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ing中文名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股價、配息、目標價等股票新聞資訊

king中文名的問題,我們搜遍了碩博士論文和台灣出版的書籍,推薦(德)恩斯特·伯施曼寫的 西洋鏡:中國寶塔I(上下冊) 和江勇振的 蔣廷黻:從史學家到聯合國席次保衛戰的外交官都 可以從中找到所需的評價。

這兩本書分別來自廣東人民 和聯經出版公司所出版 。

中原大學 商業設計研究所 陳靜宜所指導 陳冠勲的 龍潭小眾茶農地方創生遊戲化設計-以找茶|找碴 桌上遊戲為例- (2018),提出king中文名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地方創生、桌上遊戲、龍潭、小眾茶農。

而第二篇論文大葉大學 機械與自動化工程學系 鄭江河所指導 李昱輝的 壓電致動有閥微泵浦應用於LED散熱之研究 (2017),提出因為有 微泵浦、止回閥、壓電致動器、發光二極體散熱的重點而找出了 king中文名的解答。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king中文名,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西洋鏡:中國寶塔I(上下冊)

為了解決king中文名的問題,作者(德)恩斯特·伯施曼 這樣論述:

本書是西方最早系統研究中國寶塔的著作,初版於1931年,收錄了520張插圖和照片、27萬餘字考察報告。全書共分三章,第一章梳理了寶塔的定義、歷史,簡要介紹了自然風光、藝術作品和日常生活中的寶塔範例。第二、三章按照寶塔的體積、材質、結構、用途等將寶塔細分為十二類:第二章呈述了“大型寶塔”的“主要形式”,包括級塔、天甯方塔、疊層塔、層塔、外廊層塔、琉璃塔、石塔、群塔;第三章討論的是寶塔的“演變形式”,包括鐵銅塔、墓塔、香塔、內塔。經歷了近百年的變遷,書中的很多寶塔已經不復存在,使得《中國寶塔Ⅰ》成為後人無法超越的里程碑。 恩斯特·伯施曼(Ernst Boerschmann,18

73—1949)   德國皇家柏林工業高等學院(柏林工業大學前身)教授,中國建築攝影鼻祖,全面考察和記錄中國古代建築的第一人。1906—1909年,在德意志帝國皇家基金會的支持下,伯施曼跨越14省,行程數萬里,對中國的皇家建築、寺廟、祠堂、民居等進行了全方位的考察,留下了8000張照片、2500張草圖、2000張拓片和1000頁測繪記錄。1932年,伯施曼受邀成為中國營造學社的通訊研究員。   1933—1935年,被特聘為中國傳統建築遺產顧問。出版有《中國建築與景觀》《中國建築》《普陀山》《中國祠堂》《中國建築陶藝》《中國寶塔I》《中國寶塔II》等作品。 第一章 中國寶塔

:它們在自然與藝術中的形象 2 第一節 自然風光中的寶塔印象 16 第二節 自然景觀中的寶塔案例 50 第三節 藝術作品和日常生活中的寶塔 第二章 大型寶塔的主要形式 58 第一節 級塔 118 第二節 天甯方塔 143 第三節 疊層塔 175 第四節 層塔 255 第五節 外廊層塔 299 第六節 琉璃塔 356 第七節 石塔 408 第八節 群塔 第三章 寶塔的其他形式 426 第一節 鐵銅塔 456 第二節 墓塔 526 第三節 香塔 539 第四節 內塔   前言 中國塔建築,歐洲人習慣稱之為寶塔,需專辟領地全面闡述。究其直接原因在於人們將其列入不同的建築類別

,並視為優秀的藝術品和宗教文物,以品別其中的興味。自1909年考察中國建築歸來,我便著手從事中國建築藝術與宗教文化的研究工作。在調查和研究過程中,自始至終,寶塔都格外吸引著我的注意力,接著便展開了專門細緻的研討。這也符合本研究領域的核心要義。在中國精神文化的領地,存在著清晰可辨的兩個部分:即中國古代思想因素和後傳入的佛教因素,二者相互關聯,同時並行。因此,在建築研究領域,對中國建築的營建,也必須從整體上依據這兩個方向來進行劃分。這一基本的劃分,我在此前的著作中已有勾陳:1911年出版的《普陀山》是關於佛教觀音道場的個案研究,1914年出版的《中國祠堂》則涉及了中國古代祭祀儀禮場所—宗廟和祠堂—

的探討。當前這本有關佛塔研究的著作則呈現出了宗教母題的轉換,這將有助於在建築研究領域進一步明晰地描繪出中國文化的雙重視域。 本書脫稿成文,卻經歷了一個漫長的過程。《中國祠堂》出版至今,相隔之久,可一目了然。而這一過程卻對本書的內在精神和研究目標,都有著根本性的影響。早在1914年,就我自己手頭的材料,已經據其特徵編排就緒。可是,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了,我參加了戰爭,而戰後的頭一年,我領導了東普魯士戰爭墓地的拆遷安置工作。因此,戰爭期間以及戰後的那一年,本書的研究工作幾乎沒有什麼進展。然而,在林林總總的重大損失和創傷中,在持續的混亂中,我們的領導層覺醒,堅定地開始推動德國重建。伴隨著德國文化領域

的重建,我也重新開始推進因戰爭而中斷的研究工作。 我的1906—1909年中國考察,以及隨後持續進行的研究工作和成果的出版之所以能夠實現,得益於我們的外交部門。而1921—1923年,中國寶塔相關材料編排處理工作的推進,以及階段性的完成,同樣也有賴於他們的支持。與此同時,新近成立的遠東學會為我的研究計畫提供了一筆豐厚的資金,解決了搜羅和加工材料時需要支付的酬勞。那時我已經清楚地認識到,必須從根本上超越和拓展個人的研究材料和觀察的範圍。在此前的研究著作中,主體材料都來源於自己的收集、整理和加工。在當前的著作中,這些材料只是一部分,當然,依然是數量非常可觀的一部分。 第一次世界大戰使得世界格局

發生巨大變化。與戰前相比,東西方于內於外,都走得更近了。我自踏入東亞伊始,自始至終堅定地認為:東方民族,尤其是中國,與現代開化民族門第相當,並駕齊驅。這一看法曾經甚為流行,而現在中國問題重重,其合理性則取決於一個更為有效的解釋。儘管深陷逆境,但人們在學術研究上肯定不會一成不變。若人們能像全面關注東西方在經濟以及政治方面的緊密交流一樣,同時也關注那些帶有明顯的精神和物質文化特徵的領域,那將多麼美妙。若是能努力去探討從史前時期到當代,中西方文化之間的深層關聯,結合過去兩個世紀以來,尤其是考古和藝術科學領域,借助日本和中國學者的記載、研究所取得的成果,定會發現:亞歐所有民族在發展的過程中深深地相互影

響著。此一研究視野也影響著寶塔宏闊領域的考察,自然也超出狹窄的中國視野之外。 “正所謂所見所期,不可不遠且大;然行之亦須量力有漸。”研究寶塔進一步的目標是要探求寶塔形式的起源、用途和演變過程,及其在整個東亞藝術大圖景中的位置。這一目標應該置入歐亞文化交流的背景中,成為內在的驅動力。然而,主要工作還必須限定在具體任務上,即就中國寶塔的整體進行全面而細緻的研究。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海外已經出版了不少關於中國寶塔的資料。戰後,先是一些德國的學者或者藝術愛好者從遠東的監獄或遠東被遣返,接著大批人員被中國政府驅逐。他們拍攝的有關中國寶塔的照片和報導也可以為筆者所用。 第一次世界大戰之前的十年,也是德

國在遠東勢力擴張的時期。這一時期,德國學者、商業人員及旅行者拍攝或從別的途徑在中國獲得了一些照片。現在,這些老照片也可以作為新的材料有計劃地補充進來。這些圖片資料相當重要,因為它們能夠表明中華帝國的所有省份與寶塔構成的系統序列存在對應關係。與此同時,也很有必要借助中國古代樓臺的相關歷史文獻,特別是記載其宗教意義的書籍,去理解業已形成的形式圖景。這類古典文獻十分重要,好在歐洲存量可觀,而且查閱也相對方便。還有相關的中文典籍,尤其是大百科全書式的《古今圖書集成》,以及州、府、縣和寺廟的相關志書。這些已在優秀的中國專家的幫助下進行校勘,進而完成翻譯。本書的第一章,列述了一些文獻。因而,最初框架就是以

中國為基礎來呈現寶塔這一建築藝術的細緻圖像。 時間很快到了1923年,有關寶塔的進一步研究工作,又中斷了好些年。這期間,筆者完成了其他大量中國建築研究的工作,尤其是從純粹形式的角度對中國建築的探討,並且出版了相關著作。同時還參與了中德文化和學術交流活動。通過這些活動,兩國關係變得更加緊密。當然,在這期間,我也不斷補充中國寶塔的研究資料。1928年,書稿本來已經可以付印,但情況又一次發生了很大的變化,需要再一次從根本上進行擴展和調整。 首先,喜仁龍出版了關於中國藝術的皇皇巨著,還有一些尚待出版的著作也涉及許多新的寶塔。1925年日本學者關野貞和常盤大定出版了具有里程碑意義的著作《中國佛教史跡

》,對中國佛教遺跡進行了探討,1929年全部完成。該書收錄大量中國寶塔的圖片,以及中文和日文的文獻資料。現在需要把所有新的、有價值的材料都涵蓋到中國寶塔的研究著作中來,尤其是相關的日文著作,在一些精通日文的中國朋友的幫助下,將其翻譯出來。這樣一來,就需要對原有的材料進行重新整合,範圍比原有的擴大一倍多。需要將中華帝國十八行省的550多座寶塔和塔林,根據其形式、景觀和歷史特徵進行分類。由此,可以為中國寶塔建築的完整歷史找尋到基本原則。寶塔的歷史在某種意義上也是中國佛教的歷史。實際上,本書結尾處,還會嘗試著按照歷史順序呈現中國寶塔。 在研究目標和材料上的這些擴展,進一步促使我們的相關闡述更加集中

地限定在晚清十八行省的遺跡上。對於東北地區、蒙古地區、新疆地區和西藏地區只是稍作涉及,國外的塔更是一筆帶過。就連佛教的起源地印度也只是提到一些思想觀念上的聯繫,以及一些有深遠影響的例子。關於這些寶塔,我們有古時的記載,也有現存的例子,且數量龐大。 最後,對於本書的內容和目標而言,也一而再再而三地做出了一些調整。1930年已經定稿,第一部分在秋季開始排印,且在一年內完成。第二部分在隨後的1932年秋接續出版。 涉及的範圍如此之廣,550座單體寶塔或塔林的序列如此之繁複,這樣材料的分期分類,對於寶塔的描述就顯得格外關鍵。單一地按照空間或者時間進行排序,都無法充分地認識到古建築特有的本質特徵。在

中國所有的時期,風格上的相同或斷裂同時並存,從而使得系統的認知也相應變得複雜起來。因此,在中國藝術的大部分領域中,容易招致這樣的危險,即在對相關問題和關係進行探討時,沒有足夠的比較材料,或者確定的發展序列。要想建立這樣的發展序列,必須掌握大量我們熟悉的資料,並把形式的探討作為起點;同時根據形態和完滿性上的相同或相似,確定完整的寶塔類型。這樣的嘗試對研究目標的實現而言,可行且有效。有些寶塔的類型區分明顯,同時又通過中間類型相互關聯。 於是有這樣一個顯著的、幾乎可預見的事實:中國古代樓臺的某些形態與其所處的景觀空間的制約相關,也與特定時代相關。每個類型中,可能在空間和時間上存在一些共性。依據這些

共性,在本書章節中自然地進行分類。在每一章節中,分述各個類型的特徵,結合各自的塔例,對一些共屬的形式進行探討;而在同一個類型內部,則依據空間和時間進行排列。立足手頭所掌握的圖片和文字材料,對寶塔的探討,或概述,或詳盡,或寬泛,卻也都得其要義。在《中國寶塔Ⅱ》涉及北京一系列寶塔時,情形尤其如此。本書的最後會另辟章節專門討論天甯塔、喇嘛塔、多級塔,並對中國寶塔及其意義、形式和歷史進行綜合概括。 中國寶塔分佈之廣,數量龐大。若要建成一個系統的序列,前提條件就是在整個領土的巨大空間中,理清寶塔之間,以及不同寶塔類型之間的關係,描繪出一幅巨大且完整的圖景。《中國寶塔Ⅱ》的最後章節中,試圖在個別已有研究

成果的基礎上,繪製出中國寶塔建築史的鳥瞰圖,這樣看來,貌似可以通過單個部分的研究,在某種程度上來完成這項研究。然而顯然,這項工作本身範圍太大,只能作為進一步深入研究的起點而已。正是這些或簡或詳的個案描述,為我們指明了研究的方向。重要的中國寶塔,現在收羅進來的肯定只是其中一部分,而另外一些,迄今尚不為我們所瞭解,或者只是略微提到罷了。我們必須盡可能多地網羅整個國家不同地域、具有典型意義的寶塔,這樣才能給出最有力的解釋。 任何一座單獨的塔與寺廟的關係,都要在繪圖、攝影和景觀畫中有所反映和記錄,其地理方位的文獻,只有很少情況下會用到,也需要有完整的解釋。在接下來的工作中,我們將來要遵循的行動方向可

以參照艾鍔風和戴密微在泉州工作多年的研究成果。新近他們有一本詳盡研究福建泉州寶塔的專著。本書關於石塔的討論中,也涉及該塔許多重要的細部。只有對其他大量寶塔進行類似的全面細緻研究,洞悉各個方面,將來才能夠全面評價寶塔建築的成就,才能理所當然地把它們歸入中國宗教文化的大歷史中。 當前研究所用的方法,及後面學科討論的方法,完完全全立足於歐洲的學術傳統。儘管在將來,中國學者會擔負起責任,在這條康莊大道上發揮主導作用。他們的研究能夠依據最為詳盡精確的本土知識、實物,以及歷史文獻,也會採用新的方法,把中國和歐洲學者的研究進行整合。1911年清朝政府倒臺後,中國社會發生了巨大變革和進步。年輕的中國所擁有的

活力和自我意識給精神文化領域帶來了學術研究和語言自身構詞的急劇變化。這將在中國學者未來的學術研究中得到最好的說明。在建築研究領域,特別是古建遺跡考察和重要的古建文獻整理研究中已湧現出了一些有價值的成果。西方意義上的中國現代學術大發展的時代指日可待,中國人必將引領中國研究。 本書的完成得益於諸多同仁的協作:建築師卡爾· 克雷茨(Karl M. Kratz)依據我採集的繪圖和照片,完成了幾乎全部的測繪圖;容尼· 黑夫特爾(Jonny Hefter)負責翻譯中文文獻;劉奇妮(Liu Cienye)負責翻譯日文資料;我自己則完成了最後全部的撰寫工作。尤其是在詩歌的翻譯上,力求盡可能地保留原來的詞序和

韻律,尤其是音節數,同時又能擁有德語詩歌的音律和意蘊。很多情況下,可以實現兩者的統一,這也表明即便那些言簡意賅、難度甚大的漢語文本,也是可以被忠實地轉換過來,甚至超越它。但是,這種情況下必須放棄原有的押韻,犧牲詩句中蘊含的多重興味。詩歌文字多由T.C.曾(T. C. Tseng)講師抄錄,也有一些由工程類碩士畢業生申成(Cheng Shen)完成。前面提到的常盤大定和關野貞兩位先生也給了我很大的幫助,他們慨允我引用《中國佛教史跡》中的圖片資料。此外,還要感謝喜仁龍、艾鍔風、福蘭閣、海尼士、喬治·魏格納、W. 林普裡希特(W. Limpricht)、梅爾徹斯等諸位教授。現藏於芝加哥菲爾德自然史博

物館的徐家匯博物院的寶塔模型是本書的一個重要基礎。對以上所有的這些,還有那些只是在清單中提及名字的圖片作者們,致以誠摯的感謝,感謝他們的參與和協作。我自己手頭現有的材料,也並非全部都要採用,如果遇到其他更好的材料,也會放棄它們。另外,肯定也不會採用超出限定主題框架的翻譯材料。歐洲文獻本身也只是用到了一部分,目前可參用的文獻可謂汗牛充棟,有些重要的文獻也可能被忽略。 在中文著作中,有大量豐富的寶塔圖像,本書只採用了麟慶(Lin King)的遊記著作,幾乎沒有怎麼使用那些帶有寶塔的、著名的、為數眾多的、獨立的繪畫和繪圖。大量使用這類材料,或許超越了當前的使命,即研究古代建築的真實存在,而是要走出

純粹繪畫的藝術領域,因為這大約只是它的一個方面而已。 文中圖片的編排遵循雙面都使用方便的原則,將同類的塔,或者是同一座塔的不同圖片以及同一座塔的不同細部,排列在一起,以便直接進行比較。考慮到圖文並排的視覺觀感,圖片中塔樓與其細部的比例盡可能地彼此適應,而寶塔的平面圖、立面圖和剖面圖則毫無例外,幾乎都選用了1∶300的比例。 為了追求圖文的完整性,文本中完全省略了注釋。必須的說明直接放進了文本敘述中,或者有時候只是擇要標明,詳盡的解釋和標注可以參見《中國寶塔Ⅱ》末尾寶塔的地理一覽表,該表中列入的寶塔的資訊全面且準確。表中那些連續的、不同的小數位記號,與文本中提到和討論到的寶塔,以及圖片下面的

編號,都可以一一進行對應。文末還有另外一些圖表,或按照寶塔營建時間,或按照材質和規模,做了進一步的編排整合,同時還列出了相關文獻資料。文本中涉及到寺廟、寶塔、山川、河流和歷史人物,其名稱都保留了漢字。與之相反,為了避免文本過於冗繁,帝王和皇帝年號則都略去了漢字,因為任何一本相關手冊中,根據給出的年代都很容易查找出來並確認。州府、地區、城市和地名的中文名稱,基本上只是在《中國寶塔Ⅱ》末尾地名一覽表中出現。 漢字的德文意思主要參考了福蘭閣的解釋。為了保持圖文的整體性,進行了*程度的簡化。文中漢字的發音,送氣音和不送氣音會用符號進行區分,區分符號作為重音符號放在最近的母音上,除此之外,就不再使用其

他的區分符號了,更多時候則是通過不同的書寫方式進行區分,如“tze”“tse”和“te”,這對於內行來說,很容易區分。多次出現同屬一體的概念,如地區名、州府和城市名、山川河流名,以及一些別稱,則用一個詞語來統稱。當然也不可能做到完全如此,所以有些寺廟和湖泊的名稱會分別同時使用。或許將來若是進行文本上的修改時,可以試著將固定的概念用一個完整地多音節的語彙進行概括。第二格或者複數必須加“s” 的用來表示強調,在漢語詞後面幾乎完全不用。因為這種構詞法在德語語言中本身已是一個問題,若是用在漢語詞彙上,就讓人難以接受了。文中少量出現的梵語名字,同樣完全沒有用符號區分,很多時候只是為其選擇一個最簡單的書

寫方式,這種書寫方式可能很少會用到,但是也幾乎不會造成誤解。儘管如此,在這些語言問題,以及漢語翻譯的基本問題上,還是要請求專家們的包容,因為我並沒有想將之提升到純粹哲學研究的高度上去。 最後,為這項令人愉悅的使命,我要向外交部、德國科學應急學會,德國東亞藝術協會及同仁,表達我誠摯的感謝,感謝他們在本書出版,還有物質上提供的支持和幫助。  

king中文名進入發燒排行的影片

[Learning with Sherin] 調酒糸列 ep2 - Rose Garden 玫瑰花路
第2集教大家調 "Rose Garden"
係屋企都可以好chill 一齊試下啦~
今集 king sir繼續醒好多調酒貼士畀大家
呢杯酒嘅中文名仲要係我新改嘅想知點解就睇到最後啦
Learning with Sherin 系列有很多不同的主題
歡迎大家 like share comment 同 subscribe 我YouTube channel
https://www.youtube.com/user/suetzi
也歡迎提出任何意見或想法
Cheers~~~

龍潭小眾茶農地方創生遊戲化設計-以找茶|找碴 桌上遊戲為例-

為了解決king中文名的問題,作者陳冠勲 這樣論述:

在臺灣有許多的茶農,因社會因素或環境、政策因素,成為小眾茶農,也是地方上的社會問題;透過深度訪談、文獻分析及地方創生的案例進行創作,讓我們居住的環境、所待的社會能夠擁有更美好的未來。桃園市自2017年開始著重於在地問題,除了環境及社會問題、身障及弱勢問題、家庭及婦女問題之外;也注重小眾農民問題,成立的桃園市社會企業中心,希望透過在地居民運用創新的商業模式來解決社會問題,讓經濟發展與社會福祉共生,鼓勵社會大眾成為社會影響的助力。本案為找茶|找碴 地方創生桌上遊戲設計,其目的為:幫助龍潭小眾茶農個案尹先生解決通路及銷量問題。 本研究以桌上遊戲成功讓地方創生的案例作為設計規劃,從龍潭茶

的歷史脈絡、在地問題的文獻探討到深度訪談,分析統整出找茶|找碴 桌上遊戲的設計方式,論述且紀錄調研過程,從設計思維與形象朔造中的意象轉換,發展出系列桌遊產品。 透過整合產生出的桌遊,用地方創生的概念,以遊戲化設計的方式,將產品與桌遊結合成為禮盒包裝,不僅能促成產官學合作,也能帶動經濟效應;除此之外,也能透過未來發展的建議,增加許多機會,如:線上募資、企業認養、公平貿易、輕旅行、教育等議題的結合,更能讓地方問題曝光,解決地方困境,期盼本研究能使個案問題減少,並達到永續發展、供學術研究使用。

蔣廷黻:從史學家到聯合國席次保衛戰的外交官

為了解決king中文名的問題,作者江勇振 這樣論述:

中華民國歷任最久的聯合國大使——蔣廷黻   ★ 運用蔣廷黻英文日記(1944-1965)掌握史家從政後半生   ★ 直接援引《口述自傳》,修正白色恐怖時期譯本曲筆   「我不喜歡從俗、隨波逐流。我行使我獨立判斷的權利。這個習慣讓我在工作崗位上所付出的勞與憂,都遠超過一般官場上所定義的勞與憂。然而,這樣的態度才能使人生有興味、有挑戰。」——蔣廷黻   「在你從政以後,現代中國毫無疑問地失去了它最有能力的歷史家。……然而,即使如此,我知道作為史家的你,會有史家的視野來意識到你傑出的貢獻。這是無法用文字來形容的。」——美國漢學家 費正清(John King Fairbank)   蔣廷黻

是一位卓越的歷史學者,從美國哥倫比亞大學取得博士學位後,歷任南開大學與清華大學教授。他亦是一位傑出的政論家,評論散見於《大公報》等著名刊物,並與胡適共同創辦《獨立評論》。然而,蔣廷黻在現代中國集體記憶裡重新出土的時間,比胡適晚了近二十年,不只因為其從政生涯遠長於學者生涯,更因他是中共政權在政治上的敵人。   離開學界後,蔣廷黻歷任國民政府行政院政務處長、駐蘇聯大使、駐聯合國常任代表與駐美大使,而他在聯合國與美國的首要任務,便是阻擋中國進入聯合國,以及阻止美國承認中國。美國頒給蔣介石的兩道「免死金牌」——「緩議方案」與「重要問題」——在他的斡旋下,讓中華民國保有聯合國席次二十年。   江勇振

繼《舍我其誰:胡適》四部曲後,為學優則仕的蔣廷黻作傳,以三份難得的珍貴史料為基礎:英文版《口述自傳》、1944至1965年的英文日記,以及《美國哈佛大學哈佛燕京圖書館藏蔣廷黻資料》,描繪出歷經國難驚濤的一代外交官風範,與蔣廷黻個人生命的愛恨灑脫。   江勇振:「許多喝過洋墨水的近代中國人常會用英文寫下不可為國人道也的秘密。胡適如此,蔣廷黻也如此。……蔣廷黻在日記裡批評蔣介石的話如果是用中文寫的,而且如果在大使任內就流傳,他的命運至少一定會跟葉公超一樣,被召回而且軟禁。」   ▍關於中日戰爭——1938 年8月20日 蔣廷黻寄胡適信:   因為缺乏醫療,許多受傷的人死去。非常高比例的人沒有得

到任何救助。有些餓死、渴死。情況非常慘。委員長身邊的人只告訴他好的消息。我不認為他知道實際的情況。……如果戰爭再持續六個月,我們可能會淪落到被敵人和憤怒的百姓夾擊的地步。當然,日本害怕其經濟結構會崩潰。我們不怕,因為我們根本連那個結構都沒有。中國經濟崩潰,就會是以傳統流寇(banditism)的現象來顯現。那些高喊抗戰的人是躲在後方的人。他們根本就不知道真正在戰場上的人所吃的苦。   ▍關於美蘇冷戰——1948年6月22日 蔣廷黻日記:   雖然我投票贊成美國的提案,但我並不是完全樂意的。當然,最好的作法是讓核子武器從這個世界永遠消失。然而,究竟是讓美國或蘇聯擁有這個武器?這個選擇很容易。如

果蘇聯比較像樣一點(more decent)的話,我是會樂意加入它的陣營來禁止核子武器的。將來,這個世界也許會後悔美國有這個武器。   ▍關於國共內戰——1948年12月31日 蔣廷黻日記:   今年值得誌記的是國民黨的崩潰。從它興起到滅亡總共歷時二十五年。其興起是拜民族主義以及北方軍閥的腐敗之賜。其滅亡則是由於:一、長期對日抗戰;二、食古不化(medievalism);三、未能改善老百姓的經濟情況。造成後者的原因是由於沒有眼光,以及由個人野心所造成的長期的內戰。……國民黨在其所存在的二十五年之間沒有出現一個真正的政治家。   ▍關於中國代表權問題——1950年12月4日 蔣廷黻日記   

他[顧維鈞]從華盛頓核心人物得來的消息說「中國」在聯合國的席次會讓給赤共。我相當樂觀地進去,而卻沮喪地出來。我就是不理解:如果美國守不住韓國,就撤退好了;中共沒有海軍,沒有辦法到任何地方去打美國:為什麼要平白地用「中國」在聯合國的席次去交易?   ▍關於《中美共同防禦條約》——1955年2月12日 蔣廷黻日記:   在協防條約簽署、台灣安全了以後,老蔣將會繼續扮演他導師—領袖的角色,亦即,獨裁者——一個小島上的小獨裁者。他將永遠不會體認到他的缺點或者認清事實。俞國華是他找到的一個理想的行政院長——一個基督徒的應聲蟲;同樣地,張群是他理想的祕書長。前景黯淡。他毫無疑問地會發表一些說教式的文告來

滿足他的虛榮心(amour proper)。

壓電致動有閥微泵浦應用於LED散熱之研究

為了解決king中文名的問題,作者李昱輝 這樣論述:

LED中文名為「發光二極體」與一般傳統燈泡相比有節能、環保、體積小、抗震、反應快等優點,因此被稱為第四代照明光源或綠色能源。而功率與LED發光亮度是成正比的,一般市面上高功率的LED燈泡,為了要快速讓LED所發出熱能散掉,都會以大體積的散熱鰭片進行散熱,正因如此,高功率的LED體積無法太小,反而讓LED失去體積小之優點,也容易因散熱控管不佳導致LED壽命縮短。 本論文主要針對高功率的LED之散熱,利用疊層壓電微泵浦多流道進行散熱的驅動元件,搭配上其結構頻率,使得此結構設計之壓電材料共振頻率增加,在不增加微泵浦體積的情況下使液體流量大幅地提升。微泵浦利用壓電材料做為致動器,使用不鏽鋼作為

振動層,以壓克力材料製作有流道、閥座以及艙體結構之流道層,以及因應多流道而製作的四個由聚二甲基矽氧烷所製作之懸臂樑結構的單向閥所組合而成,使用在LED散熱的驅動上,結合體積小的散熱鰭片與液體儲水槽加上風扇強制空氣對流,形成了開放式散熱系統,並且有效控制高功率的LED散熱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