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單借款業務員會知道嗎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股價、配息、目標價等股票新聞資訊

保單借款業務員會知道嗎的問題,我們搜遍了碩博士論文和台灣出版的書籍,推薦何宗岳(股素人)寫的 買對保險了嗎?:保險局外人幫你挖出埋在保單的地雷!把錢花在刀口上,讓你買對保險真正保障未來而 不浪費一分血汗錢! 和杉山彰泰的 看穿對方底細的客戶觀察術:業務高手最厲害的地方是眼睛而不是嘴巴都 可以從中找到所需的評價。

另外網站解約可領500多萬,卻勸阿伯拿去「保單借款」一個業務員 ...也說明:4 个回答· 最佳答案: 一般都不会知道的。但是如果业务员比较有心会帮客户整理保单,然后打开. 當有資金需求時,可以向銀行申請信用貸款,只是銀行 ...

這兩本書分別來自財經傳訊 和如果所出版 。

最後網站保單借款業務員會知道嗎在Facebook/IG/Youtube上的焦點新聞 ...則補充:保單借款 : 保險費繳付一年以上且契約有效者,要保人得在其最高借款限額內向本公司申請保險單借款,並得隨時向本公司償還借款本息,92年12月26日(含)以後成立之契約, ...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保單借款業務員會知道嗎,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買對保險了嗎?:保險局外人幫你挖出埋在保單的地雷!把錢花在刀口上,讓你買對保險真正保障未來而 不浪費一分血汗錢!

為了解決保單借款業務員會知道嗎的問題,作者何宗岳(股素人) 這樣論述:

保單中藏了多少地雷,你知道嗎? 直揭業務員絕不會告訴你的關鍵小細節!!!     舉例來說:   投資型保單到底幫你賺錢還是賠錢?   要留心!它極有可能變成「地獄保單」!   真要買投資型保單的話,作者建議你不妨這樣做──純保障壽險+投資金融股     投資型保單有一個內扣的費用,保險成本(簡單的說就是保險公司用來支付理賠的費用)。它是直接由你的保單帳戶價值中扣除。因此你很難察覺這筆支出。如果你的保單帳戶價值,小於保險成本,那麼你就要開始繳危險保費,否則保單就會失效。     保險成本幾乎是隨年齡而成等比級數增加,例如男性60歲的保險成本是30歲的10.3倍,作者初步估算,如果你的投資保

單的投報率是3%的話,保單價在87歲時失效。如果投報率是0%,會在67歲失效。許多投資人沒有弄清楚,到時白忙一場。說它是地獄保單,也許有點誇張,但不是全無道理!作者在書中公開友人的1,000萬元投資型保單,10年共繳了783萬元保費,但是,保單卻依舊失效,保費全歸零!     2019年台灣的人均GDP 25,539美元,全球排行第33,但是,壽險滲透度卻是連續12年全球第一,台灣人平均以五分之一的薪水買保險,不可謂不多!但是據調查自認為已有足夠保險保障的受訪者僅占53.1%。     由上觀之,台灣人的保險觀,明顯出了問題。作者認為以下為台灣民眾買保險的最大迷思。     (1)買保險,保障

項目要愈多愈好。   沒有錯!但是每月保費可能太高而影響基本的生活品質。   (2)買保險,要保障兼投資,一舉兩得。   保障兼投資?絕對是保障成份減少(理賠時方恨少),投資也未必賺錢,有虧本金的風險。    (3)買保險,到期未理賠時,要領回保費。   如果是儲蓄壽險,到期尚可領回比總繳保費稍多的錢(不考慮通膨率),但是,如果附加一大堆的附約,或終身醫療險,則必然領不回總繳保費。   (4)繳費20年、保障終身最划算。   羊毛出在羊身上,保險公司只不過將保障至110歲的保費,要你在20年內付清而已。     此四項觀念並非完全錯誤,而是有時候正確;但就因為這四項多數人的買保險觀,保險公司才

會投大眾所好,設計許多高保費、低保障的①終身型、②還本型、③投資型、④類全委型及⑤附保證型等保險商品來賺客戶的錢。     其中終身型保單比較貴的可能原因之一是:「目前台灣人平均壽命是80.9歲(男77.7歲、女84.2歲),壽險業的第六回「經驗生命表」,是男81.11歲、女86.64歲(2021/7/1),但是,各保險公司的終身型保單卻依99歲、105歲或110歲年齡來計算保費」。所以,對相同保障而言,終身型壽險的保費,可能是10年期壽險的20倍以上。     作者是保險局外人,寫此書不是和保險公司有什麼過節,一開始純粹是因為小孫女出生後,媳婦要為她買一張0歲保單。「主約是20年繳的終身壽險

,加上7種附約,年繳保費23,932元」,引發他對保險的興趣。     『直覺上,覺得替「0歲嬰兒」買保險好像怪怪的,通膨效應無止境,等她到35、50歲時的保單價值剩多少?因涉及家人的權益,乃決定進一步研究保險商品,希望能了解「要保人究竟能由保單獲得怎樣的保障」』。     作者重視思考的邏輯。1985年在他35歲,因自感「學然後而知不足」,乃決定放棄11年的工作經驗,前往美國攻讀機械碩士。當時的系主任認為「工程師必須懂統計分析」,規定研究生須到數學系修統計學課程,他選了一門統計分析學(Statistical Analysis),上課第一天,教授列了一些參考書籍,其中一本迄今仍記憶猶新、受益無

窮的書是:《How to Lie with Statistics》(如何用統計學說謊);這是一本出版於1954年的小冊書,全書僅約150頁,共有10個小單元,書中文圖並茂,列舉了許多玩弄統計數據的案例和利用統計學騙人的技巧。     作者2年的碩士學習生涯中,並未覺得該書有何用途,然而,回國重新就業後,卻逐漸啟發他的「常識邏輯思考」潛能,對於日後工作上的空調節能評估分析,有很大的幫助。因此,邏輯思考→比較分析→檢討改善,成為作者研究資訊/數據的三步曲,作者曾以此三步曲,寫過《拒當下流老人的退休理財計劃》等4本理財暢銷書,本書即是以常識邏輯思考,進行比較分析,探討(人身)保險商品之必要性與適用性

。     邏輯思考及常識貫穿全書的內容。作者一位40幾歲友人想買的保單如下,並問作者的看法。     這是○○人壽的「20年繳/終身意外險」,在16歲至50歲買此份「20年繳/終身意外險」的保費,同樣是17,390元/年。保費並無年齡上的差異,20年的總繳保費共347,800元;此份保單給付項目多,還有101歲祝壽金10萬元,看起來很吸引人。     作者告訴他,此是終身意外險,疾病死亡或疾病住院醫療非本保單之保障範圍,而且還得挑假日搭大眾運輸工具而意外身故,家人才能領得到800萬元的保險金,否則只好忍耐活到101歲領10萬元祝壽金,加減算一算,他就改買其他保單了。 姑且以常識邏輯來分析此份

保單:「住院2,000元/日,每次最高6萬元(※即住院30天×2,000元/日),需要住院174天(=總繳保費347,800元÷2,000元/日),才能花完總繳保費,可能嗎?看看自己父母及周遭親朋長輩,有多少人因意外住院超過174天?      本書作者在分析台灣保險市場的怪現象之後,也提出了他的保險觀念。     保險三訣:救急不救窮、錢花刀口上、保大不保小!   更具體而言:   以小於年薪5%金額,買500萬元保障險(10倍年薪)+日額5,000元住院醫療險。   任何想要買保險,或是已經擁有保險的人們,都應當看這本書,以把錢花在刀口上。   本書特色     ★保險業務員不會告訴你的

細節   保險公司開保險公司目的是賺錢,因此設計了許多巧門,來保障自己的利益。只是保險業務員在拉保險時不會告訴你這些。例如:     1.買(還本)終身壽險、投資型保單或類全委保單存在一項風險,就是提前解約的損失:銀行定期存款解約時,頂多是利息打7折、8折,不會損失本金,但是,保險若提前解約,多會損失本金。所以,保險商品的DM中,多有一句小字注意事項:「投保後提早解約,將可能不利於消費者」。有些人在需要買房、創業時,可能需要解約一些保險來應急,偏偏保險業務員會說服您不要解約,改以保單借款方式來處理,於是您的保費/利息會愈繳愈多。     2.「終身壽險」是相當高明的保單,壽險公司以100歲、1

10歲來規劃訂定保費。而多數人難免在壯年時,因資金需求而提前解約;此外,國人的平均壽命是81.3歲,壽險公司擺明吃定大多數的要保人撐不了那麼久,由此可知,(投資型)終身壽險是壽險公司的金雞母,保證獲利不吃虧。     3.別以為「繳費20年、保障終身」的保費永遠不變。保險公司不做虧本生意,照樣會調高保費;某繳費20年的「○○終身醫療險附約」,其合約條文中有「續期保費調整」條款:「本保險採平準保費,可調整費率。本附約依實際經驗損失率達到調整保費之標準時,經本公司簽證精算人員評估並於年終精算簽證報告意見書揭露後調整本附約之保險費率,每次調整後之新費率以不超過原費率的20%為限⋯⋯」。     保險

費分為平準型費率和自然型費率。理論上,自然型費率是隨年齡增長而增加,平準型費率是保險公司依年齡、通膨率等風險因素而精算出的費率,將20年的保險費平均分攤到每一年,所以,每一年的保費應維持不變。但是,仍會視狀況調整。     ★保險相關知識一次說明   保險有許多專有名詞,如果沒有相當的了解,很難看懂保險契約的真義。如宣告利率及預定利率。     宣告利率及預定利率多會揭露在保單DM中,只不過宣告利率字體大,而預定利率字體小,可能要在注意事項或備註中仔細找找看。通常,當實際的宣告利率高於預定利率時,保戶可獲得增值回饋金/分紅金等;若實際的宣告利率低於預定利率時,就沒有增值/分紅回饋金,對保險公司

是利差損,此時,保單價值準備金只能以預定利率計息增值,所以,預定利率又被視為保單的保證最低利率。     ★不只挖出問題,也提出明確的建議   作者並不否定保險商品的效用。只是要正確的運用。本書在最後兩章,提出明確的具體的建議。讓你把錢花在刀口上。

看穿對方底細的客戶觀察術:業務高手最厲害的地方是眼睛而不是嘴巴

為了解決保單借款業務員會知道嗎的問題,作者杉山彰泰 這樣論述:

還在每天拜訪?還在滔滔不絕的推銷? 還在相信誠意能感動客戶?   親自登門拜訪超過五萬次的頂尖業務員,   告訴你業務成交最厲害的不是話術而是觀察術!   拓展業務,你是否遭遇到以下的困難?   ◎跟客戶無話可聊,陷入尷尬的氣氛中……?   ◎客戶高度戒備,讓你冒著冷汗惶恐地介紹商品……?   ◎一句「我再想想」,讓你在談不下去的情況下離開……?   為什麼你的業績無法提升?   ◎面對所有的客戶,你是否都用同一種方式說明商品?   ◎即使討厭眼前的客戶,你還是會硬著頭皮跟他推銷?   ◎千篇一律機械化的拜訪客戶,不僅讓你覺得疲累,而且還一事無成?   不是因為

你不夠努力,而是你沒有找到對的客戶!   親自登門拜訪超過五萬次的頂尖業務員,告訴你生意成交的真正祕訣!   想要發掘好客戶,就要學習偵探般的觀察技巧,讓你看人看物,看出成交的可能性!   勤跑客戶一點都不重要,死纏爛打更是下下策,   找到屬於自己的「績優股」客戶,才是提升業績的不二法門。   從進門到談話,頂尖業務員告訴你最具體的客戶觀察術   ◎門口貼著「謝絕推銷」,表示更有機會   ◎公務車、大門口髒亂的公司,不會有什麼發展   ◎設有神壇的公司,拜訪時要特別挑日子   ◎辦公室陳列的獎盃、照片,是聊天的好題材,要善加利用   ◎頭髮蓬亂的客戶個性務實,談話要從

實際面切入   為什麼超級業務員手上總有好客戶?   頂尖業務員告訴你,比起努力認真,   推銷、拜訪,卻浪費時間和力氣在沒有發展性的客戶身上,   更重要的是培養觀察力,找對客戶!   學會客戶觀察術,讓你了解對方個性、找到優質客戶,   不僅省下勞心勞力的無用奔波,還能讓業績加倍成長! 作者簡介 杉山彰泰   一九七三生於日本富山縣。青山學院大學畢業後,認為「立於資本主義頂點的工作是放款」,因此進入個人信貸公司「AIFUL」工作。他以自己想出的方法讓所屬分店的不良債權率降為零,年紀輕輕已是公司內升遷有望的明日之星。     不過,由於女友父親的一句話:「我不能把女兒

嫁給放高利貸的男人」,讓他無法和互許承諾的女友結婚。在此契機下,他轉至AIU保險公司任職。        一邊跟蹤公司內的頂尖業務員,偷學業務技巧,也一邊同時每天上門主動推銷,磨練出能判斷顧客潛力好壞的觀察力。他所上門主動推銷的公司多達五萬家以上。        從AIU保險公司跳槽至東京海上日動火災保險公司後,以替客戶減少成本,並將減少的部分用來支付保費的方法,不斷簽下保單。之後,轉任銷售辦公機器設備的公司,然後於三十歲時創業。        現在,他以自身的業務能力為武器,經營了四家公司,同時擔任以業務員為授課對象的課程講師。此外,也跟稅務師及社會保險專業代理人合作,以加強開拓新客戶的方案

等,積極幫助在開拓業績上有煩惱的業務員。        官網 www.a8s.co.jp   E-mail  [email protected] 譯者簡介 李靜宜   文字工作者。近期譯作有《抗癌,為了好好活:停止化療的10個時機》、《腸美人:健康從腸的保養開始》、《超獨居時代的潛商機》等。   前言 為什麼你無法提升業績?/與催款工作相比,主動上門推銷實在輕鬆多了/跟蹤王牌業務員,才會知道的事/為什麼頂尖業務員發現初次拜訪的公司有藥箱,就會很高興?/從五萬次主動上門推銷的業務經驗中,磨練出的觀察力和銷售技巧/請不要討厭「業務」這項工作! 第一章 主動上門推銷能否成功,在進門前已經決定了

九成 頂尖業務員進客戶的辦公室前,會看這些重點/透過事物看清一家公司本質的「觀察力」,能左右業績成果/擺著兩台以上自動販賣機的公司,是很好的目標/從老闆的自用車和公司車,能看出很多資訊/大樓名稱和使用單位名牌,也要注意/大門骯髒的公司,不會有發展/看到「謝絕推銷」的告示,表示有機會/這麼做,能夠突破櫃檯防線/透過電話約訪,判斷該公司的實際狀況/與接電話的員工打好關係/小結 第二章 進入客戶的辦公室後,請確認這些項目! 不要馬上談公事/不要忽略「不善拒絕推銷」的徵兆/從觀葉植物可以看出公司的發展性/窗戶、百葉窗、洗手間,有沒有做好清潔?/知道客戶愛看的書,就能建立起信賴關係/獎狀、獎盃、照片,

都是機會卡/如果發現了高爾夫球球具?/拜訪設有神壇的公司時,要選擇特定日子/從白板能看出一家公司是否營運良好/從月曆上發現意想不到的突破點!/小結 第三章 從外表看穿客戶的性格! 看穿客戶性格的七個確認項目/從老闆的額頭,能看出公司的狀態/頭髮蓬亂的老闆是什麼樣的人?/從指甲看出客戶喜不喜歡去酒店/面對領帶花俏的老闆,可以聊女性話題/老闆用的是傳統手機或智慧型手機?/名片是彩色或黑白印刷?/從「樣」字的寫法看出個性/小結 第四章 初次見面就能消除客戶的戒心,贏得對方的好感 消除客戶戒心、贏得好感的六個方法/有共同點,就能快速縮短距離/讚美對方,讓他敞開心房/人類是希望別人聽自己豐功偉業的生

物/試著聊起對方似乎會感興趣的話題/要打破沉悶氣氛,「笑」最有用!/贈送對方,他所想要的禮物/小結 第五章 讓客戶產生購買意願的關鍵台詞 「不跟我買也沒關係,但採行這個方案絕對比較好」/「貴社是第一家引進的公司」/「為了貴公司所有的員工」/「社長,您○歲的時候是什麼樣子?」/「如果真的要做的話,什麼時候進行比較好?」/「您無法決定的理由是什麼?」/「這些人都推薦我」/「敝公司目前有一項活動方案」/「請將引進這項產品當成部長的功勞」/「您說價格昂貴,是與什麼相比?」/「如果您覺得我沒有這個價值,請不必跟我簽約」/「要是不滿意,也可以取消」/「有沒有哪天不太方便?」/「我們一起提升運氣吧!」/「

社長,請您開賓士吧!」/「請讓我有機會銷售貴社的商品」/小結 第六章 稍微改變看事情的角度,人人都能成為頂尖業務員 債務人假裝不在家、說謊是家常便飯,這樣的業務生活讓我每天都很煩惱/在討人厭的催款工作中,聽到有人對我說「謝謝」/就算語言不通,也能賣商品給外國人的方法/進公司第二年就成為業績三冠王!/藉由合作,成功推動業務/只要具備業務技巧,任何地方都適用/公司成立十一年,能持續獲利的原因/客戶會想向有自信的業務員買東西 後記   前言   ◎為什麼你無法提升業績?   「要怎麼做,業績才會成長?」   「每天不是被掛電話,就是吃閉門羹,讓人好灰心……」   「我不適合做業務吧?

」   或許,你正在為此煩惱吧?   如果你的答案是:「沒錯!」   沒關係,這些煩惱有辦法能解決。   你的業績之所以無法提升,理由很清楚。   那是因為你在看不到有成交可能性的客戶上,投入不必要的時間和力氣,導致錯失了其他重要的機會。       在看不到成果的壓力下,導致你愈來愈不想開發業務。拿起本書的你,應該有這種經驗吧。   請你讀完這本書。之後,你一定再也不會在開發業務上浪費無謂的力氣,工作也會變得更輕鬆。   ◎與催款工作相比,主動上門推銷實在輕鬆多了   大家好。   我是日本最擅長「主動上門推銷」的杉山彰泰。     我之所以擅長的原因,且讓我一邊自我介紹,

一邊說明原委。   大學畢業後,我的第一份工作是在民間信貸公司任職。對,就是以前在日本稱為「高利貸」的那個行業。   我選擇信貸公司的理由是:「在資本主義社會中,放款是成為勝利者的捷徑。」我當時真的這麼認為。   儘管我是為了學習金融知識,以及在社會上快速出人頭地而進公司的,但一開始卻被分配到催款部門。    我每天的工作就是打電話給債務人,或是直接找上門,要他們償還借款,但債務人不是假裝不在家,就是在整個過程中充滿謊言,讓我很難把錢要回來。   「我失敗了,不應該是這樣的啊!」當時,我每天都在後悔中痛苦度過。   不過,後來我使用某個方法,一下子就成為公司內債款回收率的第一名。後

面會提到這個方法。   兩年半後,我轉換跑道,進入保險公司,雖然得主動上門推銷,但我那時覺得:   「雖然聽說主動上門推銷很辛苦,但是比催款輕鬆多了!」   ◎跟蹤王牌業務員,才會知道的事   不過,比較輕鬆的地方是精神層面。   雖然我不覺得主動上門推銷很辛苦,但能否談成合約,又是另一個問題。   事實上,我一開始也沒什麼業績。   在這個情況下,我所採取的行動,是跟在同部門的王牌業務員身後,看他如何推廣業務。沒錯,就是跟蹤。   在跟蹤之後,我發現王牌業務員白天幾乎都沒在工作。   由於有決定權的客戶白天不在公司,所以,那位王牌業務員都在咖啡館或平價餐廳裡擬定計畫,去健身

房或三溫暖殺時間,只在一大早和傍晚時才去拜訪客戶。   之後, 我直接問那位同事:「 你這樣摸魚, 沒關係嗎?」 結果,他的回答出乎我的意料之外。     「我不是在摸魚啦! 我是為了要以最佳狀態去拜訪客戶,所以在充電。」   這種思考方式讓我茅塞頓開。   沒錯,與其精疲力盡、一臉倦容地拜訪客戶,當然是在休息過後,以精神飽滿的開朗笑容去面對,會比較好。   所以,他才說自己是在充電。這就是王牌業務員的思維。   我深感佩服,將這件事說給其他公司的冠軍業務員聽,結果又聽到令我吃驚的事。   「這麼做很聰明。我也不常待在公司,和客戶去打高爾夫球,還比較能做成生意。」   聽他談起

細節後,我才知道,原來他平常從早上開始就充當免費「司機」,開車載有生意往來的公司老闆去高爾夫球場,因此,能在密閉的車內,一對一聊幾個小時,不僅可以與客戶變得熟稔,也有機會被引介認識其他老闆,因此拿到更多合約。   逐一拜訪客戶,仔細聆聽他們的需求,並說明自家公司提供的服務,然後成功簽約。   只用這種方式做業務的人,可能會覺得在咖啡廳或三溫暖裡休息,或是不進公司,而是去當客戶的司機等,都是在偷懶。   所以,就算他們想模仿,也只會覺得自己是在做不好的事。   要是覺得自己在「摸魚」,就很難推廣業務,因為這種心態會導致惡性循環──厭惡自己,導致自我感覺不佳,也變得沒有衝勁,無法積極行動,

所造成的結果就是業績不振。   骨子裡愈是認真的人,愈有這種傾向。   但是,請別搞錯了。   我要傳達的概念並不是:「如果能和他們一樣,就能成為成功的業務員。」   我想說的是,不論用什麼方式做業務,都要花最大的力氣和時間,在自己的重要客戶上。要成為一名頂尖業務員,首要之務在於將不必要的業務拜訪和不夠精準的推銷方式,減少到什麼程度。   ◎為什麼頂尖業務員發現初次拜訪的公司有藥箱,就會很高興?   我從頂尖業務員身上還學到其他許多事。   其中之一,是他們的觀察力。   特別是他們關注的重點很不一樣。   我會在第一、二章詳細說明,在此先介紹一個例子。   上門推銷時,頂

尖業務員一進到客戶的辦公室,會先環視室內一圈。如果發現有藥箱,就會覺得:「這下沒問題了!」     為什麼他們看到藥箱就會覺得很幸運呢? 那是因為,藥箱多半是「公司老闆在業務員突然登門拜訪下,幾乎當下就決定引進的產品」。   也就是說,他們從這一點看出來,這家公司的老闆「不善拒絕業務員」。   這種藥箱的付費機制,就是引進藥箱不必花一毛錢,只有在使用裡面的藥之後,才需要付錢。       這類的公司老闆,應該是聽業務員拜託說:「讓藥箱擺在這裡,不必花錢,請讓我放。」也覺得「不花錢就沒關係」,於是就輕易同意業務員放置藥箱。   要是發現客戶辦公室裡的藥箱有兩款,頂尖業務員就更開心了。

  他們認為,辦公室裡擺兩款藥箱就表示,如果自己也是從「引進費用為零」來切入,對方同意的機率就很高。    也就是說,這種老闆的態度是,只要是「有使用才需付費」的模式,不論什麼商品都一定會同意陳列。   頂尖業務員從一個藥箱就能看穿這件事,並運用於業務開發上。   ◎從五萬次主動上門推銷的業務經驗中,磨練出的觀察力和銷售技巧   此外,本書還會介紹我從頂尖業務員身上所學到的,以及透過多達五萬次主動上門推銷的業務經驗中,所歸納出的銷售技巧。   ●判斷客戶是否為好客戶、不花無謂力氣去經營業務的方法。   ●看穿客戶的個性及判斷其類型的方法。   ●針對各類型客戶成功推銷的方法。   ●

消除客戶戒心的方法。   ●第一次見面也能博得對方好感的方法。   ●讓客戶產生購買意願的方法。   你不覺得,知道這些事能讓你做業務的方式有很大的改變嗎?   你再也不會浪費時間在看不到可能性的客戶身上。   你再也不會跟客戶無話可聊,陷入尷尬的氣氛中。   你也不必在客戶對你高度防備、無法投入的狀態下,冒著冷汗惶恐地介紹商品。   也不會讓客戶以一句「讓我再想想」之類的話敷衍你,讓你在談不成生意的情況下離開。   我讀過大量的業務相關書籍,也買了一堆需付費取得的成功法之類的資訊。   另外,我也參加過很多標榜「強化業務技巧」的課程。   雖然其中有些想法在推行業務時可以當作

參考,但大多數的內容都很抽象,幾乎都答不出「具體來說應該怎麼做」的這個疑問,實在很可惜。   因此,我在寫這本書時,一直留意內容要盡可能具體,馬上就能付諸實行。   本書介紹的各種業務技巧,我都曾經在銷售保險及辦公機器設備時實踐過,看得到它們帶來的成果。   我有自信,如果業務員拉生意的對象是員工數十人的公司老闆,讀了本書介紹的技巧後,應該會覺得:「好希望我以前就知道這些技巧!」   如果招攬業務的對象是大企業或一般消費者,雖然無法直接使用本書的技巧,但是在必須排出客戶優先順序、不浪費時間在無謂的業務拜訪上,以及能看穿客戶的個性,並配合狀況採取對策等方面,本書一定能幫得上忙。   ◎

請不要討厭「業務」這項工作!   我非常喜愛業務這份工作。   我對於從事業務工作,感到十分自豪。   從它為公司創造營收的重要性來看,我認為公司和社會對這份工作應該要有更高的評價。   不過,說自己「討厭業務工作」、「不會跑業務」的人,實在很多。   結果,這些人就在對業務工作沒有好印象,不知道為客戶帶來喜悅以及身為頂尖業務員有何樂趣之下,被淘汰了。   我覺得這真的很可惜。   只要知道本書介紹的內容,就算業績不振也不會沮喪、就算客戶或上司說了什麼嚴厲的話,也不會受到打擊……   身為業務員的你,如果想跳脫痛苦的現狀,請你繼續往下讀。   我保證,讀完後你會覺得:「什麼嘛

! 業務工作實在很簡單。」   2015年7月 杉山彰泰 第一章 主動上門推銷能否成功,在進門前已經決定了九成 【從老闆的自用車和公司車,能看出很多資訊】 「車子」也是很重要的確認項目。和自動販賣機一樣,如果辦公室所在的大樓是用租的,要找出某家公司老闆的自用車和公司車,或許很難。如果辦公室所在的建築是公司自有的,停車場裡就多半停有該公司的車子。一定要先確認一下車子。從車子也能看出很多資訊。不只是老闆自己的車,從營業用車之類的公司車,也能觀察出許多細節。比方說,老闆的自用車(多半停在離公司出入口最近的位置)如果是進口車或高級車,這種老闆就是愛車族,希望別人稱讚他的車。因此,見面時先誇獎他的車

,能讓他打開話匣子,卸下心防。因此,業務員最好能學一些與車子有關的知識,以便能稍微聊一點相關話題。再者,這類型的老闆多半是白手起家,在談正式話題之前,可以先詢問一下對方創業初期的艱辛,如此就很有可能讓他敞開心房。另一方面,老闆的自用車如果是小型車,聊車子就無法帶動氣氛。倒不如說,車子是不該談的話題。明明是老闆,卻開小型車,這種人應該是非常重視成本的類型。因此,可以預期到,向這種老闆提案時,如果提案的內容不夠扎實,就很難被接受。還有,不只要確認老闆開什麼車,也可以瞧一下車內的狀況。比如說,車內如果有高爾夫球球具,或是棒球手套、網球拍,會談時就可以試著提起與該項運動有關的話題。從車內乾淨或骯髒的程

度來看,也能大概猜出對方是不是一板一眼的人。如果公司有營業用車等公司車,也要先確認一下車內狀況。有人可能覺得,使用公司車的是員工,無法由此得到公司老闆或有決定權者的相關資訊,其實並非如此。公司車若是不乾淨,或是車體有凹陷、傷痕,車內亂七八糟,就表示公司沒有做好教育訓練。這種公司多半不會有什麼發展,從前面提到的矩陣圖來看,可以判斷這種公司是「無成長空間」的類型。這個原則同樣適用於老闆的自用車。 【看到「謝絕推銷」的告示,表示有機會】 業務員應該經常會遇到掛有「謝絕推銷」牌子的公司。在這種時候,很多業務員都會躊躇不前。那你會怎麼做呢?事實上,頂尖業務員一看到「謝絕推銷」的牌子,心裡想的是:「太棒了

!」這是為什麼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