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S2310 讀 咩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股價、配息、目標價等股票新聞資訊

臺北醫學大學 藥學系博士班 吳宗軒所指導 黃馨儀的 Clopidogrel使用在三種特定族群以預防中風之比較效益與安全性研究分析 (2021),提出JS2310 讀 咩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藥物流行病學、缺血性腦中風、心肌梗塞、clopidogrel、抗血小板藥物。

而第二篇論文中國醫藥大學 牙醫學系博士班 許瑞廷、陳遠謙所指導 林楠瑾的 從臨床表現、放射影像以及分子生物觀點探討口腔癌預後因子 (2021),提出因為有 口腔癌、預後因子的重點而找出了 JS2310 讀 咩的解答。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JS2310 讀 咩,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Clopidogrel使用在三種特定族群以預防中風之比較效益與安全性研究分析

為了解決JS2310 讀 咩的問題,作者黃馨儀 這樣論述:

研究背景抗血小板藥物在預防栓塞事件上佔有重要的角色。然而,過去的研究對於clopidogrel 使用於預防再次中風是否優於aspirin尚沒有一致性的結果。Clopidogrel用於預防再次中風之療效及安全性至今仍是有待研究的議題。再者,80歲以上的老年人在過去探討clopidogrel用於預防再次中風的療效及安全性研究中僅佔極少數的比例。因此,clopidogrel使用於老年之缺血性腦中風病人之療效及安全性仍需再探討。另外,鮮少有研究探討在過去曾有缺血性腦中風之心肌梗塞病人使用ticagrelor合併aspirin相較於clopidogrel合併aspirin治療之療效及安全性。因此,在過

去曾有缺血性腦中風之心肌梗塞病人使用ticagrelor合併aspirin治療是否優於clopidogrel合併aspirin目前仍是未知的。研究目的這個研究有以下三個主要的研究目的。Aim 1: 比較缺血性腦中風病人使用clopidogrel及aspirin的療效及安全性。Aim 2: 比較80歲以上的缺血性腦中風之病人使用clopidogrel及aspirin的療效及安全性。Aim 3: 比較過去曾有缺血性腦中風之心肌梗塞病人使用ticagrelor合併aspirin及clopidogrel合併aspirin的療效及安全性。研究方法這是一個利用台灣衛生福利資料庫之全人口檔進行之回溯性世代研

究。在Aim 1及Aim 2,研究納入在2009年1月1日至2018年12月31日間曾因缺血性腦中風住院的20歲以上(Aim 1)或80歲以上(Aim 2)的病人。納入研究之病人皆使用clopidogrel或aspirin以預防再次發生缺血性腦中風。在Aim 3,納入分析的病人為在2013年07月01日至2018年12月31日間曾因心肌梗塞住院的病人。這些人在心肌梗塞前皆曾被診斷患有缺血性腦中風的病史。Aim 3的病人在心肌梗塞出院時,需使用ticagrelor或clopidogrel作為預防再次發生心肌梗塞之藥物。此研究使用治療權重倒數機率的方法來平衡兩個分析的族群,並利用Cox比例風險模式

來計算兩個分析族群間發生事件的風險。分析的項目包含重大心血管事件、缺血性腦中風、心肌梗塞、重大出血事件、顱內出血、及腸胃道出血。研究結果Aim 1: 共有71,101之缺血性腦中風病人納入這個研究,其中5,731人使用clopidogrel,65,370人使用aspirin。相較於aspirin,clopidogrel有顯著較低之重大出血事件(HR: 0.87; 95% CI: 0.83-0.92, p < 0.0001)及顱內出血(HR: 0.68; 95% CI: 0.61-0.75, p < 0.0001)的風險。然而,重大心血管事件、缺血性腦中風、心肌梗塞、及腸胃道出血的風險在兩組間則

沒有顯著的差異。Aim 2: 納入此研究的80歲以上之缺血性腦中風病人共有15,045人,其中1,979人使用clopidogrel,13,066人使用aspirin。相較於aspirin,clopidogrel有顯著較低的重大心血管事件(HR:0.88; 95% CI: 0.82-0.95, p < 0.01)、缺血性腦中風(HR: 0.89; 95% CI: 0.83-0.96, p < 0.01)、重大出血事件(HR: 0.89; 95% CI: 0.80-0.99, p < 0.05)、及顱內出血(HR: 0.71; 95% CI: 0.56-0.90, p < 0.01)的風險。然而

,在心肌梗塞及腸胃道出血的風險上,兩組則沒有顯著的差異。Aim 3: 此研究共納入1,691之曾有缺血性腦中風病史之心肌梗塞的病人。其中734人使用ticagrelor合併aspirin治療,而957人使用clopidogrel合併aspirin治療。相較於clopidogrel合併aspirin治療,ticagrelor合併aspirin治療有較低的重大心血管事件的風險(HR: 0.78; 95% CI: 0.62-0.97, p < 0.05)。然而,ticagrelor合併aspirin治療卻有較高的顱內出血的風險(HR: 3.34; 95% CI: 1.27-8.81, p < 0.0

5)。兩組間在心肌梗塞、缺血性腦中風、重大出血事件、及腸胃道出血的風險上皆沒有顯著的差異。研究結論在一般的缺血性腦中風病人,clopidogrel相較於aspirin可以顯著降低重大出血事件及顱內出血的風險。對於80歲以上之缺血性腦中風病人來說,clopidogrel相較於aspirin除了可以顯著降低重大出血事件及顱內出血的風險外,亦可以顯著降低重大心血管事件及缺血性腦中風的風險。故clopidogrel使用於缺血性腦中風病人,特別是80歲以上之缺血性腦中風病人,可被視為安全且有效的藥物。在過去曾有缺血性腦中風病史的心肌梗塞病人中,ticagrelor合併aspirin治療有顯著較低的重大心

血管疾病的風險,然而其造成顱內出血的風險卻較高。因此,ticagrelor合併aspirin使用於這個族群必須密切監測其出血風險以確保其安全性。

從臨床表現、放射影像以及分子生物觀點探討口腔癌預後因子

為了解決JS2310 讀 咩的問題,作者林楠瑾 這樣論述:

本論文將分成臨床表現、放射影像學以及分子生物標記三部分來進行論述。其中臨床表現以頭頸癌來說,有明顯男性較多的趨勢,因此第一部分將以性別為出發點,比較男性以及女性口腔癌的臨床表現以及存活上是否有差異。口腔癌病人共計2573位,診斷介於2008年到2018年間分析項目有診斷年齡、生活習慣、病理分期、診斷部位、復發相關因子、復發時間、以及存活資料。其中診斷年齡、部位以及生活習慣包含菸酒檳榔都有顯著差異。至於其他的臨床特徵以及存活狀況並沒有顯著差異。結論上來說台灣女性口腔癌病患的罹病年齡較大而且好發在舌頭,且一旦確定罹病,存活和男性相比並沒有差異。 臨床表現的第二部分將探討頸部淋巴結轉

移的分期系統。頸部淋巴的轉移是頭頸癌存活很重要的預後因子之一。不過傳統的頸部淋巴分期系統並不足以完全反映存活,主要有一部分是因為傳統淋巴分期方式缺少將最低清掃的淋巴結顆數納入考慮。本實驗將比較不同的頸部淋巴分期系統對於預測有頸部淋巴轉移的口腔癌病人癒後分析,資料蒐集639位頸部淋巴轉移呈現陽性的病患並分析四種不同頸部淋巴系統對於病人的無病存活狀況。信號接受特質曲線顯示的曲線下面積分別是0.551(AJCC分期)、0.6(LND)、0.596(LODDS)、0.597(nmLN)。AJCC分期對於無病存活分析有最差的預測性。另外針對預後因子預測無病存活的多變項分析來看LND、LODDS相對於AJ

CC分期也有較佳的表現。 臨床表現的第三部分將針對口腔癌各個部位進行分析,美國綜合癌症協會(NCCN)指引將口腔癌區分為頰黏膜、齒槽骨、舌頭、硬顎、臼齒後區、口底以及嘴唇的黏膜區,本實驗將針對這幾個子部位進行分析。資料蒐集3010位口腔癌病患,其中位於齒槽骨的病患較易罹患侵犯性較高的期別,而緊追在後的是臼齒後區的口腔癌。舌癌的病患容易有頸部淋巴轉移,第二名的是臼齒後區。對於無病存活的多變項分析來看硬顎的口腔癌有最差的存活,再來是齒槽骨區。如果針對復發狀況來看臼齒後區有最高的機率復發再來是舌癌。 放射影像學本研究將針對正子攝影中的最大標準攝取值(SUVmax)這個指標做口腔癌侵犯骨頭

以及對於無病存活的預後分析,本實驗蒐集340位牙齦癌、硬顎癌、口底癌以及臼齒後區癌的口腔癌病人並於術前有正子攝影的檢查。根據實驗結果可以得知最大標準攝取值大於9.2是骨頭侵犯的重要指標,而最大標準攝取值大於7.2的情況較容易出現侵襲性較強的狀況以及有較差的存活。多變項分析中可以發現最大標準攝取值大於7.2跟其他復發因子相比對於無病存活也有較高的預測力。 最後是生物標記,有很多文章提到長鏈非編碼核糖核酸和癌症的存活以及對化療的抗性是有關的。Nuclear enriched abundant transcript 1 (NEAT1)會影響多種腫瘤細胞的生長以及對化療的抗性,不過對於口腔癌來說

目前並沒有定論,本實驗使用一種正常口腔細胞以及三種口腔癌細胞株,以及90對正常以及口腔癌檢體進行實驗。本實驗核糖核酸萃取採用三效萃取試劑,定量則是採用反轉錄及聚合酵素鏈鎖反應。實驗結果顯示NEAT1在口腔癌細胞株的表現低於正常細胞株,在檢體部分也有同樣的發現,但是口腔癌檢體部分發現NEAT1表現量的上升會降低口腔癌患者的存活,以及降低對於放化療治療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