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1k退休金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股價、配息、目標價等股票新聞資訊

401k退休金的問題,我們搜遍了碩博士論文和台灣出版的書籍,推薦赫德里克·史密斯寫的 誰偷走了美國夢:從中產到新窮人 和楊衛隆的 大國衰落﹕美國破產前夕都 可以從中找到所需的評價。

這兩本書分別來自新星 和高寶所出版 。

嶺東科技大學 財經法律研究所 黃承啟所指導 饒方傑的 勞工退休制度探討-以產物保險公司退休金提撥為例 (2021),提出401k退休金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退休金、勞工退休制度、退休金個人專戶、人口高齡化。

而第二篇論文國立臺北大學 法律學系一般生組 杜怡靜所指導 蔡孟家的 論員工福利信託與相關法律問題之研究—以員工持股信託及員工福利儲蓄信託為中心 (2021),提出因為有 員工福利信託、員工持股信託、員工福利儲蓄信託、表決權分別行使、穿越投票、鏡射投票的重點而找出了 401k退休金的解答。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401k退休金,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誰偷走了美國夢:從中產到新窮人

為了解決401k退休金的問題,作者赫德里克·史密斯 這樣論述:

該書是史密斯發表于2012年的非虛構著作。雖然作者著作頗豐,並且屢獲大獎,但他個人卻認為《誰偷走了美國夢?》是他最重要的成就。本書詳細地解構了美國財富高度聚集的深層原因和美國中產階級名存實亡的事實。美國夢,作為美國最顯著的象徵,它是由一系列的富有和成功機遇所組成的理想和自由,以及通過努力可以攀登的社會階梯所建構的意識形態。然而,如今美國夢變得遙不可及。 本書從二戰後美國經濟空前繁榮開始著手,詳細的描述了上世紀七十年代的美國經濟和政治以及其存在的問題,並指出這段時期是美國夢的形成和繁榮時期。從這以後,美國夢開始面臨挑戰,並從九十年代開始解體,到2008年的美國經濟大蕭條時徹底消亡。圍繞著美國夢

,作者細緻入微的透析了美國社會的各種政治經濟問題,尤其是美國的財富分化問題。本書的可讀之處就在於,雖然作者通篇都在解讀美國的政治經濟問題,但卻避開了這些問題的繁冗甚至晦澀容易給讀者帶來的厭倦,採用了大篇幅的敘事手法,通過一個個生動的例子,讓讀者在輕鬆地閱讀中洞見美國深刻的社會問題。 尤為值得注意的是,亨德里克·史密斯提出的這些問題,也是特朗普競選獲勝的原因,更是當下美國政府著力解決的問題。某種意義上來說,本書為特朗普提供了競選和施政綱領。 亨瑞克.史密斯,美國暢銷書作家,也是普利策報道獎和艾美製作獎獲得者。他的書《俄國人》(1976)和《權力遊戲》(1988)都是暢銷

不衰的經典著作,並被選入美國大學課程。作為《紐約時報》的報道者,史密斯與「五角大樓文件」系列的其他報道者共享普利策獎,而後又因其1971到1974年對俄國的國際報道而獨享普利策獎。他為美國公共廣播製作的黃金時代特別節目,由於其對當今美國社會體系問題的監察以及他深刻的全面的解決提議而多次獲獎。 前言 第一部分:權力轉移 第一章 工商界的暴亂24 第二章 國會中樞35 第三章 中產力量46 第四章 中產繁榮62 第二部分:拆解夢想 第五章 上世紀九十年代的新經濟政策73 第六章 被偷走的美國夢97 第七章 巨大的轉移負擔114 第八章 財富上的分裂131 第三部分:民主不公

第九章 千禧十年的權力遊戲162 第十章 華盛頓-華爾街共生體179 第四部分:壓榨中產 第十一章 不再兌現承諾197 第十二章 401k:全靠自助211 第十三章 住房劫持233 第十四章 巨大的財富轉移258 第十五章 離岸的夢想284 第十六章 高端工作空洞化313 第十七章 技能鴻溝神話333 第五部分:修復障礙 第十八章 消失的中間地帶354 第十九章 激進右派的崛起373 第二十章 帝國過度擴張的高成本400 第六部分:應對挑戰 第二十一章 夢想回歸428 第二十二章 政治:來自草根階層的回應457 索引475 我們正站在懸崖的邊緣。文明終結於幻想的破滅

:一旦足夠多的群眾懷疑他們的社會,那整個冒險事業都將土崩瓦解——我們絕不能允許憤怒、當前流行的犬儒思想,抑或黨派偏見混淆這一點。 我們絕不應對合眾國失去信心。 ——約翰•W.加德納 (詹森總統任內內政部長) 因此,顯而易見,最好的政治團體,必須由中產階級執掌政權。凡邦內中產階級強大,乃至足以抗衡其他兩部分而有餘……這就有可能組成優良的政體。 ——亞里斯多德 (《政治學》) 英國歷史學家阿諾德•J.湯因比在他那本權威著作《歷史研究》中,為我們講述了諸文明在挑戰與應戰的變化機制中如何興衰起落的故事。在研究了橫跨六千年曆史的二十一個文明之後,湯因比發現,每個文明的宿命,實際上都取決於它面對挑戰時的

反應。湯因比指出,古埃及文明之所以能夠長治久安,正是因為發展出了完善的農業體系,並以此克服了惡劣氣候帶來的挑戰。在南美洲,瑪雅和安第斯文明也克服了相似的環境困難,但卻在諸多強大外來侵略者的挑戰下灰飛煙滅。其他文明都是從內部瓦解的。古希臘諸城邦之間陷入激烈的貿易競爭,在自相殘殺的戰爭中,最終進入了螺旋狀的下行通道。古羅馬則成為了被湯 因比稱之為某種“社會解體”和“靈魂分裂”的犧牲品——內部的種種分歧,自核心處逐漸侵蝕了羅馬的統一。 在二十世紀,美國遭遇並戰勝了強敵所發出的軍事挑戰——希特勒統治下的德國,隨後又是來自蘇聯的、曠日持久的全球性挑戰。 時至今日,我們正面臨一項更加複雜,並且或許也更加

危險的挑戰——某種來自內部的挑戰。恰如古羅馬,我們正處在直接造成我們自己國家的隕落、或為其推波助瀾的危險當中,我們的所為,正滋生出湯因比曾經談論過的那種分裂——國家政體的解體,以及我們社會靈魂的分裂。 一棟分裂兩半的房子:兩個美國 在過去的三十年中,我們已然成為了兩個美國。我們不再跟“二戰”後的那幾十年時光一樣,不再是一個共同繁榮、共用政治和經濟實力的美國大家庭了。今天,再沒有哪個共同的敵人,能夠把我們團結成一個國家;再沒有哪個共同的事業,比如西部拓荒或者登陸月球,能夠激發我們全民族團結起來。 今天,我們的國家已經是個嚴重分裂的國家了——因為權力、金錢和意識形態而分裂。我們的政治局勢已經變得

多樣化、兩極分化,我們的政治領袖們根本沒辦法解決那些最基本的問題。接連不斷的鬥爭,取代了對於共同目標的自覺,以及對於共同福祉的追求。不僅是在華盛頓,這一狀況遍佈整個國家,錯誤的路線讓我們的分裂愈發加深,這些錯誤路線乃是無可救藥的自我毀滅,除非我們能夠重新團結起來,達成全新共識。 亞伯拉罕•林肯已經給了我們足夠的警告。“一棟分裂兩半的房子——” 林肯說,“是無法維繫的。” 現在的美國人都感覺得到,這個國家的有些事情是極端錯誤的——作為一個國家,我們已經偏離了軌道。許多富有經驗的觀察家們都曾書寫過與此相關的內容,但是,我們究竟是如何陷入我們目前面臨的這個困境的,我們應該如何應對這一困境,怎樣去治

癒美國所面臨的危險分裂局面,這些問題的答案卻難以確切把握。原因並不在於上次,或者上上次的總統選舉。這些問題的起因,早于2008年金融危機。我們現代國家層面上,這一泥淖的形成過程,恰恰掩埋在我們國家自身歷史一段較長的道路之下,而這段歷史—— 從1971年至今的歷史,正是本書的主題。 隱匿的開端 歷史,往往具有隱匿的開端。天空中不會特地出現一道閃爍的光芒,用以標記某個歷史轉捩點,永久改變人類命運的原子彈爆炸式事件,不會產生與眾不同的蘑菇雲。水流經過分水嶺時通常都是舒緩而又模糊的,因此,大部分人都無法察覺,某個不可見的轉變,已經將他們帶入了一個嶄新的紀元,重塑了他們的人生——他們這一代人的人生,以

及他們孩子們的人生。只有當時間過去幾十年之後,歷史學家們如偵探般篩選過去留下的種種混亂線索時,才會發現某個迄今為止都無人知曉的萌發起點。 其中一個對我們當下造成了巨大影響的隱匿開端,發生在1971年,事件是“鮑威爾備忘錄”。這份備忘錄由路易斯•鮑威爾撰寫,早在多年前就已被某些人發掘了出來。鮑威爾當時是美國最受尊敬、影響力最大的企業法務律師之一,遞交備忘錄時,離他被提名至美國最高法院還有兩個月。不過,時至今日,許多人仍舊會發現這樣一項事實:正是鮑威爾備忘錄,引發了一場工商界的暴亂,這場暴亂永久性地改變了華盛頓的權力格局,甚至對我們國家如今的政策和經濟都造成了影響。 …… 個人的參與 但是,對於

升級經濟競爭環境以及恢復美國夢的長期努力而言,真正需要的則是一場由普通美國人領導的現代化聖戰——參考上世紀六十年代與七十年代的民權運動和環境保護運動的模式。 人民總是不可避免地在追問這個國家的領導者:那個能夠治癒我們分崩離析祖國的裂縫,讓我們祖國重回上升通道的新時代林肯在哪裡?過去,像馬丁•路德•金這樣的公民領袖,能夠從群眾運動當中脫穎而出,其出發點正是平民主義性質的公民式運動,而公民式運動富含活力的根本,就是個人參與。 按照湯因比的觀察,當大量生活在發達文明中的人們不再感到自己是社會當中的一部分時——換句話說,當他們不再認為自己很重要時——就會出現嚴重的危機。當人們開始相信,在決定整個國

家的前途命運這件事情上,他們不再扮演重要角色,不再擁有發言權之後,大規模的異化嚴重的分裂便開始顯形了。 “美國人民確實有理由去消極,可是,令人感到難過的殘酷事實是,在眼下這個關口上,連美國人民自己都是問題的一部分。犬儒主義、異化和憤世嫉俗不會引領我們前進。我們尚有重大任務需要去完成。”約翰•加德納在數年前曾經這樣說過——他後來成為了公共遊說團體“共同事業”的領袖。 在華盛頓,“茶黨”的方法是單向推動某項政治議程。但是,“茶黨”並沒有去推動某項事關中產階級的議程——“茶黨”的新晉國會議員們所推動的減稅方案和政策保護了既得利益團體和金融界的利益。他們的策略是:減少對中產階級孩子在高等教育上的資

金援助,減少對中產階級老人在退休金和醫保上的資金援助,並且制定讓中產階級家庭賦閑在家的一系列計畫。 “茶黨”提出的政策議程並非中產階級議程。這個結果或許並不算是意外,畢竟眾議院的六十多位“茶党”議員當中,有一半以上都是百萬富翁,擁有180萬美元的平均淨資產。 不過,能夠從“茶黨”身上學到的是這樣一點:草根階層的公民力量足以帶來一股新興的清流,這股清流有能力改變華盛頓的政治爭論的方向——以及華盛頓的權力平衡。 2011年秋天,另一股公民力量的清流來自紐約“佔領華爾街”的示威者們,以及從波士頓到波特蘭、俄勒岡、聖路易斯和洛杉磯的、成千上萬的追隨者們。“占領華爾街”的民眾發出了抗議美國權力和財

富過度集中的聲音,大部分人民也對他們發出的聲音給予了積極的回應。在短短數周時間裡,“佔領華爾街”這種初級形式的公民運動,不但改變了針對經濟議題的公開對話方式,還在美國的政治辭典中加入了一個鮮活生動的詞彙。對於“佔領華爾街”,推特上有句十分簡單的口號——“我們是百分之九十九”——對抗那最富有的百分之一:這句口號勾勒出了選舉年政治風向和華盛頓政策決策者們的核心議題。 可是,美國的持續革新,將需要一場範圍更為廣泛的運動,這場運動務必得更紮根民眾,組織得更有條理,政治思路上更為清晰,且能夠列出一系列簡短有力的政策目標。不過,無論如何,美國政治春天的第一槍還是打響了,我們國家的歷史教育我們,一旦運動被

成功動員起來,一場平和但堅定的、廣泛紮根草根階層的革命便能重新掌控權力,讓美國夢得以延續。 約翰•加德納宣稱,我們需要草根階層美國人“充滿力量的強力推動”:“我們這些人民群眾”要求華盛頓執行貨真價實的中產階級議程。

勞工退休制度探討-以產物保險公司退休金提撥為例

為了解決401k退休金的問題,作者饒方傑 這樣論述:

本文介紹臺灣勞工退休金,研究臺灣勞工退休制度,了解臺灣勞工退休制度立法與沿革司法實務中大法官會議、法院及行政機關針對勞工退休規定之解釋,並且探討美國、日本與加拿大勞工退休金制度的差別;從勞基法,進而進入勞工退休金條例-以退休提撥為中心,尤其強調其間規範上的差異性與適用上的優先性。「生老病死」是人生過程,因為現今科技、醫療保健技術及生活水準提高,一般人退休後的壽命越來越長使得老年人口不斷增加。依聯合國世界衛生組織定義,65歲以上人口佔總人口比例達7%以上,為高齡化社會,因此人口高齡化是世界性的問題。我國在過去10年來老年人口比率快速增加,故如何建構完整的退休制度,已經變成非常重要課題,老年人口

依賴比與老化指數的比例越來越高,這個現象將會造成未來人口的負擔,因此建構健全勞工退休金制度對於勞工退休後得生活就顯得相當重要。勞工退休金條例(勞退新制)於民國94年7月1日施行,勞工退休金條例第十四條,規定雇主應為適用該條例勞工按月提繳不低於勞工每月工資6%之退休金,儲存於勞保局設立之勞工退休金個人專戶,此專戶所有權屬於勞工,當勞工年滿60歲時,即可向勞保局請領其個人專戶累積本金及收益。當新制勞工退休金條例民國109年7月1日滿15年,在現今職場中,雇主提撥6%勞工退休金,仍然有許多雇主沒有依法令規定提撥6%退休金,尤其是提撥範圍,在產物保險業薪資結構裡面有部分雇主並未提撥6%退休金,尤其是勞

工佣金,勞雇雙方針對此部分產生爭議,本文期能透過憲法基本國策實質內涵與憲法社會國本質,透過法律面與政策面討論、分析、說明勞工薪資項目中之佣金理應列入6%提撥,以健全退休金帳戶,保障退休後的生活品質,降低對政府依賴,並達成勞資和諧性的憲法基本國策。

大國衰落﹕美國破產前夕

為了解決401k退休金的問題,作者楊衛隆 這樣論述:

◎繼《次貸扭曲的世界:給投資人的警告》後,楊衛隆又一力作! ◎榮登香港三聯書店財經暢銷榜第一名 ◎史上唯一準確預估次貸信貸危機的第一人  信貸危機所引發的金融海嘯,迫使全球央行集資拯救壞帳,結果如何仍不可預期。美國一旦破產對你我的投資都可能付之一炬!因為全球性的經濟大蕭條一到來,經濟復甦遙遙無期!!《大國衰落》給你最真實的情況!   銀行倒閉潮未完,企業倒閉潮又起,緊接失業率急升、消費緊縮、房市仍然低迷,這就是所謂的經濟大蕭條,再加上通貨膨脹,就成了停滯性通膨大蕭條,可別以為這是美國的事情,因為在全球化的推波助瀾下,全球經濟已成為一體,經濟大蕭條亦會全球蕭條一體化,這場金融界的腥風血雨勢必

讓全球經濟倒退5年,甚至10年。  本書詳實地道出美國經濟徹底衰落的來龍去脈,大膽預測未來幾年美國、台灣、中國以及香港等地區的經濟去向。作者楊衛隆繼《次貸扭曲的世界:給投資人的警告》最新力作,其長期觀測國際情勢後,再次大膽斷言,衍生性金融商品如不注意也慘遭崩盤危機,威力遠比信貸危機還來得大上好幾倍,更說出美國7,000億救市計畫和各大央行挹注的用意,讓投資人可以準確地掌握這一波的契機。此外,並指出全球經濟霸權將易主,新主人即將接棒。 推薦序 大國衰落,群魔亂舞?(中星資本(上海盈創)合夥人丁學文)   楊先生在《大國衰落》這本書,以簡單易懂的文字帶領我們從此次震央中心美國資本興衰史開始,藉由其

發展的過程點出美國崩盤的必然,並為未來全球經濟新版圖提出他的預測,大家可從書中清楚得知所處的未來環境變化。書中以不少篇幅點出台灣及香港的現處局勢,並提醒大家中國在世界新局的崛起強勢,更是身在台灣的我們應該細細思量的論點所在。   危機必是轉機,所有的過程其實不妨都看成是循序漸進並自我提升的過程!尤其3、40歲左右的台灣青年,正處在一個快速轉變、無法慢慢規劃的時代,專業能力及跨國整合能力將成為你自己跨入下一個10年的唯一路徑。你無法也不能再猶豫,只有捲起袖口、彎下身段、跨出台灣、正視中國,才不致在下個職場重組浪潮中再次缺席。 另一個新世界的開始(Money+雜誌社長林奇芬)   本書作者從很多面

向去看美國的經濟與金融,他看到的是一個沒落貴族試圖維持表面的光鮮亮麗,但內在卻殘破不堪的景象。作者讓我們看到的,不只是美國如何製造泡沫、最終又被泡沫所傷的過程,同時也留給我們對未來全球新局勢更多的省思。   美國從科技創新到金融創新,引導了全球過去20年的成長,但最終以泡沫收場,而下一個10年、20年,會由誰引領全球新方向?過去由先進國主導的世界,在這些先進國紛紛進入高債務的加護病房後,剛崛起的新興國家將扮演什麼角色?若這些新興國家可以逐步擺脫出口到先進國為唯一的產業模式,或許又是一個新契機的來臨。   大變動也是大機會,大國崩落,代表另一個新星即將崛起。 大國將衰落,全球金融正改寫(工商時報

副總編輯梁寶華)   這是一個快速變化的世界,在全球化的推波助瀾下,金錢流動的軌跡,正以超乎你我想像的速度進行著。全球金融風暴發展至今,已經成為全人類的公敵。君不見以美國為首的全球財經領袖,不斷集會共商解決之道。   面對如此禍害,如果我們不再多用點心,不從這次歷史經驗中學到教訓,人類社會恐怕還會出現再一次難以承受的災難吧!《大國衰落》就是一本在危機時刻,幫助我們重新理解這個世界的書。這樣的一本書,值得你我在這個時刻仔細研讀! 大國衰落了,我們怎麼辦?(中國廣播公司董事長趙少康)   這本《大國衰落》是作者從這次全球危機的禍首──美國,談到世界、亞洲與台灣,讓讀者能瞭解美國到底怎麼了,未來有救

嗎?每一個人,不管富人或是一般人,該怎麼辦?如何趨吉避凶,明哲保身?   處在經濟亂世,楊衛隆先生這本一針見血的《大國衰落》,或許能在人們不知對眼前投資該怎麼決定的時刻,提供一盞明燈,因為人類所有以前的經驗,突然都不管用了,被認為最聰明的人像巴菲特、索羅斯、羅傑斯......,也都不能教你什麼了,這個時候,《大國衰落》至少可以給你一些參考。   世界風水輪流轉,國際經濟體重新大洗牌(淡江大學財金系所系主任及所長聶建中)   楊衛隆先生的論著筆鋒,一向以「快、準、狠」來抓取現今時事。他總以記者般的「快」速時事現象報導,「準」確描述國際情勢的重要變化方向,甚至精「準」預言國際金融大趨勢,更經常「狠

狠」的切入要塞,深刻剖析國際金融及經濟間的奧妙互動環節。看過楊先生的國際宏觀視野的研判分析,必然能增加許多金融常識及開擴國際新視野;此本《大國衰落》,楊先生更不僅只是宏觀國際經驗的概括敘述,更豐富著許多精確數字的解說與分析,在書中針對美國經濟預測,亦客觀的自最惡劣與最佳情況間精確落墨,讓人更能深刻相信楊先生於國際金融走向及經濟位移的諸多預期。 致台灣讀者   《大國衰落》是在2008年3月中開始構思及於2008年9月初出版。開始寫作這本書的時候,美國經濟仍然如日中天,美國依舊是世界經濟重心。書還未寫到一半,美國的經濟已經急轉直下,美國政府出資數千億美元拯救房市和金融業但是效果不大,結果是越救越

壞,越救越急。8月,書剛寫好,美國的經濟情況相當壞,但是說到美國經濟盛極而衰,仍然是匪夷所思的事情。   9月,《大國衰落》出版之後僅僅數天,美國經濟出了更多問題,連全球最大的保險公司也遭到美國政府接管,著名投資銀行雷曼兄弟申請破產保護令。美國財政部長鮑爾森竟然向國會提交一份只有薄薄三頁的提案,要求國會授權行使無限制、法庭不得審查、無任何監察地運用7,000億美元購買美國金融體系內的非流動性資產。至此,所有人明白,美國經濟已經去到全盤崩潰的邊緣。大國衰落的景像呈現眼前。   美國經濟全盤崩潰只是時間問題,財政赤字、外貿赤字和國債不能無止境地增加。全球步入後美國年代經濟新秩序已為期不遠。   筆

者非常榮幸在這經濟突變的時期得到高寶書版的支持,在台灣出版這本書。對於台灣來說,形勢沒有中國那樣壞,台灣和中國都有大量美元資產,而且大部份是美國國庫債券。而對中國來說,那是頭痛的經濟問題,台灣則可以將這些債券用做購買美國軍備。中國沒有這樣的選擇,因為中國大陸的先進軍備,大都是俄羅斯產品。美國在軍事上視中國為敵人,很難想像美國會大量出售軍備給中國,也很難想像中國會大量採用美國軍備。   中國在經濟上受到美國牽連的時候,有很多急需解決的經濟問題,可以說自顧不暇,台灣能夠在經濟上向外發展,衝破中國的圍堵戰略。當然,台灣會在美國經濟出現嚴重問題時蒙受經濟上的損失,但是亦會有政治上的獲益。全球經濟困境中

,台灣在國際舞台上的地位更加重要。   筆者在此感謝台灣讀者的支持和對前作《次貸扭曲的世界:給投資人的警告》的回應及意見。謝謝。 以下文字懇請放在內容連載 信貸緊縮   對美國來說,信貸緊縮是牽一髮而動全身的經濟問題。自從2008年開始,美國銀行出現信貸緊縮。6月底為止,信貸緊縮的範圍只限於房地產業。7月開始,信貸緊縮已經擴散到商業貸款和私人貸款。單以6月份計算,銀行貸出信貸額的下降等同1年減少1,500億美元,而且繼續減少。到了2008年9月中,美國的信貸市場基本上已經停止運作。正是因為這個原因,聯準會主席柏南奇和財政部長鮑爾森猶如熱鍋上的螞蟻,到眾議院要求立法以7,000億美元救市。   

信貸緊縮的原因是銀行和次貸放款人需要集資,因為次貸證券被降級,資產素質惡化,需要增加資本額才能符合政府的最低資本額要求。在銀行欠缺財力的情況下,信貸自然緊縮。   信貸緊縮的另一個原因,是銀行和貸款放款人數目減少。截至2008年上半年,美國已經少了7家銀行。銀行已經出現倒閉潮,信貸市場將會持續萎縮。對於期望在未來2、3年舉債的企業而言,無疑是致命一擊。企業集資途徑不外乎是股市與信貸,首選當然是股市。以股市現在的情況來說,要發行新股集資並不容易,在信貸市場上借錢亦不容易,最容易的解決辦法,就是去法院申請破產保護令,或者與債主協商重整債務,總之要暫時阻止債主追債,資金不足的問題可以晚一點再來想辦

法。   用更簡單的話來說,銀行倒閉潮未完,企業倒閉潮又起。企業倒閉潮開始之後就是失業率急升,緊接著就是消費緊縮,然後是房市崩潰。房市崩潰又帶來銀行倒閉?......這就是經濟大蕭條,加上通膨就變成停滯性通膨大蕭條。   當務之急是要控制銀行倒閉潮和企業倒閉潮,所以美國政府考慮出資數10億美元,買入已經破爛不堪的法拍屋,希望由政府啃掉這塊硬骨頭之後,銀行倒閉潮就會停下來。相信讀者現在明白為何美國政府關注銀行體系的健全性和連番在市場上注資,提高信貸市場上的流動資金。   當美國出現信貸緊縮時,國際貿易亦會出現問題,因為美國是中國的重要市場,美國人借不到錢就買不到中國貨,中國在市場萎縮之下當

然受到影響。 美國經濟的結局   美國的金融、國債、雙赤字等危機日益深化,國家的短視政策不從根本上解決這些問題。可想而知最終的結局是國債導致美元匯價下跌、通膨失控、金融業混亂等。金融業無可避免地經歷一場浩劫,要一段時間才能重整金融業。在這段時間,全球經濟會出現金融業徹底崩潰的狀況。美國經濟再次稱霸全球,可能會是幾10年之後的事情。   金融業徹底崩潰的意思是,全球的主要銀行全部破產。絕大多數的股票、證券和債券變成廢紙。金融業失去秩序,存戶將錢從銀行領走,買入貴金屬或者其他商品作為資產。世界各地的股票交易所可能倒閉,香港投資人或許只能透過外地股票市場買股票。全球的企業規模收縮,大企業被拆開為無

數的地方性小機構,輕工業的地位被提高。   政府發行的鈔票會失去購買力,黑市上會以某些需求較大的商品作為交易貨幣,例如:香煙、大麻、偉哥、烈酒、衣服等。農村地區以物易物,布匹、牲畜和農具等物品成為流通貨幣。有些大規模工廠乾脆搞合作社,發行工廠的代用券作為支薪之用。他們為工人提供住宿、食物、托兒∕教育服務等。世界各地出現一個又一個像是合作社似的獨立經濟體系。美國州政府發行自己的繳稅券,作為支付部分公務員的薪酬。總之,經濟體系倒退到很原始的狀態。   最出乎意料之外的可能,是失業率比現在還要低。可能因為金融業失去功能之後,很多工作需要大量勞動力才能完成。例如:人們對銀行和鈔票失去信心之後,有些

地區的人,必須要將當作貨幣的商品搬來搬去,以此作為交易的程序。   工廠和商業機構聘請員工只談福利,不談薪資。雇主要照顧雇員的起居飲食等,才能聘到工人;工人每天下班時到合作社提取糧食和衣服等日用品,外面的人則拿著糧食和衣服等物品到工廠的合作社換取工業產品。大街小巷出現了兌換攤販,例如:用6顆雞蛋換1瓶啤酒。社會問題比經濟問題更加嚴重,例如:戰爭、動亂、治安惡化、教育和健康狀況下降、糧食和日用品短缺等。 大蕭條的疑惑   美國的1930年大蕭條非常可怕,是一場經濟大災難。自此之後,美國人一直活在大蕭條的陰影之下。   雖然2008年第一季及第二季的經濟數據顯示美國仍然有經濟成長,可是美國國民都

能感受到市場極差,裁員倒閉聲不斷,已經出現大蕭條的恐懼。政客和經濟學者都拋頭露面說不會發生那樣的事情,即使他們說經濟情況會如何嚴峻,充其量只會用「衰退」這個詞,不會用嚇人的「大蕭條」。   過往,紐約股票交易所的經紀和投資人經常會聚在一起談論市場情況。2008年9月中開始,沉默的氣氛出現,交易所頓時變得陰森可怕。市場上的經紀們再也沒有拼命地做生意,更加沒有指著顯示器大吵大鬧,很多只是呆呆地站著。經紀們都用「暴風雨前的寧靜」來形容這樣的情況。在交易所工作數10年,見過多次股災的資深經紀也說不曾見過這次的沉默市場。   要是你以為這是杞人憂天,那就請你看看一些事實。聯準會緊急撥款程序在1930年首

次使用,自此不曾再度動用。2008年是歷史上第二次使用緊急撥款程序。貝爾斯登銀行、房利美和房地美、雷曼兄弟、華盛頓互惠銀行、AIG等都是所有人心目中不會倒下的金融機構。但在這波金融海嘯中,它們全部慘遭到滅頂。華爾街的氣氛讓人感受到前景不明朗,沒有人知道接下來會怎樣。   經濟衰退的詭譎氣氛政陸續蔓延,首先是房屋價值暴跌、法拍潮湧現、銀行倒閉、股價大跌、零售業疲弱、商用物業閒置嚴重、信用卡壞帳增加、汽車銷售量暴跌、信貸緊縮......等。所有人都可以清楚地看到整個經濟體系正在瓦解。   股市暴跌,道瓊指數在2007年10月是14,000點,2008年10月9日,只有9,221點。短短1年的光景,

跌掉約35個百分點。任職大機構的美國人或多或少持有公司的股份。名為401K的退休金計畫幾乎讓每位美國受薪人士成為股票市場投資人。   在金融海嘯的浪潮中,美國民眾的損失可以說是天文數字,單是退休金的損失已高達2兆美元,占總數的20%。超過兆美元的多次救市及拯救方案的支出,最終仍然由所有老百姓買單。   美國人遭受金融海嘯的洗禮之後,再也不崇尚借貸消費。美國中產開始減少消費,增加儲蓄。本來是好事一件,可是美國的經濟活動以內需為主,一旦中產階級減少消費,整個美國經濟就會出現結構性崩潰。首當其衝的是汽車、房地產,跟著是傢俱、珠寶首飾等。   以美國的汽車銷售業為例,美國全國汽車經銷商協會的成員有20

,770家。2006年有295家倒閉,2007年有430家倒閉。2008年1到9月,倒閉的汽車經銷商估計約600家。汽車經銷商的情況和銀行差不多,做生意的槓桿比率較高,只要經銷商持有的汽車賣不出去,積壓的成本就會讓經銷商遭受利息上的損失,很快的走上結束業務一路。汽車經銷業可以說是四面楚歌和腹背受敵。一方面,經濟環境惡劣,失業率急升,消費者購買汽車的意願下降;另一方面,銀行收緊信貸,很多想買車的客人被拒絕在外。過往,汽車經銷商持有的汽車,大多是適合當時市場的高耗油量汽車,現在情況不同了,汽油價格上升,這些汽車不再受歡迎,變成手上沒有暢銷的汽車,生意反倒越做越少。美國汽車製造商的評比下降,使得借貸

成本上升,一向依靠汽車製造商信貸和融資做生意的經銷商就更加慘淡。   美國的各行各業都受到影響,經濟情況出現慢性衰退,銀行出現慢性擠兌。美國政府多次救市,市場的反應只是短暫。可見,金融海嘯的影響力遠遠超過美國財金官員和市場的預期。   美國人不能繼續靠借貸來過日子,更加不能維持70%內需型的經濟體系,增加儲蓄和減少消費才能徹底解決美國經濟的問題。這樣做就等同催生經濟大蕭條,相信美國必定要經過一次大蕭條才能糾正數10年來經濟政策的錯誤。作者簡介楊衛隆  1958年生於香港。畢業於美國加州沙加緬度城市大學,並在加州大學戴維斯分校校外進修部修畢法律輔助員課程及取得在加州從事法律輔助員資格。曾於香港一

家國際投資公司工作六年,工作之餘在多家出版社擔任翻譯工作。著作有《次貸扭曲的世界:給投資人的警告》(港版書名《次貸風暴高清面目》)、《大國衰落:美國破產前夕》(港版書名《大國衰落──美利堅合眾國清盤前夕》)。

論員工福利信託與相關法律問題之研究—以員工持股信託及員工福利儲蓄信託為中心

為了解決401k退休金的問題,作者蔡孟家 這樣論述:

隨著國人平均壽命的提高,退休後的生活規畫以及是否能達成經濟自主,已成為無法忽視的重要議題。目前我國多數勞工皆仰賴退休金第一支柱之「勞工保險年金制度」以及退休金第二支柱之「企業勞工退休基金」以支持退休生活。然而,此兩者合計之所得替代率至多僅不到三成左右,無法完全支撐與退休前相同的生活水準,因此若不希望降低退休後的生活水準,加強退休金第三支柱之保障即為必然。為補強勞工退休準備金第三支柱,我國於2020年開始,首先由台灣金融服務業聯合總會於「109年金融建言白皮書」中,提出鼓勵企業辦理員工福利信託以加強勞工退休金儲備之建言;隨後,金管會於「信託2.0計畫」中,亦將鼓勵企業辦理員工福利信託一事作為推

動項目之一,並委由信託業商業同業公會制定「信託業推動信託2.0計畫評鑑及獎勵措施」,鼓勵員工福利信託之推動。同時,自2021年起,公司治理評鑑亦開始將上市、上櫃公司是否實施員工福利信託,作為評估因素之一。有鑑於員工福利信託的重要性逐漸增加,對其進行更深入的研究實有必要。本文先探討我國員工福利信託之法律架構、信託下各信託關係人之權利及義務,並探究員工福利信託運作所涉及之各項法律規範。此外,鑒於我國員工持股信託制度與日本從業員持股會制度之相似性,又日本從業員持股會制度於發展過程中已累積相當之研究資料及成果,故本文擬先針對日本制度及相關實務案例進行研究,再將我國與日本制度進行比較,祈能對我國制度進行

更深入的檢視,並提出本文認為可改進之處,以使將來實務運作及學術研究有相關資料得以參酌,並祈望能藉此研究進一步完善我國員工福利信託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