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ld nomads保險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股價、配息、目標價等股票新聞資訊

國立臺灣大學 健康政策與管理研究所 鄭雅文所指導 劉曦宸的 職場社會心理危害對受僱者肌肉骨骼及心腦血管疾病之疾病負荷研究 (2019),提出world nomads保險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職業相關疾病、疾病負荷、族群可歸因分率、職場社會心理危害、肌肉骨骼疾病、心腦血管疾病。

而第二篇論文中國文化大學 生活應用科學系碩士在職專班 黃郁婷所指導 黃子芹的 海外自助旅行者人格特質與自我實現之相關研究 (2019),提出因為有 海外、自助旅行者、人格特質、自我實現的重點而找出了 world nomads保險的解答。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world nomads保險,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職場社會心理危害對受僱者肌肉骨骼及心腦血管疾病之疾病負荷研究

為了解決world nomads保險的問題,作者劉曦宸 這樣論述:

背景:肌肉骨骼疾病為臺灣職災保險現金給付中首要的職業病類型,心腦血管疾病則為職災死亡給付中最大宗的職業病類型,然而,目前仍少有研究透過完整的職場危害來推估職場社會心理危害對於這些疾病負荷規模的影響。本研究利用「族群可歸因分率(Population Attributable Fraction,以下簡稱PAF)」進行「比較性風險評估(Comparative Risk Assessment,簡稱CRA)」,此方法不但可獲得特定危險因子造成疾病負荷的程度,還可比較不同危險因子造成的疾病負荷規模,以提供政策推行時排列職場危險因子介入順序的考量依據。目的:瞭解臺灣職場社會心理危害對受僱者造成職業相關疾病

的疾病負荷程度。方法:針對與職業相關的肌肉骨骼疾病,一併考慮職場人因性危害及社會心理危害進行疾病負荷推估:各職場危害的PAF由2016年「勞動環境安全衛生狀況認知調查」資料估算,分析對象為20-65歲受僱於政府或私人企業的工作者,職場危害以量表或題項測量,包括工作心理負荷、工作控制、工作回饋、職場正義、工作時間、輪班方式及與全身或手部有關的各種人因性危害;肌肉骨骼疾病則使用挪威肌肉骨骼傷害問卷測量;利用以對數為連結函數的二項式模型(Log-linked binomial model)計算各職場危害的盛行率比(prevalence ratio,以下簡稱PR)後,套入各職場危害之暴露盛行率計算PA

F;疾病負荷程度以失能損失年(Years Lived with Disability,以下簡稱YLD)呈現,各疾病的嚴重度分布及失能權重套用全球疾病負荷的數值,盛行個案的人數則由2000-2016年全民健保資料庫的處方及治療明細檔(含門急診及住院)計算,計算的疾病包括頸部痛、肩膀痛、下背或腰部的肌肉骨骼疾病三種,每種疾病在2016年盛行個案數和全球疾病負荷的失能權重相乘後得到各疾病於2016年整體的YLD,再乘上各職場危害的PAF後,即獲得各疾病可歸因於不同危險因子的YLD,最後,除以臺灣2016年20-65歲的年中人口數,獲得每十萬人口因與職業相關的肌肉骨骼疾病造成之YLD。針對與職業相關的

心腦血管疾病,使用文獻回顧的方式獲得職場社會心理危害及職場噪音危害對冠心病及中風的相對危險性(relative risk,簡稱RR),各職場社會心理及噪音危害的暴露盛行率亦由2016年「勞動環境安全衛生狀況認知調查」的資料計算,2016年冠心病及中風盛行個案的人數則由2000-2016年全民健保資料庫的處方及治療明細檔(含門急診及住院)計算,最後,使用與推估肌肉骨骼疾病負荷的相同步驟,估算2016年每十萬人口因與職業相關的心腦血管疾病造成之YLD。結果:職場人因性危害對男性受僱者頸部、肩部、下背或腰部肌肉骨骼疾病的PAF分別為8.5%、12.4%、17.5%,2016年20-65歲男性因此損失

10、11、309 YLD/10萬人,而職場人因性危害對女性受僱者各部位的肌肉骨骼疾病之PAF分別為11.1%、10.7%、17.8%,分別造成20-65歲女性損失19、12、340 YLD/10萬人;職場社會心理危害造成男性受僱者頸部、肩部、下背或腰部肌肉骨骼疾病的PAF分別為32.5%、21.3%、29.3%,對20-65歲男性分別造成39、24、518 YLD/10萬人,在女性部分PAF分別為24.0%、19.5%、21.5%,可造成40、23、411 YLD/10萬人。在與職業相關的心腦血管疾病方面,冠心病的部分有31.6%可歸因於職場社會心理危害、缺血性中風有9.5%,另有3.1%的

心腦血管疾病可歸因於職場噪音危害,2016年20-65歲民眾因職場社會心理危害造成的冠心病或缺血性中風損失21.7及4.1 YLD/10萬人,因職場噪音危害造成心腦血管疾病的損失為3.6 YLD/10萬人。結論:職場社會心理危害造成與職業相關的疾病負荷規模不容小覷,未來在減少傳統危險因子的職場健康促進之外,宜多加考慮減輕職場社會心理危害之介入方式,以期獲得更好的職業健康預防成效。

海外自助旅行者人格特質與自我實現之相關研究

為了解決world nomads保險的問題,作者黃子芹 這樣論述:

中文摘要旅行者的人格特質會影響旅行的型態,且人格特質亦會影響自我實現的程度,為更深入瞭解海外自助旅行者的人格特質與自我實現之關係,故本研究旨在瞭解海外自助旅行者人格特質與自我實現之現況,分析不同個人背景變項的海外自助旅行者在人格特質與自我實現之差異,及探討海外自助旅行者人格特質和自我實現之相關性及解釋力。本研究以臺灣地區20歲至64歲曾有海外自助旅行經驗者為研究對象,採問卷調查法,以「立意取樣法」共取得有效樣本409份,有效回收率為95.1%。研究工具包括:個人背景因素調查表、人格特質量表、自我實現量表。統計方法包括:描述性統

計、單一樣本t檢定、獨立樣本t檢定、單因子變異數分析、雪費事後比較法、LSD事後比較法、皮爾森積差相關、以及多元迴歸。本研究發現:一、人格特質僅「神經質」顯著低於理論中點,其他層面皆顯著高於理論中點。二、海外自助旅行者的「自我實現」為中上程度。三、海外自助旅行者的「平均旅伴人數」在自我實現上達顯著差異,無旅伴及旅伴5人(含)以上的自我實現程度較高。四、「遊/留學經驗」在自我實現上達顯著差異,有遊/留學經驗的自我實現程度較高。五、「海外自助旅行總次數」在自我實現上達顯著差異,旅行次數越多的自我實現程度越高。六、「海外自助旅行最長天數」在自我實現上達顯著差異,旅行天數越長的自我實現程度越高。七、海

外自助旅行者的「人格特質」與「自我實現」有顯著相關。八、根據迴歸分析之結果,女性的自我實現程度高於男性;年齡越大的自我實現程度越高;「神經質」傾向越低者,自我實現程度越高;「外向性」、「親和性」、「嚴謹自律性」和「經驗開放性」特質傾向越高,其自我實現程度越高;以上七個因素對海外自助旅行者之自我實現達78%之顯著解釋力。綜合上述,海外自助旅行者的人格特質與自我實現具有相關性。根據本研究之發現,建議男性自助旅行者可嘗試獨自的深度探索之旅,從中認識自我、發掘潛能;年輕旅行者可在旅行中學習釋放壓力與增進自信;神經質傾向高的旅行者可藉由旅行的體驗改變自己。隨著年齡的增長,旅行經驗的累積,有助於達到自我實

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