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出差旅費報支要點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股價、配息、目標價等股票新聞資訊

國內出差旅費報支要點的問題,我們搜遍了碩博士論文和台灣出版的書籍,推薦unknow寫的 稅務小六法 可以從中找到所需的評價。

另外網站國外差旅費也說明:國外出差旅費報支要點中華民國106年10月31日行政院院授主預字第1060102544號函修正,並自106年11月1日生效一、為規範中央政府各機關以下簡稱各機關公務人員,因公出差 ...

國立屏東大學 社會發展學系碩士在職專班 王玉玲所指導 石清儀的 公務員申領不實出差旅費案例之研究 (2020),提出國內出差旅費報支要點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公務員、申領不實、出差旅費。

而第二篇論文國立政治大學 教育學系 詹志禹所指導 陳乃愿的 偏遠地區教師流動因素與因應政策之探討- 以雲林縣國民小學為例 (2019),提出因為有 教師流動、教師調動、偏遠地區、教育困境、教育政策的重點而找出了 國內出差旅費報支要點的解答。

最後網站公告新修正之「國內出差旅費報支要點」 - 華夏科技大學則補充:國內出差旅費報支要點 自5月6日起適用,即修正前依舊要點辦理核銷,自5月6日起依修正後要點辦理核銷,出差期間跨越新、舊規定者,其於舊規定出差期間(5月6日前)適用舊 ...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國內出差旅費報支要點,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稅務小六法

為了解決國內出差旅費報支要點的問題,作者unknow 這樣論述:

  ◎本書共有十二類,收錄298種法規,並蒐集稅務相關之司法院大法官解釋至第804號解釋文。   ◎依領域區分為稅法總則編、內地稅法編、國境稅法編等三大類。其中內地稅法編下又分為所得稅類、財產稅類、交易稅類、消費稅類、稅捐優惠(例示)、其他重要法規等六類;國境稅法編下則有關稅徵免類、關務行政類、關務管理類、制裁規範類、其他規範類等。   ◎適合研習稅務相關法律者,特別是法律系學生及稅務從業人員使用。

公務員申領不實出差旅費案例之研究

為了解決國內出差旅費報支要點的問題,作者石清儀 這樣論述:

  本研究旨在探討公務員涉申領不實出差旅費涉案之原因與申領不實項目、類型主要有哪些,分析公務員申領不實出差旅費案係觸犯那些法令規定與所受刑責輕重情形,以期作為自己和公務同仁日後申領出差旅費之借鏡。  本研究採取文獻分析法,以司法院法學資料索引系統為資料來源,蒐集2016年2月1日至2021年1月31日間,經最高法院判決確定與申領不實出差旅費有關之涉案件,為研究內容和對象,進行比較分析,並蒐集廉政單位近幾年與申領不實出差旅費相關之宣導資料,將所蒐集之相關資料進行探究分析。  依據研究結果,研究者歸納結論如下:一、涉案原因多為不實申領,便宜行事,缺法正確法律觀念。二、法院多依貪污治罪條例論罪,不

符比例原則。三、申領不實出差旅費刑責偏重,罪輕刑重,罪刑失衡。四、宣導常流於形式,無法及時廣為周知。  本研究根據研究結果,提出具體建議,以作為司法部門、行政部門及未來研究者之參考。

偏遠地區教師流動因素與因應政策之探討- 以雲林縣國民小學為例

為了解決國內出差旅費報支要點的問題,作者陳乃愿 這樣論述:

  本研究旨在探討偏遠地區教師流動因素與相關因應政策,以教師對調動的期待來反映教師的流動傾向,希望理解教師對偏遠地區教育困境的知覺、對政策效益的知覺以及對未來政策的期待如何影響其流動傾向。  本研究採用問卷調查法,研究對象為雲林縣偏遠地區國民小學教師共395名,研究工具為自編之「偏遠地區教師生活與工作狀況問卷」與「偏遠地區政策知覺調查問卷」,共回收328份問卷。所得資料以敘述性統計、獨立樣本t檢定、單因子變異數分析、相關分析、多元迴歸分析進行統計分析。  主要研究結果如下:一、背景變項的影響:(一)未婚、受調動限制、年輕、服務年資短或家庭距離遠的教師調動期待較高。(二)未婚、碩士學歷以上、服

務於特殊偏遠地區、有受調動限制、擔任級任或家庭距離較遠的教師,較易知覺到偏遠地區的教育困境。二、困境知覺、政策知覺與政策期待的影響:(一)教師越知覺到教育困境,其調動期待越高;但教師越知覺到學生的學習困境,則其調動期待越低。(二)無論教師是否感到受益於現行政策,對調動期待沒有影響。換句話說,教師對政策效益的知覺無法預測其對調動的期待。(三)教師對調動的期待越高,則對未來政策的期待越低。(四)教師越有知覺到當前政策的效益,則對未來政策期待越高。  根據上述結果,本研究建議有關降低偏遠地區教師流動的政策制訂,宜考量不同年齡、婚姻、學歷、年資與家庭距離者的不同需求。其次,政策性的調動限制促成教師更知

覺到困境、更期待調動,該政策有待檢討。再者,現行的流動誘因政策對於教師的調動期待沒有影響,該政策亦有待檢討。最後,建議政府擬定政策時應以改善教師適應困境與生活條件困境為主,師資培育與甄選教師時應注重應徵者對於學生學習困境的感知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