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le logo 1976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股價、配息、目標價等股票新聞資訊

另外網站History of the Apple Logo - YouTube也說明:

逢甲大學 商學博士學位學程 簡士超所指導 陳淑美的 視覺商標美感:概念與衡量 (2021),提出Apple logo 1976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商標、視覺美感、象徵視覺、神話。

而第二篇論文國立臺灣科技大學 設計系 陳建雄所指導 許文彬的 隨身碟包裝之品牌識別與視覺設計 (2020),提出因為有 包裝設計、品牌識別、視覺傳達、認知、行銷的重點而找出了 Apple logo 1976的解答。

最後網站History of the Apple Logo and Lessons Learned - Corporate Eye則補充:How to use the Apple logo as a barometer for your own brand's logo design. ... three major redesigns since the original was created in 1976.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Apple logo 1976,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視覺商標美感:概念與衡量

為了解決Apple logo 1976的問題,作者陳淑美 這樣論述:

市場經濟體制下,競爭不斷加劇,面對眾多的資訊紛繁複雜,各種商標符號更是多不勝數,只有特點鮮明、容易辨認和記憶深刻、形式優美的商標,才能在同業中突顯出來。在市場行銷中商標的視覺美感是傳達品牌認知的衡量條件之一。就視覺傳達而言,「商標」不僅是一個媒介物,亦是有助於超越國界和語言的障礙,並且也是影響品牌被理解和評價的象徵功能。所以強大的視覺商標的重要性是人類直觀與生俱來的秉賦,因為視覺不用思考。簡言之,一個圖勝過一萬字。所以優良的品牌擁有一個易於識別的商標。 因此本研究問題包括;探討商標要如何能夠脫穎而出以獲得消費者關注、情感反應與深刻的印象?具有愉悅意象、美感與吸引性的商標是否會獲得較高的

視覺注視?商標美學識別審美吸引力是否可以促進顧客的品牌認同與表述,進而表現品牌的持續性和競爭優勢?更高的視覺商標美感是否可以維持品牌的持續性?並且是否可以因此提升消費者對於特定品牌的支持與依賴? 本研究從文獻資料整理後透過相關理論探討發展研究架構,以象徵視覺亦是藝術創作靈感根源的「神話的力量」之生命度、抽象度、象徵度、集體無意識影響下與視覺商標美感判斷來探究設計美感感受、設計美感形式、無利益關係、必然滿意度這五個相互關聯的構成,以作為品牌發展與運用的考量與依據。研究工具為自編問卷,採用網路問卷方式來收集資料,合計共寄發問卷180份,回收157份有效問卷,抽樣樣本為台灣區自行車輸出同業公會

、美國商會、中部科學園區、逢甲大學經營管理碩士班畢業的學生作為研究的背景,受測商標篩選我們選擇國內外知名品牌與不熟悉的品牌圖形商標。經過信效度檢驗,並以AMOS24.0結構方程模型進行分析。研究結果,依據結構模式檢驗標準,對本研究進行模式配適度檢驗,結果顯示:除了「修正後適配度指標」為0.876雖未達0.9,但十分趨近,所以有參考價值。整體而言各個指標顯示,皆符合檢定標準。顯示本研究之整體結構模式,其理論結構與實證資料尚可接受的適配度。本研究模型中10項假說經統計檢驗證實全部成立,神話的力量對視覺商標設計美感感受、美感形式有顯著的影響,更高神話的力量效果其審美無利益關係程度愈高,較高的審美無利

益判斷下顯示視覺商標美感必然滿意度越高,較高的設計美感感受、美感形式顯示必然滿意度越高。神話的力量透過商標視覺美感感受及美感形式與無利益關係均會影響必然滿意度。所以商標視覺美感確實能增進消費者對品牌識別的反應,並且獲得消費者關注、情感反應與深刻的印象,亦即商標設計美感與象徵性能促進消費者對品牌商標識別上的引人注目進而賞心悅目所促發共通性、普遍性的必然滿意度。

隨身碟包裝之品牌識別與視覺設計

為了解決Apple logo 1976的問題,作者許文彬 這樣論述:

資料儲存的設備從磁碟片時代,發展至光碟片、隨身碟及隨身硬碟等。隨身碟因體積小與隨身攜帶,受到大眾的喜愛,但商品也不斷的推陳出新,不論是在造型或效能上也不斷的升級。市場與通路對於包裝設計傳達的訊息,與企業的理念一致或是背道而馳,是主要深入探討的議題。本研究主要分成三個階段:(1)第一階段,相關文獻蒐集與市場調查,建立樣本檔案等。同時進行個案分析,深入探討品牌識別與包裝視覺元素運用;(2)第二階段,進行深度訪談,為探討經理人與經銷商於市場及通路的消費認知。於包裝是透過那些設計元素、編排、組織而成的傳達設計進行解讀,將訪談內容進行篩選、歸納與分析,彙整出品牌識別與視覺之定義,作為包裝設計的創作基礎

;(3)第三階段,以問卷調查法與實驗法進行包裝創作設計提案,採用3(款式風格)x 2(企業配色)雙因子組間實驗設計,進行包裝視覺實驗與驗證,包含問卷滿意度量表填寫,量表採用李克特七階尺度設計以及事後感想訪談,將實驗結果做個別與整體分析探討,並提出結論與建議。研究結果歸納如下:(1)專業經理人與經銷商對於包裝設計的傳達,標誌與企業色為聯想度最高。(2)市售隨身碟包裝的視覺設計,多數為具像與抽象視覺。包裝底色多數為白底,最常用色塊結合文字來強化想要彰顯的資訊。(3)品牌識別在通路上,經銷商認為企業色,在於通路識別度是具有優勢。在設計上能多一些白色空間。另外,包裝資訊能夠凸顯容量、特色圖、保固資訊等

。(4)實驗之結果「款式二*配色A」為最符合企業與經銷商的理念,將作為市面銷售的新包裝。(5)有助於設計初學者對市場導向之包裝設計效益的了解,並可明確知道達成設計效益的所需條件以及可能的設計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