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信託產險查詢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股價、配息、目標價等股票新聞資訊

另外網站疫情飆防疫保單被搶爆保費理賠1次看 - 工商時報也說明:而目前市面上的防疫保單,依照網路上能查詢到的公開資料,網路投保方面,富邦產險年繳保費647元,隔離賠5,000元、確診賠1萬、住院日額2,000元;中信產 ...

國立中興大學 歷史學系所 李毓嵐所指導 黃正宗的 戰後臺灣保險市場的接收與重整(1945-1963) (2021),提出中國信託產險查詢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保險史、金融史、戰後經濟史、戰後接收、金融管制。

而第二篇論文健行科技大學 財務金融系碩士班 葉寶文所指導 陳芸慧的 國小教師購買保險的決策研究 (2018),提出因為有 國小教師、保險、風險屬性、差異性分析、樣本選擇模型的重點而找出了 中國信託產險查詢的解答。

最後網站2022防疫險懶人包,網友們推薦的防疫保單介紹 - 買保險則補充:... 防疫神單」即將於2022/1/25到期!擔心確診新冠肺炎的民眾,小編已經為你整理好了「2022防疫險懶人包」 ... 公司名稱, 富邦產物, 中國信託產險, 兆豐產物, 和泰產物.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中國信託產險查詢,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戰後臺灣保險市場的接收與重整(1945-1963)

為了解決中國信託產險查詢的問題,作者黃正宗 這樣論述:

現代商業保險制度於19世紀中葉開港通商後引進臺灣,經日治時期長足發展,無論在業務規模或制度層面皆已奠定相當基礎。戰後,隨政權移轉,臺灣保險市場經歷制度轉換的過程,在1963年完成新體制的確立。本文廣泛蒐集多元史料,從(1)業務發展、(2)監理制度、(3)組織、資本及人事、(4)資金運用等四個觀察視角出發,儘可能重構臺灣保險市場在此「制度轉換期」的樣貌,除說明制度如何轉換外,也嘗試分析轉換過程中產生的問題與影響,並歸納戰後臺灣保險市場的特徵,及保險業之於金融體系與總體經濟體系的關係。業務發展方面,產、壽險業的分歧是這段時間最明顯的特徵,戰前業務規模遠大於產險的壽險嚴重萎縮,並處於長期停滯,產險

業則伴隨總體經濟復甦與成長,在1958年便已接近戰前高峰。這背後是產、壽險契約性質差異、是否承擔政策責任,及市場競爭與否等多重因素產生的結果。組織、資本與人事方面,有四點值得注意。首先,市場形態由戰前的「民營且競爭」轉變1960年以前的「公營且寡占」;其次,保險業「分支機構」為主的組織型態在1950年後全數轉為「總公司」;其三,1960年保險市場開放除了讓市場型態重回民營且競爭外,也是戰後本國民間資本涉及全國性金融的開端;其四,戰後臺灣保險人才可歸納為外省籍、日治經驗、新生代三批,日治經驗的發展情況相對較差。監理制度方面,戰後保險法制體現「內地延長的再延長」路徑,由於中國保險法制本身的問題,這

次「再延長」呈現法律現代性及完備性的倒退,1963年《保險法》修正施行除改善上述問題外,也完成史上第一次「保險法制臺灣化」。資金運用方面,戰後保險業資金運用規模極小,未能充分發揮「重新分配資本」功能,要到1960年保險市場開放後才有顯著成長,但較之戰前,資金運用比率仍較低,法令限制及不成熟的資本市場,是形成上述特徵的主要原因。就保險業在戰後臺灣經濟發展過程中所處的位置而言,產險業大致與整體經濟相輔相成、共同發展,壽險業在保險市場開放前則顯得乏善可陳,尤其是無法有效發揮提供長期資金的產業特性與優勢,對整體經濟發展的助力有限。此外,本文也以保險市場為例,就延續與斷裂、穩定或發展,及產業史研究之重要

性等議題略紓淺見。

國小教師購買保險的決策研究

為了解決中國信託產險查詢的問題,作者陳芸慧 這樣論述:

自2012年起國中小教師恢復所得稅課徵後,加以近年少子化、高齡化、年金改革等相關教育政策變化,影響國中小教師之工作與生活甚鉅,加上約聘雇老師人數增加,以及國中小教師絕大多數都是保守的理財態度,因此這些從事教育工作者僅僅只會購買,對於保險的接受度出人意表地高。依據財團法人保險事業發展中心最新統計數據公佈,2017年台灣的保險密度及國人壽險滲透率是全球第一,顯見國人對保險商品的接受程度很高。故本研究擬以國小教師對保險商品購買的決策進行研究,討論影響國中小學教師購買保險商品之決策因子為何。本研究採用問卷調查法,以桃園市國小教師為調查對象,問卷搜集的資料包括受訪者年資、薪資待遇、社經背景、對於退休的

期待和規劃、保險商品種類的購買、每年保險支出、及個人投資風險屬性等資料,並利用樣本選擇模型進行實證分析。研究發現國小教師的保險購買決策會與其已有退休金準備之提撥及個人投資風險屬性呈現正向顯著關係,但與性別、年齡及職務則為負向顯著關係,透過差異性分析也可看出,購買保險與不購買保險的兩群人,在其各項社經因子皆呈顯著差異。關鍵詞:國小教師、保險、風險屬性、差異性分析、樣本選擇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