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ei Garden IFC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股價、配息、目標價等股票新聞資訊

國立雲林科技大學 環境與安全衛生工程系 萬騰州所指導 張倩嫚的 養豬廢水與營養液用於水耕花卉之比較 -以玫瑰與火鶴為例 (2014),提出Lei Garden IFC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水耕栽培、養豬廢水、Hoagland營養液。

而第二篇論文國立中興大學 生命科學系所 黃介辰所指導 馬莉安的 黑翅土白蟻之微生物菌相解析:從微生物生態到仿生式生質能源生產程序 (2012),提出因為有 黑翅土白蟻、雞肉絲菇、共同培養、仿生、互惠的重點而找出了 Lei Garden IFC的解答。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Lei Garden IFC,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養豬廢水與營養液用於水耕花卉之比較 -以玫瑰與火鶴為例

為了解決Lei Garden IFC的問題,作者張倩嫚 這樣論述:

隨著全球氣候變遷,水資源逐漸缺乏,而臺灣在農業生產方面耗費相當龐大的用水量,在水污染方面,畜牧廢水為水污染主要來源之一,其中又以養豬廢水污染量最高,養豬廢水中含有大量氮(N)、磷(P)、鉀(K)、鈣(Ca)、鎂(Mg)等植物生長所需營養,因此本研究探討養豬廢水再利用於水耕栽培(Hydroponic)之可能性,種植具經濟價值之花卉-玫瑰與火鶴,觀察其生長狀況與水質變化。若能以養豬廢水取代Hoagland營養液則可達到資源再利用、降低污染之效用、減少水耕營養液之花費與排放造成的問題。由養豬廢水成份分析得知,養豬場放流水階段(符合放流標準)之營養濃度(平均氨氮372 mg/L、正磷酸鹽90 mg/

L、鉀580 mg/L)較符合本研究所需,因此以放流水稀釋1.5倍、2倍、3倍濃度為參照,自配放流水種植玫瑰與火鶴,並以Hoagland營養液作為對照組。玫瑰以稀釋1.5倍濃度生長狀況最佳,增加淨重平均10.3g,火鶴以稀釋3倍濃度生長狀況最佳,增加淨重平均0.77 g。在水質變化面,氨氮去除效果皆40%以上,因水分的蒸散與植物對水份之需求大於對營養之需求,巨量元素(正磷酸鹽、鉀、鈣、鎂)濃度微幅上升。以實際養豬放流水濃度稀釋1.5倍種植玫瑰濕重平均增加3%、增加淨重平均2.37 g,葉片呈現捲曲、枯萎狀,因此影響氨氮去除率(40%)低於自配污水實驗之去除率(51%)。實際放流水濃度稀釋3倍種

植火鶴之生長狀況,濕重平均增加7%、平均增加淨重0.74 g與自配污水實驗及Hoagland營養液結果相近,氨氮去除率46 %。因此適當濃度的養豬廢水可代替Hoagland營養液種植水耕火鶴。而玫瑰較容易受到病害影響,因此若要以養豬廢水種植玫瑰則需對玫瑰生長特性以及養豬廢水中之微生物等生物面進一步探討。

黑翅土白蟻之微生物菌相解析:從微生物生態到仿生式生質能源生產程序

為了解決Lei Garden IFC的問題,作者馬莉安 這樣論述:

黑翅土白蟻是臺灣唯一屬於大白蟻亞科的白蟻,屬真菌栽培白蟻,可建立大型菌落在地底下的白蟻巢穴,其內含有許多菌圃,對枯枝落葉的降解有很大的影響。菌圃或「真菌花園」是由黑翅土白蟻消化植物基質後的糞便所建構的通風結構,可供共生真菌雞肉絲菇的菌絲生長。先前的研究指出黑翅土白蟻和雞肉絲菇間具有共生關係,白蟻從雞肉絲菇的菌絲中獲取含氮化合物,並提供了適合這些真菌生長的棲地。在缺少白蟻的條件下,迄今仍無法培養出雞肉絲菇的子實體,因而本研究主要意義為探討在體外條件下,黑翅土白蟻與菌圃間的共生菌之交互作用關係,以期增加雞肉絲菇的培養性。本實驗運用培養方法與非培養方法來分析在白蟻腸道及菌圃中的微生物菌相,藉以釐清

在其中的微生物菌群生態結構與關係。首先利用變性梯度凝膠電泳(DGGE)及株落選殖等非培養方法來偵測細菌和真菌群落;接著利用不同的培養基來培養所分離純化的微生物群落。我們推測這些微生物群落能促進纖維素與半纖維素的水解、腸道發酵、生產養分以及菌圃老化,使得其共生真菌雞肉絲菇開始生長。從微生物菌相生態實驗中,於白蟻腸道及菌圃中發現變形菌門、厚壁菌門等不同的細菌菌株,及些許無法培養的菌株,其中主要的細菌菌株屬厚壁菌門。而實驗所分離到的真菌主要是雞肉絲菇與一些小團體,如酵母菌。接著將這些分離純化到的細菌菌株與侵入性的microfungi Trichoderma harzianum進一步研究其相互作用關係

。藉由這些研究得知腸道共生菌在調控菌圃侵入性microfungi過渡生長上扮演著重要的角色。實驗發現芽孢桿菌會抑制T. harzianum的生長因而促進雞肉絲菇的生長。因此,它被視為啟動的真菌生長的互惠者。隨後在分離純化到的菌株中分析其木質纖維素降解、固氮及生物制氫的功能。此外,利用不同的碳基質來研究黑翅土白蟻腸道內的共生菌如可分解纖維素的芽孢桿菌和具發酵力的梭菌以模擬白蟻腸道產生氫氣作用。隨後以固態NMR檢測芽孢桿菌、梭菌和雞肉絲菇對菌圃老化及體外芒果樹基質之木質纖維素降解的協同作用。結果顯示,芽孢桿菌在此扮演著互惠的行為,透由其所產生之厭氧環境,使梭菌得以生長並產生氫氣進而增加雞肉絲菇對基

質木素纖維素的降解。因此,這三種微生物間的協同作用可應用於白蟻衍生性的生物燃料處理技術上。最後,探討菌圃的化學組成及有機成分的降解模式,其老化結果與共同培養芽孢桿菌、梭菌和雞肉絲菇在芒果基質上的降解的趨勢是相似的。本實驗主要集中在白蟻腸道之微生物菌相,和黑翅土白蟻的菌圃系統,以及它們的功能方面和微生物仿生生物制氫的過程之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