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hoqol-100中文版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股價、配息、目標價等股票新聞資訊

輔英科技大學 護理系碩士班 陳淑銘所指導 黃彥綾的 自我調節照護方案介入於糖尿病併心臟共病病人之自我管理成效 (2021),提出whoqol-100中文版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糖尿病併心臟共病、自我調節照護方案、自我效能、自我管理、生活品質。

而第二篇論文東吳大學 心理學系 曾幼涵所指導 袁慧萍的 探討台灣與香港在職母親之自我落差、職家角色認同、角色衝突、與情緒之關係 (2021),提出因為有 在職母親、自我落差、職家角色認同、角色衝突、情緒的重點而找出了 whoqol-100中文版的解答。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whoqol-100中文版,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自我調節照護方案介入於糖尿病併心臟共病病人之自我管理成效

為了解決whoqol-100中文版的問題,作者黃彥綾 這樣論述:

研究背景:糖尿病病人數較20年前增加三倍多,2020全世界糖尿病病人數達4.63億,2030年估計達5.78億,2045年達到7億;糖尿病死亡病例中,1/2死亡者低於60歲,50%死因為心血管疾病(Cardiovascular diseases),死因非疾病本身而是心血管疾病併發症。糖尿病併心臟共病病人,護理複雜性更高;文獻提出理論介入之行為改變較常規護理具效益。台灣缺乏以自我調節理論介入糖尿病併心臟共病病人照顧之研究。冀望運用糖尿病併心臟共病自我調節方案介入後對生理指標、自我效能、自我管理及生活品質具改變成效。研究目的:本研究探討自我調節照護方案對改善糖尿病併心臟共病病人的生理指標(HbA

1c、血壓)、自我效能、自我管理、生活品質之成效。研究方法:此隨機對照試驗於台灣南部某區域教學醫院進行。符合條件的100人為便利樣本,被隨機分配到實驗組(n = 50)或控制組(n = 50)。實驗組由護理師給予常規衛教外,將接受自我調節方案包括每週執行一次 60 分鐘的自我調節照護方案共二次,後續進行電話追蹤訪視,2週一次,持續8週。控制組則接受由護理師給予常規衛教。評估工具包括糖尿病管理自我效能量表、糖尿病自我管理量表、生活品質問卷簡明版、生理指標HbA1c及血壓值。資料收集分別於前測、第4週及12週進行。結果:兩組各50名參與個案皆完成研究,實驗組介入滿12週生理指標HbA1c下降11%

;SBP下降13.4%,DBP下降9.65%;自我效能於研究滿4週(t= 9.24, p

探討台灣與香港在職母親之自我落差、職家角色認同、角色衝突、與情緒之關係

為了解決whoqol-100中文版的問題,作者袁慧萍 這樣論述:

在職婦女具有職業與家庭兩種角色,但在社會既存的性別角色刻板印象下,她們需要工作並兼負家事、育兒之主要責任,易於感到職業和家庭角色上之衝突。按照Higgins (1987)的自我落差理論及Polasky與Holahan(1998)的相關研究,在職母親實際我與理想我有差距時,則有較多的憂鬱、焦慮情緒、與職家角色衝突。由於在職婦女具有職業與家庭兩種角色,本研究將自我落差分為職業及家庭兩方面,探討其與情緒及職家衝突是否有不同的關聯。再者,本研究欲了解:自我落差與情緒、職家衝突之關係是否受到角色認同之重要性所影響–亦即,當婦女愈認同職業角色,那麼在職業範疇的自我落差是否更容易帶來負向情緒及職家衝突,反

之在家庭方面亦然。另外,台灣及香港同屬大中華文化,但進一步對比自我概念,香港人較傾向個人主義,台灣人則傾向集體主義(葉蓉慧、陳凌,2004),因此本研究亦探討兩地的在職母親在上述的變項是否有所不同。本研究以方便取樣的方式,於台灣及香港邀請育有至少1名12歳以下子女的在職母親填寫網路問卷,共取得有效樣本206人(台灣102人,香港104人)。她們問卷內容包括:職業與家庭的自我線段(Francis, Boldero,& Sambell,2006),測量自我落差;正負情緒量表修訂版(Brief PANAS);家庭/工作角色認同量表(Aryee & Luk, 1996)、 與職家衝突量表簡短版(Car

lson, Kacmar, & Williams, 2000)。研究結果顯示,在自我落差與情緒的關係上,在職母親不論在工作或是母職方面的自我落差越大,則負向情緒越多,符合自我落差理論。母職方面的自我落差越大,則正向情緒越少。至於自我落差與職家衝突的關係上,在職母親的工作自我落差越大,職家衝突越大。在調節效果上,結果顯示在職母親的職業角色認同對工作自我落差與負向情緒有顯著調節作用 -- 越認同職業角色,在自我落差與負向情緒的關係越顯著。而家庭角色認同對自我落差及情緒,以及在職母親的職業/家庭角色認同對自我落差與職家衝突的關係的調節關係並不顯著。最後,本研究也比對香港與台灣兩地母親在各變項之差異,

以及在職業與家庭的理想我有何不同。根據上述結果,本研究提出之假設大多獲得驗證。本研究亦發現,台港兩地在職母親雖然受西方文化影響,但都顯示了著重儒家傳統文化的華人特色,重視實踐家庭的身份角色多於職業角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