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mblem歌詞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股價、配息、目標價等股票新聞資訊

國立臺中教育大學 音樂學系碩士班 莊敏仁所指導 高若芸的 臺中市咚咚國民小學以習唱歌謠傳承客家文化之個案研究 (2019),提出emblem歌詞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多元文化音樂教育、文化認同、客家文化、客家歌謠、大埔腔。

而第二篇論文國立臺南藝術大學 民族音樂學研究所 蔡宗德所指導 蔡慧婷的 競選歌曲在行銷策略上之運用與功能:以2008年總統大選為例 (2009),提出因為有 競選歌曲、行銷策略、意識型態、認同的重點而找出了 emblem歌詞的解答。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emblem歌詞,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臺中市咚咚國民小學以習唱歌謠傳承客家文化之個案研究

為了解決emblem歌詞的問題,作者高若芸 這樣論述:

本研究旨在探究在國民小學階段以客家歌謠推廣客家文化之歷程、行政人員與教師及高年級學童對客家歌謠之觀點,以及推行客家歌謠所遭遇之困境與因應策略,採個案研究。本研究自2019年9月至2020年5月止,以臺中市咚咚國民小學(化名)之行政人員與教師及高年級學童為研究對象,並以研究者自編之問卷與半結構式訪談進行調查。本研究結論如下:一、個案學校推行客家歌謠之方式逐漸減少,現仍推行的有三種:上學時段客家歌謠廣播、校內客家歌謠團隊之練習、國樂與弦樂藝術才能班之器樂演奏。二、行政人員與教師以及高年級學童皆認為客家歌謠為語言學習及推廣文化之良好媒介。三、不同音樂背景之高年級學童在客家歌謠認同度皆達顯著差異。四

、透過每日客家歌謠廣播,對於受過客家歌謠訓練之學童,在客語學習與文化推廣方面有所助益,但對未受過客家歌謠訓練之學童效益不大。五、透過參加客家歌謠比賽,不但助於客語學習,也增進學童對客家文化之認同感。六、個案學校推行客家歌謠所面臨之困境:客語師資之斷層與不足、以大埔腔創作之歌曲不多,且不易找到曲譜,以及傳統客家歌謠教學之忽略。依據上述之結論,本研究亦學校教師、學校、音樂創作人與未來研究等,提出建議,盼望對透過客家歌謠傳承客家文化有所幫助。

競選歌曲在行銷策略上之運用與功能:以2008年總統大選為例

為了解決emblem歌詞的問題,作者蔡慧婷 這樣論述:

音樂是藝術?是商業?亦或淪為一種工具和目的?音樂與政治的關係,在充斥著政治意識的台灣土地上,似乎難以將其清楚分離。台灣在1970年代和解嚴之後,因政治環境的變遷以及音樂創作者政治意識的覺醒,使各種競選歌曲的出現紛紛成為選舉活動中的文宣特色。競選歌曲,是政治性考量的產品,是台灣選舉盛況的特有符號,大量宣傳播放的競選歌曲成為競選理念與意識型態的表象,不僅聯繫選民的情感認同,同時也表達了社會現況及大眾的訴求,進而建立出獨特的政治氛圍。 本篇文章以台灣2008年總統大選為背景,探討謝、馬兩陣營如何運用競選歌曲,透過多元的行銷策略,如宣傳車、媒體廣告及造勢活動等,使其競選理念清晰呈現,並助

於政黨與候選人形象的塑造。這些競選歌曲不僅符合競選理念的訴求,同時具備淺顯易懂的歌詞與琅琅上口的旋律,它提供幕僚對競選活動的步調掌握,提升人民對政黨與候選人的深入認識,刺激選民對政治參與度的熱忱,此外,針對社會現況之重大議題,如經濟問題,敏感的族群意識與國家認同問題,皆積極反映在歌詞之中。競選歌曲的運用,讓選舉風氣逐漸產生正向的轉變,給予社會大眾正面價值觀的期盼與提升,它是時代潮流的紀錄,也是當代社會議題的省思,藉此進而了解台灣選舉文化,社會環境與意識型態之間,微妙又複雜的關連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