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ADL scale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股價、配息、目標價等股票新聞資訊

國立臺北護理健康大學 護理研究所 戎瑾如所指導 林家惠的 社區預防衰弱健康自我管理模式建構研究- 以結構方程模型檢驗 (2021),提出IADL scale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社區老年人、衰弱、多元衰弱評估工具-台灣版、中介作用、預防衰弱健康自我管理模式、生活品質。

而第二篇論文國立陽明交通大學 衛生福利研究所 李玉春所指導 周采妮的 中高齡長者工作狀態與不健康行為中介效應對健康狀況之中長程影響 (2021),提出因為有 中高齡者、工作狀態、不健康行為、健康狀況、中介效果分析的重點而找出了 IADL scale的解答。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IADL scale,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社區預防衰弱健康自我管理模式建構研究- 以結構方程模型檢驗

為了解決IADL scale的問題,作者林家惠 這樣論述:

老化增加衰弱問題發生的機會,老年人的生活功能、健康自我管理對預防及延緩老年人衰弱問題,和 維持健康生活品質具有重要性。 本研究目的是探討老年人的健康狀況、健康自我管理能力與健康生活自我效能對社區老年人衰弱與健康生活品質的影響,並驗證預防衰弱健康自我管理模式,以協助社區老年人預防衰弱及提升生活品質。 本研究採橫斷面量性研究,分為三階段進行。第一階段研究目的以Tilburg Frailty Indicator (TFI) 測試及建立多元衰弱評估之台灣版工具 (TFI-Taiwanese version; TFI-T),並確定台灣老年人的評斷衰弱的截斷點分數。第二階段研究目的分析衰弱

對生活品質之影響,及分析日常生活活動能力及健康生活自我效能中介衰弱對生活品質之影響。第三階段研究目的為以健康促進與自我管理概念建立預防衰弱健康自我管理模式,並以結構方程式進行模式驗證。本研究共招募210位居住於台灣中部之社區老年人(M=74.45歲, SD=9.15),女性占75.5%,能執行每日之日常生活活動,並參加社區關懷據點的活動。參與的老年人進行個別訪填寫問卷:人口學變項、慢性疾病與健康問題量表、健康功能量表、健康自我管理量表、健康生活自我效能量表、衰弱檢測工具及生活品質量表。 第一階段研究結果顯示TFI-T與TFI的生理、心理及社會衰弱結構相同,具有良好的適配度,並具有良好的信

度與效度。ROC曲線分析表明TFI-T衰弱之截斷點大於5.5分可認定為衰弱,此截斷點具有敏感度與準確性。結果顯示本研究所建立之TFI-T為具信度與效度之多元衰弱評估工具。 第二階段以Hayes之Model 6進行序列中介效果分析,研究結果顯示日常生活活動能力及健康生活自我效能,具有二變項序列多重中介作用,可部分中介降低衰弱對生活品質之負面影響。 第三階段以Amos 24.0進行結構方程模式統計分析,再進行整體模式修正後,資料顯示「預防衰弱健康自我管理模式」之結構方程模型適配度指標良好,代表老年人資料與本研究建構之模型間具契合度。有關「預防衰弱健康自我管理模式」中各變項之路徑分析結果

顯示如下: 1.「健康生活自我效能」對「生活品質」具有顯著之直接預測力;2. 「健康生活自我效能」 可顯著部分中介「衰弱」、「日常生活活動能力」對「生活品質」之解釋力。3.「衰弱健康自我管理」、「 運動自我管理行為」,可以顯著預測「健康生活自我效能」。4.「衰弱」經「日常生活活動能力」、「衰弱健康自我管理」、「健康生活自我效能」等變項之多重中介,顯著減弱對老年人「生活品質」之影響。在本模式中「衰弱健康自我管理」之認知態度與行為影響「健康生活自我效能」,同時,「健康生活自我效能」是影響衰弱與生活品質關係之最重要的中介因素。 由本研究建構之模式可作為評估社區老年人衰弱狀況,發展預防衰弱之方案

;及提升老年人之健康自我管理以預防衰弱降低生活品質之參考,期望能提供預防衰弱照護之重要參考。

中高齡長者工作狀態與不健康行為中介效應對健康狀況之中長程影響

為了解決IADL scale的問題,作者周采妮 這樣論述:

研究背景:面對高齡化造成勞動力缺口的挑戰,如何增加中高齡勞動參與率以增加勞動力,已成為全球重要議題。臺灣退離勞動力市場的年齡明顯低於其他先進國家,政府近年積極採取各種政策,如延遲強制退休年齡,鼓勵再就業政策等以鼓勵中高齡持續就業或再就業。中高齡者工作狀態的改變可能影響其生活型態進而對健康狀況造成影響。因此,本研究目的如下: (1)探討中高齡者工作狀態對健康狀況的影響;(2)探討不健康行為是否為工作狀態對健康狀況影響之中介變項,以作為政府推動中高齡就業政策時,研擬相關配套措施之參考。研究方法:本研究採取縱貫性研究設計,使用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臺灣地區中老年身心社會生活狀況長期追蹤調查調查」1

999 年至 2015 年(共5波)的全國代表性樣本進行次級資料分析,以探討基期(前期)工作狀態與不健康行為對於中期(長期)健康狀況之影響。縱貫性研究設計可解決工作狀態與不健康行為對健康狀況之間的時序性問題,並將變項設計為隨時間變動,更能即時反映個案在工作狀態、不健康行為、健康狀況隨時間改變之狀況,以提升研究效度。工作狀況分為全職工作、部分工時工作與無工作;不健康行為包括吸菸、飲酒、嚼檳榔與不運動;健康狀況包括Nagi、IADL、ADL、認知功能、憂鬱五項健康(或失能)風險。本研究採用SAS 9.4 統計軟體,以 Chi-square test、邏輯斯迴歸分析、廣義估計方程式以及SAS CAU

SALMED因果中介程序,探討中高齡者工作狀態對健康狀況的影響,以及不健康行為是否為工作狀態對健康影響的中介效果。研究結果:廣義估計方程式結果顯示前期工作狀態會影響其中程與長程之健康狀況。就中程效應而言,相對於無工作者,部分工時工作IADL與ADL失能風險顯著較低,但Nagi、認知功能障礙、憂鬱則不顯著;全職工作Nagi、IADL、ADL、認知功能、憂鬱五項風險皆顯著較低。就長程效應而言,部分工時工作Nagi、IADL、ADL、認知功能問題風險顯著較低,但對憂鬱無顯著影響;全職工作者則五項健康風險皆顯著較低;顯示工作狀態對健康風險有保護作用,全時工作優於部分工時工作;長期效應高於中期效應,對較

嚴重的健康問題,如IADL與ADL失能的降低,保護效應最為明顯,大部分可支持假說1-1與1-2。廣義估計方程式分析亦顯示,無論在中期或長期,工作狀態對健康狀況之影響,都會受到不健康行為的影響,表示不健康行為對健康可能具有間接效果。因果中介程序分析顯示,工作狀態會透過部分不健康行為對健康狀況產生影響,表示不健康行為可能是工作狀態對健康狀況影響之中介變項,但中介效果低於工作狀態之直接效果。結論與建議:本研究發現工作狀態可顯著降低中期與長期之健康風險,並發現工作狀況可透過部分不健康行為,影響健康問題之風險,但中介效果低於工作狀態之直接效果。建議政府持續推動鼓勵中高齡者就業或再就業措施,以提升中高齡者

健康,減少醫療與長照費用,增加勞動生產力。另應同步加強中高齡工作者健康促進與健康管理方案之配套措施,以減少不健康行為長期對健康之影響。未來研究建議可探討不同職業與工作類型對健康之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