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unced cheque中文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股價、配息、目標價等股票新聞資訊

崑山科技大學 企業管理研究所 歐陽豪所指導 黃雪華的 不同類型財務危機預警模式之建構-盈餘管理與公司治理機制的實證研究 (2010),提出bounced cheque中文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盈餘管理、公司治理機制、財務預警模型、最適截斷點。

而第二篇論文南台科技大學 企業管理系 楊雪蘭所指導 唐豪駿的 公司治理機制,財務比率,總體經濟敏感度與財務危機預警模型-以台灣下市公司為例 (2008),提出因為有 財務危機、財務比率、總體經濟敏感度、公司治理機制、Logit迴歸的重點而找出了 bounced cheque中文的解答。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bounced cheque中文,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不同類型財務危機預警模式之建構-盈餘管理與公司治理機制的實證研究

為了解決bounced cheque中文的問題,作者黃雪華 這樣論述:

本研究以台灣1996年至2009年之上市櫃公司中曾經發生財務危機之公司為樣本,並採取1:4的比率以相同產業且公司資產總額近似之公司為配對公司。本研究之樣本數為危機公司215家,健全公司860家。本研究之目的是建立財務危機預警模型,並參照文獻探討及公開說明書所使用的變數,先採用獨立樣本T檢定檢測10項盈餘管理與公司治理變數的平均數在財務危機公司與財務正常公司是否有顯著差異,再納入Logistic迴歸中進行下一步分析。實證結果發現:(1)在全體樣本中,股份盈餘偏離差、董監質押比率、董事會人數及董事長兼總經理對公司財務危機的發生為顯著正向影響;控制持股與董監持股率對公司財務危機的發生為顯著負向影響

。(2)在實施「上市上櫃公司治理實務守則」前,裁決性應計數、非裁決性應計數及董監質押比率對公司財務危機的發生均為顯著的正向影響;控制持股對公司財務危機的發生為顯著負向影響。(3)在實施「上市上櫃公司治理實務守則」後,董監質押比率、董事會人數、董事長兼總經理對公司財務危機的發生為顯著正向影響,裁決性應計數、非裁決性應計數、董監持股率對公司財務危機的發生均為顯著的負向影響。區分不同類型財務危機之實證結果發現:(1)法人持股率對「跳票擠兌」類型之財務危機的發生為顯著正向影響;控制持股及董監持股率對「跳票擠兌」類型之財務危機的發生為顯著負向影響。(2)法人持股率、董事會人數及董事長兼總經理對「繼續經營

疑慮」類型之公司財務危機的發生為顯著的正向影響;裁決性應計數、非裁決性應計數及董監持股率對「繼續經營疑慮」類型之財務危機的發生為顯著負向影響。(3)股份盈餘偏離差與董監質押比率對「紓困財危」類型之財務危機的發生為顯著正向影響;裁決性應計數及董監持股率對「紓困財危」類型之財務危機的發生為顯著負向影響。本研究發現在財務危機發生「前一年」、「前二年」、「前三年」及「前一年至前三年」分析樣本之最適截斷點分別在0.21、0.24、0.19及0.18;驗證樣本之最適截斷點則在0.16、0.37、0.29及0.15,型Ⅰ誤差與型Ⅱ誤差之和最小。

公司治理機制,財務比率,總體經濟敏感度與財務危機預警模型-以台灣下市公司為例

為了解決bounced cheque中文的問題,作者唐豪駿 這樣論述:

受美國次級房貸的影響,全球股票市場發生劇烈的變動,投資人深怕手中的持股會變成下一支出現財務危機的地雷股。故本研究主要目的,期能從財務比率、公司治理機制及總體經濟敏感度變數中建構一套財務危機預警模型。藉由此模型,或許能提供投資人在投資股票市場時,有關各公司財務危機風險評估一套進退的準則。在樣本方面,本研究搜集2003年至2006年間,我國上市上櫃公司中,因發生跳票擠兌、紓困-財危及繼續經營疑慮等財務危機而下市之公司為研究樣本,並選取與財務危機公司相對照之財務正常公司進行配對。再進一步藉由各組平均數相等性T檢定及Logit迴歸,針對研究假設進行驗證,並選取各構面顯著之變數建構本研究之財務危機預警

模型,以分類表來檢測所建立之財務危機預警模型對財務危機公司是否具有不錯的預測能力,最後再以2007年之資料做驗證。研究結果顯示,在2003年至2006年間,財務正常與財務危機公司的正確區別率達89.23%,在2007年驗證樣本中,財務正常與財務危機公司正確區別率達87.33%。由分類表檢測結果可知,本研究建構之財務危機預警模型擁有不錯的區別能力,期能藉由此預警模型幫助投資人遠離地雷股,也對主管機關及上市上櫃公司本身提供預警,有及早對症下藥的功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