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itigation中文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股價、配息、目標價等股票新聞資訊

mitigation中文的問題,我們搜遍了碩博士論文和台灣出版的書籍,推薦TomDeMarco寫的 與熊共舞:軟體專案的風險管理(經典紀念版) 和林壽康余惠萍的 香港教育法:學生紀律、刑法及刑事程序篇都 可以從中找到所需的評價。

另外網站為Classic Load Balancer 設定非同步緩和模式也說明:中文 (繁體) ... 在Configure desync mitigation mode (設定非同步緩和模式) 頁面上,選擇Monitor (監控)、Defensive (防禦性) 或Strictest (最嚴格)。

這兩本書分別來自經濟新潮社 和印象文字InPress所出版 。

國立高雄科技大學 航運技術系 蔡育明所指導 許忠盈的 臺灣港埠引水安全精進策略之研究 (2021),提出mitigation中文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引水、引水人、強制引水、現代化、現代性、助航設施。

而第二篇論文臺北醫學大學 食品安全碩士學位學程 洪偉倫所指導 林佑于的 肉與海鮮製品中糖化終產物之方法開發與含量分析 (2021),提出因為有 糖化終產物、雙羰基物質、氣炸、油炸、罐頭食品的重點而找出了 mitigation中文的解答。

最後網站Building A Safer City with Intelligent Hazard Mitigation System則補充:Language: 中文(繁體. ... The structure safety and hazard mitigation system requires the data collected from a number of sensors, including highly sensitive ...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mitigation中文,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與熊共舞:軟體專案的風險管理(經典紀念版)

為了解決mitigation中文的問題,作者TomDeMarco 這樣論述:

  如果你下一個專案一點風險都沒有,那就別做!   風險越大,報酬就越大,對於軟體開發來說尤其如此。 在充滿競爭的環境中,一味逃避風險的公司很快就會發現自己落後了,但如果專案經理對於可能造成失敗的風險視而不見的話,又會使組織「過於冒進」。為了解決軟體開發人員「逃避又怕落後,冒險又怕失敗」的兩難,本書將教導如何辨識風險,並去擁抱「值得冒的風險」。 作者還列舉出風險管理的好處,包括: v使積極的冒險變為可行 v防止盲目管理的發生 v花最小的成本做好最起碼的防護措施 v釐清責任歸屬 v隔離子專案的失敗,使它不會衝擊到整個專案   讀者可以用本書提供的策略來加強專案的防禦工事,對

付軟體專案中最普遍的風險:v時程延宕v需求膨脹v人員流失v規格崩潰v績效低落。 本書將幫助您,在風險演變成致命的問題之前,就紓緩風險。風險就在那兒——它們本來就應該在那兒——而你當然有辦法管理它們。   專家好評: 本書是軟體專案風險管理方面最具影響力的著作……發人深省的見解、精闢務實的建言。我們終於有了一本實用的風險管理指南。 ——Rob Austin,前哈佛商學院教授   講得很露骨、很挑釁,但絕對實用…… ——Michael Schrage,MIT史隆管理學院研究員,《認真玩創新》作者   認真的軟體從業人員和專案經理,一定會把這本書當成必讀聖經。 你專案團隊中每一位成員、每一位經理、以

及所有會影響專案的利害關係人,統統買一本送給他們……我已經為我最好的客戶們訂了20本。 書中妙語如珠,例如「事情做錯沒關係,就是不可以不確定」,光憑這些就很值回票價了——對於我們幼稚、不切實際的風險管理文化,那真是當頭棒喝。 ——Edward Yourdon,軟體界知名顧問與作者

臺灣港埠引水安全精進策略之研究

為了解決mitigation中文的問題,作者許忠盈 這樣論述:

目錄中文摘要 ----------------------------------------------------------------------I英文摘要 ---------------------------------------------------------------------II誌謝-------------------------------------------------------------------------III目錄-----------------------------

---------------------------------------------IV表目錄-----------------------------------------------------------------------VII圖目錄----------------------------------------------------------------------VIII第一章 緒論-------------------------------------------------------------------11.1 研究背景與動機------------

----------------------------------------------11.2 研究目的---------------------------------------------------------------21.3 研究範圍與限制----------------------------------------------------------21.4 研究方法---------------------------------------------------------------3第二章 臺灣引水制度之沿革與現況-------------------

------------------------------42.1 引水之意涵與目的--------------------------------------------------------42.1.1 從法制面向分析----------------------------------------------------------52.1.2 從港埠經營面向分析------------------------------------------------------82.2 引水人的角色功能------------------------------------------

--------------92.2.1 引水人之角色定義--------------------------------------------------------92.2.2 引水人關於航行安全之角色功能--------------------------------------------112.2.3 引水人關於監督船舶與船員之角色功能---------------------------------------122.2.4 引水人關於港埠服務之角色功能--------------------------------------------132.2.5 引水人關於港埠

效率之角色功能--------------------------------------------162.3 臺灣引水制度之沿革-----------------------------------------------------172.4 臺灣引水制度現況-------------------------------------------------------192.4.1 強制引水與自由引水之實施現況--------------------------------------------192.4.2 引水人之資格、培訓與執業----------------------

--------------------------212.4.3 引水費率--------------------------------------------------------------232.4.4 引水之監理------------------------------------------------------------252.4.5 各港引水人選任與執業人數現況--------------------------------------------30第三章 臺灣港埠引水環境之變革----------------------------------------

---------343.1 國際公約對臺灣港埠引水環境的牽動----------------------------------------343.1.1 IMO早期決議案---------------------------------------------------------363.1.2 SOLAS之相關規定-------------------------------------------------------373.1.3 STCW之相關規定--------------------------------------------------------443.1.

4 IALA之相關規定--------------------------------------------------------463.2 海域空間使用多元-------------------------------------------------------473.2.1 遊艇------------------------------------------------------------------483.2.2 渡輪------------------------------------------------------------------503.2.3

漁船------------------------------------------------------------------523.3 船舶大型化與快速化-----------------------------------------------------533.3.1 港埠營運步調的變動-----------------------------------------------------583.3.2 港埠設施規劃-----------------------------------------------------------583.3.3 船員對引水人的依

賴性增加------------------------------------------------603.4 航運效益日漸嚴峻-------------------------------------------------------613.4.1 引水協力資源的強化-----------------------------------------------------623.4.2 航商對引水成本的關注效應------------------------------------------------663.4.3 引水人力與技術的挑戰-------------------

--------------------------------683.4.4 法規制度的全面檢討-----------------------------------------------------72第四章 精進策略探討-----------------------------------------------------------744.1 臺灣港埠引水安全關鍵因素—思維變異---------------------------------------754.1.1 引水人與船長之合作關係------------------------------------------

-------764.1.2 引水人與VTS之合作關係--------------------------------------------------774.1.3 拖船使用觀念的釐清-----------------------------------------------------784.1.4 引水人與帶解纜業者之合作關係--------------------------------------------814.1.5 引水作業程序化---------------------------------------------------------824.2 臺灣港埠

引水安全關鍵因素—制度調整---------------------------------------844.2.1 拖船制度調整-----------------------------------------------------------884.2.2 建構大區域性引水人制度--------------------------------------------------944.2.3 確立VTS之公權力地位----------------------------------------------------984.2.4 強化引水人自律機制--------------

---------------------------------------994.3 臺灣港埠引水安全關鍵因素—環境優化--------------------------------------1004.3.1 檢視臺灣助導航設施現況效益---------------------------------------------1014.3.2 強化科技化助導航設施--------------------------------------------------1054.3.3 優化VTS----------------------------------------------

----------------1114.4 臺灣港埠引水安全關鍵因素—船舶適航--------------------------------------1164.4.1 從國際法與國內法尋求改善船舶適航的辦法----------------------------------1174.4.2 從案例探討------------------------------------------------------------1234.5 臺灣港埠引水安全關鍵因素—技術強化--------------------------------------1254.5.1 引水作業時之團隊合作

--------------------------------------------------1254.5.2 IMO A.960之建議------------------------------------------------------1294.5.3 拖船技術及效率提升----------------------------------------------------1304.5.4 VTS技術提升----------------------------------------------------------1324.5.5 引水人技術提升-----------

---------------------------------------------133第五章 結論與討論------------------------------------------------------------1405.1 結論-----------------------------------------------------------------1405.2 討論-----------------------------------------------------------------141參考文獻 -----------------------

----------------------------------------------142

香港教育法:學生紀律、刑法及刑事程序篇

為了解決mitigation中文的問題,作者林壽康余惠萍 這樣論述:

  .刑事罪行是甚麼?疏忽能構成刑責嗎?   .萬一學生涉嫌犯案被捕,其家人及師長可如何介入?   .未成年學生歸少年法庭管轄,這法庭的運作有甚麼獨特之處?家長、校長及教師又能否參與?   .當學生在判刑階段,校方能提供甚麼協助?   .校規是否須受制於法律?若與法律發生衝突,校規還有效嗎?   .學校有權力對學生搜身嗎?又是否可查閱手機資料?假如學生不肯就範,學校會有甚麼法律風險?   .倘若學生觸犯刑事罪行,在法庭未有定罪之前,校方能否把學生停學?   .當遇到匿名投訴時,校方應如何處理而避免對投訴人產生不公?   .校內紀律程序與刑事訴訟出現不同的結論時該怎辦?     二○一九年夏秋,

香港社會經歷了「反修例運動」的洗禮,不少學子選擇走在反修例運動的前沿,寧靜的校園生態也起了巨大的變化。本書為「香港教育法系列」的第四本,以學生紀律為主軸,探討學生紀律的權力基礎,以及在學校落實所產生的種種問題。這議題又跟刑法有密不可分的關係,所以要先闡述刑法要則及刑事程序等課題;而除了校園一般常見的罪行外,本書亦觸及暴動、非法集結、蓄意傷人、刑事毀壞等罪行,務求幫助教育工作者在各方面給學生提供更貼地的援助,正切合教育界今天的迫切需要。     「香港教育法系列」是目前惟一關於香港教育法的華文原創系列書,向本地教育工作者及法律從業員,介紹與本地教育處境相關的法律原則和案例。此外,作者盼望能透過一

系列的出版,引導教育工作者認識我們一套行之有效的普通法法制,從而理性地辨識彼此的權責,好讓大家齊心協力來守護和建設一個開明的公民社會。   本系列特色   .目前惟一針對香港教育法的華文原創系列書,作者兼具法律及教育雙重專業背景,深度掌握業界狀況。   .針對香港本地教育處境,讓教育工作者認識並掌握與他們的日常工作有密切關係的法律知識。   .從具體案例帶出法律原則及其背後的思維,學術性與可讀性兼備。   .採用夾敍夾議寫作方式,力求把法律知識在教育界普及化;即使沒有受過專業訓練的人,也可以很快掌握相關原則和箇中爭議。   .提供案例索引,方便使用者查閱和深入研究。   作者簡介 林壽

康   前執業大律師,亦曾任職中學教師。曾任大專教授,主講香港法律;兼任香港中文大學教育學院客座副教授,任教中小學教育文憑班法律課。近年專注於「香港教育法系列」寫作計劃,已出版的有《香港教育法:教師註冊及僱傭合約篇》、《香港教育法:疏忽侵權篇(增訂版)》及《香港教育法:終止僱傭及解僱訴訟篇》。   余惠萍   香港中文大學教育博士,資深中學教師,曾長期參與教協會及教育專業人員操守議會工作。現為中文大學教育學院專業顧問及導師,致力在教育專業推行法律教育。近年專注於「香港教育法系列」寫作計劃,已出版的有《香港教育法:教師註冊及僱傭合約篇》、《香港教育法:疏忽侵權篇(增訂版)》及《香港教育法:終

止僱傭及解僱訴訟篇》。   序言 縮寫表 案例索引   第一部 刑法基本原則   第一章 刑法要則簡介 1.1 緒言 1.2 甚麼是刑事罪行? 1.3 刑事罪行與民事糾紛的區別 1.4 舉證責任(Persuasive Burden of Proof) 1.4.1 無罪推定(Presumption of Innocence) 1.4.2 提證責任(Evidential Burden) 1.5 舉證標準(Standard of Proof) 1.5.1 「毫無合理疑點」(Beyond a Reasonable Doubt) 1.5.2 「相對可能性的衡量」(On the Bal

ance of Probabilities)   第二章 刑事罪行 2.1 刑事罪行的定義 2.2 絕對法律責任罪行(Absolute Liability Offences) 2.3 「犯罪行為」(actus reus) 2.3.1 不行動(Omission) 2.3.2 合約責任 2.3.3 自願承擔照顧責任 2.3.4 親屬或親密關係 2.3.5 自製危險帶來的責任 2.3.6 明文法例責任 2.4 「 行為罪行」和「後果罪行」(Conduct Crime and Result Crime) 2.5 因果關係(Causation) 2.5.1 「事實成因」(Factual Causatio

n) 2.5.2 「法理成因」(Legal Causation) 2.5.3 「凌駕性原因」(novus actus interveniens) 2.6 行為的自主性(Voluntariness) 2.7 「 精神健全的無意識行為」(Sane Automatism) 2.8 「 精神失常的無意識行為」(Insane Automatism) 2.9 「無意識行為」抗辯的限制 2.10 犯罪心態(mens rea) 2.10.1 蓄意(Intention) 2.10.2 直接意圖(Direct Intent) 2.10.3 間接意圖(Oblique Intent) 2.10.4 罔顧(Reckle

ssness) 2.10.5 嚴重疏忽(Gross Negligence) 2.10.6 知情(Knowledge) 2.10.7 不誠實(Dishonesty)   第三章 刑事罪責(Criminal Liability) 3.1 緒言 3.2 犯罪能力(Capacity) 3.2.1 「無犯罪能力」原則(doli incapax) 3.2.2 《少年犯條例》(Juvenile Offenders Ordinance) 3.2.3 法律改革(Law Reform)   第二部 刑事訴訟程序   第四章 刑事檢控(Criminal Prosecution) 4.1 刑事程序 4.2 拘捕落案(

Arrest and Booking) 4.3 「 警司警誡」(Caution by Police Superintendent) 4.4 「警誡供詞」(Cautioned Statement) 4.4.1 警誡的意思 4.5 檢控政策(Prosecution Policy)   第五章 刑事訴訟程序(Criminal Proceedings) 5.1 緒言 5.2 少年法庭(Juvenile Court) 5.3 司法管轄權(Jurisdiction) 5.4 程序(Procedure) 5.5 過堂(Arraignment) 5.5.1 提堂(For Mention) 5.5.2 答辯(F

or Plea) 5.6 「意向不清的答辯」(Equivocal Plea) 5.7 「牛頓聆訊」(Newton Hearing) 5.8 不在場證據(Alibi Evidence) 5.9 保釋(Bail)   第六章 刑事審訊(Criminal Trial) 6.1 緒言 6.2 公平審訊(Fair Trial) 6.3 主審法官的角色 6.3.1 不偏不倚(Impartiality) 6.3.2 傳媒報導(Media Report) 6.4 法庭警誡(Bind-over) 6.5 控罪答辯(Plea) 6.6 開案陳詞(Opening) 6.7 同意案情(Agreed Facts) 6.

8 「案中案」的處理(Voir Dire) 6.9 控方證人作供(Prosecution's Case) 6.10 被告人毋須答辯(No Case to Answer) 6.11 緘默權(Right to Silence) 6.12 辯方作供(Defence's Case) 6.12.1 兒童和少年犯人或證人作供 6.13 結案陳詞(Closing Submissions) 6.14 裁決(Verdict)   第七章 判刑原則(Sentencing Principles) 7.1 緒言 7.2 減刑陳詞(Mitigation Plea) 7.3 初犯(Clear Record) 7.4 協助

警方(Assistance to Police) 7.5 悔意(Remorse) 7.6 判刑原則(Sentencing Principles) 7.7 違反誠信(Breach of Trust) 7.8 加刑因素(Aggravating Factors) 7.9 量刑準則(Sentencing Tariff) 7.10 背景及其他報告(Background and Other Reports) 7.10.1 報告內容   第八章 刑罰種類(Sentencing Options) 8.1 緒言 8.2 無條件釋放(Absolute Discharge) 8.3 有條件釋放(Conditiona

l Discharge) 8.4 其他刑罰 8.5 即時監禁(Imprisonment) 8.6 監禁緩刑令(Suspended Sentence Order) 8.7 感化令(Probation Order) 8.8 罰款(Fine) 8.9 社會服務令(Community Service Order) 8.10 感化院令(Reformatory School Order) 8.11 教導所令(Training Centre Order) 8.12 勞教中心令(Detention Centre Order) 8.13 更生中心令(Rehabilitation Centre Order) 8.

14 照顧及保護令(Care and Protection Order) 8.15 戒毒所令(Drug Addiction Treatment Centre Order) 8.16 賠償令(Compensation Order) 8.17 訟費(Costs) 8.18 覆核(Review) 8.19 上訴(Appeal) 8.20 重審(Retrial)   第三部 常見刑事罪行   第九章 學校今日常見的刑事罪行(Criminal Offences Commonly Faced by Schools Today) 9.1 緒言 9.2 《公安條例》(Public Order Ordinanc

e) 9.2.1 暴動(Riot) 9.2.2 非法集結(Unlawful Assembly) 9.3 《刑事罪行條例》(Crimes Ordinance) 9.3.1 汽油彈(Petrol Bomb) 9.3.2 縱火(Arson) 9.3.3 刑事毀壞(Criminal Damage) 9.3.4 不誠實取用電腦(Obtain Access to Computer with Dishonest or Criminal Intent) 9.3.5 性罪行(Sexual Offences) 9.3.6 虛假文書(False Instrument) 9.4 《侵害人身罪條例》(Offences

Against the Person Ordinance) 9.4.1 意圖造成身體嚴重傷害(Wounding with Intent to Occasion Grievous Bodily Harm) 9.4.2 傷人或對他人身體加以嚴重傷害(Wounding or Inflicting Grievous Bodily Harm) 9.4.3 襲擊致造成身體傷害(Assault Occasioning Actual Bodily Harm) 9.4.4 普通襲擊(Common Assault) 9.5 《盜竊條例》(Theft Ordinance) 9.5.1 盜竊犯罪行為 9.5.2 盜竊

犯罪心態 9.5.3 刑罰   第四部 學生紀律   第十章 學生紀律法理基礎(Student Discipline — Legal Basis) 10.1 緒言 10.2 學校管教學生的權力基礎(Legal Sources of Disciplinary Power) 10.3 普通法立場 10.3.1 「擬家長」(in loco parentis) 10.3.2 隱含權力(Implied Authority) 10.3.3 照顧責任(Duty of Care) 10.4 明文法例(Statute) 10.4.1 《教育條例》第58(1)條 10.4.2 第58(1)條的問題 10.4.3

調查權力   第十一章 學生紀律實務(Student Discipline — Practice) 11.1 學生紀律權力範圍 11.2 校規(School Rules) 11.3 「校外法權」(Extra-school Jurisdiction) 11.4 《學校行政手冊》(School Administration Guide) 11.5 《基本法》(The Basic Law) 11.6 《香港人權法案條例》(Hong Kong Bill of Rights Ordinance) 11.7 校規詮釋(Construction of School Rules) 11.8 校規內容(Cont

ents of School Rules) 11.8.1 校服 11.8.2 飾物髮型 11.8.3 口罩(Face Mask) 11.9 搜查(Search) 11.9.1 搜查財物 11.9.2 搜查手機、電腦 11.9.3 搜查貯物櫃 11.10 搜身(Body Search)   第十二章 學生紀律程序(Student Discipline Procedure) 12.1 緒言 12.2 自然公正原則(Rules of Natural Justice) 12.3 舉證責任及標準(Burden and Standard of Proof) 12.4 盤問證人(Cross Examinat

ion) 12.5 提供理由(Duty to Give Reason) 12.6 匿名投訴(Anonymous Complaint) 12.7 懲罰(Penalty) 12.7.1 原則 12.7.2 名譽權(Right to Reputation) 12.7.3 留堂(Detention) 12.7.4 體罰(Corporal Punishment) 12.7.5 停學(Suspension) 12.7.6 開除學籍(Expulsion) 12.7.7 上訴(Appeal) 12.8 學校紀律處分程序和刑事審訊的衝突 12.9 法律改革 12.10 英國法例 12.11 英國教育部指引  

延伸閱讀  

肉與海鮮製品中糖化終產物之方法開發與含量分析

為了解決mitigation中文的問題,作者林佑于 這樣論述:

近年許多研究發現,食物於熱加工過程中所進行之非酵素褐變中的焦糖化(caramelization) 與梅納反應 (Maillard reaction) 除了會產生香氛與色澤物質外,也會產生可能對健康造成危害之物質,如:丙烯醯胺 (acrylamide) 與雙羰基物質 (dicarbonyl species)。此反應中之中間產物雙羰基物質進一步會再與食品之蛋白質與脂質反應而形成糖化終產物 (advanced glycation end-products, AGEs),如羧甲基離胺酸 (Nε-carboxymethyllysine) 與羧乙基離胺酸 (Nε-carboxyethyllysine)

。近來研究顯示飲食中的AGEs與許多慢性病具有正相關性,如糖尿病、肥胖、心血管疾病以及神經退化疾病。因此,本研究之目的在於探討不同加工方式對於肉與海鮮製品中糖化終產物生成之影響,並找尋食品中可以作為糖化終產物之指標物質。本研究首先利用高效液相層析串聯質譜儀成功開發同時檢測11種AGEs之方法,並具有良好之精確度與準確度。此外。本研究也針對食品中AGEs之前驅物以及加熱指標物質進行分析,包含lysine、arginine、雙羰基物質、furosine與lanthionine (LAN)。結果發現,氣炸加工方式與油炸方式相比可以顯著減少豬肉中AGEs及雙羰基物質之生成量。在市售罐頭食品的分析中,發

現其AGEs總量與總雙羰基物質、furosine、LAN、碳水化合物與糖含量具有顯著之正相關性。因此,本研究顯示氣炸加熱方式可以作為有效減少食品中AGEs生成之新穎性加工方式以及營養標示中的碳水化合物與糖含量有潛力可以作為快速鑑別食品中AGEs含量之指標物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