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GT stock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股價、配息、目標價等股票新聞資訊

另外網站VGT Vs. QQQ: One Wins By A Hair - Seeking Alpha也說明:ETFs VGT and QQQ have very similar technology-focused objectives, ... position in the shares of QQQ either through stock ownership, options, ...

中原大學 財務金融研究所 陳若暉所指導 董佳珊的 FinTech ETF波動性不對稱之實證探討 (2018),提出VGT stock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FinTech ETF、ARMA-GARCH模型、EGARCH模型、GJR-GARCH 模型、Jump模型、價格不對稱。

而第二篇論文中國文化大學 地學研究所 王義仲、朱子豪所指導 王瑞源的 以衛星影像評估不同林相碳儲量之研究—以新竹林區南庄事業區為例 (2010),提出因為有 植被指數、碳儲量、複廻歸分析、倒傳遞類神經網路分析的重點而找出了 VGT stock的解答。

最後網站12 important things you should know about Vanguard VGT ETF則補充:The Fund seeks to track the performance of a benchmark index that measures the investment return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stocks. Specifically the MSCI US ...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VGT stock,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FinTech ETF波動性不對稱之實證探討

為了解決VGT stock的問題,作者董佳珊 這樣論述:

在2015年全球最熱門的議題「金融科技,FinTech」,顛覆性新型的產業受到各國政府、法人和投資人等關注,而後續金融科技新創公司也發展出新型產業相關金融商品,短短成立不到2年的FinTech ETF,在2018一年內獲利18.86%,因而受到投資人關注,期盼跟上潮流,掌握有利可圖的機會。 本研究針對金融科技ETF、金融ETF與科技ETF數據進行價格不對稱探討,以2016年9月16日至2019年1月17日為日資料頻率。使用不對稱模型是由Nelson (1991) 提出的EGARCH、Glosten, Jagannathan and Runkle (1993) 提出的GJR-GARCH以

及Barndorff-Nielsen and Shephard (2004)提出的Jump模型進行實證探討。本文先確認ARMA-GARCH的組合,運用ARCH效應將殘差消除,接著實證結果指出,在EGARCH模型中,發現每組ETF都有價格波動不對稱性,且具有槓桿效應,也表明壞消息大於好消息之情況;而GJR-GARCH模型中,確認金融ETF有價格波動不對稱性,再針對不同的波動性證實的壞消息會大於好消息之影響;最後,在Jump模型,發現科技ETF最具有離散效應,但透過Ljung-Box Q 統計量得知這個離散效應不會持續很久。 本研究發現,在金融科技ETF、金融ETF與科技ETF價格波動不對稱

相比之下,金融ETF與科技ETF使用EGARCH、GJR-GARCH和Jump模型精準測量後,有價格波動不對稱的優勢。由於金融科技ETF因2015年才開始受到全球矚目,發展還需要一段時間醞釀,未來前景可期,可進一步觀察與研究。

以衛星影像評估不同林相碳儲量之研究—以新竹林區南庄事業區為例

為了解決VGT stock的問題,作者王瑞源 這樣論述:

因全球暖化現象日益嚴重,引起全球各國正視二氣化碳的遽增問題,並於1997年在日本京都簽約國會議中達成「京都議定書」簽署共識,以共同推動全球節能減碳任務。協約中明訂造林及森林採伐之二氧化碳吸收或排放之淨值,可併入排放減量值計算,並列為該國之抵減量,所以森林擔任二氧化碳儲存和吸收的重要角色,對減緩溫室效應有相當大的貢獻。據研究顯示,森林調查資料與遙測技術的結合,成為碳儲量、碳庫及碳吸存量的主要方法,尤其依據聯合國跨政府組織間氣候變遷專門委員會良好做法指南(Intergovernmental Panel on Climate Change Good Practice Guidance, I

PCC GPG)(2003)指出,遙測技術特別適用於國家土地使用、土地使用變遷的實證及林業碳庫的評估(the national Land Use, Land-Use Change, and Forestry Carbon pool, LULUCF),特別是地上部生物量的估算。因此,IPCC提出建議可整合遙測資源及生態模式(ecological models),用以提供「聯合國氣候變遷綱要」之評估需求。 職是之故,本研究即採用地面調查資料與遙測影像結合之方式,來估測森林的碳儲量之變化情況。實驗中,選用福衛2號及IKONOS-2衛星影像為研究素材,並採用統計「複迴歸(MRA)」與「倒傳遞類神

經網路(BPN)」、CBMRA及CBBPN等模式作為分析之技術,主要之探討重點為,不同解析度影像的碳儲存預測能力、MRA 、BPN 、CBMRA及CBBPN的預測精度差異。地面調查之林木資料係由林務局提供,共複查了55個永久樣區,推估之樣區材積總量為868.37 m3。另外,從福衛2號及IKONOS-2衛星影像中,則萃取了NDVI、TNDVI、RVI、DVI等植被指標,並與地面調查資料作MRA、BPN、CBMRA及CBBPN分析比較。依實驗RMSE的比較結果顯示,高解析度影像之判釋預測力優於低解析度影像,GBISC法對於資料的預測精度有提升效果,顯示遙測技術對於地方性尺度的森林監測,可以達到有

效的監測效益,建議應予充分利用及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