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身核磁共振檢查費用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股價、配息、目標價等股票新聞資訊

全身核磁共振檢查費用的問題,我們搜遍了碩博士論文和台灣出版的書籍,推薦吳鴻誠永齡健康基金會寫的 全方位健康大預言:精準檢醫,找到一生健康密碼 和彼得.亞伯拉罕的 人體機能解剖全書vol.1+vol.2(套書)都 可以從中找到所需的評價。

另外網站神經衰弱與失眠 - Google 圖書結果也說明:CT有頭顱CT和全身CT,前者只能用於頭顱檢查,而後者可用於全身各部位的檢查。 ... 神經衰弱患者因常常頭量、頭痛,再加上患者的疑 詞鶯者要求做核磁共振檢查,而神經衰弱屬 ...

這兩本書分別來自早安健康 和楓書坊所出版 。

國立臺灣大學 臨床醫學研究所 王秀伯、廖偉智所指導 謝睿穎的 探討內視鏡超音波在電腦斷層或者核磁共振造影無顯影之下的高、中以及低度危險性之膽道結石所扮演之角色 (2020),提出全身核磁共振檢查費用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內視鏡超音波、膽道結石、逆行性膽胰內視鏡取石術、急性膽管炎。

而第二篇論文國立臺灣大學 臨床醫學研究所 蔡敦仁所指導 黃政文的 長期腹膜透析併發症 (2009),提出因為有 腹膜透析、併發症的重點而找出了 全身核磁共振檢查費用的解答。

最後網站自費加選項目 - 好心肝健康管理中心則補充:(全身造影)單部位核磁共振造影(加顯影劑). 檢查單部位腫瘤性、發炎性、損傷性、退化性等病變. 16,000. 核磁共振影像檢查. 腦血管+全身磁振造影(MRA+MRI).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全身核磁共振檢查費用,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全方位健康大預言:精準檢醫,找到一生健康密碼

為了解決全身核磁共振檢查費用的問題,作者吳鴻誠永齡健康基金會 這樣論述:

  台灣的健檢發展史,始於1956 年由臺大醫院實施住院6 天的健康檢查,並在1960 年後開始正式開辦健康檢查業務,並設立7 張健檢床。而私人健檢會所也於1966 年開始推出「全身健康檢查」業務。這63 年來,健檢的形態有很大的轉變。以機構來看,從醫院健檢部門演變為專屬健康管理中心;而自1993 年以後,大型專業健檢診所逐漸成形,進而蓬勃發展。以健檢日程來看,從多日健檢演變為2 日健檢與近期的單日健檢。以健檢內容來看,從基本的血液生化血清免疫等實驗室檢查,演變為涵蓋胃腸鏡、超音波、X 光/乳房攝影/骨密度、高階影像(電腦斷層造影/核磁共振造影/正子造影)、功能醫學檢查、疾病風險/癌症基因檢查

。以健檢目標來看,從過去找出疾病到現在轉變為找回健康,更加重視檢後的健康促進解決方案。     進入21 世紀後,雖然許多公私立大型醫療機構陸續成立,配合全民健保的服務範圍不斷擴增,國人癌症與慢性病發生率仍持續攀升,死亡率仍年年居於十大死因之首,醫療費用的支出更成為國家財政沉重的負擔。對於這些疾病,若能強化國人健康意識,提早採取預防與診斷措施,必能在疾病早期介入治療,除可提高治癒率,亦可大幅降低醫療相關支出。因此,預防醫學的推廣與落實,乃成為國家衛生福利政策最重要的議題。此外,精準醫學(Precision medicine) 的導入,高科技醫療裝置的問世( 如NGS 次世代基因定序儀),生物資

訊(Bioinformatics) 與人工智慧(Artifi¬cial intelligence) 的快速發展,配合物聯網在醫療領域的運用逐漸成形,亦大大改變了預防醫學的全新面貌。   緣此,乃由永齡健康基金會邀請國內各領域專家撰寫相關專文,在第一篇(Part I)「健康大數據」介紹新世紀的預防醫學,與大數據、健康風險評估、人工智慧等概念;在第二篇(Part II)「精準健康預防」介紹國人必備健康知識;在第三篇(Part III)「看懂健康報告 守護健康」以工具書形式帶領大家看懂健檢報告,守護健康。 本書特色   本書榮獲永齡健康基金會創辦人郭台銘先生,以及中研院院士楊泮池、臺大癌醫中心

醫院院長鄭安理、台北醫學大學講座教授暨前校長閻雲、永齡健康基金會精準醫學執行長許世明等醫界名人,共同熱烈推薦! 作者簡介 永齡健康基金會   創辦人郭台銘先生的兩位親人因為癌症離世,痛失至親更加堅定抗癌決心,於2007年成立永齡健康基金會,攜手國立臺灣大學展開抗癌計畫。近年陸續捐贈成立的機構包括2008年台成幹細胞治療中心;2014年臺大永齡生醫工程館;2018年臺大癌醫中心醫院;另輻射科學暨質子治療中心將於2021年完工。永齡健康基金會許諾 "Making a difference in fighting against cancer",集合產學研創新團隊,精研智慧醫療,以尖端醫學解決

病痛,未來著重預防醫學,期待為臺灣的醫療創造永恆的價值! 總策劃/吳鴻誠醫師   吳鴻誠醫師於1991年畢業於臺北醫學大學醫學系,1998年於林口長庚醫院完成內科與血液科專科醫師訓練,歷任高雄長庚醫院血液腫瘤科主治醫師、嘉義長庚醫院血液腫瘤科主任、臺北慈濟醫院血液腫瘤科主任與臺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血液腫瘤科主治醫師,於2015年加入立達診所醫療團隊,專注於預防醫學服務領域。吳院長以過去20餘年治療癌症病人的經驗,面對近年癌症常居十大死因之首,在預防醫學的落實有個人獨到的見解,因而積極籌劃本書,期能推廣醫學新知,提高國人健康意識,引領預防醫學邁向更好的未來! 推薦序 郭台銘

 許一個全民健康大願 楊泮池 讓科技促進健康 是大家責無旁貸的使命 鄭安理 臺大癌醫 讓科技智慧提升溫暖人性 閻 雲 AI 精準健康 長命百歲不是夢 許世明 聚焦人工智慧健康管理 以提升生命品質 第一篇 PART I:健康大數據 21 世紀的預防醫學 精準健檢與智慧健康 /吳鴻誠 醫師 癌症精準醫療進入「個人化世代」 量身打造你的基因檢測 /張祐誠 博士 運用大數據「算病」 健康風險評估 /巢佳莉 博士 AI 全方位健康管理 你的 HRB 健康銀行 /黃威達 總經理 如何掌握醫療體系的「三不管地帶」? 早覺醫療:醫療 AI 的新戰場 /李友專 醫師 第二篇 PART II:精準健康預防 迎

接高齡社會 你準備好了嗎?別讓慢性病主宰你的健康 /李俊毅 醫師 全方位健康管理 屬於你的一站式智慧健康管理 /王怡芬 健管師 精準健檢的第一步 你不可不知的注意事項 /林美芬 健管師 精準健康檢查 影像醫學尖端趨勢 /吳昭瑩 醫師 空氣污染與肺部健康 /陳晉興 醫師 咳人肺腑要注意!當心肺癆肺癌來襲 /陳基宏 醫師 掌握荷爾蒙 別讓它搗蛋! /林毅欣 醫師 乳癌防治新趨勢與乳房檢測 /張容蓉 醫師 WHO 預警! 2020 頭號殺手 心血管疾病 /周孫立 醫師 別做「肝」苦人 寶貝你的肝 /王嘉齊 ‧ 趙有誠 醫師 預防消化道癌症 別怕腸胃鏡檢查 /林志峯 醫師 失眠與睡眠呼吸中止症 /陳基

宏 醫師 環境荷爾蒙遍布全球 為下一代遠離毒害 /陳俊光 醫師 全球 400 多萬人死於肥胖 認識慢性病前奏曲:代謝症候群 /陳俊光 醫師 情緒低落、掉髮、皮膚乾又忽胖忽瘦  小心甲狀腺功能異常 /郭孝齡 醫師 第三篇 PART III:看懂檢驗報告 看懂檢驗報告 守護健康 /萬祥麟 醫師 編後語 吳鴻誠 全方位健康大預言 精準檢醫,找到一生健康密碼 推薦序   許一個全民健康大願                                  在過去十年來,我致力於推動台灣新醫療百年工程,這包含兩個部分:1.設立臺大癌醫中心醫院,期待成為華人第一、世界頂尖的癌症治療與研究中心,拯救

社會上更多深受癌症威脅的家庭;2.發起「永齡華人聯合抗癌行動」,亦即號召全臺灣最頂尖的醫師、相關醫學會與國內外生技機構共同合作,全力支持「臺灣未來十年的乳癌與血癌患者基因檢測臨床研究計畫」,讓醫界和生技界找出癌症基因變異的致病機轉,進而驅動在癌症治療上的新藥開發、免疫治療等的突破,發展適合華人的個人化精準醫學。   然而,身為一個癌症病患的家屬,感受失去至親的切身之痛,總是希望能有更積極的作為。去年在台大癌醫中心醫院落成感恩晚會上,我曾經提到:「我們更期   盼除了治病救人外,還要持續從『預防醫學的角度』來扎根。如果我們能以健康風險評估、健康促進來達到人類對健康意識的提升,讓人不生病,才有

可能帶領人類走向『上醫醫未病』的境界,這才是真正做出對人類健康的價值與貢獻。」   這幾年來,運用AI人工智慧進入醫療應用領域方興未艾,科技技術與觀念愈發成熟;配合精準醫學的導入臨床,預防醫學已呈現翻天覆地的變化。過去認為無法做到的已逐漸成為可行,運用以人為中心的「健康整合服務」,制訂個人化健康檢查機制,及早發現問題,從而預先防範並採取介入解決方案。從國家財政的角度來看,透過預防醫學觀念的推廣與施行,也可以大幅減少疾病相關的治療費用與生產力損失。   本書以全新的角度來探討新世紀的預防醫學觀念,期盼拋磚引玉,引領創新健康思維與高價值健康服務產業,共同促進全民健康,如此則為國家之幸也。

郭台銘/永齡健康基金會創辦人 21 世紀的預防醫學  精準健檢與智慧健康 文 / 吳鴻誠立達診所院長臺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血液腫瘤科兼任主治醫師前嘉義長庚醫院血液腫瘤科主任前台北慈濟醫院血液腫瘤科主任 人自出生、成長、發育到逐漸衰老,由盛至衰的過程,是人生健康亙古不變的定律,想要防範就要有「預防觀念不可無,發病就醫不可避」。高齡化社會趨勢,健康費用支出大幅增加,如何預防疾病已成為全球經濟、社會與健康衛生的重大課題。預防醫學的概念,早於西元前兩百年的我國古籍《黃帝內經》即開始啟動:「上醫醫未病,中醫醫欲病,下醫醫已病」;《素問•四氣調神大論》也說:「聖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亂,治未亂

」。西方的預防醫學以1989 年美國預防醫學工作小組 (USPSTF) 依據臨床實證訂定準則,落實「早期發現疾病、早期治療」,並強調「預防勝於治療」的觀念為主,包括癌症、慢性疾病(糖尿病、三高、肥胖)等疾病,都可藉由健康篩檢得悉,進而提早獲得介入治療,並導入自我健康意識,提升自我健康照護為預防醫學最重要的一環。 2015年由美國前總統歐巴馬宣布啟動的「 精準醫學計畫(Precision Medicine Initiatives)」,是全球預防醫學更上層樓的表現,該研究以超過 100 萬名美國志願者進行基因分析,鎖定不同的個人基因(gene)、環境(environment)和生活型態(lifes

tyle)的組合醫學,深入瞭解疾病預防等問題。在 AI、5G 網路、8K 影像等高速發展下,21 世紀醫學科技得以建置海量生物資料庫、高通量獲得生物資料的科技 ( 例如 : 基因微陣列、大規模平行 DNA 定序、蛋白質體學、甚至行動醫療裝置科技等等 ),以及可以分析大量資料的電腦工具等,精準醫學世紀 (Precision Medicine Era) 也正式開啟。

探討內視鏡超音波在電腦斷層或者核磁共振造影無顯影之下的高、中以及低度危險性之膽道結石所扮演之角色

為了解決全身核磁共振檢查費用的問題,作者謝睿穎 這樣論述:

背景介紹:急性膽管發炎一直是急診常見的診斷,造成的原因有很多,然而膽道結石是最為常見的原因。傳統上在第一線常使用腹部超音波(transabdominal ultrasound)來做檢查,另外則是使用費用較為昂貴的電腦斷層(computed tomography)以及核磁共振造影(magnetic resonance image)來評估。然而,有時因為腹部腸氣太多或者膽道結石太小而使得腹部超音波不易評估。另外,有些較為鬆散的膽管結石並非radiopaque,因此電腦斷層檢查就無法察覺。在上述原因之下,內視鏡超音波(endoscopic ultrasound)就成為了另一項評估膽道結石的選擇工具

。有些研究指出,內視鏡超音波對於膽道結石的偵測率有顯著的專一性以及敏感性。在檢查出膽管結石之後,目前最常使用的治療方式為內視鏡逆行性膽胰膽攝影取石術(endoscopic retrograde cholangiopancreatography lithotripsy)。然而此內視鏡取石術有一定的併發症風險,像是胰臟炎(post ERCP pancreatitis)。也因此,若對於懷疑膽道結石的病人,在進一步侵入性檢查之前使用內視鏡超音波檢查,就有機會避免不必要的ERCP取石術,進而將可能的併發症機會降至最低。研究方法與材料:依照美國胃腸內視鏡協會(ASGE)2019年評估疑似膽道結石的準則以及

有無膽囊為分組依據,且在電腦斷層或者核磁共振上無明顯膽道結石發現。納入條件: 1. 病患有黃疸、右上腹痛以及其他疑似膽道結石要素之患者。 2. 年齡20歲以上。排除條件: 1. 重要全身性疾病,如心臟衰竭、肝硬化、末期腎衰竭或惡性腫瘤。 2. 上消化道有急性發炎、出血、阻塞或狹窄的情形,不適宜進行上消化道內視鏡超音波。 3. 凝血功能異常。 4. 過去三天內曾經服用抗凝血劑(如coumadin、heparin、rivaroxaban等)或抗血小板劑(如aspirin、clopedogrel、dipyridamole等)。全部收案受試者皆會接受上消化道內視鏡超

音波 (Olympus company ; UCT 260, linear type; UE 260, radial type),並於同一天接受進一步治療(內視鏡逆行性膽胰取石術,手術取石)。結果:總共收入19位受試者,根據美國胃腸內視鏡協會(ASGE)2019年的準則,納入高度風險組為9位,中度風險組為7位,低度風險組為3位。其中有13位經由內視鏡超音波發現有膽道結石或者膽道膽砂(高度風險組為7位,中度風險組為4位,低度風險組為2位)。在接下來的逆行性膽胰內視鏡取石術中,共有12位證實有膽道結石或膽砂(高度風險組為7位,中度風險組為4位,低度風險組為1位)。而其膽道結石或膽砂的大小分布:10

mm:1位。結論:內視鏡超音波對於微小的膽道結石或者膽砂具有相當優異的偵測率以及專一性。我們認為美國胃腸內視鏡協會(ASGE)2019年評估疑似膽道結石的準則應再進一步重新討論以及修正。

人體機能解剖全書vol.1+vol.2(套書)

為了解決全身核磁共振檢查費用的問題,作者彼得.亞伯拉罕 這樣論述:

~兼顧專業與普及,人體生理學完美之作~ 以視覺化的解剖圖檢視人體,透視構成人體的複雜網路體系, 拆解每個部分運作機制,解開讓生命運作的密碼, 步上奇妙的人體旅程。   本書特色   ◎英國亞馬遜5星至高好評,兼顧專業與普及,簡單與細節的完美之作!   ◎台灣之名認知神經科學/腦科學家.謝伯讓翻譯作品。   ◎依身體功能分為12大章節,從頭到腳、自內而外,涵蓋細胞和化學結構、發育和身體循環。   ◎ 1250張解剖精確圖例、人體運作和機能照片、醫學影像,視覺化、精細、專業地用圖解呈現人體生理機能。   ◎所有對人體生理結構和運作機制感興趣的人士、醫護從業者、或任一身體治療者,皆可從

中獲益。     .一般人每天會產生多少淚液?   .做夢時,你的腦部何處在活動?   .當我們發笑時,身體正發生什麼?   .大腦的記憶、溝通能力,以及思考、情緒和創意是如何產生的?   .細胞與細胞隨時在溝通?   .麻醉劑是如何發揮功效的?   .有缺陷的基因一定會導致疾病嗎?    .如果來一趟太空旅行,你的身體會有什麼變化?     這些迷人的思考中,隱含著宇宙賦予人體的深奧祕密。   人體是部由億萬個微小單位所組成的精密機器,   每個單位都有自己的獨特功能,彼此共同合作以創造出一個運作順暢的實體。   研究每個組織、器官、細胞與系統的個別特性,   以及它們在人體這個串連的結構中

究竟如何運作的,   便是令人為之傾倒的人體生理學。     本書為英國著名醫學教授Peter Abrahams傾力之作,   vol.1共分為五個章節,   自人體最複雜、最多元的「頭部」開始,講述由大腦控制的數百種身體流程,   再進入足以引發我們打噴嚏、維持平衡、與環境互動的「感覺系統」,   接著由上往下,從「頸部」、「胸部」及「上肢」,   仔細檢視並突顯出這些錯綜複雜的部位所具備的重要性。     vol.2共分為七個章節,   自人體身體最大的腔室「腹部與胃」,   詳細描述我們所吃的食物如何被一一分解,並為身體所利用。   再進入支撐人體、孕育後代的「骨盆與下肢」、「生殖系統」

,   在巡迴到生存必備機制「血液循環」、「身體系統」及「細胞與化學結構」,   最後由「發展與身體週期」收尾,   你將發現奇妙的生理節律或自然生物週期是如何在身體中,   形成一個能調節特定生理功能的內部時鐘,   讓你安然地成長、行動以及思考。     透過1250張解剖精確圖例、人體運作和機能照片、醫學影像,   你將會看到不同細胞、器官、系統之間的有趣聯繫和相互作用,   了解各部位的功能活動是如何互相協調,互相制約,   領悟並深深感動自己是如何在複雜多變的環境中,維持正常的生命活動。     無論你醫護從業者、專業教師,或單純對人體運作感興趣,   只要擁有一副「正在運作」的身體

,都將深受吸引。

長期腹膜透析併發症

為了解決全身核磁共振檢查費用的問題,作者黃政文 這樣論述:

研究背景台灣末期腎臟病發生率及盛行率都高居全球第一名。透析人口至2007年已經約有52,537人。依盛行率在2007年約是每百萬人口2,288人。依發生率來算在2007年是每百萬人口415人。根據健保局統計,台灣目前一年有三三○多億元醫療費用是花在透析治療上,平均每位腎友一年花費約六十萬元,是一般人的卅倍。為了減少透析醫療的花費,目前健保局鼓勵使用腹膜透析來作為腎臟替代療法。但是腹膜透析病患長期使用高葡萄糖腹膜透析液,來達到脫水的目標。此外腹膜透析液還有其他方面的生物不相容性,也可能會對腹膜本身造成不利變化,並且對於血脂肪及葡萄糖代謝方面有惡化的作用。針對這些可能的不利作用,對於長期腹膜透析

的併發症,我們進行了一系列的研究。主要從兩方面:一是臨床上,高濃度葡萄糖對於腹膜透析患者存活及代謝的影響,另一方面是這些具有生物不相容性的透析液對局部腹膜的傷害及其治療方式。 針對病患的存活影響,我們進行了研究初始葡萄糖負荷對腹膜透析病患的長期的影響的回顧性分析,來觀察初始葡萄糖負荷對腹膜透析病患存活率及腹膜透析技術執行時間的影響。根據之前其他學者的研究發現,使用高濃度葡萄糖的腹膜透析液會造成不良的結果,但是,到底哪一些病患會使用較高濃度的葡萄糖透析液,也就是影響長期腹膜透析病患有較高葡萄糖濃度負荷的因素到底有哪些,也是需要進一步探討的。此外在代謝方面,脂肪組織會分泌adiponectin,

這是一種細胞素,它的作用和胰島素抗性以及抗發炎有關。在一般健康族群與血液透析病患中,血清adiponectin是可以用來預測心血管疾病的。在腹膜透析病患中,因為長期暴露在高濃度葡萄糖透析液中,會吸收大量葡萄糖,對於脂肪組織分泌adiponectin的作用及角色所造成的影響仍然不清楚,而adiponectin在腹膜透析患者和哪些因素有關之前也是未有相關研究。 另一方面是在長期腹膜透析對於局部腹膜的影響,腹膜纖維化是一種長期腹膜透析病患會發生的併發症,包括了簡單的腹膜硬化和包覆性腹膜硬化症。其中包覆性腹膜硬化症是一種發生於腹膜透析患者非常嚴重的併發症。Tamoxifen和類固醇可以用於治療包覆性

腹膜硬化症,但是相關治療的持續時間和治療結果經驗仍然有限。我們分析了使用Tamoxifen和類固醇合併治療包覆性腹膜硬化症系列的經驗。另外Tamoxifen雖然可以成功地治療包覆性腹膜硬化症,文獻上也指出可以治療其他的慢性纖維化病變,但是對於Tamoxifen治療包覆性腹膜硬化症的機制仍然不清楚。這些也是我們要進一步研究的方向。研究方法在對病患存活方面,我們一共分析了90名新開始接受腹膜透析作為末期腎衰竭的腎臟替代療法的病患。將所有病人,根據腹膜透析剛開始的前6個月內,病患所用的透析液,計算的平均透析液葡萄糖濃度,將其分為低、中、高三種葡萄糖濃度負荷。使用Cox回歸分析來統計葡萄糖濃度負荷對腹

膜透析病患存活率及腹膜透析技術執行時間的影響。另外使用線性回歸來分析影響葡萄糖負荷因素。另外在追蹤5年之中,針對這90位新開始的腹膜透析的病患,將每位病患每月的透析處方都調閱出來,計算每年暴露的葡萄糖重量和透析液體積,給予相除之後成為葡萄糖負荷。因為許多變項會隨時間改變,而且病患也會逐漸因死亡或轉出而退出這項觀察,所以我們利用多變數線性回歸分析來分析會隨時間變化的一些變項,再來確定影響每年的平均透析液葡萄糖濃度的因素。至於針對腹膜透析病患的adiponectin研究,我們納入血液透析病患、腹膜透析病患、以及相對應的腎功能正常健康人,每個組有 28名病患,使用酵素連結免疫法來測定他們的血清adi

ponectin濃度,用來分析adiponectin濃度與血脂肪包括三酸甘油脂及膽固醇,還有胰島素抗性的相關性。另外並總共檢測了104位長期腹膜透析病患血清adiponectin的濃度,來分析在腹膜透析病患中,adiponectin和殘餘腎功能、腹膜功能及 C-反應蛋白 (C-reactive protein, CRP)的相關性。並利用多變數線性回歸來找出決定血清adiponectin濃度的獨立因素。對於腹膜局部的傷害,我們納入所以所有從2005年至2009年在臺大醫院及台北馬偕醫院兩個醫學中心發生包覆性腹膜硬化症病患。包覆性腹膜硬化症的診斷是由臨床上有腸阻塞的症狀和特定的電腦斷層影像來確定診

斷。Tamoxifen與類固醇是在確定包覆性腹膜硬化症診斷以後開始給予。我們紀錄了所有的醫療紀錄和個別病患的實驗室資料進行分析。我們另外進行了一些細胞學及動物模式的 實驗來探討Tamoxifen的抗纖維化機制。我們使用了漂白水腹腔注射來誘發腹膜纖維化的大鼠模式,來試驗Tamoxifen的治療效果。在每日腹腔注入Tamoxifen來治療腹膜纖維化,以計算腹腔腹膜纖維化的嚴重分數和測量肝表面上的 submesothelial 區域的厚度來顯示治療效果。另外利用人類腹膜間皮細胞 (human peritoneal mesothelial cell, HPMC)培養作為體外模型,來研究tamoxife

n的抗纖維化的分子作用機轉。我們使用定量聚合酶鏈反應quantitativ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s 來測定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s beta (TGF-β) 、結締組織生長因數 connective tissue growth factor (CTGF)及膠原蛋白基因表現,來探討Tamoxifen對於這些纖維化相關基因的影響。結果在分析長期的高葡萄糖腹膜透析液對病患的影響研究中,所有腹膜透析病患的平均追蹤治療時間是 40.1 ± 11.8個月。在高葡萄糖濃度負荷那ㄧ組患者中,表現出比低葡萄糖濃度負荷那ㄧ組病患有較短的腹膜透析技術執行

時間,這在統計上有顯著的差異 ( p < 0.002)。利用Cox回歸分析,可以發現較低葡萄糖負荷那ㄧ組的腹膜透析患者,有較佳的腹膜透析技術執行時間 (p < 0.05)。另外在利用回歸分析探討葡萄糖負荷的獨立決定因子中可以發現,糖尿病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