳如所指導 劉其麟的 聚多巴胺奈米粒子合成與應用 (2020),提出因為有 聚多巴胺奈米粒子、表面修飾、催化、亞甲基藍、奈米酶的重點而找出了 12400/波長的解答。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12400/波長,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黃連螢光萃取物之聚氨酯薄膜製備及其在LED之應用

為了解決12400/波長的問題,作者楊媗玲 這樣論述:

螢光粉有許多種類,其中鋁酸鹽螢光粉最為常用,但鋁酸鹽螢光粉大多含有稀土元素釔,開採稀土元素會造成環境嚴重汙染。因此本實驗利用溶劑萃取黃連之螢光物質,取代傳統含稀土之螢光粉。本實驗經由管柱層析純化黃連萃取物中小蘗鹼化合物,並與自合成可耐溫305 ℃具互穿型水性聚氨酯 (WPU/acrylic)、市售水性聚氨酯 (commercial-WPU) 及環氧樹脂 (EPOXY) 分別製備為螢光薄膜。實驗利用核磁共振光譜儀 (NMR)、高解析液相層析電噴灑游離質譜儀 (MS) 鑑定分析小蘗鹼之結構及分子量。利用螢光光譜儀 (FL)、熱重量分析儀 (TGA)、偏光顯微鏡 (POM) 以及X射線繞射分析

(XRD) 探討小蘗鹼化合物及小蘗鹼螢光薄膜之各項性質。小蘗鹼化合物為黃色粉末,利用螢光光譜儀測定其最大放光及激發波長為553 nm 及 350 nm。此外,三種不同基質之小蘗鹼螢光薄膜 (WPU/acrylic, commercial-WPU, EPOXY) 其最大放光波長綠光波段分別為545 nm、 538 nm和 524 nm,螢光激發波長分別為361 nm、357 nm和368 nm,螢光薄膜會隨著提高小蘗鹼濃度有紅移現象。可利用螢光粉濃度調整薄膜之特性。

聚多巴胺奈米粒子合成與應用

為了解決12400/波長的問題,作者劉其麟 這樣論述:

本研究利用聚多巴胺 (polydopamine, PDA)以製備成奈米粒子的型態,探討其表面吸附能力且做為奈米酶催化劑之應用。聚多巴胺奈米粒子本身除了具有全光譜之吸收、高黏附性之性質之外,本研究將利用不同種類的大分子及小分子在聚多巴胺奈米粒子的表面進行表面改質,開發其作為奈米酶之應用。如在本研究發現聚多巴胺奈米粒子可吸附亞甲基藍分子,由吸收光譜鑑定可發現分離後的藍色上清液在亞甲基藍分子特徵峰663 奈米時的吸收度相較於亞甲基藍分子溶液下降40%,當加入還原劑硼氫化鈉時,其吸收度可降至3.6%,展現聚多巴胺奈米粒子可作為奈米酶之催化亞甲基藍分子之能力。此外,本研究也利用聚多巴胺表面改質來探討其

氧化催化反應,利用3,3',5,5'-四甲基聯苯胺 (TMB)的氧化反應,成功催化TMB變成氧化態TMB時,其顏色會從透明轉變成藍色,再加入硫酸中止反應成黃色之吸收光譜鑑定。實驗結果並顯示當聚多巴胺奈米粒子經過矽及普魯士藍進行表面改質可具有氧化催化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