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frs國際會計準則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股價、配息、目標價等股票新聞資訊

ifrs國際會計準則的問題,我們搜遍了碩博士論文和台灣出版的書籍,推薦羅森寫的 一主法會計理論架構[增修二版] 和何建達、胡國聞的 國際財報很好懂:從財務基礎到新舊制IFRS都 可以從中找到所需的評價。

這兩本書分別來自千華數位文化 和創見文化所出版 。

淡江大學 財務金融學系碩士班 林允永所指導 林佑南的 運用財務比率分析企業財務危機之研究 (2019),提出ifrs國際會計準則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財務危機、財務比率、財務預警模型、Logistic模型、區別分析。

而第二篇論文國立中央大學 會計研究所企業資源規劃會計碩士在職專班 許秉瑜所指導 黃俊諭的 加密貨幣之會計科目認列以比特幣為例 (2018),提出因為有 比特幣的重點而找出了 ifrs國際會計準則的解答。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ifrs國際會計準則,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一主法會計理論架構[增修二版]

為了解決ifrs國際會計準則的問題,作者羅森 這樣論述:

  自從世上出現新型兩稅合一制後,始發現過去行已近百年之教科書上之「二主法」架構之傾斜與矛盾,以致產生資產與費用爭議不決,並導致「二帳制」之錯誤於不知,此有如過去學界曾將「太陽繞著地球轉」奉為真理之典型論述,最終還是被推翻,因為真理不站在那一邊。   本書有鑑於此,經推出「一主法」架構理論,顯然已比「二主法」架構論述完善,惟是否已達到如同回到主張「地球繞著太陽轉」之真理正論毫無瑕疵之地步,本書著者願誠摯接受會計界先進,作最嚴厲之評擊等扶正,因為「真理」必需經過層層之試煉,惟有如真金不怕火煉,要經千錘百鍊直至「真理」出現,則「一主法」成為真正典型之說自然確立。   新聞報

導   【一主法 讓兩稅合一脫胎換骨】來源:工商時報   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41202000169-260210   【羅森:落實會計一主法 為兩稅合一解套】來源:工商時報   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41202000174-260210

ifrs國際會計準則進入發燒排行的影片

1. 大同及華映兩家公司今天停牌,此案攸關數十萬投資人權益。上次質詢我已公開指出華映拿台灣投資人的錢保證中國公司獲利10%的行為相當離譜,更反映華映的業外虧損,也連帶使大同財務雪上加霜。

有鑑於事件越來越嚴重,金管會應盡快釐清此案。財報應該揭露的重大事項沒有揭露,攸關投資人權益。

2. 過去幾年,出現了外商保險公司退出台灣市場時,竟用一塊錢就賣掉公司的情形。保誠人壽用1塊賣掉了50億的資產、英傑華用1塊美金出清了淨值5.48億公司的49%股權。

許多關心保險財務健全的專家質疑,我國保險公司所揭露的財報,是否反映真實的財務。雖然最近金管會開始關注壽險公司的淨值比太低,但目前金管會的作法依然過度縱容保險公司。事實上,台灣壽險業的淨值比不但偏低,還嚴重的被高估,情況比金管會發現的更為嚴重。

3. 我國保險公司大多報喜不報憂,沒有讓一般投資人真正了解財務狀況。例如,光說去年我國壽險業總獲利達821億,但隱藏在背後的是淨值大幅下滑2737億(達到2成)。更由於目前的會計準則,在利率不斷下降時,過度低估保險公司的負債。如果依照目前國際社會逐漸要求的會計準則,我國壽險業的淨值,會比現在還要可怕。

4. 以韓國為例,2017年韓國壽險業淨值71.4兆韓元,淨值比8.58%。但如果按照歐盟IFRS17會計準則,依評估保險公司需再增資42兆韓元,否則如果按IFRS的標準,淨值比將只有3.53%。
台灣壽險業的淨值比,在目前的會計準則下,也只有5.58%;當IFRS17會計準則一旦實施,恐下降至僅有2.3%。如不要求保險公司大股東增資,一些保險公司實際上的淨值早已是負數。

淨值比太低、財務不透明,在台灣不但是拿保戶的錢開玩笑,更可能是拿納稅人的錢在開玩笑。面對此種狀況,金管會應採取更積極的態度,並且公布依照IFRS17標準試算下的財務,讓投資人清楚知道所面臨的風險,別讓保險公司透過「財報窗飾」而欺騙更多投資人。

附註:

2019-3-20 財政委員會:營業資訊虛偽隱匿、投資人權益如何保障?
https://reurl.cc/ZVvmM

運用財務比率分析企業財務危機之研究

為了解決ifrs國際會計準則的問題,作者林佑南 這樣論述:

近年來受經濟全球化的影響,資訊科技及商業貿易蓬勃發展,企業在擴大規模的期間,面臨的挑戰與風險將越趨嚴峻,導致企業的生存更加困難,因此建構嚴謹的信用預警模型,提早防範企業財務危機的爆發,可以保障投資人、股東、企業經理人與銀行等專業機構等之利益。 台灣於2013年正式採用IFRS國際會計準則,為了消除其他外在控制因素的影響,考量樣本的取樣須遵循財務報表的編制符合同個原則,故本研究以2015年至2019年間台灣陷入財務困境的上市櫃公司為研究對象,選取非金融產業的42家危機公司,再選入同會計年度、同產業且規模相近的84家正常公司,進行兩者比例為「1:2」的配對。將七大財務構面下之20項財務比率作為

解釋變數,利用共線性檢定與逐步迴歸分析法篩選具有預測能力的因子,建立Logistic模型與區別分析模型。 實證結果表示,危機發生前一年有四項財務變數與財務危機具顯著相關,危機發生前兩年有五項財務變數與財務危機具顯著相關;在預警模型的部分,Logistic迴歸模型的預測能力皆優於區別分析模型;對於研究樣本取樣時間點而言,危機發生前一年的模型預測力較佳。

國際財報很好懂:從財務基礎到新舊制IFRS

為了解決ifrs國際會計準則的問題,作者何建達、胡國聞 這樣論述:

  免痛苦學習、省力還能立即上手的國際財報入門,  一本個人與企業護財的最佳指南。   什麼是財務管理?財務管理與企業營運的關係是什麼?  我該如何閱讀與分析財務報表?  實務上財務又是如何操作與管理?  又有哪些財務管理診斷輔導的實作案例?   ★財務經營管理的重要性  財務報表與財務指標帶領我們看到一家企業的過去、現在、未來,  引導我們選擇一家好的投資目標。  這些投資目標不僅僅只是財務上的投資,  對我們而言它也是未來「工作」的投資目標。  機會只給準備好的人,學習財務的一個重要收穫就是讀懂數字說的話,  並且確實地從這些數字當中抓住機會。   商務人士、菜鳥主管、新手老闆的公事包

必備書   適合想搞懂財務以強化競爭力的人種  掌握財管基本概念; 教你看懂財務報表;  釐清新舊財報差異; 簡化財報分析方式;   用最好懂的講解讓你輕鬆上手!  而提升財管力可以走捷徑,你又何必費力繞遠路?   財務管理的重要性不容置疑,但卻少有人能對其有系統化地了解,進而運作得宜,況且坊間的此類書籍不多,更別奢求一套完整且實用的介紹了。   Q:我為什麼要學會看財務報表?  A:財務報表是為了明確企業的淨利(或淨損)、資產、負債、資本的狀況而編制,並藉由閱讀該報表而達到對企業營業內容一清二楚的目的。   閱讀損益表時,可以了解企業銷售收入、銷貨成本與費用支出的情形。   此外,除了盈餘的

確切分配記載外,成本明細表亦能幫助閱讀者正確評估企業的營運狀況。   最重要的是,閱讀財務報表可以幫助投資人判斷投資風險是否存在,以決定投資目標。甚至在求職時,也可藉此了解企業的整體趨向,評估其獲利情形是否穩定、良好,具有未來經營性。   ◎何謂國際會計準則(IFRS)  國際會計準則(IFRSs)是由國際會計準則理事會(International Accounting Standards Board;IASB)所發布的會計準則公報。   ◎目前各國會計都有趨同的趨勢,台灣也須同步  根據統計,世界上已經有包括歐盟各成員國、澳大利亞、南非等在內的117個國家和地區要求或允許採用國際財務報告準則

,其他國家和地區也紛紛推出了與國際財務報告準則趨同的路線圖,尤其是在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爆發後有加快之勢。   會計準則國際趨同已經成為世界各國的共識,並正在轉化為實際行動。且國內企業設置海外子公司之情形亦漸普遍,考量國際間貿易日趨頻繁,國內會計準則與國際趨同,將有助於企業之國際化與增進國內跟國際企業貿易之機會,並利於提升全球競爭力。   ★主題:有效理解財管基本概念,搞懂IFRS新舊制的差異  本書是一本理論和實務兼具的書,淺顯易讀、面面俱到,重點在於提供實用性、有效性、一般性與工具性的基礎入門知識與實戰技巧,協助普羅大眾可以在較少的時間、較低的專業門檻及障礙下產生興趣、快速學習,進而立即

上手。   Ex:民國102年台灣IFRS(國際會計準則)上路與世界接軌;這IFRS會改變很多產業的經營策略。   例如建築業現在都是使用完工比例法;意思是完成50%就可以認列50%之營收;未來IFRS上路不行,若這棟大樓要蓋三年半,完工賣出才可認列有很大的不同;對於IFRS的認知差異,以及企業該如何應對?也是本書要探討之主題之一。而其他差異在書中有詳盡的表格說明。   ★對象:提升財管力,強化個人與企業競爭力  不論是剛接觸財管領域的局外人,還是身負重任的經理人,本書都可作為入門者的指導手冊,還能為企業提供執行財務規劃的指標。  特別是以淺顯易懂的筆觸解說基本概念與專業知識,並配合當前政經局

勢的脈動,能讓讀者做最有效的理解。   ★四堂課就能讓「財務管理」快易通  本書收錄四個章節分別為「必備財務基礎概念」、「如何閱讀財務報表」、「新舊財報差異追追追」與「財報分析方式」。  此外補充單元如「Case Learning」、「Read More……」  「Case Learning」:是以財經小故事的方式,結合當前財經局勢之發展,提供讀者較輕鬆的小品。  「Read More……」:是以補充說明主題的方式,使其更加清楚為讀者所理解。  此單元期望能以「開卷有益」的心態,為讀者們多補充財經相關的知識。 作者簡介 何建達 博士(Dr Chien-Ta Ho)   澳洲國立南澳大學企業管理

博士、美國聖路易大學財務管理碩士。   專長領域為財務管理、績效評估、企業分析與評價等。 現任  國立中興大學科技管理研究所教授並兼任國立中興大學電子商務暨知識經濟研究中心主任、《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Electronic Customer Relationship Management》與《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Value Chain Management》兩個國際期刊總主編。 曾任  《Journal of Manufacturing Technology Management》、《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I

nformation Technology and Management》、《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Management and Decision Making》等國際期刊客座主編、「2006年第四屆供應鏈管理及資訊系統國際學術研討會」(SCMIS 2006)大會主席。 優良事蹟  Emerald「最佳論文獎」、名列2007年「世界名人錄」(Who’s Who in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10th Anniversary Edition!)、中興大學「興大之光:特別貢獻獎、服務績優教師獎」等。 主要著作  《Innovation and

Technology Finance》、《Crisis Decision Making》、《財務管理,懂這些就夠了》、《網路行銷與電子商務》、《紫牛學通訊科技管理》、《紫牛學工作控管》、等十五本專書,並在國內外知名研討會、期刊發表過100篇以上的論文(包含10篇SSCI、8篇SCI及1篇TSSCI)。 胡國聞  教授(Dr K. B. Oh)   澳洲國立維多利亞大學企業管理博士,具有澳洲會計師執照、專業經理人背景,在亞太地區擁有豐富的企業管理經驗。   專長領域為財務管理、風險管理等。 曾任  澳洲國立拉羅普大學國際管理學院副院長暨MBA課程規劃主任 主要著作  《Applied Finan

cial Econometrics in E-Commerce》、《China’s Financial Markets》、《Technology Finance》等,並在國際研討會、期刊發表過諸多論文。

加密貨幣之會計科目認列以比特幣為例

為了解決ifrs國際會計準則的問題,作者黃俊諭 這樣論述:

近幾年因為區塊鏈(blockchain)技術的擴張及運用逐漸普及,由比特幣(Bitcoin)帶領的加密貨幣(Cryptocurrency)族群,掀起金融科技(FinTech)的投資熱潮。加密貨幣為一種利用密碼學原理確保交易安全及控制交易單位的無實體媒介,並無內涵價值,也非法定貨幣,不由中央銀行決定供應,交易由中介單位去執行及控制。因加密貨幣近幾年之蓬勃發展,發展出新興的產業,挖礦產業,以彼特幣為例,人們使用電腦在區塊鏈中計算隨機代碼從而獲取彼特幣,因需要高階顯卡,連帶影響了半導體產業及電腦相關業。此外,公司募集資金的方式也因虛擬貨幣的發展有了新的方式,首次代幣發行(Initial Coin

Offering),公司於區塊鏈上發行代幣(Token),募集虛擬貨幣進行的集資概念,目前並不受政府監管。加密貨幣不斷進入大眾的生活中,但其價值波動大且並無太多配套措施及法律可管理,故當公司取得了加密貨幣在會計上認列及衡量將是一大問題。本研究以四大會計師事務所之文獻為主,並輔以IFRS(國際會計準則)之相關科目分類名詞定義加以分析。實證結果:本研究認為加密貨幣於公司取得後應將其分類至無形資產或存貨,已取得方式及目的為判斷,並以公允價值衡量,以此論點檢視台灣A公司之2018年第四季度財務報告,有效反映出加密貨幣之價值及貼近現今會計準則之規範。關鍵詞:區塊鏈(blockchain)、比特幣(Bit

coin)、加密貨幣(Cryptocurrency)、首次代幣發行(Initial Coin Offer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