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G 財報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股價、配息、目標價等股票新聞資訊

PG 財報的問題,我們搜遍了碩博士論文和台灣出版的書籍,推薦PG財經筆記,Queen怜寫的 我畢業五年,用ETF賺到400萬+台指期傻瓜當沖法,讓我本金翻5倍(全二冊套書) 和藤野英人的 關於人生,我這樣投資:日本傳奇基金經理人的低風險未來戰略都 可以從中找到所需的評價。

這兩本書分別來自大是文化 和今周刊所出版 。

東吳大學 EMBA高階經營碩士在職專班 詹乾隆所指導 許升瓏的 汽車業品牌管理策略及企業經營績效關聯性之探討 (2021),提出PG 財報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品牌權益、品牌價值、HIROSE品牌鑑價模型、品牌價格溢酬、品牌忠誠度、品牌擴張力。

而第二篇論文元智大學 財務金融暨會計碩士班(財務金融學程) 夏侯欣榮所指導 楊淨淳的 財報重編對審計委員會品質的影響 (2020),提出因為有 財報重編、審計委員會、審計品質的重點而找出了 PG 財報的解答。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PG 財報,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我畢業五年,用ETF賺到400萬+台指期傻瓜當沖法,讓我本金翻5倍(全二冊套書)

為了解決PG 財報的問題,作者PG財經筆記,Queen怜 這樣論述:

  《我畢業五年,用ETF賺到400萬》   ◎股神巴菲特一再指出,ETF最適合散戶,買一檔就能隨著股價指數成長賺遍全世界。   ◎為什麼銀行理專從不建議你買?因為這手續費太低,銀行幾乎收不到佣金。   能開始?當然,就算每月1,000元也能操作。   ◎最詳盡逐步圖解,全中文頁面,一步步帶你輕鬆學會投資美股、美債、全球股市。   ETF的中文名稱是「指數股票型基金」(Exchange-Traded Fund,簡稱ETF)。   乍看之下你一定會問:這到底是股票、基金,指數又是什麼?   ETF由ETF發行公司組成,為追蹤某個指數的投資工具,例如追蹤台股、追蹤美股,   既像股票一樣交

易方便,又有基金分散風險的效果。   加上不用盯盤、不用找尋單一個股,非常適合沒時間看盤、也讀不懂財報的人。   本書作者 PG(Pig,小豬撲滿)警察大學畢業,   在試過股票、基金等各種投資工具後發現,   只有ETF,最適合他這種工作時間長、收入又很固定的人。   寫作本書時他畢業第五年,透過投資ETF,在24歲存到第一個100萬,   25歲存到200萬,27歲達到300萬,29歲時存超過400萬。     2016年他開始在網路上分享自己投資 ETF的心得,   累積流量已超過70萬次,《中國信託證券》、《經濟日報》、「商周財富網」、   「風傳媒」、《Smart智富月刊》等都轉

載報導。   本書完整公開PG最推薦的 3檔台股股票ETF、6檔美股ETF、   7檔債券ETF和 2檔房地產ETF,想用小資金賺遍全世界,讀這一本就夠。   ◎股票上千支,選股很燒腦,好的ETF只在三大類──股票、債券、房地產   ETF分三大類:股票型、債券型、房地產型,作者推薦哪些標的?   發行公司很多,但你只需要認識三家大公司就夠;   PG財經筆記更獨家圖解ETF篩選器,   從報價、費用、報酬表現、指數相關係數等14個指標,幫你過濾。   我是新手怎麼入門?作者推薦你先從台股ETF 0050(元大台灣卓越50基金)。   但現在0050一張居然要九萬多,怎麼辦?從買零股開

始。手把手教你。   ◎從開戶到下單,各種流程全圖解!   買美股要坐飛機去國外開戶嗎?當然不用,用「複委託」就可以辦到。   作者獨家分析複委託的四大海外券商與四大國內券商,   幫你找到一家有中文介面、交易免手續費,還有可用中文溝通的24小時線上客服。     ◎PG獨家研發資產配置計畫大公開   根據美國709檔共同基金歷經25年的績效研究發現:   影響報酬的關鍵不是標的,而是配置。   剛出社會的人,你得八股二債,中年人得六股四債,保守的人就二股八債,   那完全不想動腦的人(小編就是)呢?本書有PG個人資產配置大公開。   書中更收錄了PG財經筆記自行設計的「投資計畫檢查清

單範例」,   用26個問題和Excel表格,幫你做好財富管理。   不用斜槓,年賺20%以上。   《台指期傻瓜當沖法,讓我本金翻5倍》   Queen怜在40歲才學習期貨操作,   為什麼可以成為台指期當沖女王?   台指期當沖女王Queen怜,   曾是一個連K棒是什麼都不知道的家庭主婦,   為了想賺點外快,接觸期貨,還跑去上課,結果賠了一百多萬元……      個性不服輸的她,發憤自學、拜師求指導,   短短一個月,就用本金50萬元賺到102萬元,   隔月獲利再破百萬元,不到兩個月,她的本金就翻升5倍多!   這本書是Queen怜累積多年實戰經驗,整理的台指期傻瓜當沖法,  

 更有上過她的課的學員,在僅僅兩個月內,   就從賠三十幾萬元,變成倒賺10萬元!(而且每天操作不到2小時!)      只要觀察三種K棒走勢,加上操作三原則,   不必鑽研個股、不盯籌碼,上班下班都能賺!   ◎投資台指期,不用選股,下班也能賺:   台指期的漲跌是看臺灣加權股價指數,投資人不必煩惱要選哪支標的。   資金少的人還能以小搏大,目前交易一口小台,不到5萬元就能開始;   加上交易成本比股票低(股票證交稅0.3%,台指期期交稅僅十萬分之二),   成交量又夠大,不怕會像股票一樣賣不掉。   台指期還有夜盤交易(下午3點到隔天早上5點),   下班之後照樣能看盤賺錢!   

◎當沖女王的「等它一下」致勝心法:   過去,大盤指數一天波動一、兩百點就算大,   但隨著大盤指數突破15,000點,一天波動一、兩百點反而是常態。   (對一口小台或大台來說,波動200點就是價差1萬元或4萬元!)   在這樣的情況下,跟著走勢順勢做當沖、不預測,賺得更安全。   Queen怜還有獨家看盤法:訊號出現時「等它一下」,慢點進場沒關係,   後面還有一大段漲跌幅可以賺。作者親自分享她的操作實例。   ◎只要學會觀察K棒,連傻瓜都能賺:   明天的漲跌,沒人能預測,因此當沖操作,一定要當日出場、不留單。   想賺錢,就看5分K,以收K價和開K價為準,不預判走勢,   這種

「眼見為憑」式操作,初學者也能輕鬆判斷該續抱或該退場。   萬一行情跟自己想的不一樣呢?記得千萬別凹單,   投資人常因為8種理由凹單(抱著賠錢單不賣,等待行情反轉),   但凹單凹到贏錢,反而是當沖者災難的開始。為什麼?   只要觀察三種盤勢,用三原則來對應操作,   當天下單當天賺,當沖套利超簡單。 名人推薦   《我畢業五年,用ETF賺到400萬》   《一個投機者的告白實戰書》暢銷書作者/安納金   《股海老牛專挑抱緊股,穩穩賺100%》作者/股海老牛   「副總裁的理財日誌」粉專版主、阿爾發金融科技有限公司創辦人/陳志彥   方寸管顧首席顧問、醫師/楊斯棓   《為什麼你的退

休金只有別人的一半?》作者/闕又上   (依姓名筆畫排序)   《台指期傻瓜當沖法,讓我本金翻5倍》   嗨投資共同創辦人、理財學院講師/何毅里長伯(獅王)   「HiStock嗨投資」創辦人/管繼正   投資理財頻道「麻紗宅在家」YouTuber/麻紗   統一期貨證期雙分析師/盧昱衡  

PG 財報進入發燒排行的影片

隔日沖買爆!菱生長紅突破卻爆天量收長黑!面板一日行情跌回原點!鴻海切入第三代半導體,碳化矽族群全倒?四維航漲停,散裝航運反彈有望?2021/08/06【老王不只三分鐘】

06:07 繼費半創高後,那斯達克也跟上腳步創高了,美股四大指數要怎麼觀察?
13:56 台股站不上月均線回檔休息一下,這算滿正常的吧?
31:41 聯電這次外資應該是來真的吧,昨天連投信也進來大買了!好強~

38:04 今天最熱的話題就是鴻海買旺宏6吋廠的事情,為什麼整個矽磊晶圓族群都被拖累了?
55:23 記憶體晶片的旺宏怎麼沒有慶祝行情?華邦電第二季財報超好也不漲,這族群真的是一個字.....
01:04:16 群創第二季賺二塊耶,怎麼漲一天又快回到原點了?

01:16:52 封測族群連著幾天大漲後,像是華泰跟菱生今天都大跌,還能抱嗎?
01:38:59 貨櫃航運一周過了好像真的就是這樣了!要不要談談今天有漲停的散裝航運?

本集談及個股有以下:2303聯電、6488環球晶、5483中美晶、3707漢磊、3016嘉晶、6182合晶、2337旺宏、2344華邦電、3481群創、2409友達、6116彩晶、2329華泰、6257矽格、6223旺矽、6525捷敏-KY、3264欣銓、6147頎邦、8150南茂、2449京元電子、8110華東、2369菱生、2615萬海、2603長榮、2609陽明、5608四維航、2612中航、2601益航、2637慧洋-KY、2606裕民、2605新興

#浦惠投顧 #老王不只三分鐘 #老王給你問 #老王愛說笑 #分析師老王 #台股

歡迎按讚臉書粉專,一天一篇免費財經解析:https://www.facebook.com/pg/winnstock
浦惠投顧官網:https://www.inclusion.com.tw/

-----------------------------------------------------------
※王倚隆(老王)為浦惠證券投顧分析師,本影片僅為心得分享且不收費,本資料僅提供參考,投資時應審慎評估!不對非特定人推薦買賣任何指數或股票買賣點位,投資請務必獨立思考操作,任何損失概與本頻道、本公司、本人無責。※

汽車業品牌管理策略及企業經營績效關聯性之探討

為了解決PG 財報的問題,作者許升瓏 這樣論述:

世界工業因全球化貿易快速發展,國際貿易的發達促使地球碳排放量逐步上升。各國政府對於環保議題開始有建設性討論及衡量碳排放標準,為各國工廠與物流貿易的碳排放減少、再生能源使用、能源使用效率及氣候政策等四大面向。各國政府推動減碳排放目標政策,提前至2030年禁止燃油汽車的新車銷售,推行綠色能源車補助政策。未來汽車產業主要動能不再是傳統燃油,而是綠色能源車。本論文研究對象個案公司為裕隆汽車製造股份有限公司,成立於1953年。2009年1月,裕隆汽車宣佈汽車自主品牌納智捷(LUXGEN)正式成立,LUXGEN結合了Luxury(豪華)與Genius(智慧) 兩項特質。2020年3月華創車電技術中心與鴻

海精密工業簽屬合資協議,設立「鴻華先進科技公司」,研發綠色能源車相關產業。論文研究方法以Hirose品牌鑑價模型計算裕隆汽車品牌價值。根據近5年公開財報數據,研究裕隆公司價格溢酬動因(prestige driver)、忠誠度動因(loyalty driver)、擴張力動因(expansion driver),探討汽車行業品牌戰略與績效管理之關係。

關於人生,我這樣投資:日本傳奇基金經理人的低風險未來戰略

為了解決PG 財報的問題,作者藤野英人 這樣論述:

  漲跌起伏的不安穩時代,你需要像投資家一樣思考   ☆狂銷5.4萬冊,日本亞馬遜讀者盛讚:「每個人都該看!值得納入國民教育的必讀好書!」   ☆闖蕩投資界30年、鑑識7,000位企業家的傳奇基金經理人,教你將投資的智慧應用於人生規畫   ☆上班族脫胎換骨的行動指南,破解3大財務迷思×掌握5種經營邏輯,你就是自己的超級成長股   你的每一個行動,究竟是投資,還是浪費?   這本書並不打算幫助你成為投資家,而是教你像投資家一樣思考、生活,親身實踐廣義的「投資」概念,也就是努力為未來積蓄「看得見的財富」與「看不見的資產」。   一聽見投資,就只會想到「投機分子」「錢滾錢」的人,恐怕很難在新

時代存活下來。   因為光有錢,其實救不了你的未來。   想成為真正的強者,就必須徹底擺脫上班族的舊思維,掌握投資家的智慧,並化作日日實踐的好習慣。   ☆本書前1/2,教你如何「像投資家一樣思考」——☆   ►投資的本質,由五大要素構成:   ・「自主性」(做想做的事)   ・「時間」(人人平等)   ・「金錢」(過去與未來的總和)   ・「決斷」(成功經驗的累積)   ・「運氣」(謙虛的心態)   ☆本書後1/2,教你如何「像投資家一樣生活」——☆   ►你的日常習慣,決定你的未來:   ・掌握早晨,就能掌握人生的主導權   ・在日常生活中豎起天線,磨練敏銳眼光   ・人際關係,其實

就是一種投資組合   ・自問自答×五分鐘=持之以恆的好習慣   ・傳奇基金經理人的投資心法:小額、緩慢、長期   本書將帶你從思維開始建立習慣;從習慣開始改變一生,   做出更傑出的決策,活得更快樂! 名人推薦   林珮玲(筆記女王Ada)   雷浩斯(價值投資者、財經作家)   楊斯棓(年度暢銷書《人生路引》作者、醫師)   愛瑞克(《內在原力》作者、TMBA共同創辦人)   蔡至誠(PG財經筆記版主)   歐馬克(Podcast馬克說書、馬克信箱製作人)   歐陽立中(暢銷作家、爆文教練)   ——專業推薦(依首字筆畫排序)   「投資的智慧可以運用到日常生活中,提升我們的時間運用

成效及生命品質。本書值得推薦給每一位想要讓生活更精采的人!」——愛瑞克(《內在原力》作者、TMBA共同創辦人)   「活在過去令人成長停滯,活在未來讓人好高鶩遠,唯有活在現在才能做出行動,也唯有行動才能帶來改變。恭喜拿起這本書的你,現在,你已經走在投資的路上了。」——歐馬克(Podcast馬克說書、馬克信箱製作人) 各界推薦   ★日本亞馬遜讀者受用無窮推薦★   「每個人都該看!值得納入國民教育的必讀好書!」   「這本書扭轉我的思考模式,鼓舞我展開無數挑戰。」   「膽小上班族最該讀的一本書!」 作者簡介 藤野英人   一九六六年出生於日本富山縣,早稻田大學法學院畢業。

  投資家、基金管理人。Rheos Capital Works Inc.董事長兼社長兼CIO。   曾在日本國內外大型投資管理公司擔任基金管理人,後來在二○○三年創業成立Rheos Capital Works Inc.。事業內容主要透過「一二三」系列證券投資基金投資日本的成長企業,同時也擔任一般社團法人投資信託協會理事。   他致力於投資教育,擔任JPX(日本交易所集團Japan Exchange Group, Inc.)學院院士、明治大學商學院兼任講師。   主要著作包括《提前看出好公司的非財務指標:鑑識 6,500 位社長的基金經理人珍藏筆記,挑股票、跟老闆,公司有沒有前途?比看財報

還準》《異想經濟學:如果哆啦A夢的神奇道具成真的話,世界將如何改變?》。 譯者簡介 黃薇嬪   東吳大學日文系畢業。大一開始接稿翻譯,至今已超過二十年。兢兢業業經營譯者路,期許每本譯作都能夠讓讀者流暢閱讀。 林詠純   台灣大學物理系、地質系雙學士,日本九州大學藝術工學府碩士,曾在民間研究機構擔任日文研究助理,現為專職日文譯者。譯有《大人的周末創業》《我最喜歡上班了》等書。 推薦序——借助投資智慧,幫助我們活出人生的最佳版本/愛瑞克 推薦序——投資的過去未來與現在/歐馬克 自序——打破未來不安的人生策略 思考1:投資家的思考模式 讓我們談談「風險」 投資不只是錢

的問題 投資的「能量」是怎麼構成的? 投資要素①:主體性 投資要素②:時間 投資要素③:金錢 投資要素④:決策 投資要素⑤:運氣 投資未來,會獲得什麼樣的報酬? 報酬①:有形資產 報酬②:無形資產 報酬③:充滿希望的未來 什麼是「浪費」的思考? 思考2:是什麼讓你「不行動」? 讓你裹足不前的思考誤區 偏見①:以為「風險會歸零」 偏見②:以為「存錢是好事,投資是壞事」 偏見③:以為「薪水是忍耐費」 習慣1:今天的「生活方式」決定你的未來 戰勝慣性的「一個問題」 小氣的有錢人 複利的力量 將投資思維結合日常習慣 投資家的眼光:在日常生活中豎起天線 投資家的輸出:揭竿而起,站到人前 投資家的時間

管理:掌握早晨,就能掌握主導權 習慣2:在漫長人生中累積「必要資產」 如何累積無形的資產? 投資家的交際術:建立人際關係的投資組合 投資家的自我磨練:留下印象的小訣竅 投資家的精進:學習是持續一輩子的事 開始挑戰「財務投資」吧! 結語——你要成為「社畜」還是「社虎」?   推薦序 借助投資智慧,幫助我們活出人生的最佳版本 愛瑞克(《內在原力》作者、TMBA共同創辦人)   市場上講授投資觀念的書很多,但是將投資思維運用到人生經營的則很少。此書為少數能夠將投資領域的智慧充分運用在我們生活中各個面向,而且生動有趣、不死板的一本傑出之作!   當我閱讀此書,不禁驚嘆作者的諸多理念,竟與

我平常幫知識交流平台TMBA學子們所做的教育內容高度雷同。他在日本,我在台灣,卻推廣著幾乎相同的知識和人生智慧。舉例而言,書中談到「建立人際關係的投資組合」,就好比我所倡導的理念:「投資時間在人身上,建立一個投資組合」。時間的投資比金錢的投資更重要,因為我們可以用時間從事勞動來換取金錢,卻無法用金錢買回我們逝去的時間。   所謂經營人脈,並不宜用「投機」的眼光,以為我們對他人好,他人就要同等地對我們好,而應改用「長期投資」的角度:今天我們付出時間幫助他人,並不能期待馬上賺到回報,而是要將時間分散投資在不同的人身上,因為將來永遠不知道哪天會需要借助哪些人。但假如今天都不做投資,將來一定沒有回報

。   所謂投資組合,必定是分散在不同產業、不同特性,差異性愈大愈好,這樣才能夠獲得最佳的「效率前緣」及投資綜效。當我們將時間付出在他人身上,有些人給我們的回報較高,有些人則較低,但這往往不是我們能預先計算出來的,都得等我們走到人生盡頭回顧時才會知道。愈是短視近利的人,我們愈不願意和他們相處,因為這樣的人在人脈經營方面所累積的投資成效很低。   我也相當認同書中所強調:「投資家的精進思維在於,學習是持續一輩子的事情。」每一位偉大的投資家,必定是愛好閱讀的人,例如股神華倫.巴菲特每天一定會讀完五百頁的財報;而他亦師亦友的事業夥伴查理.蒙格則是知名的跨領域大量閱讀者。我在拙作《內在原力:九個設

定,活出最好的人生版本》當中提倡廣泛閱讀之必要,因為「閱讀是靈魂的混血」,儘管我們無法决定自己的出身,但絕對可以選擇要閱讀哪些作者寫的作品,透過閱讀,與他們的靈魂對話,讓我們的思維與靈魂層次更接近大師,這就是改變內在品質、活出更好人生版本的最佳機會。   大道至簡,而且暢行無阻。好比包含萬有引力在內的許多自然法則,都是在整個宇宙中一體適用、毫無例外。我相信投資領域的許多極致智慧,也可以運用到日常生活中,提升我們的時間運用成效及生命品質,本書就是倡導此理念的代表作之一,值得推薦給每一位想要讓生活更精采的人!   願原力與你同在! 推薦序 投資的過去未來與現在 歐馬克(本文作者為Podca

st馬克說書、馬克信箱製作人)   人之所以會反射性地對新事物產生厭惡感,是因為眼光不自覺地看向 「過去」。   「以前的電影和音樂比較好。」   「這不就是複製以前的時尚嗎?」   會這麼說的人活在過去的體驗裡,他的成長就會停滯。   ——摘自本書內文   話說這本新書中所提及的概念,多是過去被講到爛的老生常談,現在問題來了,你覺得這本書的內容是在「複製」「以前的」成功學嗎?   基本上,會選擇拿起書,並且看到這段文字的人,也就是你,我猜是擁有成長心態,想提升自己,想讓生活更美好的人吧?   那麼你也應該知道,成功學,或說「心靈雞湯」這種東西,不是只要聽過、知道就好,最重要的是實踐。

  書中我最喜歡一句話是:「投資,是投入能量, 並在未來獲得回報的行為。」   我們來玩個心理測驗吧,如果要在這句話中畫出一個詞當作重點,請問你覺得哪個詞最重要呢?   選投資的人,你反應快速,直覺敏銳,生性樂觀,對未來充滿想法。但有時會因為心急口快而莽撞出錯或受騙上當。   選未來的人,你是個反射者,容易受到周圍環境的影響,有顆不安於室、不滿足於現狀的心,期許明天會更好。但有時會被認為個性猶疑,不太確定自己要的是什麼,活得有點茫然有點心累。   選能量的人,你是個懂得抓重點,對事物充滿好奇心的人,面對問題能夠切中要害,屬於善於分析的軍師型人物。但要注意,若態度上給人驕傲自大、憤世

嫉俗的感覺,則會產生人際問題。   選行為的人,你的潛意識力量強大,充滿聯想力,也是個細心,會注意蛛絲馬跡的人。想法天馬行空的另一面,就是要小心失焦與文不對題;有時候太害怕犯錯,過於謹慎與小心翼翼,會讓你錯失機會。   選回報的人,你是位精算師,也許有人說你現實,也許你是情緒勒索的高手而不自知,深思熟慮,做事先想後果是你的優點,要提醒的是若陷入思維盲點,小心聰明反被聰明誤。   以上只是搏君一笑,要抓重點,我們可以用換句話說的方式;有些老掉牙的講法表達了同樣的意思:「種瓜得瓜,種豆得豆」「要怎麼收穫,先怎麼栽」——所以重點在於「種」,在於「栽」,在於「投入」。   「投資,是投入能量,

並在未來獲得回報的行為。」   作者將能量分成五種:   ․自主性(想做的事)   ․時間(人人平等,所以要停止顯而易見的徒勞,把時間長期投資在成長可期的事物)   ․金錢(儲存著過去與未來的連結)   ․決策(成功經驗的累積)   ․運氣   而這五點能量,又可以濃縮成一件必須避免的事:「無自覺陷阱」。   我們經常不自覺地浪費時間,手機滑一滑就滑掉了一天、一周甚至一年;我們無法刻意去做自己想做的事,每天被柴米油鹽和突如其來的瑣事纏身,讓真正想完成的夢想就這樣生了灰塵;我們沒有自覺地在買飲料、購物消費,刷卡時完全沒有警覺,或是安慰自己那些都是小錢,但小錢累積起來就是一筆可觀的能量;

我們在做選擇時都憑著捷思,讓腦袋的自動導航為我們做決定,但是最速解常常不是最佳解,這樣的不自覺讓我們錯過了很多刻意練習、刻意選擇的機會;最後,我們是不是不自覺地待在舒適圈,不願意跨出新的步伐,不願意嘗試新事物,讓我們不自覺地與好運擦肩而過。   要如何避開「無自覺陷阱」呢?只需做一個簡單的實踐:在進行任何事之前,都先問自己:「這是投資?還是浪費?」   活在過去令人成長停滯,活在未來讓人好高鶩遠,唯有活在現在才能做出行動,也唯有行動才能帶來改變。   恭喜拿起這本書的你,看到這篇文章的你,現在,你已經走在投資的路上了。 自序 打破未來不安的人生策略   各位,你們會思考未來嗎?

  對於金錢,是否總有那麼一點不安呢?這股不安的感覺,究竟從何而來?      令和元年(二○一九年)六月,日本金融廳的報告書《高齡社會的資產形成與管理》提出了所謂「兩千萬養老問題」,引發民眾熱議。      這份報告書指出,「目前六十歲的人口中,約有四分之一可活到九十五歲」,而當中的「夫妻兩人如果都活到九十五歲,若僅準備兩千萬日圓,將不足以應付退休生活」這句話,更是震驚全日本。      為什麼這句話會引起軒然大波?      在日本,多數人二十歲左右開始工作,到六十歲退休,也就是總計工作四十年。假設人人都可以活到將近一百歲,也就意味著我們必須準備退休後四十年所需要的存款。      這表示

:「你必須從二十歲開始工作四十年,同時準備四十年退休生活的儲備金。」     關於這點,你怎麼看?   乍聽之下似乎很困難吧?      距今約五十年前,也就是一九七○年的日本人平均壽命,大約是六十七歲。      當時一般退休年齡是五十五歲,而多數人進入五十大關後就會逐漸衰老,甚至被認為「接下來就無法繼續工作了」。      年金制度的設計理念,就是為了照顧這些人。也就是說,政府推估退休後需要仰賴年金過活的時間大約是十二年。      問題是,民眾的平均壽命逐漸延長,政府沒辦法照顧全體國民的退休生活。這是我們實際面臨到的問題,恐怕也是民眾「擔憂錢不夠用」的真正原因。      那麼,我們應該

怎麼做才好?   ・解決方法非常簡單   什麼方法能夠消除對於未來金錢問題的不安呢?      一般人會想到的第一個方法,就是趁年輕時多賺點錢。也就是賺到足夠的錢,使退休生活無後顧之憂,但這似乎只有少數菁英能夠辦到。      第二個方法則是減少支出,盡可能節約生活。你可以堅持賴在父母家裡不搬出去、三餐自己煮等,利用這些方法一點一滴存下退休資金,而這大概是多數日本人最喜歡的做法。   這兩種方法在坊間書籍中已經多次被提及,並且被分別歸類為「成功術」「節約術」。   站在投資家的立場,我想告訴各位的解決方式,是這兩者之外的方法。   投資家的解決方法第一招,就是趁著身體健康、還能夠工作

時延長工作年限。   人類壽命愈來愈長的同時,「健康壽命」(無須照護亦不必臥病在床,能夠正常生活的狀態)也隨之延長。既然如此,理應將以往規定的退休年齡,從六十歲推遲到七十甚至七十五歲。   投資家的第二招則是拿部分收入去投資,替未來做準備。長期小額投資也能夠逐步建立資產。   消除未來不安的策略只有這四個方法:最前面提到的兩個方法,以及投資家的兩個方法。   這四個方法並非只有其中一個才是正確答案,而是必須配合每個人的收入與生活狀況,將這四個方法排列組合使用。   但也不是所有人都能夠接納並實際應用,   原因在於,一般人對於「延長工作年限」「拿部分收入去投資」等投資家的解決方法,

抱持著很大的誤解。   ・我們對投資家的三大誤解   這些誤解,主要可分為三大類。   第一類是缺乏自立的觀念。   社會的穩定必須建立在「自助、互助、公助」,也就是自己幫助自己(自助)、家人朋友互相幫忙(互助)、政府支援(公助)的交互配合。   有工作能力的健康人士以自助為基礎;因生理因素無法工作的人則需要互助或公助支援,這才是社會應有的樣貌。   錢不會從天上掉下來,所以最重要的原則就是自己賺錢,靠自己生活,用自己的力量替未來做好準備。   「自己負責」聽起來或許嚴苛,但社會整體的基礎就是「自行負責、自立自強」。自己的人生自己負責,原本就是天經地義。   假如你很健康、可以

工作,卻期待互助或公助,只能說你缺乏自立能力。   如果連「有能力工作卻不這麼做的人」都需要政府援助的話,勞動人口將會降低,最終導致國家也走向滅亡。   不管是什麼樣的社會和國家,其根基都建立於有能力工作者皆努力工作賺錢。   第二類誤解就是勞動觀念。   本書後文將會詳細說明,許多人誤以為「工作就是忍受討厭的事,或做些違反個人意願的事」。   長期忍受龐大的職場壓力,或靠體力硬撐的工作方式,都會使人對工作心生排斥。   你必須把眼光放遠,想想:「我現在的工作,能夠愉快持續到七十歲嗎?」   假如答案是辦不到,你就得思考:「什麼樣的工作才能持久進行?」「我是否應該轉行?」「是否該

找份副業?」並藉此改變工作方式。   最後一類誤解,就是大多數人的投資理財觀念低落。   關於這一點也將會在後頭詳細談到,但以日本為例,大約百分之五十的日本人不曾學過、也沒有打算去接觸投資理財。   主要是因為民眾多數認為:「從事投資、學習投資,就像是在做壞事。」   ・改變生活方式,就趁現在   回到我一開始提到的日本金融廳報告書。那份報告書中整理了高齡社會所帶來的環境轉變以及因應之道。   事實上,這份報告書並沒有直接斷定:「夫妻兩人要活到九十五歲的話,只準備兩千萬日圓是不夠的。」而是希望提醒民眾注意老後的財務狀況。   然而,媒體卻扭曲內容,以偏頗的報導來吸引民眾目光,甚至

令人懷疑他們根本沒有確實看過報告書內容。而日本民眾的輿論方向也因此被牽著鼻子走,令人遺憾。   「如果無法徹底扭轉國民的思維,國家的國力將會在不安籠罩下愈來愈衰退。」   身為投資家,我對此滿懷危機意識。   為了確保自己能夠工作到七十歲、七十五歲,「自我投資」的觀念不可或缺。   日本金融廳在報告書中提到的投資,是採用「長期、累積、分散投資」的方式,事實上正是最典型的低風險投資法。     只要你像個投資家一樣般思考、生活,就能夠解決這一切問題。     正確理解「投資」觀念,並將投資行為運用在自己的人生中,你的未來必然充滿希望。   我認為「兩千萬養老問題」是日本的轉捩點。面對這

個轉捩點,我們的行動將決定今後的歷史發展。   我秉持著身為歷史的一部分的自覺,打算和各位聊聊「投資」這件事。   本書內容,全都是我以投資家身分一路走來所學到的訣竅。期望各位能夠因此打破對未來的不安,活出更踏實的人生。   〈讓我們談談風險〉 二〇一九年,平成時代畫下句點。 長年以來,日本的經濟成長始終停滯不前,這是因為日本的經濟體質偏向謹慎保守,習慣規避風險。 尤其在高齡化問題日益嚴重的背景下,任何組織都是由上一代的年長者霸占關鍵位置,組織內部的新陳代謝遲緩,導致年輕人缺乏發揮能力的舞臺,新的價值觀也無法在社會扎根。於是,儘管時代不斷變遷,日本社會仍舊無法擺脫舊有思維,更難以萌生成

長的新芽。 另一方面,樂於挑戰新事物的年輕人卻愈來愈多。 他們成立新創公司,以三十幾歲之姿擔任董事,坐領高薪,或是成為專業的部落客、YouTuber,靠著產出內容賺錢。對年輕人來說,擁有副業或兼差已經是職場常態,也有愈來愈多人選擇一般上班族以外的工作方式。 他們的共通之處在於勇於面對風險,獲取更多的回饋(成果)。 他們不害怕改變,把時間與金錢投注在自己和公司,換來更多的收入與更多的個人時間。在日本整體經濟發展停滯之際,有一部分人仍在扎實地「成長」。 這份「勇於面對風險」的態度,就是「投資」的態度。 在投資的世界中,風險是指「收益的不確定性」。 不去面對風險,就無法獲得收益;反過來說,想要獲得更

多收益,就必須接納不確定性(風險)。但是多數人討厭改變,他們盡量避免面對風險,喜歡維持現狀,因此無法挑戰任何事物。 探討「人性與風險」這項問題時,我經常提到日本史的一段插曲,也就是在奈良時代(西元七一○~七九四年)及平安時代(西元七九四~一一八五年),日本派出遣唐使前往中國這段歷史。 當時的船隻約有二十公尺長,航海技術也尚未成熟,因此渡海前往中國的船隻約有一半都會沉沒,成功抵達的機率只有百分之五十。 儘管如此,仍有大約一百名遣唐使搭上了船。他們是當時的高官與留學生,也就是所謂「超級菁英」。 日本在遣唐使的時代一共派出四艘船,因為他們推測出發的船隻當中,有兩艘船會沉沒,而回來的船隻則會有一艘沉沒

。 即使多達三百位菁英與財產將會沉入海底,日本人仍然想要學習中國的政治體制、文字、文化、宗教。從前的古人是如此渴望向外面的世界學習,而且願意「承擔風險」,因此人類絕對不是天生無法面對風險的物種。 新價值誕生時,勢必會伴隨著風險。

財報重編對審計委員會品質的影響

為了解決PG 財報的問題,作者楊淨淳 這樣論述:

本碩士論文旨在研究財報重編是否有達到提升公司審計品質之目的。過去文獻指出,財報重編會使公司產生多種負面影響,重編公司可能會積極提升審計品質,以降低重編的損害程度,亦有可能消極對待此事,僅修正有誤財報,沒有改善公司審計品質之意願。本文以美國的公開上市公司作為研究樣本,審計委員會的品質作為公司審計品質的指標,計算審計委員會品質的分數,以重編宣告前一年和後一年的分數變化作為判斷公司審計品質是否提升的依據。實證結果顯示財務重編確實能讓重編公司的審計品質獲得改善,重編公司會以主動積極的態度,設法減輕重編帶來的不良影響,本研究證實了財務重編在改善公司治理方面扮演著舉足輕重的角色。關鍵字:財報重編、審計委

員會、審計品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