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ittorrent中文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股價、配息、目標價等股票新聞資訊

bittorrent中文的問題,我們搜遍了碩博士論文和台灣出版的書籍,推薦董天一寫的 IPFS原理與實踐 和史帝芬.維特的 誰把音樂變免費都 可以從中找到所需的評價。

另外網站BitTorrent 7.10.5 - 软件下载也說明:bittorrent中文 版下载软件简介. BitTorrent 下载工具软件可以说是一个最新概念P2P 的下载工具、它采用了多点对多点的原理,一般简称BT(BitTorrent) 也 ...

這兩本書分別來自機械工業 和天下文化所出版 。

國立中正大學 財經法律系研究所 姚信安所指導 舒彥綸的 論數位時代下著作權授權機制 (2021),提出bittorrent中文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數位時代、著作權授權、集體管理、強制授權、音樂著作、孤兒著作、著作權利資料庫、著作權登記、區塊鏈、智慧合約。

而第二篇論文銘傳大學 法律學系碩士在職專班 劉玉中所指導 鄭淑如的 民事訴訟法第二五五條訴之變更與追加之探討 (2020),提出因為有 訴之變更、訴之追加、請求之基礎事實同一、當事人之變更、當事 人之追加、社會事實同一說、判決基礎事實同一說、紛爭關聯同一說、共同訴訟、訴訟參加、任意當事人變更、主觀訴之合併的重點而找出了 bittorrent中文的解答。

最後網站bt下載工具BitTorrent 中文免安裝 - 免費軟體資訊則補充:bt下載工具BitTorrent 中文免安裝 BitTorrent是由布萊姆·科亨與BitTorrent公司開發,是全球第一套BitTorrent協定的點對點檔案上載/下載軟體(也 ...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bittorrent中文,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IPFS原理與實踐

為了解決bittorrent中文的問題,作者董天一 這樣論述:

這是一部從實現原理和工程實踐兩個維度深入講解IPFS和Filecoin的著作。作者是中文社區內非常有影響力的三位IPFS/Filecoin佈道者,本書得到了IPFS&FileCoin創始人以及IPFS官方(協議實驗室)的高度認可和強烈推薦。   為最大化滿足讀者需求,書中不僅介紹IPFS技術細節、區塊鏈相關知識、Filecoin專案技術細節,還加入了大量作者們在開發中的經驗和技巧。為了適配當下及未來較長時間內讀者的實際使用環境,書中所有案例都是基於生態鏈中較新的軟體發展工具和前沿的軟體發展技術編寫的。   本書分為三大部分: 第一部分基礎篇(第1章) 全面介紹了IPFS的源起,概念、優勢和應用

領域,旨在幫助讀者瞭解IPFS相關基礎背景知識,從宏觀層面認識IPFS技術所具有的創新性。   第二部分原理篇(第2~5章) 旨在幫助讀者深入理解IPFS和Filecoin的運行原理與工作機制。首先深入分析了分散式雜湊表、塊切換式通訊協定、版本控制、自驗證檔案系統MerkleDAG和MerkleTree等底層基礎知識,然後對IPFS協議棧中包含的7層子協議了進行了剖析,接著解析了Multi-Format、libp2p、IPLD三大IPFS核心模組,最後用了一整章的篇幅詳細剖析了Filecoin項目。   第三部分實戰篇(第6~8章) 以工程化的方式,從基礎至進階,介紹了IPFS技術的實際使用,

包括安裝、配置、交互、入網、API、內容發佈、資料保存、私網搭建等內容,之後通過兩個不同風格的實際項目案例向讀者展示了基於不同語言所實現的IPFS協定棧的使用方法。   董天一(飛向未來) 畢業於北京大學軟體工程專業,資深IPFS技術專家、架構師,國內IPFS、Filecoin技術領域的先驅者和佈道者,過去兩年在國內舉辦相關線下活動30餘場,對 IPFS 技術在中國的推動和普及起到了關鍵作用,在 IPFS 社區享有很高的聲譽。 現就職於電商行業,在中型電商系統的架構、設計與實現方面有豐富的經驗,擅長高併發、微服務、ServiceMesh等技術。曾就職於Oracle亞洲研發

中心,專注於資料庫相關的設計與開發工作。 資深區塊鏈技術專家,早期的參與者,對區塊鏈和分散式存儲技術有著深刻的認識和見解,為多家大型上市公司提供過區塊鏈技術的諮詢和培訓服務。 戴嘉樂 資深IPFS技術專家,國內首批IPFS技術佈道師,“中國IPFS開發者沙龍”系列活動創辦人。 畢業於電子科技大學軟體工程專業,曾擔任百度地圖高級後端研發工程師,參與構建過高併發下的高可用分散式後端系統和基於地理圍欄和即時通勤路線的位置推薦系統。 黃禹銘 國內IPFS和Filecoin領域早期的研究者、佈道者和投資人。新加坡國立大學博士生,主要研究方向為分散式運算和區塊鏈。目前的研究興趣包括區塊鏈的共識機制

、證明機制和激勵模型。   推薦序 讚譽 前言 基礎篇 認識IPFS 第1章 認識IPFS2 1.1 IPFS概述2 1.1.1 IPFS的概念和定義2 1.1.2 IPFS的起源4 1.2 IPFS與區塊鏈的關係8 1.2.1 區塊鏈基礎8 1.2.2 區塊鏈發展10 1.2.3 IPFS為區塊鏈帶來了什麼改變14 1.2.4 Filecoin:基於IPFS技術的區塊鏈專案15 1.3 IPFS的優勢與價值16 1.3.1 IPFS的優勢16 1.3.2 Filecoin與其他區塊鏈存儲技術的對比21 1.4 IPFS的應用領域23 1.5 本章小結25 原理篇 理解I

PFS 第2章 IPFS底層基礎28 2.1 分散式雜湊表(DHT)28 2.1.1 Kademlia DHT29 2.1.2 Coral DSHT36 2.1.3 S/Kademlia DHT38 2.2 塊切換式通訊協定(BitTorrent)41 2.2.1 BitTorrent術語含義42 2.2.2 P2P塊切換式通訊協定43 2.2.3 阻塞策略44 2.3 版本控制(Git)46 2.4 自驗證檔案系統(SFS)54 2.4.1 SFS設計55 2.4.2 自驗證檔路徑57 2.4.3 用戶驗證58 2.4.4 金鑰撤銷機制58 2.5 Merkle DAG和Merkle Tr

ee59 2.5.1 Merkle Tree60 2.5.2 Merkle DAG63 2.6 本章小結65 第3章 IPFS協議棧66 3.1 身份層(Identity)67 3.2 網路層(Network)68 3.3 路由層(Routing)69 3.4 交換層(Exchange)71 3.4.1 BitSwap協議71 3.4.2 BitSwap信用體系75 3.4.3 BitSwap策略75 3.4.4 BitSwap帳單76 3.5 對象層(Object)77 3.6 文件層(File)79 3.7 命名層(Naming)83 3.7.1 IPNS:命名以及易變狀態83 3.7.

2 自驗證命名83 3.7.3 人類友好名稱84 3.8 本章小結85 第4章 IPFS模組解析86 4.1 Multi-Format86 4.1.1 Multi-Hash87 4.1.2 Multi-Base90 4.1.3 Multi-Addr92 4.1.4 Multi-Codec95 4.1.5 Multi-Stream 98 4.2 libp2p98 4.2.1 libp2p的功能99 4.2.2 libp2p核心原理101 4.2.3 libp2p的用途108 4.3 IPLD109 4.3.1 IPLD資料模型110 4.3.2 內容識別符(CID)112 4.3.3 CID解

碼規則115 4.4 本章小結116 第5章 Filecoin117 5.1 Filecoin項目簡介117 5.1.1 Filecoin項目的起源117 5.1.2 Filecoin 專案的價值118 5.1.3 Filecoin的價值交換市場119 5.1.4 優化互聯網的使用120 5.2 Filecoin與IPFS之間的關係120 5.3 Filecoin經濟體系122 5.3.1 Filecoin 的分發與使用122 5.3.2 Filecoin 礦工收益結構123 5.4 Filecoin技術體系總覽124 5.4.1 Filecoin系統基本概念125 5.4.2 Fileco

in交易市場運行簡介125 5.4.3 Filecoin區塊鏈資料結構127 5.4.4 Filecoin 區塊鏈運行原理129 5.5 去中心化存儲網路通訊協定(DSN)130 5.5.1 Put、Get、Manage操作130 5.5.2 拜占庭問題與存儲錯誤133 5.5.3 DSN協議中的兩類基礎操作134 5.5.4 存儲節點操作協定138 5.5.5 檢索節點操作協議141 5.5.6 網路操作協定143 5.6 Filecoin交易市場145 5.6.1 存儲市場146 5.6.2 檢索市場148 5.7 Filecoin 區塊鏈共識機制151 5.7.1 共識機制概述151 5

.7.2 共識機制要解決的3個問題152 5.8 複製證明(PoRep)和時空證明(PoSt)157 5.8.1 存儲證明的6種定義157 5.8.2 存儲證明成員159 5.8.3 複製證明(PoRep)160 5.8.4 時空證明(PoSt)163 5.8.5 複製證明 PoRep和時空證明PoSt的實現164 5.9 網路攻擊與防範173 5.10 其他特性176 5.10.1 Filecoin智能合約176 5.10.2 Bridge互聯系統177 5.11 本章小結177 實戰篇 應用IPFS 第6章 IPFS開發基礎180 6.1 安裝IPFS180 6.1.1 通過安裝包安裝1

80 6.1.2 通過Docker安裝183 6.1.3 通過ipfs-update安裝184 6.2 IPFS倉庫配置初始化185 6.2.1 初始化185 6.2.2 訪問設定檔186 6.3 與IPFS檔案系統進行交互190 6.4 加入IPFS網路環境193 6.5 與HTTP Web交互195 6.6 API使用 196 6.6.1 IPFS命令列用法197 6.6.2 IPFS協議實現擴展200 6.6.3 IPFS端API200 6.7 本章小結202 第7章 IPFS開發進階203 7.1 在IPFS中發佈動態內容203 7.2 持久保存IPFS網路資料206 7.3 操作I

PFS Merkle DAG208 7.3.1 創建Merkle DAG結構208 7.3.2 組裝子塊資料209 7.3.3 塊與對象的區別210 7.3.4 操作Block210 7.3.5 操作Object211 7.4 IPFS Pubsub功能的使用212 7.5 私有IPFS網路的搭建與使用215 7.5.1 環境準備216 7.5.2 共用金鑰216 7.5.3 上傳金鑰至節點217 7.5.4 添加啟動節點217 7.5.5 啟動並查看各個節點217 7.6 本章小結219 第8章 IPFS專案實戰220 8.1 利用go-ipfs優化Git分散式服務220 8.1.1 依賴

安裝221 8.1.2 初始化Git倉庫222 8.1.3 IPFS網路掛載223 8.1.4 用Git從IPFS網路克隆倉庫225 8.2 基於js-ipfs搭建一個流媒體播放系統227 8.2.1 構建Node.js開發環境227 8.2.2 使用Webpack構建專案229 8.2.3 開發播放機模組231 8.2.4 開發狀態列模組233 8.2.5 引入js-ipfs模組235 8.2.6 實現拖拽上傳237 8.2.7 從IPFS中讀取流媒體至播放機238 8.2.8 處理流媒體播放狀態240 8.2.9 開發總結241 8.3 本章小結242

論數位時代下著作權授權機制

為了解決bittorrent中文的問題,作者舒彥綸 這樣論述:

著作權法保障了著作權人的權益,肯定人類精神的創作並保障其人格及財產價值不容任意侵害,藉由權利的保護更可給予創作之誘因,最終能促進文化發展。但網路數位科技發展快速的現代,利用著作的方式也不斷日新月異,串流、雲端技術的成熟,以及個人終端設備的普及,最終形成了數位匯流現象。此時對於著作的授權與利用可能產生不同於傳統實體著作之影響,固有的著作財產權在解釋上或有產生疑義,也進而出現創設新權利的需求。 而在數位時代下,對於著作授權的各種制度都產生了一定程度的影響,如集體管理制度授權效率的批評、音樂著作強制授權費率的訂定、孤兒著作的產生與解決方式等等。關於此些問題,在比較外國相關制度或法案之

運作及設計後,本文觀察出我國的著作權授權制度上存在完整授權資料庫的需求,若能進一步輔以自願登記制度,甚至以區塊鏈技術作為兩者之橋樑,更能減少授權成本、加速授權的取得以及權利金的分配。又因區塊鏈技術去中心化、不可篡改、即時追蹤的特性,故將之用作於著作授權上也或成未來之趨勢。

誰把音樂變免費

為了解決bittorrent中文的問題,作者史帝芬.維特 這樣論述:

  2016年安東尼盧卡斯圖書獎決選   2016年洛杉磯時報書獎決選   2015年金融時報與麥肯錫商業年度圖書獎決選   《華盛頓郵報》、《金融時報》、《時代》、《富比士》年度最佳圖書   當一整個世代都犯下同樣的罪行,會發生什麼樣的後果?   網路與科技的興起,如何摧毀一個產業?   唱片業的委靡,或可做為出版業與其他產業的借鏡。   你可能沒有想過,你自己也是共犯。   打開你的手機或電腦,有幾首歌是盜版音樂?   你有沒有想過,這些音樂的上傳者是誰?   到底是誰,讓這些音樂變得容易取得,而且免費!   這些音樂檔案,究竟是從哪裡來的?   我沒有答案,我在調查時,發現別人也沒

有答案……   過去,我們聽音樂需要購買卡帶、CD,當時的音樂是要付費的,但曾幾何時,音樂居然都變成免費的?作者史帝芬.維特不惜放棄避險基金的優渥工作,花費大把心力與金錢,針對這個問題抽絲剝繭,探究數位音樂盜版的真正源頭。   維特從德國開始,造訪以AAC音訊編碼技術征服世界的研究團隊;接著來到紐約,找到捧紅美國「國民小天后」泰勒絲等流行歌手的音樂界大老;再一路追查到北卡羅萊納州的西部小鎮,最後竟然得到令人難以置信的結果。   本書從改變音樂產業的三個人開始說起:MP3主要發明者、華納音樂集團執行長,以及沒沒無聞的CD製造廠員工。透過這三條主線,交織出網路時代下,音樂產業從巔峰迅速崩落的

過程。   維特花費五年時間、飛越美歐亞三大洲,寫就這本紀實小說。這不僅僅是一個與音樂產業相關的故事,更是一個從未被提及,充滿貪婪、狡詐、鬥智與欺騙的故事。這是音樂與網際網路結合後,一段必讀的歷史。 名人推薦   金曲詞人方文山、跨界才子劉軒 好評推薦 作者簡介 史帝芬.維特Stephen Witt   1979年出生於美國新罕布夏州,成長於中西部,畢業於芝加哥大學與哥倫比亞大學新聞研究所。曾為芝加哥與紐約的避險基金公司工作,也曾到東非從事經濟發展。現居紐約市布魯克林區,作品散見於《紐約客》(The New Yorker)。 譯者簡介 柯安琪   中國文化大學英文系畢業,從

事新聞編譯工作多年,曾任路透中文新聞網主編。譯有《梅鐸的中國大冒險》、《芭比傳奇》、《他們異類,他們成功!》等書。   序章  意外的盜版源頭 第1章  音訊格式大戰 第2章  走私音樂 第3章  輸贏沒有永遠 第4章  為奇蹟平反 第5章  破解軟體圈 第6章  當局者迷 第7章  戰爭宣告終結 第8章  神祕的黑暗網路 第9章  產業官司開打 第10章  東山再起 第11章  盜版者 第12章  變革前夕 第13章  新技術誕生 第14章  重返圈子 第15章  真正的致命傷 第16章  嚄嚄小豬 第17章  急流勇退 第18章  王者的逆襲 第19章  海盜黨 第20

章  審判結果 後記 資料來源 誌謝 序章 意外的盜版源頭   我是盜版世代的一份子,一九九七年上大學時,從沒聽說過MP3檔案。第一學期結束時,我的2GB硬碟已經塞進數百首非法複製的歌曲;畢業時,我六個20GB硬碟都裝得滿滿的。二○○五年當我搬去紐約時,已經蒐集了1,500GB的音樂,相當於一萬五千張專輯唱片。 光是列出收藏的音樂,就得花一個小時;如果按演唱者姓名的字母排列,從ABBA到ZZ Top,得花一年半才聽得完。   我盜版的數量深具產業規模,但我從沒對任何人說起。要守住這個祕密很容易,你不會在唱片行看到我,而我也從不在派對上擔任播放音樂的DJ。我的檔案都是從聊天室或透過Na

pster與BitTorrent網站取得,自從千禧年以來,我就不曾花錢買過任何一張專輯唱片。以往,黑膠唱片收藏家的地下室滿是灰塵密布的唱片封套,但我所有的數位收藏品可以全放進一只鞋盒。   但這些音樂我大多都沒聽過。其實我很討厭ABBA,而且我雖然擁有四張ZZ Top的專輯,卻說不出任何一張專輯的名稱。我心想,究竟是什麼理由促使我下載這些音樂?好奇心占了一部分,但經過多年以後,我才了解我真正想要的,是成為稀有菁英團體的一員。這並不是一股有意識的衝動,要是你當時提示我這一點,我肯定會否認,但那正是地下盜版集團的邪惡魅力,幾乎每個人都忽略了這一點。這不僅僅是一條取得音樂的途徑,還是一種次文化。

  我當時就站在數位下載潮流的最前線,但如果年紀再大個一、兩歲,我恐怕不會如此投入。比我年長的朋友對這種盜版行為抱持懷疑態度,有時是公然敵視,甚至連熱愛音樂的人也不例外。事實上,這些人尤其痛恨盜版行為。蒐集唱片也是一種次文化,而且對那個逐漸消失的族群來說,為了挖掘唱片去車庫拍賣會尋寶、篩選擺在箱子裡的特價品、加入樂團的郵寄名單,以及週二逛唱片行等等,儼然是令人興奮的挑戰。但是對我和那些比較年輕的人來說,蒐集音樂是不費吹灰之力的事,因為那根本就唾手可得。唯一困難的,是決定要聽哪幾首。   幾年前的某一天,當我正在瀏覽我那龐大的專輯清單時,突然想到一個根本問題:「這些音樂檔案究竟是從哪裡來的?

」我當時沒有答案,而我在調查時發現別人也沒有答案。當然,有關MP3現象、蘋果、Napster以及海盜灣(Pirate Bay)的報導不勝枚舉,但鮮少談到創建者,而對於實際盜取音樂檔案者的報導,則幾乎聞所未聞。   我被這個問題深深吸引,在做了更多調查後,我開始發現最奇妙的事情。我找到最早的MP3盜版集團宣言,這份文件古老到我得用一台微軟磁碟作業系統(MS-DOS)模擬器才能讀取。我找到被破解的原始MP3編碼器分享試用軟體,這東西連發明者都以為已經搞丟了。我還找到一個祕密資料庫,裡面有最早可追溯到一九八二年,三十多年來每一個主要盜版小組所洩漏的軟體、音樂、電影檔案。 我發現網域設在密克羅尼西亞

與剛果,登記在巴拿馬空殼公司名下的祕密網站,但真正的業主是誰,卻無人知曉。我從埋在數千頁的法庭文件中挖掘出監聽內容的逐字稿、聯邦調查局的跟監記錄,以及與聯邦調查局合作者的證詞,而這些資料巨細靡遺披露了狡猾的全球性共謀犯罪。   我一直以為音樂盜版行為是一種群眾外包的現象,也就是說,我相信我所下載的MP3檔案,是來自於散布在全球各地的上傳者,而這些分散的音樂檔案翻錄者並沒有嚴謹的組織。但我的想法錯了,雖然有些檔案確實是網民隨意上傳而無法溯源,但大多數盜版MP3檔案是來自於少數幾個有組織的發行團體。利用資料鑑識分析,通常可以追溯到那些MP3檔案的主要源頭。 我將傳統調查報導與科技方法並用,發現可

以進一步縮小盜版源頭的範圍。有時候我不但能追蹤到盜版檔案的大致出處,實際上還可以追蹤到特定的時間與人。   當然,這才是真正的祕密:網際網路是人組成的。盜版行為是一種社會現象,一旦你知道從哪裡開始找,就可以在群眾中辨識出個人。工程師、企業主管、員工、調查員、罪犯,甚至工作到爆肝的人,他們都扮演著某種角色。   我從德國開始,在那裡,有一群沒人理會的發明者,不經意的想從一個面臨解散的商業風險事業賺幾千美元,結果卻意外重創一個全球產業,他們也因此賺翻。在訪談中,這些人佯裝不知情,試圖與他們掀起的混亂撇清關係。有時候,他們甚至很不誠實,但你不能否認他們的成就。這些人把自己關在一間試聽實驗室裡數年

後,以一項將會征服世界的技術嶄露頭角。   我接著去紐約,找到一名七十歲出頭、曾兩度獨霸全球饒舌音樂市場、有權有勢的音樂界大老。這還不是他唯一的成就,我進一步調查後發現,這個人就是流行音樂的代名詞。從史蒂薇.妮克絲(Stevie Nicks)到泰勒絲(Taylor Swift),過去四十年來的音樂盛事,他幾乎無役不與。面對史無前例的盜版狂襲,他的生意受創,但他還是英勇反擊以保護他心愛的音樂產業與藝人。在我看來,他的表現無疑比所有競爭者都要傑出,但為了幫公司獲利,他成了近年來被醜化得最嚴重的企業主管。   我把注意力從曼哈頓市中心的高樓,轉向倫敦警察廳總部與聯邦調查局總部。那些鍥而不捨的調查

小隊,奉命追蹤這些被祕密複製與發布的數位音樂檔案源頭,這個吃力不討好的差事,通常得花上好幾年時間。我循線至英格蘭北部的一間公寓,找到一個高傳真音響迷,他曾管理一個連波赫士都會讚嘆的數位檔案庫。我從那裡來到矽谷,見到另一個企業家,他也曾設計了一項改變消費者想法與行為的技術,不過他完全無法用這東西賺錢。然後我去愛荷華州、洛杉磯,再回到紐約,還到倫敦、薩拉索塔、奧斯陸、巴爾的摩、東京,花了很長一段時間,結果都是死胡同。   直到最後,我發現自己來到走訪過最奇怪的地方,一個看起來跟匯集全球科技與音樂八竿子打不著的北卡羅萊納州的西部小鎮。在這個叫做雪爾比(Shelby)的地方,放眼看去只有幾間木板外牆

的浸信會教堂,與沒什麼特色的連鎖商店。這裡有一個人,在長達八年的期間,幾乎獨自確立了全世界最可怕的數位盜版者名聲。許多我所盜錄的音樂檔案,甚至可能是絕大多數檔案,都是源自於他。他是網路音樂盜版行為的「零號病人」,但幾乎沒人知曉他的大名。   我花了三年多的時間,努力贏取他的信任。我們經常坐在他姐姐的獨棟平房客廳裡,一聊就是好幾個小時。他的爆料真是駭人聽聞,有時候簡直教人難以置信,但所有細節都經過查證。某次訪談結束時,我忍不住問他:   「戴爾,為什麼你從來沒跟別人說過這事?」   「老兄,又沒人問起。」   一九九五年春,MP3在德國愛爾朗根市(Erlangen)某間會議室裡

被宣判死刑。一群據稱公正的專家最後一次對這項技術嗤之以鼻,依舊偏愛其長期競爭對手MP2。MP3開發者知道大勢已去,國家提供的資金即將告罄,贊助企業也準備放棄,而歷經四年的行銷努力,這項技術仍未簽下任何一個長期客戶。 會議室裡,眾人將注意力轉到卡爾漢茲.布蘭登堡(Karlheinz Brandenburg)身上,他是這項技術背後的強力智囊與MP3小組的領袖。布蘭登堡攻讀碩士時的研究,就已經聚焦於這項技術,過去八年,他一直致力把自己的構想商業化。他野心勃勃且天資聰穎,對音樂的未來更是懷抱著極具感染力的願景。布蘭登堡帶領十五名工程師,進行一項由他負責監督、預算高達百萬美元的研究。然而從最新的聲明看來

,他似乎已經把自己的團隊帶進墳墓。 布蘭登堡的外表不算威嚴,雖然個子很高,但駝背,而且他的身體語言飄忽不定。他站著的時候,身體重心不斷在兩個腳跟間移來移去,高瘦而笨手笨腳的軀幹前搖後晃,說話時,還會一邊以畫圓圈的方式輕輕點頭。布蘭登堡留著一頭太長的黑髮,臉上總是掛著緊張的微笑,露出小而不整齊的牙齒。在他那副金屬鏡框後面,有一對深邃的細長眼睛,散亂的頭髮,則像他那參差不齊的鬍鬚一樣突出。 他說話輕柔,言談盡是文法無懈可擊的長句,中間穿插短促的換氣。他態度有禮、溫和,總是盡力讓人感到自在,但其實只會讓情況更加尷尬。他經常滔滔不絕大談實際問題,然後,也許是發現聽者感到無聊,偶爾會在漫無邊際的技術談話

中,添加效果微弱且不太好笑的笑話。他的個性結合了兩股近乎潔癖的強大力量:工程師的懷疑態度,與一本正經、所謂典型德意志民族特有的保守性格。 可是他很聰明,他卓越的數學天分讓同儕相形見絀。那些同儕都已經是艱難學科中的佼佼者,而且畢生是競爭領域中的頂尖人物。對於才智,他們通常自視甚高,但一說到布蘭登堡,他們的傲氣就會消退,說話的口氣也變得平靜,就像是自白。「他數學非常好。」其中一個人說。「他真的很聰明。」另一個人表示。「他解決了一個我無法解決的問題。」第三個人坦承。對一個工程師來說,坦承這種事情實屬不易。

民事訴訟法第二五五條訴之變更與追加之探討

為了解決bittorrent中文的問題,作者鄭淑如 這樣論述:

我國民事訴訟法第二五五條第一項規定訴狀送達後,原告不得將原訴變更或追加他訴,而在符合第一項但書之規定下得為訴之變更追加,乃係我國基於民事訴訟法中處分權主義及辯論主義等基本原則尊重當事人之訴訟程序上利益與訴訟經濟原則,於合於法定條件時,允許當事人為訴之變更追加,然而此行為亦可能造成整個訴訟程序延宕,甚至損及對造當事人之訴訟權益。在學說及實務上對於第二五五條第一項各款有不同詮釋,其中以第二款「請求之基礎事實同一者」見解最為分歧,本文主要對於第二五五條第一項第二款所規定之請求之基礎事實同一深入探討。本文將介紹我國民事訴訟法第二五五條之立法沿革、裁判效果,以及德國、日本、美國對於民事訴訟程序中訴之變

更追加之規定。由於我國民事訴訟學者及實務對於訴之變更追加是否包含當事人之變更追加容有爭議,故本文將訴訟程序中當事人、訴訟標的、訴之聲明之變更追加分開討論。一方面由訴訟標的與訴之聲明討論法條中所謂「請求之基礎事實同一者」之學術上及實務上見解。另一方面討論當事人之變更追加是否屬於訴之變更追加,又當事人之變更是否為法條中所謂「請求之基礎事實同一者」。請求之基礎事實同一在學說與實務定義不一之情形下,本文亦將介紹各種學說以及近期實務上法院裁判如何操作。至於當事人之變更追加是否適用於我國民事訴訟法第二五五條第一項第二款之請求之基礎事實同一,亦有肯否不同見解,本文將先介紹我國當事人變更追加之體系定位,並探討

我國目前多數實務上以當事人之變更追加適用本法條之情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