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t&t蠟燭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股價、配息、目標價等股票新聞資訊

at&t蠟燭的問題,我們搜遍了碩博士論文和台灣出版的書籍,推薦班傑明.富蘭克林寫的 富蘭克林(3版) 和ChristopherRyan的 樂園的復歸?:遠古時代的性如何影響今日的我們都 可以從中找到所需的評價。

另外網站雪松蠟燭的價格推薦- 飛比價格Feebee也說明:瑞典LELO Flickering Touch Massage Candle 香氛精油蠟燭(雪梨&雪松). 1,280. PChome24h購物 ... 【AT&T】BlF法國百年蠟燭廠經典系列三重奏(琥珀/雪松/牡丹)200g.

這兩本書分別來自五南 和大家出版所出版 。

國防大學 社會工作碩士班 陳依翔所指導 陳裕凱的 軍職新手父親的因應策略:角色衝突的觀點 (2021),提出at&t蠟燭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軍職父親、新手父親、角色衝突、因應策略。

而第二篇論文國立清華大學 材料科學工程學系 周卓煇所指導 沙納瓦茲的 具有新型主體和電荷傳輸材料的高效率濕式燭光有機發光二極體 (2021),提出因為有 高效率、燭光有機發光二極體、溼式製程、主體材料、載子遷移材料的重點而找出了 at&t蠟燭的解答。

最後網站AT&T - Marais 瑪黑家居選物則補充:Authentique 真實、Terroir 風土、Tradition 傳統秉持著對傳統法國風土的浸淫和理解,AT&T在歐陸尋覓還未被歷史遺落的風土與人情之味,希望在全世界工業化的浪潮下, ...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at&t蠟燭,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富蘭克林(3版)

為了解決at&t蠟燭的問題,作者班傑明.富蘭克林 這樣論述:

  歷經兩百餘年不衰的勵志奇書,   改變無數人命運的美國精神讀本!   十八世紀美國最偉大的科學家、著名的政治家和文學家   他,一介窮小子如何邁向成功之路?   身為父親,無論如何都想教給兒子最重要的事!   《富蘭克林自傳》的出版具有劃時代的意義。它在一七七一年動筆,一七九○年完成,前後歷時十九年之久。這部傳記可以說是在讀者如饑如渴的等待中出版的。一經問世,立刻被翻譯為法文,被一搶而光。這部傳記是因為富蘭克林這個傳奇人物而受到世人青睞的。年輕人都希望學習富蘭克林成功的秘訣,他們把這本書當成「人生指導」讀物;再者,富蘭克林寫出了「美國夢」,「到美國去發財致富」成了影響力很大的口號;第三,

這部書在美國文學史上有舉足輕重的影響,它打破了當時的寫作常規,成為一部小說自傳體,被譽為清教徒的《奧德賽》史詩和世界上最優秀的自傳之一。   作者簡介 班傑明.富蘭克林(1706-1790)   有史以來最傑出的美國人之一。著名的政治家、科學家,亦是出版商、印刷商、記者、作家、慈善家;更是傑出的外交家及發明家。他是美國革命的重要領導人之一,還曾進行多項關於電的實驗,發明了避雷針、雙焦點眼鏡、蛙鞋等等。他的《窮人理查年鑑》包含了大量關於勤儉致富與為人處世的精采箴言,被譽為美國文化的基石,對美國人的價值觀產生了深遠的影響。他的《自傳》更是以其所包含的人生奮鬥成功感悟,以及對善與美德的褒揚,

而被公認為是改變了無數人命運的美國精神讀本。 譯者簡介 蒲隆   蒲隆(李登科)甘肅定西人,1941年生。畢業於西北師大外語系,1981年獲山東大學文學碩士學位,隨後任教於蘭州大學英語系。1994-1995年獲選富布賴特學者,在哈佛大學從事狄金森研究與翻譯,後譯成《狄金森全集》。翻譯出版英美文學名著三十餘種,如索爾.貝羅的《洪堡的禮物》、斯托夫人的《湯姆叔叔的小屋》、維吉尼亞.吳爾夫的《歲月》、約瑟夫.康拉德的《吉姆老爹》、勞倫斯.斯特恩的《項狄傳》、約翰.厄普代克的《兔子歇了》,以及《培根隨筆全集》、《愛默生散文選》等。   譯者導言 第一部 第一章 第二章 第三

章 第四章 第五章 兩封信 第六章 第二部 第七章 第三部 第八章 第九章 第十章 第十一章 第十二章 第四部 第十三章 致富之路 富蘭克林年表 序   愛默生有一本著作叫《代表人物》,論述柏拉圖、斯維登堡、蒙田、莎士比亞、拿破崙、歌德等六位世界偉人。若要選一名美國「代表人物」,而且只選一人,我想,非富蘭克林莫屬了。我這麼說有三點理由。   第一,富蘭克林的經歷與美利堅民族的成長過程有著驚人的相似之處。一六二○年,英國的幾十名清教徒不堪忍受英國國教的迫害,便租乘「五月花」號帆船漂洋過海,歷盡艱險,經過六十六天航行,到達美洲,建立一個以清教徒為核心的「普利茅斯殖民地」。時間上,

雖然不是英國在美洲建立的第一個殖民地,而是第二個,但無疑是影響最深遠的,此後移民源源不絕。有以波士頓為中心的「麻塞諸塞海灣殖民地」,將普利茅斯合併進去。再往後,不同教派、不同民族的移民接踵而來,新的殖民地陸陸續續建立,如賓夕法尼亞的移民主要是貴格會教徒,有相當一部分是德國人。在一七七六年七月四日《獨立宣言》發表以前,已經有十三個殖民地。這十三個殖民地都在東岸,合眾國成立後,移民便不斷地西進,疆域一直擴展到西岸。這個新生的國家不斷吸納外來移民,不斷發展壯大,到第一次世界大戰,已經成了一個舉足輕重的強國,此後一百年的發展當代人有目共睹。   富蘭克林,是清教移民的後代,出生在麻塞諸塞海灣殖民地的

中心波士頓,就在「五月花號」到達美洲一百餘年後。一七二三年,十七歲的少年富蘭克林不堪忍受哥哥的虐待,也忍受不了因寫文章惹起的殖民地政府和清教善男信女們的敵視,隻身一人搭船南下。一路上千辛萬苦,經紐約,再到費城,從學徒做起,靠自己的勤奮、智慧自立門戶,成了成功的印刷商,又辦報紙,又當郵政局長,從事公益事業,出任殖民地議會議員,最後成為開國元勳之一。富蘭克林樂觀、寬容、積極進取的性格體現整個民族的性格。富蘭克林處理問題的手法也給日後美國的國策提供樣板,最典型的就是《自傳》中他寫的「告蘭開斯特、約克、坎伯蘭三縣居民書」,將利誘與威脅結合起來,這不就是美國一貫奉行的「胡蘿蔔加大棒」的原始版嗎?   

第二,從以上的簡要敍述可以發現,富蘭克林正好就是窮小子積極上進最後定會獲得成功,所謂「美國夢」的體現者。   第三,美國有一種土生土長的哲學——實用主義,嚴格說起來,富蘭克林雖不是哲學家,也不是這種哲學的創立者,但他的思想行為莫不體現出這派哲學重視實驗、實效、實用的三大特點。思想產生行為,行為必有效果,要研究思想正確與否,與其從思想本身辯論,倒不如看它行為的效果如何。一個學說如果能夠解決問題和困難,就是真理,猶如能把病人治好的處方就是良方一樣,效用就是檢驗真理的標準。這代表實驗室的精神,也代表美國人一直崇尚功利的態度。我從沒見過哪本書使用use這個詞的頻率有《自傳》這麼高。   由此看來,

富蘭克林無論從生活經歷上,從人生理想上,甚至從哲學理念上都是個道道地地的美國「代表人物」。無論是愛默生論述的六個代表人物,還是我在這裡說的這位美國代表人物,因為都是民眾的「代表」,就不可能是橫空出世、天馬行空、獨來獨往的天才。富蘭克林是一位順應時勢,靠自己勤學苦幹打造出來的通才。所以愛默生的《代表人物》的思想與「時勢造英雄」的觀點相當吻合。富蘭克林無疑是一位文化英雄,造就這位英雄的時勢又是怎樣的呢?   富蘭克林生於一七○六年,卒於一七九○年,他的一生幾乎貫穿整個十八世紀。在思想史上,十八世紀被稱為「啟蒙時代」,又被稱為「理性時代」。主張理性,就要推崇科學,破除迷信。偉大的科學家牛頓在一六八

七年出版他的《數學原理》,揭示了一個按一定規律井然有序運轉著的宇宙,這是智力健全的男男女女可以認知的,它並不是一個無法探知的上帝隨心所欲地驅動著的神祕東西。到了十八世紀,研究科學蔚然成風,從王公貴族、宮廷仕女到廣大民眾,關心研究科學成了一種時尚,這從《自傳》中也可略見一斑。時不時有人從英國到北美巡遊講學,富蘭克林正是聽了關於電的講座後才開始對這門學問感興趣。一位經營印刷所的老闆,後來又有公務纏身,居然在電的實驗與觀察中做出巨大的貢獻,可見當時人們對科學的興趣。我們從《自傳》中得知,參觀實驗的人絡繹不絕,富蘭克林只好另外找人協助,而此人之後居然靠為人講授、演示實驗賺了一筆錢。這種局面可能與我們一

度熱衷氣功的情況不相上下。   牛頓的宇宙論引起宗教觀的重大轉變。牛頓的科學觀並非把上帝打翻在地,而是仍然承認上帝創造宇宙,是「第一動力」。但他創造宇宙後,就讓宇宙按照設計好的規律運轉。這樣,宇宙就像是一隻鐘錶,上帝是這宇宙鐘的製造者。他不像加爾文教所認為的那樣無處不在,無時不在,時時處處都在干預人間事務,而是把自己的意志體現在日月星辰、風雨潮汐、山川草木、飛禽走獸以及作為萬物靈長的人類身上。這就是所謂的「自然神論」。在宗教史上,十八世紀是自然神論風行的時代。《自傳》不只一處講到作者的宗教觀。富蘭克林對宗教儀式的淡漠,對各宗各派教規、教義的不以為然,就是以這種自然神論為出發點。   既然宇

宙按一定規律運轉,那麼人類社會一定也有規律可循,於是十八世紀的有識之士力圖發現並運用這些規律改良社會。由於對科學的尊重減弱對神的尊崇,也減輕人們對奇蹟、對聖書、對國王教士的神聖不可侵犯的迷信,而更專注於人本身,於是慈善事業開始興盛。在這種風氣的影響下,富蘭克林重視公益事業,從鋪馬路、清垃圾、設路燈、消防、巡夜等發展到辦公共圖書館、辦學校、辦醫院、建立民兵防禦體系。富蘭克林是宣導者,帶頭捐款,但沒有眾人的回應配合,他一個人成不了氣候。我個人覺得,有的人為了取得成功,可以養成富蘭克林的勤奮、節儉、節制、謙卑等美德;有的人當了官,除了作秀,也可以為大眾服務辦事,留一些政績。而富蘭克林許多公益事業都是

他身為一介平民時提議、奔走、鼓吹、出資興辦的,而且總是小心謹慎不把功勞往自己身上攬,這點對於固守「不在其位,不謀其政」觀念的人來說實在可感可嘆!   要建立一個美好的社會,人人從我做起,從小事做起,固然很重要,但解決根本問題還要看政府,因為它掌握著百姓的命運。於是啟蒙時代的人把目光投到政府身上。英國哲學家洛克一六九○年發表《政府論》否定「君權神授」的觀念,提出有名的「社會契約」論。按照這種觀點,政府是人們之間達成的「社會契約」產物,按照這個契約,人們把一定的自由交給政府,以保護自己生命、自由和財產的天賦權利,交出自由並不意味著就永遠喪失這些自由,政府如果違犯天賦權利壓迫弱者,就應當被推翻。這

樣,理性時代的人就主張政治變革。過去人們透過教會解決問題,現在則透過反叛解決。所以,在政治史上,十八世紀是一個革命的時代。一七七六年以《獨立宣言》發表為標誌的美國革命(一般稱為「獨立戰爭」)進入高潮,富蘭克林是該宣言的起草委員會成員之一(《獨立宣言》主要由傑弗遜起草,經過富蘭克林與亞當斯的修改)。一七八九年法國大革命爆發,富蘭克林則是美國幾位開國元勳中與法國關係最密切的一位。可惜,富蘭克林的《自傳》還沒寫到他作為革命家的事蹟,他就去世了。   在文學藝術史上,十八世紀是古典主義(又稱新古典主義)興盛的時代。古典主義推崇古希臘羅馬經典作家的創作規範,反對文藝復興熱情奔放、詞藻浮華的風氣。這個時

代的作家注重秩序、邏輯、節制、精準、正確、雅趣、得體,主張文學藝術的實用價值,要為人服務,追求勻稱、統一、和諧、優雅、明晰,避免晦澀、神祕,目的是愉悅、教導、匡正主要作為社會動物的人。它重理智,輕感情,講究才智。富蘭克林的《自傳》雖不屬於詩歌、小說、戲劇這類純文學,但他自小刻意模仿當時《旁觀者》報上面那些對英語散文發生過重大影響的勸善文章,文筆平易求實,幽默風趣。富蘭克林一生喜歡讀書,在《自傳》中提到二、三十位作家的作品,其中有普魯塔克的《名人傳》、色諾芬的《回憶蘇格拉底》、班揚的《天路歷程》、笛福的《論計畫》、科頓.馬瑟的《論行善》、洛克的《人類理解論》、羅亞爾港先生們的《思維的藝術》、特賴

恩的《健康長壽和幸福之道,或話說節制》、泰弗諾關於游泳及其他人關於航海術和算術等方面的著作等等,可以明顯看出它們的實用性。少年時代的富蘭克林也喜歡詩歌,曾寫過《燈塔悲劇》等兩首敍事歌謠,他哥哥印出來讓他拿到街上叫賣,但他父親不喜歡他「作詩」,認為將來生活指望不上它。但富蘭克林對同時代人蒲柏、德萊頓、艾狄生、愛德華•楊等人的詩作耳熟能詳,隨時能憑記憶引用評述。其實當時波士頓、費城等地文風很盛,讀書作詩寫文章大有人在。從《自傳》看出,他在波士頓時,哥哥辦報,有一幫人為報紙寫文章,他的好友約翰•柯林斯讀書比他更全面。按富蘭克林父親的判斷,柯林斯的文章在文筆的優雅、章法的嚴謹、表達的明晰方面都勝過富蘭

克林,富蘭克林只不過是拼寫、標點規範一點而已。不幸,此人後來染上酒癮,毀了前程。在費城,富蘭克林有三個朋友一起讀書作文,互相觀摩切磋,其中一位是立志要當大詩人的拉爾夫,雖然寫詩成就不突出,但他後來成了英國有名的政論作家。富蘭克林投宿過的小店店主竟然效仿約翰•科頓「惡搞」維吉爾《埃涅阿斯紀》的辦法歪改《聖經》。富蘭克林打工的凱默印刷所的工人阿奎拉•羅斯居然詩寫得還差強人意,他死後,老闆凱默打好腹稿直接排出了《挽歌》,讓富蘭克林印刷。凡此種種,說明富蘭克林成為一名作家,是有其環境薰陶的,否則他讀書研討的「共圖社」和會員制收費圖書館無法建立。   在啟蒙時代,富蘭克林被看作美國最偉大、最風光的人物

。歐洲人認為他比法國的代表人物伏爾泰偉大,比盧梭聰明。一七八五年,傑佛遜被任命為駐法公使接替富蘭克林,人們向傑佛遜祝賀時,這位後來的美國總統答道:「誰也取代不了他,先生;我只不過是他的接班人。」確實,誰也無法將他取代;他是獨一無二的。   《自傳》無疑是富蘭克林這位代表人物的代表作。它的意義只需讀第七章的「兩封來信」就會明瞭,在這裡沒有必要把已經說透的意見再換句話說重複了。富蘭克林的經歷肯定比這本薄薄的《自傳》寫的豐富得多,我覺得他在材料的取捨上,緊緊把握著這麼一條主線,就是按時代的要求完善自我,造福社會,一切從教育後人著眼。   現在歷史似乎已經不僅是任人裝扮的玩偶,簡直成了任人捏揉的泥

巴。玩偶你盡可以隨心所欲裝扮,但大致模樣還在,是定了型的;泥巴則不然,你想捏成扁的,它就是扁的,你想揉成圓的,它就是圓的。這些年,一些國家和地區的歷史教科書反覆修改,這難道不是在捏揉泥巴嗎?作為個人歷史的傳記何嘗不是如此!從這個角度講,我的感覺是,富蘭克林《自傳》的可信度比我讀過的某些名人的回憶錄和自述真實得多。我說「感覺」,因為富蘭克林個人的歷史只有他本人最清楚,後人很難全面掌握他成為公眾人物之前的思想行為。   富蘭克林的可貴之處就是他敢於亮醜,寫年輕時犯的錯誤,而這些錯誤在我們看來,是不好曝光的「隱私」。如他在第二次去費城的船上險些上了兩個年輕女子(後來才知道她們是妓女,在船上幹偷竊勾

當)的當;別人介紹的對象沒成,惹得慾火中燒,便去尋花問柳,又怕染上性病;他還曾對朋友託他關照的女友心懷不軌,動手動腳,碰了一鼻子灰;與山盟海誓的未婚妻離別後只給她寫過一封信就把她忘在腦後等等。類似的情節可以在郁達夫的日記和盧梭的《懺悔錄》中見到,但郁達夫、盧梭都是在潦倒的逆境中寫這些事情。他們與其在「懺悔」自己,不如說在「宣洩」憤懣,「控訴」社會。而富蘭克林則是在夕陽無限好的晚年寫的,而且是寫給自己的兒子看。相比之下,一些名人總喜歡美化自己,文過飾非,甚至對眾人皆知的失節行為在回憶錄和自傳中隻字不提,彷彿從沒發生過一樣。這種欺世盜名的做法怎麼能喚起人們的敬仰之情呢?人非聖賢,孰能無過,富蘭克林

把這些人所不知的不光彩事亮出來,目的是要警示後人:他跟自己的一些朋友不同的是,他能知錯改錯,才有日後的成功。   上面的幾件事,一般人不肯寫在自傳裡。但常人認為非寫不可的,富蘭克林卻偏偏不寫。遇見一個人,第一印象往往是此人的相貌。但奇怪的是,在《自傳》裡見到的人,都不知道他或她長得怎麼樣,包括他的父母、兒女、妻子等近親屬。船上的兩個年輕女子引誘他幾乎上當,他看上人家的女友,給他介紹的對象他認為「值得一追」,難道外貌不起一點作用?富蘭克林只描寫一點他父親的體型,「他體格健美,中等身材,比例勻稱,結實有力」。   富蘭克林不寫外貌,卻喜歡寫人的聲音。例如他說父親「嗓子清亮悅耳」,寫到他樓上住的

一位老處女時,說她「談話娓娓動聽」,寫到懷特菲爾德牧師時,說「他的聲音洪亮清晰,一字一句毫不含糊」,又說「聲音抑揚頓挫,百轉千回,達到了爐火純青的境界,一個人哪怕對主題不感興趣,光聽演講也覺得心曠神怡,其感受就像聽了一段優美的音樂一樣」。在談到亨普希爾宣教士時,他說「他的聲音優美動聽」。這顯示富蘭克林對音樂的愛好,他在一天二十四小時的行動計畫中專門列了「音樂」一項。也許他把聲音看作一個人的內在品質,是透過訓練可以改進,而容貌則是表面的,不可更改,所以他更看重聲音。他對愛慕的T太太是這樣描述的:「她很有教養,頭腦明達,舉止活潑,談起話來娓娓動聽。」   富蘭克林一般也不寫一個人的衣著打扮,只為

他自己破例,說他剛到費城時「穿的是工作服」,半年後衣錦還鄉時,「我比以前在他這打工時穿得好多了,一身時髦的新西裝,胸前佩戴一隻懷錶,口袋裡裝著近五英鎊的銀幣。」這是故意讓哥哥看的。   富蘭克林一生到過的官府私宅不計其數,但他從來沒有描寫過任何建築和陳設,倒是對幾乎沒有陳設的一間屋子有所記述:「房間十分乾淨,沒有什麼家具,只有一塊墊子,一張上面擺著一個十字架和一本書的桌子,還有一張她拿給我坐的凳子。壁爐上方是一幅畫,畫的是聖維羅妮卡展現著一塊手帕,上面有基督神奇的血面肖像」為什麼要寫這種場景呢?富蘭克林說,「我將她作為一個例證說明,維持一個人的生命和健康需要的收入微乎其微。」   富蘭克林

到過很多城市鄉村,但他不描寫景象,他經常到海上和陸上旅行,他也不描繪沿途風光。只有一處可以算得上是景物描寫:「早晨,透過水深測量等法發現離港口不遠,但陸地被大霧籠罩,無法看見。九點左右霧開始升起,就像劇院的布幕,從水面上升起來,露出法爾茅斯鎮、港裡的船隻和周圍的田野。對於長期只見一片汪洋,別無景色可看的人來說,這真是一幅令人賞心悅目、美不勝收的景象!更使我們欣喜的是,終於擺脫戰雲彌漫造成的憂慮。」富蘭克林到英國還專門參觀懸石壇和威爾頓公館、花園和勳爵珍藏的古董,但只這樣提了一筆,再沒有相關的描述。   如果說,人的長相衣著、建築陳設、海陸風光,只是外在的表面現象,沒有必要描述,那麼人的感情可

算最深邃的內在東西了。但古典主義重理智、輕感情,富蘭克林對親情和愛情更是理性對待,著筆簡略。《自傳》著墨最多的是他父親,而最能體現親情的母親卻一筆帶過「我母親同樣也體質很好。她哺育了自己生的十個子女。」他隻身出走半年後回家時,「我出人意料地露面使全家驚奇不已」,仍未專門提及他母親。而他的外祖父,因為在科頓•馬瑟的書中提到,說他是「虔誠而又博學的英國人」,富蘭克林竟然寫了一段,還抄錄他的一首詩。   可見出身卑微的富蘭克林對親屬中有點名望的人是何等重視。富蘭克林在《自傳》中沒有寫喪親的悲痛,寫他為二老立了一塊碑,上面刻了幾句話,文字可謂經濟到家了。倒是寫到兒子因得天花而夭折的事時,說他「悔恨萬

分」,因為沒有給孩子接種疫苗,這是把它作為一個教訓告誡世人。富蘭克林的房客幫他提了一門親事,他承認「這姑娘確實值得追求」,而且「認真追求」過一段時間。這門親事像談一筆生意,富蘭克林要求女方陪嫁一百英鎊替他還債,對方拿不出錢就拉倒了。他的另一門親事是近鄰和老相識的女兒里德小姐,富蘭克林說「我對她滿心敬佩,無限愛慕,而且有理由相信,她對我也是這樣」。   但富蘭克林去了英國,寫過一封信說一時回不來,然後就把他們的「海誓山盟」忘在腦後。兩年以後回來,里德小姐已經嫁人,但丈夫不知去向,見面後他們又「舊情復燃」,結婚了。富蘭克林寫道:「事實證明她是個賢內助,看顧店面,幫我很多忙,我們齊心協力,事業興旺

,互相努力,讓對方幸福。這樣我算盡力改正那個重大的錯誤。」從以上事例不難看出,在對親情和愛情的處理上,富蘭克林不愧是理性時代的代表人物。   我覺得富蘭克林《自傳》的魅力主要在於用樸實親切的語言說事實,用幽默風趣的口氣講道理。我們好像不是在讀一本文縐縐的書,而是在聽一位智慧長者講故事。他能把人與事講得活靈活現,不妨聽聽他剛逃到費城時的狼狽相吧:「那時我穿著工人裝,因為像樣的衣服還在海上往這裡運。我折騰一路,身上髒得不成樣子,口袋塞滿了髒襯衣和臭襪子。   我人生地不熟,不僅一個人都不認識,而且不知道去哪兒找住處。我旅途勞頓,又是走路又是划船,且沒有充分的休息。我餓得前胸貼後背,身上全部的錢

就是一元荷蘭幣,和約合一先令的銅板。銅板我給船家當路費,起初他們不肯收,因為我也出力划船,但我執意要他們收下。有時一個人錢少時比錢多時出手更大方,也許是怕被人看不起的緣故吧!……不考慮錢幣不同,只要便宜不要管麵包的名稱,我要價值三便士的麵包。於是他給我三個又大又鬆的麵包卷。   份量這麼多讓我嚇了一跳數量之多,不過我還是接了過來,由於口袋裝不下,我便兩手臂各夾一個麵包,嘴裡咬一個。……我到碼頭上喝了些河水,加上一塊麵包卷,已經把肚子撐大,我便把剩下的兩個麵包給跟我同船的一個女人和她的孩子,他們正等著繼續走。」   富蘭克林講起道理,淺顯風趣,更讓人折服。如說到倫敦商店開門晚時,他評論道:「

倫敦的居民寧願在燭光下生活,在日光下睡覺;又常抱怨對蠟燭課稅,燭油價太高,真是有點荒唐。」再聽這樣的評述:「人因把握千載難逢的機會而得幸福者寥寥可數,由日積月累的小惠而生者比比皆是。如此說來,你若教一個窮小子如何刮鬍子,如何保養剃刀,也許你對他一生的快樂做出的貢獻勝於給他錢。錢會花光,只剩下胡亂花用的悔恨。   但若教會他刮鬍子,免除一連串的苦惱,不必苦苦等待理髮師,不用碰他們髒兮兮的手指,不用聞他們臭烘烘的氣息,不必忍受他們硬刮的疼痛。想什麼時候刮鬍子,全看自己的方便,工具順手,操作自如,天天享受著這樣的樂趣。」譯到這類議論,我不由得想起蘇東坡讀王安石《桂枝香》一詞後的嘆語,「此老乃野狐精

也!」翻譯《自傳》時,我每每想起從前翻譯過的培根的《隨筆》,感興趣的讀者不妨仔細比較,二者相通的地方太有意思了。   《自傳》頁數不多,但內容極其豐富,涉及政治、經濟、宗教、法律、新聞、出版、民族、移民、軍事、教育、讀書、寫作、醫療、衛生、城建、公益、消防、航海、婚姻、習俗、文學、科學、邏輯、辯論、修辭、飲食、治安、交友、健體、修身、養性、信仰、外語學習等人類生活的各個方面。這些除了教育價值外,還極具史料價值。富蘭克林少年時代就刻意模仿《旁觀者》報上的文章,後來幫哥哥印報,在上面發表匿名文章。   在費城又自己辦報,寫文章,因此知道如何用最經濟的文字傳達盡可能多的資訊,給人盡可能多的教益。

自傳和回憶錄很容易枝蔓無邊,收束不住,給人主題不清、用意不明的印象,而富蘭克林的《自傳》完全不是這樣。它就像一座精心修剪過的古典園林,布局周正,主題分明,設計者認為多餘的東西無論多麼好看,也一律刪除。   富蘭克林的《自傳》是美國的第一部傑作,至今仍然是美國著作中讀者最多、影響最大的。我在上世紀五十年代就見過中文譯本,不知道解放前還有沒有,近年來聽說新譯本不下二十種,可見它受歡迎的程度。在這種局面下,出版社要我再譯一種,我感到不可能做到什麼獨到之處,一時沒有答應,後來找到兩個很好的版本,才決定接受這個任務。一個是Anthology of American Literature 上的《自傳》全

文,一個是The Norton Anthology of American Literature上的全文。這兩個版本一是有較詳細的注釋,因為《自傳》涉及的是真人真事,不像小說是虛構的,所以對裡面的人和事有確切的了解很重要。因此我把這些注釋基本上都譯出來,這也許是其他譯本所欠缺的;二是它們嚴格遵從富蘭克林的手稿,編者不隨意分章,更沒有像有的譯本加很多標題。你想想誰給兒子寫封信,還分第一章、第二章,甚至每章還有標題?這兩個版本保留了富蘭克林不同於現代用法的標點,我部分也採用原來的標點,沒有標準化處理。   還有一點需要說明的是,這篇「導言」的一些關於時代背景的資料也來自Anthology of

American Literature。另外,有幾個詞這裡需要解釋解釋。一個是natural philosophy,意思是「自然科學」。這在大型的英文詞典和英漢詞典上都有,我依據的兩個原本上都注為natural science,因此富蘭克林用的philosophy指的都是「科學」而不是現在意義上的「哲學」;一個是province,漢語的對應詞是「省」。英國行政區分沒有省,古羅馬把義大利以外由羅馬總督管轄的各個地區稱province,可以譯為「省」。   在《自傳》中它指由英王派總督管轄的殖民地,譯成「省」也不算錯,譯成「殖民地」也可以。我用了一個含糊的詞「地區」,以便與colony有所區別,

因為現在我們經常有「國家和地區」的說法。但絕對不能譯為「州」,因為我們說的美國的「州」原文是state,它的本義是「國」,這是北美十三個殖民地獨立後才出現的詞,因為獨立了,就成了state(國),再不是大英帝國的colony(殖民地),或者province(省),十三個state聯合成一個統一的國家,就叫The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我們譯為「美利堅合眾國」。雖然province變成了state,但領導人仍叫governor,我們翻譯時卻從「總督」換成了「州長」。富蘭克林的《自傳》中出現過兩次state,一次是neighboring states,有人譯為「鄰國」,

其實應為「鄰州」,指與賓夕法尼亞相鄰的州,因為富蘭克林在世時,合眾國尚無「鄰國」可言,不是法國和西班牙的殖民地,就是散居著印第安人的地帶,它們都不能叫「國」。   還有一處是states and princes,這裡的states既不是「州」,也不是「國」,而是貴族,查Webster大詞典,有一個定義是:obs(廢):a person of high rank(as a noble),我譯培根的《隨筆》時遇到過不止一次,而且文中也將它與princes並列,注釋是noble men。第三個是人們不知道Pennsylvania這個詞的由來,它是由Penn和Sylvania(wooded land

,即林地)合成的。Penn即William Penn,一六八一年英王查理二世把這片土地賞賜給他,以表示對其父海軍上將William Penn征服牙買加的大功的獎勵。於是這塊土地便取名為Pennsylvania,我們按讀音譯為「賓夕法尼亞」。既然「賓夕法尼亞」意為「賓的林地」,那麼Penn必須對應為「賓」才對。   由於很多人不知道Penn與Pennsylvania的關係,所以我見到的相關文字把Penn譯為「佩恩」或「潘恩」等,總之沒有一個譯為「賓」的,因為《英語姓名手冊》就譯為「佩恩」,如果這樣,「賓夕法尼亞」就應當順應人名譯為「佩恩夕法尼亞」了,可是這個地名的翻譯已經固定,我們只能倒過來讓

人名順應地名,否則就互不搭界了。二○○六年我應約翻譯John Updike的Rabbit at Rest,該書寫的是賓夕法尼亞的事,裡面有Penn Park,我譯為「賓園」。我特意給編輯寫信說了上面的道理,請他不要改為「佩恩」,編輯採納了我的建議,算是挽救過來了。   本書收入《致富之路》一文,這是二十年前我為《美國的歷史文獻》一書翻譯的。此文雖短,但在富蘭克林的作品中,重要性不亞於《自傳》,尤其在一些文選嫌《自傳》篇幅太長時,《致富之路》就是首選。此文在《自傳》中專門有記述。我相信從題目到內容讀者一定會感興趣的。   富蘭克林未能把《自傳》寫完就與世長辭了。當然,誰寫自傳也不可能把自己死

亡的情況都寫進去,這就是「自傳」與他人寫的「傳記」的一大差別,因為傳記可以把傳主的死亡,甚至身後的一些事情寫進去。富蘭克林的《自傳》由於缺少作者最重要的一個階段,所以我特意從“美國文庫”的Franklin一書中翻譯出十分詳盡的「富蘭克林年表」,以彌補《自傳》的缺欠,而且讀者還可以把作者寫過的幾十年的事情與「年表」加以對比,也是件很有意思的事。 蒲隆 二○○八年十二月於蘭州 第一章 一七七一年寫於特懷福德聖阿薩夫主教家 親愛的兒子: 對於獲取祖先的趣聞軼事,哪怕是一星半點,我向來都是樂此不疲的。咱倆在英國的時候,我在親屬間周旋打聽,為達到目的風塵僕僕,多方奔走,當時的情景恐怕你還記憶猶新吧!

眼下我想,如果了解一下我的生平景況(其中很多你並不熟悉),或許你也會同意。再說,我目前在鄉下閒居,指望過一個禮拜無人打擾的清靜日子,於是我坐下把這些大小事情一一為你寫下來。 此外,我這麼做還有一些別的原因。我生於貧寒之家,長於無名之戶,如今不僅家境富裕,在世界上還小有名氣,還有,我一輩子福星高照,我為人處世的種種手段,托上帝之福,取得了立竿見影的功效。對於這些,我的子孫後代也許願意了解,因為他們或許會發現其中有些對他們的境遇也同樣適用,因此也宜於效仿。 那份福氣,每當我進行反思時,使我有時情不自禁地說,如果有人提議讓我選擇,我會毫無異議,願意從頭再活一遍,只要能享有作家們的權益:「出第二版時可

以把第一版上面的某些差錯予以修正。」除了修正錯誤,如果可以的話,我想把一些凶險情事改得叫人覺得更順心一點。即使此舉遭到拒絕,我還是願意接受這個提議。不過,既然再活一遍沒有指望,只好退而求其次,最像再活一遍的事情似乎就是對這一生反思了;要使這種反思盡可能地經久不衰,就是訴諸筆墨。 談起自己,談起自己當年的壯舉,老年人自然喜歡喋喋不休,我也在所難免。有人出於對老人的尊敬,只好硬著頭皮聽一聽,但我的叨叨絮絮不會令人生厭,因為這番話可以讀,也可以不讀,那全隨自己的意願。 最後,(我還是先承認為妙,因為矢口否認也沒人會信)也許我會大大地滿足自己的虛榮心。其實,我總是聽見或看到毫不虛誇的開場白,緊接著就是

無意義的東西。人大多不喜歡他人虛榮的行為,而自己的那顆虛榮心再大也處之泰然。然而我對於虛榮,總是以禮相待;因為我相信,虛榮對於愛慕者也好,對於周圍的人也好,往往都是有益無害。因此,在很多情況下,如果有人將自己的虛榮當作人生的慰藉而感謝上帝,那也不足為怪。

軍職新手父親的因應策略:角色衝突的觀點

為了解決at&t蠟燭的問題,作者陳裕凱 這樣論述:

本研究起源於研究者個人成為軍職新手父親後的父職經驗,試圖理解軍職新手父親對於父親角色的認知,在育兒工作上的處境,以及工作與家庭間在何種狀況下會產生衝突,而其因應的方式又為何。為深入探究這群父親進行父職參與的樣貌,和角色衝突的類型與因應的策略,本研究採取深度訪談的質性研究方法,訪談八位育有0至2歲嬰幼兒子女之國軍志願役父親。透過訪談資料分析,研究者有下列五點發現:一、父親角色是動態而非一成不變的二、軍職新手父親較少行為上的角色衝突三、軍職父親多數請家人協助解決照顧問題四、軍人習慣快速解決問題五、國軍育兒政策口惠而不實據此,針對研究發現進行討論後,研究者進一步提出以下四點結論:一、父親是不斷重新

建構的角色二、工作是軍職新手父親的雙面刃三、軍職新手父親以解決衝突的行為策略為主四、家人是軍職新手父親最重要的後援綜上,軍職新手父親如同兩頭燒的蠟燭,在軍職工作與照顧嬰幼兒時常面臨顧此失彼的狀況,因此在時間有限的條件下常選擇用快速解決問題的方式處理衝突,也在面對無可奈何的情境時會依靠家人的幫助渡過難關,並為了孩子成長的需求建構多樣化的父親角色,這些都是軍職新手父親為了扮演好父親角色所發展出獨特的父職參與樣貌。

樂園的復歸?:遠古時代的性如何影響今日的我們

為了解決at&t蠟燭的問題,作者ChristopherRyan 這樣論述:

「男人為了性付出愛,女人為了愛付出性」,真的是如此嗎? 如果一夫一妻是人類的天性,為什麼「忠誠」如此困難? 什麼又是「忠誠」?是不是只有性的忠誠,才是忠誠?   在遠古漁獵採集社會的人類的性生活,是開放的、分享的,從而是生趣盎然、性致蓬勃的,那是一個性的樂園。然而進入農業時代後,人類彷彿墮入了集體的「失樂園」,性成為社會規範管控的對象,戀人從此擔心、害怕對方出軌,人類社會的集體焦慮與恐慌由此而來,溢出規範的「亂象」與惡夢也從未終止。本書提出的警醒是:如果社會規範違背了人類演化而來的本性,我們的身體也會起而反抗。   本書作者分析三十多個人類社群的性關係與社會形態,以及人類猿類近親的生態

觀察,從超過四百多種專書、期刊論文及最新研究成果消化整理,寫成本書,融合了人類學、心理學、考古學、靈長類動物學等跨領域學科知識,充滿爭議、引人深思。全書各篇與德斯蒙德‧莫利斯《裸猿》、理查•道金斯《自私的基因》、賈德•戴蒙《第三種猩猩》等大師名作對話,展現熱烈文字攻防,處處機鋒。   在本書的提醒之下,我們必須承認,在人類的歷史和現代社會中──   ▌雜交、亂倫、戀童、通姦、性虐待與被虐,幾乎無處不存在。   ▌一夫多妻、母系社會、換偶制度,並非沒有前例。   ▌要求人一輩子自始至終只愛一個人,只和同一個人做愛,似乎不這麼容易。   但曾幾何時,人類的性變得如此扭曲、令人羞恥?太多教訓已經

證明,父權體制下的家庭與婚姻制度早就破洞百出,不論男女都深受其害。然而,許多科學研究往往將當前一夫一妻制的文化偏好投射至遠古的史前時代,試圖讓人認為這樣的婚戀家庭型態自古以來就自然存在,事實上卻絕非如此理所當然。   我們自以為活在性解放的年代,但當代的人「性」卻充滿了無法大聲說出的真相。「別人告訴我們該如何感覺」,和「我們真正的感覺」,兩者之間的衝突就是這個時代的人們無所適從、從慾求不滿到慾望橫流的主要原因。一般的簡單答案並無法解決人類情慾生活的核心問題:男人和女人的慾望、幻想、反應、對性的態度為何如此不同?人類外遇、離婚的頻率越來越高,卻又為何不選擇完全跳脫婚姻?許多人婚後激情消散得如此

之快又是為何?男人、女人在地球上一同演化,為什麼二者根本來自不同星球的說法竟會引起這麼多男男女女的共鳴?   本書所探討的就是這樣一個巨大而重要的命題。作者不單調侃、挖苦既有成見,在書中提出的各式各樣實際案例同樣出人意料,幾乎戳破我們對於性的一切「所知」。   人類都從「樂園」而來,能否重返樂園?或樂園已不在,我們如何另尋出路?本書就是對此提問的追尋。   或許衛道人士不免將本書視為一部「敗德」、「離經叛道」之作,但這本書最大的問題,或者該說唯一的問題,就是太過誠實,太過犀利。讀過本書後,我們將會對內心難免冒出的邪惡念頭,有更多同情的理解,並能指出其原始的起源。這是一本談論性的書,更是一

本談論人性的書,對於人類的性與社會關係,有突破性的觀點與影響,並為此複雜、奧妙的命題,嘗試進一新解。   本書要強調的是:「性」這件事並不那麼神聖,唯有看穿這個迷思,把「性」從道德的神壇上請下來,才能真正感受愛的可貴。 名人推薦   本書榮登《紐約時報》、亞馬遜網路書店暢銷榜,《NEWSWEEK》書評推薦。精采口碑推介如下:   ■「令人激動的好書……不論大家是否同意書中所寫,這些議題都需要一再辯論直到找出結論為止。」──德瓦爾(Frans de Wall, Ph.D.),《猿形畢露》(Our Inner Ape)作者、靈長類動物學家   ■「自1948年金賽對美國大眾發表《金賽報告

──男性性行為》(Sexual Behavior in the Human Male)以來,談論人類的性的書當中以這本最為重要。」──丹‧薩維奇(Dan Savage),美國知名性事專欄作家   ■「〔本年度〕我最喜歡的書……除了幽默風趣、下筆犀利、令人擊節之外……我們以為自己很知道自己是誰,這樣理所當然的傳統觀念彷彿一座所羅門的聖殿,被本書信手拈來又扎扎實實砸毀,讓我不禁思考還有哪些事情是自己以為知道實則大錯特錯的,也讓我迫不急待想弄明白。」──彼得・薩格(Peter Sagal),全國公共廣播電台(National Public Radio)主持人   ■「好一個吹皺一池春水……揮刀砍

向幾乎所有關於人類本性的重要概念:活在地球上,貧困是無可避免的結果;人性本殘暴;人類經演化而成一夫一妻。」──《新聞週刊》(Newsweek)   ■「較之社會理論界的其他主張,類似〔這些的〕想法或許更能拯救婚姻。真的。」──美國線上(AOL)   ■「這是一本絕對必讀的好書,畢竟第一次有一本談性的書讀起來和……嗯,你知道……做起來一樣好玩。」──《譚崔新聞》(Tantric News)  

具有新型主體和電荷傳輸材料的高效率濕式燭光有機發光二極體

為了解決at&t蠟燭的問題,作者沙納瓦茲 這樣論述:

大多數商業用照明燈具,由於含有藍光的威脅,因此,沒有合理化使用的正當性。尤其入夜後過量使用藍光,不僅容易影響身體健康和破壞生態環境。藍光往往會擾亂晝夜節律,增加罹患癌症的風險,抑制褪黑激素的產生,損害對光敏感的眼球細胞,造成夜空污染,並破壞藝術品。這些問題可以透過使用蠟燭和白熾燈泡等低色溫光源來解決。然而,蠟燭的閃爍問題和白熾燈泡的高功耗使它們不受歡迎。因此,燭光有機發光二極管 (OLED) 被設計為無藍光、無閃爍且更節能。OLED元件通常透過乾式或濕式製程製作。儘管乾式製作可以提高元件表現,但它仍有規格大小的限制、材料浪費和製造成本高等問題。相比之下,濕式製作的特點是生產成本低、材料利用率

高、能夠使用可撓性基板並使用卷對卷方法製造大面積元件。然而,透過濕式製作技術實現高效的燭光 OLED 具有挑戰性。本論文的主要目的是開發一種結構簡單的高效燭光OLED。為了滿足這一需求,首先本論文研究了一系列新型主體材料,如:DB-01、DB-03 和 DB-13,以製造高效的黃色磷光 OLED。研究結果顯示,主體 DB-03 和黃色客體PO-01 的元件達到44.6 lm/W 的最大能量效率 (PEmax),比常見主體 CBP 的元件高 59%。高效率可能歸因於 DB-03 的特性,例如合適的最高佔據分子軌道/最低未佔據分子軌道 (HOMO/LUMO)、高效的主客體能量轉移、高三重態能量和高

電荷遷移率。然後,利用所獲得的黃色 OLED 元件製造具有橙紅色 (Ir(2-phq)3)客體的高效燭光 OLED。研究結果顯示,在 100 cd/m2 下,10wt%的 Ir(2-phq)3客體元件的最大能量效率為 23.7 lm/W,色溫為 1,700 K。最後,依序研究了四種電子傳輸材料(TmPyPb、PO-T2T、3P-T2T 和 TPBi)和四種電洞傳輸材料(Spiro-2CBP、m-MTDATA、KK-14 和 NPD)以進一步提升元件效率。其中,含有電子傳輸層 PO-T2T 和電洞傳輸層 KK-14 的元件表現出最高效率,最大能量效率為 50 lm/W(即電流效率為 45 cd/

A,外部量子效率為 20% ),最大亮度為 42,851 cd/m2,在 100 cd/m2 時色溫為 1,732K。此外,該元件表現出 1.36% 的褪黑激素抑制敏感度和視網膜最大允許可暴露極限56,857 秒(16 小時)。電子傳輸層PO-T2T 的高載子遷移率和高三重態能量以及電洞傳輸KK-14 的高三重態能量、低表面粗糙度和高透明性可歸因於優異的元件表現。其超高效率且人體友善的燭光 OLED 展示了濕式製程製作的高品質 OLED 在市場上的潛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