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frs 9預期信用損失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股價、配息、目標價等股票新聞資訊

另外網站透過損益按公允價值衡量之金融資產 股票也說明:IFRS 9 規定企業須於報導期間結束日評估金融工具信用風險的變化,以判定應計提12個月預期信用損失或存續期間預期信用損失。因此企業必須持續追蹤債務人信用風險的變動。

國立臺北大學 會計學系 李淑華所指導 莊安安的 金融業法定信用損失與IFRS 9 預期信用損失之價值攸關性研究 (2021),提出ifrs 9預期信用損失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備抵損失、貸款損失準備、預期信用損失、價值攸關。

而第二篇論文國立東華大學 會計學系 姚維仁所指導 黃聖嘉的 IFRS 9預期信用損失之價值攸關性:來自台灣上市(櫃)公司之證據 (2020),提出因為有 IFRS 9、價值攸關、Ohlson 模型、預期信用減損損失的重點而找出了 ifrs 9預期信用損失的解答。

最後網站IFRS各業適用損益表科目名稱、定義及編號1則補充:IFRS 各業適用損益表科目名稱、定義及編號 ... 列之預期信用損失迴轉金額屬之。 410360. 金融資產重分類利益 ... 利益中確認屬無效部分,所認列之損失屬之。 9 ...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ifrs 9預期信用損失,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金融業法定信用損失與IFRS 9 預期信用損失之價值攸關性研究

為了解決ifrs 9預期信用損失的問題,作者莊安安 這樣論述:

我國金融業除了須依IFRS 9規定提列備抵損失(即備抵呆帳)外,尚須依據金融業之催收辦法提列備抵呆帳。本論文以2018年至2019年我國上市櫃金融業公司為樣本,測試我國於2018年首次適用國際財務報導準則第九號「金融工具」公報之預期信用損失減損模式後,備抵損失與預期信用損失兩項資訊是否具價值攸關。本論文之研究目的,包含:(1)依據IFRS 9預期信用損失模式與相關金融業法規探討資產負債表中之備抵損失與綜合損益表中之預期信用損失是否具評價攸關;(2)進一步區分組成要素,將備抵損失區分為依IFRS 9規定之備抵損失與依據金融業法規調整之備抵損失,將預期信用損失區分為採用IFRS 9預期信用損失模

式衡量之預期信用損失與依據金融業法規調整之預期信用損失,檢測前述要素是否具評價攸關。本論文之實證結果顯示:(1)資產負債表之備抵損失以及綜合損益表之預期信用損失資訊具評價攸關,其中備抵損失之評價反應顯著為正,即投資人將備抵損失視為公司之資產性質,而給予正向評價反應;預期信用損失之評價反應顯著為負,即投資人評價將預期信用損失視為公司之費損性質,而給予負向評價反應;(2)在進一步區分備抵損失與預期信用損失之組成要素後,投資人對IFRS 9規定之備抵損失之評價係數反應為正但未達顯著水準,而對金融業法規調整提列之備抵損失,給予正向評價反應;此外,投資人對採用IFRS 9預期信用損失模式衡量之預期信用損

失,給予負向評價反應,且對依據金融業法規調整提列之預期信用損失,亦給予負向評價反應。綜合上述,本論文之實證結果支持國際財務報導準則IFRS 9之預期信用損失減損模式可提供高品質之財務報表資訊,能提升備抵損失與預期信用損失資訊之價值攸關,而依據金融業法規調整提列之備抵損失與預期信用損失也能提供投資人決策之額外有用資訊。

IFRS 9預期信用損失之價值攸關性:來自台灣上市(櫃)公司之證據

為了解決ifrs 9預期信用損失的問題,作者黃聖嘉 這樣論述:

2008 年始於美國之系列金融危機,致使投資人、政府開始關注金融資產認列之相關規範。我國於 2018 年始改採 IFRS 9 號公報,過往文獻指出改採 IFRS 9公報後,公司之財務報表能提供較有資訊內涵之訊息,但鮮少有文獻關注債券投資對於價值攸關之影響。本論文則以我國改採 IFRS 9 公報之際,觀察公司於財務報表中之債券投資是否增加其財務報表數字之攸關程度。本論文透過使用 Ohlson Model 來發展本論文檢驗預期信用損失對股價攸關性之設計,並參照 Aboody & Lev (1998)之設計加做變動模型檢測預期信用損失變動數與同期股票報酬變動數之相關性。同時本論文也討論了關於金融業

之揭露以及當公司之報導誘因較強時,帶給報表使用者之資訊是否更具有價值攸關性。最後本論文之發現:(1)公司於採行 IFRS 9 號公報後,其預期信用減損之價值攸關性具有可靠之結果證實其確實具有價值攸關性,以及(2)金融業於債券投資之攸關性上,確實較於一般產業更高,最後(3)當公司之報導誘因較強時,公司所揭露之預期信用損失資訊確實也更為具有攸關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