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M Seeking Alpha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股價、配息、目標價等股票新聞資訊

國立高雄科技大學 工業工程與管理系 王嘉男所指導 白家恩的 用層級分析法和資料包絡分析法來評估鋰礦工程 (2021),提出GM Seeking Alpha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鋰提取、鋰開採、層級分析法、AHP、資料包絡分析、DEA、CCR、兩個多準則決策、MCDM。

而第二篇論文臺北醫學大學 醫務管理學系碩士在職專班 張偉斌所指導 唐瑞祥的 腸躁症患者膽結石的風險:臺灣健保資料庫分析 (2021),提出因為有 腸躁症、膽結石症的重點而找出了 GM Seeking Alpha的解答。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GM Seeking Alpha,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用層級分析法和資料包絡分析法來評估鋰礦工程

為了解決GM Seeking Alpha的問題,作者白家恩 這樣論述:

隨著世界上許多國家的目標皆是減緩氣候變化,新的技術變得越來越重要。而鋰是電動汽車電池的主要材料之一,因此被認為是讓環境更乾淨的因素之一。在這種情況下,就必須更加關注電池的整個生命週期,其中第一步就是提取鋰。此研究評估了世界各地的14 個鋰提取的礦案。為此,將兩個多準則決策(MCDM)的模型結合,根據不同的標準評估了鋰提取礦案。第一步採用了層級分析法(AHP),根據四個主要的標準(政治和社會上的風險、經濟和金融上的風險、運作和技術上的風險和環境上的風險)評估鋰提取礦案,每個標準也由五個子標準組成。在此過程中,鋰提取礦案被分析為可能阻礙成功運作的風險。第二步則採用資料包絡分析法(DEA),對鋰提

取礦案進行最終排名,並使用了兩個輸入(最初的資本支出、年生產成本)和三個輸出(年產值、鋰資源及層級分析法的風險因子),而第三個輸出則代表層級分析法的結果。透過這種方式,重要的品質性因素便可以添加到基於數值的資料包絡分析法中。最後,最終的排名顯示 3Q、Cauchari-Olaroz、Mariana Lake、Mina do Barroso、Piedmont、Pilgangoora 和 Sal de Vida 是最好的鋰提取礦案。

腸躁症患者膽結石的風險:臺灣健保資料庫分析

為了解決GM Seeking Alpha的問題,作者唐瑞祥 這樣論述:

腸躁症(Irritable Bowel Syndrome, IBS)不同於常見的腸胃疾病,並非腸胃出現發炎的病理狀況,也和細菌或病毒感染無關,而是腸道出現功能性問題。腸躁症與一些器質性的疾病於臨床表現及病生理機轉有重疊的現象。膽結石(Gallstones)是臨床上常見的消化道疾病問題,近年來隨著年齡老化與生活西化,膽結石發生率與重要性也持續上升。雖然大多數膽結石患者終其一生不會有任何症狀,但若有症狀出現,多半是右上腹疼痛、腹脹,結石卡在膽囊出口,會引起膽囊炎;掉到膽管,則會引起膽管炎。發炎時,除疼痛外尚會發燒、嘔吐、白血球升高,也會出現黃疸。結石若進一步掉到胰管開口處,會引發更嚴重的胰臟炎。

目前尚無強而有力的證據表明膽囊疾病(Gallbladder disease)在腸躁症患者中更為常見,但此後可能與腸躁症發展或腸躁症症狀惡化有關,已有研究證實患有膽結石的受試者中,後續發生腸躁症的風險增加。這兩種消化道問題都會造成病患生活上的不方便,對生活品質的影響不容小覷。此研究將進行回溯性研究以探討腸躁症與膽結石之間的相關性、臨床特點及相關因素於台灣人族群中是否存在。研究方法:本研究為使用臺灣全民健保資料庫進行了一項10年期的全國性人口世代研究。2001 年至 2005 年篩選出 33,908 位腸躁症患者,依據性別、年齡及共病症以1:5的比例配對出 169,540 位對照組,研究腸躁症患者

於10年內是否發生膽結石症,利用Cox 比例風險模式研究腸躁症與發生膽結石症之關聯性。研究結果:於納入本研究的 203,448 位患者中在10年的追蹤期間,腸躁症組的 1,656 位(330313.46人年)被診斷有膽結石症,對照組有3,338 位(1681166.6 人年)被診斷有膽結石症。腸躁症患者發生膽結石症的風險高於無腸躁症者(校正風險比=2.528,95%信賴區間=2.384-2.682,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