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tac聯測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股價、配息、目標價等股票新聞資訊

國立中興大學 材料科學與工程學系所 宋振銘所指導 蕭惟中的 電路板端金屬化材料轉換對BGA銲點介面型態與電遷移性質之影響 (2019),提出utac聯測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電遷移。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utac聯測,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電路板端金屬化材料轉換對BGA銲點介面型態與電遷移性質之影響

為了解決utac聯測的問題,作者蕭惟中 這樣論述:

電子產品需求持續往產品體積小型化/功能多樣化趨勢發展,如電話由單純通話功能,體積縮減為收持式電話,更將拍照、攝影、導航等整合成為智慧型手機。近三年發展的智慧手錶,不只是時間功能,還需俱備通話/訊息/即時量測/紀錄/提醒之功能。化鎳浸金(ENIG)表面處理製程適合大量生產,且相較於其他表面處理製程來得簡單,表面金層更可抗氧化,具長期儲存之特性及優良的可重複銲接性、良好的平整度等優點,所以化鎳浸金一直為印刷電路板主要的表面處理之一。但化鎳浸金存在一致命鎳腐蝕的缺點,現在可透過製程改善及較嚴謹的控制來避免,已不常發生,但因為此缺點在生產時很難被發現,大多已至後製程或是客戶端才被載出,所以通常會造成

大批量性的銲點問題,無法彌補而報廢。目前的改善方法有置換金加還原金,化學鍍鎳鈀浸金(ENEPIG)等解決方案,考量製程控制及生產成本,智慧型手機部份已有利用有機保銲劑(OSP)來取代化鎳浸金的趨勢,其好處在於避免金擴散進入銲錫接點,可增加強度及可靠度,且因為有機保銲劑為銅(Cu)基地,所以無鎳腐蝕之問題,可完全改善此致命缺點。本研究利用封裝晶片上的SAC305錫球,經迴銲後分別與ENIG表面處理及OSP表面處理之印刷電路板銲接,在160℃的高溫環境下分別施加4.0A, 4.5A及5.0A等三種電流以加速實驗進行,於電阻值增加20%後進行材料分析,實驗結果顯示印刷電路板之表面處理由ENIG變為O

SP後,可以有較長之壽命,觀察失效位置有銅線路變薄甚或完全消耗之現象,且伴隨著孔洞生成。比較PKG端及PCB端,以PCB端之介金屬化合物(IMC)厚度增長較明顯,比較兩種表面處理,介金屬化合物厚度以OSP組較厚,且增厚速度較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