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泰世華私人銀行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股價、配息、目標價等股票新聞資訊

國泰世華私人銀行的問題,我們搜遍了碩博士論文和台灣出版的書籍,推薦唐心慧寫的 人生有所謂,決斷無所畏:電通集團CEO唐心慧分享如何做好決定,告別糾結人生!(附「練出決斷力」引導式筆記) 和胡碩勻的 節稅的布局(2020年版):搞懂所得稅、遺產稅、贈與稅與房地合一稅, 你可以合法的少繳稅,甚至一輩子不繳稅。都 可以從中找到所需的評價。

另外網站私人銀行有哪些也說明:國泰世華 銀行深耕台灣40多年,在證券服務交割、信用卡和財富管理等業務具有 ... 私人银行服务最主要的是资产管理,规划投资,根据客户需要提供特殊 ...

這兩本書分別來自聯經出版公司 和任性所出版 。

國立政治大學 經營管理碩士學程(EMBA) 張士傑所指導 莫曉青的 私人銀行的發展策略-以C銀行為例 (2017),提出國泰世華私人銀行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私人銀行、策略發展。

而第二篇論文國立臺灣大學 商學組 郭瑞祥所指導 羅祖芳的 台灣私人銀行業務之探討-外商銀行進入之法律面分析 (2014),提出因為有 私人銀行、財富管理的重點而找出了 國泰世華私人銀行的解答。

最後網站國泰世華私銀團隊多元服務接軌國際 - PressReader則補充:截至今年6月,該類客戶的投資資產規模總計淨增加約三成,顯示政策利多下,已推動我國高資產族群逐漸調整海內外資產配置策略。國泰世華私人銀行團隊執行長 ...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國泰世華私人銀行,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人生有所謂,決斷無所畏:電通集團CEO唐心慧分享如何做好決定,告別糾結人生!(附「練出決斷力」引導式筆記)

為了解決國泰世華私人銀行的問題,作者唐心慧 這樣論述:

幫助你不再迷航、改變人生的勇氣之書! 練習如何優化決策、做好決斷,活得更精采! ──附「練出決斷力」引導式筆記── 由唐心慧親自設計問題,幫助讀者透過問答思考人生,為自己做決定!   了解內心的渴望,有做決策的智慧和勇氣,展現承擔後果的實力,就算失敗,仍繼續好好活著的意志力,這才是真正的決斷力。──唐心慧   唐心慧年僅14歲時就帶弟弟出國讀書,在異地自立生活了8年,   回國後憑著對行銷創意的熱情,從最基層的AE做起,   並在37歲時成為國際廣告公司最年輕的董事總經理,   目前則擔任電通集團的臺灣區執行長,在廣告行銷領域一待就是25年,   並帶領十間公司、一千多位夥伴,。

  人生不會一帆風順,前方的路總會在想不到的地方轉彎,   唐心慧認為,能在關鍵時刻做好決斷,將影響你人生後來的發展,練就決斷力,能為我們指引方向。   她無私分享經驗,盼能幫助讀者在面臨人生、愛情、親情、事業上的困難時,   更勇於決斷,獲得幸福──達到「內在喜悅」(Inner Joy)的境界。   ★重新定義屬於「自己」的正確題目   唐心慧歸納心法,她認為決斷力是帶有強烈想望、意志力、行動力與勇氣的展現,   面對問題時,先誠實面對自己,重新定義屬於自己的正確題目,才能幫助我們做出更好的決定。   她相信決斷力就像許多技能,是一種熟能生巧的訓練結果,   當你願意正面學習、鍛鍊、內化,

就有機會破關並掌握它的力量,進而改變人生。   ★助你鍛鍊心志、強化意志力、培養獨特價值的人生決斷學!   當你面臨抉擇、感到徬徨或不知該如何決定時,都可以利用這套決斷學來思考,   幫助做出更好的決定,像是:     【夢想】有夢,就捍衛它。如果你想要什麼,盡全力去爭取。   【工作】創造自己在職場上不可被利用或無可取代的價值,是舉世不變的硬道理。   【管理】真正的領導是開創,不是被動或被迫一直在回應或解決問題。   【危機】「超前部署」是關鍵,也反映主事者是否「先知先覺」做好風險控管。   【愛情】不做不必要的讓步,不美其名「為愛犧牲」而造成未來的怨懟。   【教養】幫助孩子成為強大的

個體,而非夢想中的我。   【搶先看】一句入心,唐心慧的人生語錄──   .想擁有決斷力,第一步先要有「想要、想主導」的欲望。   .人總是輸給自己的膽小,而不是輸給挑戰。   .「完美之選」並不存在,只要有七成的把握,不妨就大膽出手。   .我們不能因為困於為難,就不做決定,或因此把決定權讓給他人。   .每個決定,都是人生的藝術。   .依賴會讓人失能,也浪費了才能。   .當一個人漫無目標,或只是為五斗米折腰,日子就會變得枯燥、漫長甚至痛苦。   .超越界線的付出,只會破壞情感、製造痛苦。   .兩個人如果真得綁在一起才能過下去,那代表兩個人各自都沒有能力讓自己過得更好。   .物以類

聚是真理,選擇和誰交往,反映了我們是怎樣的人,以及未來將成為怎樣的人。 本書特色   1.以真實經驗為主軸,脈絡清晰且易讀。   2.每章皆附QA問題,讓唐心慧回答你最苦惱的問題。   3全書穿插唐心慧的金句名言,鍛鍊心志更有感。   國內名家一致推薦   何飛鵬│城邦媒體集團首席執行長   吳昕陽│新光三越百貨股份有限公司副董事長暨總經理   吳品慧│迅銷集團全球資深副總裁   李忻潔│《美麗佳人》總編輯   林明昇│中保科技暨國產建材實業集團副總裁   唐錦祥│名緯媒體集團董事長   陳旻君│尚赫集團執行長   陶晶瑩│主持人、作家、歌手   許勝雄│金仁寶企業集團董事長   葉文立

│電通行銷傳播集團董事長   廖秀哖│Harper’s BAZAAR全媒體總編輯   蔡宗翰│國泰世華銀行副董事長   聶雲│主持人   Grace│BetweenGos共同創辦人   Toby Hsu│《Bella儂儂》創意總監   (依姓氏筆劃排列) 好評推薦   她一直相信、創造並實踐「真、善、美」,人生才能無所畏而有所為。──吳品慧,迅銷集團全球資深副總裁   人生有多處決戰關頭,心慧內建決策方程式,以智慧、勇氣調合經驗累積的實力,掌握良機,創造價值,為你我帶來為人處事的智慧能量。──李忻潔,《美麗佳人》總編輯   她堅強又懂得適時放下,這本書深刻描寫「決斷力」,是一種及時做出

正確決策的能力,能幫助每個人成就強大的自己。──林明昇,中保科技暨國產建材實業集團副總裁   每個人都要有決斷力。心慧可以,相信大家也可以。──唐錦祥,名緯媒體集團董事長(唐爸爸)   她是一位「不簡單的女人」。沒有人是輕易就能成功,是她的決策和觀念讓她成功,更難能可貴的是,她的決斷力是建立在良善意志上。──陳旻君,尚赫集團執行長   她確實是個狠人;但卻是4.0版本的──如果要登陸月球,應該也難不倒她吧!──主持人、作家、歌手 陶晶瑩   面對人生一道道的選擇題,談何容易,要做出具有前瞻性與承擔性的決斷力更是難為!電通集團執行長唐心慧個人經驗的無私分享,有如為人生開出一帖良方,讓你我

能在無畏中嘗甜滋味。──廖秀哖,Harper’s BAZAAR全媒體總編輯   這本書最珍貴之處,是能看到一位眾人眼中的成功者,用最謙卑、真實的態度和讀者分享她的人生觀點。──聶雲,主持人   職場中,除了專業技能與溝通技巧之外,「決斷力」絕對是讓你能夠邁向領導層級的重要能力之一!──Grace,BetweenGos共同創辦人   人生有所謂!所以遇到每個事關重大的決定時,思考清楚就放膽做吧!──Toby Hsu,《Bella儂儂》創意總監  

國泰世華私人銀行進入發燒排行的影片

2019國泰世華私人銀行 感恩音樂會晚宴
經典爵士四重奏與跨界女聲組合

跨界女聲 張心綺
Keyboard 杜迺迪
Violin 張譽耀
Double Bass 王群婷
Drum 馬仕函

私人銀行的發展策略-以C銀行為例

為了解決國泰世華私人銀行的問題,作者莫曉青 這樣論述:

中文摘要國籍銀行切入私人銀行業務領域乃近幾年之事,因此如何在品牌劣勢下取得客戶之信任,並培養專業從業人員,以建立本國私人銀行的競爭優勢,將是私人銀行未來發展的一道重要課題。需要運用何種政策才能提升本國籍私人銀行的競爭力,乃目前當務之急。本文從分析比較私人銀行的起源、定義、業務特性、關鍵成功因素等文獻,試著找出私人銀行的核心競爭力。本文以訪談的方式對私人銀行的專業經理人進行,藉由專家訪談法中的個人訪問方式,直接探求受訪者的意見,有機會激發出受訪者個人獨特的觀點與看法,希望藉由個案研究的方式,比較本國籍私人銀行與外國籍私人銀行經營模式的差異,並針對私人銀行業務目前在台灣的發展現況及阻礙,找出一套

完整的私人銀行業務發展策略。此外,面對全球反洗錢,反避稅及跨境涉稅資訊交換的挑戰,期望本國籍私人銀行能與時俱進,期望未來在向外擴張業務時,增加本國籍私人銀行業務上的競爭優勢。

節稅的布局(2020年版):搞懂所得稅、遺產稅、贈與稅與房地合一稅, 你可以合法的少繳稅,甚至一輩子不繳稅。

為了解決國泰世華私人銀行的問題,作者胡碩勻 這樣論述:

  內附2020年最新免稅額、扣除額一覽表。   新增長照特別扣除額12萬,符合四種條件之一,馬上適用     ◎我年收入80萬,他年收入100萬,為什麼報稅時我繳的錢居然比他多?   ◎家長會費、安太歲、植牙、整形、政治捐款……哪些花費可以用來合法抵稅?   ◎兒女不孝,我死後一毛都不給,外傭認真顧我,以後把錢全給她,法律允許嗎?   ◎想買房送女兒當嫁妝,怎麼給,不會被政府課贈與稅?   ◎儲蓄型保單,受益人不能隨你高興填,不然國稅局會找上門。     所得稅、遺產稅、贈與稅到房地合一稅,   你一輩子都會用到的稅務知識,本書通通告訴你!   讓你可以合法的少繳很多稅,甚至一輩子不用繳稅。

    上班族都以為自己領的是死薪水,賺的錢絕對逃不過國稅局法眼,   甚至誤以為,節稅是有錢人才要做的事,跟自己無關,   但天天在幫老闆做節稅規劃的信達聯合會計師事務所所長胡碩勻說,   變有錢的第一步就是懂節稅,因為節稅跟收入多寡無關,   是一種你對自己財富配置的布局,領死薪水的上班族更需要。     不論是小資族、頂客族、單身族,或四口家庭,   小從每月薪水自提勞退金、買保險,大到數百萬的房屋貸款到遺產規畫,   只要你搞懂政府收稅的遊戲規則,不僅可以合法節稅,還能幫自己加薪。     ◎讓錢流進來,再也不出去──個人所得稅篇     ‧賺錢管道百百種,政府最愛這10種:   薪

資、利息、租賃、財產交易、中獎……這些有憑有據的收入通通都要報稅,   那麼,領死薪水的你要怎麼節稅?   只要每月薪資自提6%進勞退帳戶,馬上就能節稅,有超過90%的上班族都沒發現。   做網拍、有外快、斜槓青年,怎麼節稅免稅?     ‧你有正當收據,政府就會放過你:   給廟裡的香油錢、為兒女點的光明燈,哪一個才能抵稅?   照顧媽媽的看護費用、幫老爸裝的假牙、青春期女兒的牙齒矯正,   捐錢給私校辦學,捐錢給慈善基金會……有錢的人用哪種方式合法節稅?        ◎把愛與錢一起傳下去──遺產稅篇     最療癒老人的事,就是寫遺囑,遺囑要怎麼交代,才有法律效力?   關於繼承,你拿到

的是錢還是債?得先了解限定繼承與拋棄繼承。   陪我最久的親人就給最多,法律准許嗎?先弄懂遺產繼承的應繼分與特留分。   在國稅局眼裡,哪些財產最值錢?遺產估價決定你能不能繼續當富二代。     ◎喜歡嗎?送給你──贈與稅篇     有錢人為什麼這麼愛買豪宅給兒女?   原來留不動產給下一代超節稅,如果附房貸居然更划算。   長輩送什麼給新人當新婚賀禮,最能表達祝福之意又能躲過贈與?      ◎有房斯有財,儘管政府要你萬萬稅──不動產篇     省吃儉用買下不動產,政府會收你萬萬稅,怎麼合法減免?   不動產實價登錄後加上房地合一稅,隨便賣房等於再多送一間房給國稅局!   不用擔心,只要你弄

清楚一生一次、一生一屋的規則,   還有重購退稅加上自用住宅優惠,賣房就能不用繳稅!      搞懂所得稅、遺產稅、贈與稅到房地合一稅的所有眉角,   你可以合法的少繳稅,甚至一輩子不繳稅。   內附2020年最新免稅額、扣除額一覽表。   各界書評     「學做有錢人,就從布局節稅開始!」──朱紀中,商周集團《Smart智富》月刊社長     「想合法的少繳稅捐嗎?您可參閱本書。」──社團法人台灣省會計師公會名譽理事長/呂志明     「一生必讀的理財經典。」──余凱文,台灣創速創辦人、台灣投資人關係協會首席顧問     「繳稅人人有責,節稅人人有權。輕鬆搞懂節稅布局,讓你的錢長大,跟著名

會計師學節稅,讓你的錢輕鬆變大。」──林奇芬,理財教母、前《Money錢》雜誌社長     「這是一本易讀實用的好書。」──周行一,國立政治大學財務管理系教授     「一本大家都可以參考的稅務實用好書。」──張士傑,政治大學風險管理與保險學系教授、中國信託金融控股公司獨立董事     「這是一本淺顯易懂的節稅實用寶典!」──郭維裕,政治大學教授、劍橋大學經濟博士     「看了《節稅的布局》,你能輕易搞懂如何合法的使稅後財富最大化。有錢人該看、上班族也該看,財務顧問師更該看!」──梁天龍,保險行銷集團董事長     「投資,巴菲特說財報就像球賽的計分板,看不懂你就無法了解比賽。而理財,稅務規

劃就是合法的創造財富,不懂規則,你輸在起跑點,也流失了金錢。胡碩勻有會計師和財務規劃師的雙重身份,讓節稅有了布局和規劃的意涵!」──闕又上,理財暢銷書作家 作者簡介   胡碩勻     信達聯合會計師事務所所長、台灣創速加速器合夥人暨財務長、圓子夢創辦人,人稱圓夢會計師,擁有國際會計師與臺灣會計師證照,同時為國際認證理財規劃顧問CFP、經濟部中小企業處榮譽會計師,曾任中華民國會計師公會全國聯合會智庫服務委員會委員。     現為《今周刊》達人觀點及《Advisers財務顧問》專欄作家,經常受邀至各大企業及學校演講。著有暢銷書《重複的力量》(大是文化出版)。     曾受邀演講機構:Allia

nceBernstein聯博投信、JPMorgan摩根投顧、富蘭克林、Invesco景順投信、Janus Capital駿利投顧、國泰世華銀行、中國信託、台北富邦銀行、台新銀行、永豐銀行、遠東銀行、台灣中小企業銀行、安泰銀行、京城銀行、台中商銀、CHUBB安達人壽、富邦人壽、國泰人壽、南山人壽、新光人壽、中國人壽、保德信國際人壽、台灣人壽、日盛證券、商業周刊、今周刊、Advisers財務顧問、保銷集團、Panasonic、復盛企業、21世紀不動產、SmartM、恩主公醫院、長虹建設、新聯陽實業、政治大學、輔仁大學、中原大學、逢甲大學、中國文化大學、財團法人保險事業發展中心、IARFC國際認證財

務顧問師協會、台北金融研究發展基金會、扶輪社、BNI 商聚人、IRTC投資人關係培訓中心等。演講人次超過四萬多人。     信達聯合會計師事務所成立於1985年,是TIAG(The International Accounting Group)國際聯盟事務所的會員。TAG Alliances由TAGLaw、TIAG及TAG-SP(Strategic Partners)所組成,多年被《Accountancy》及 《AccountancyAge》雜誌評為全球前十大會計聯盟,在全球105個國家擁有超過1.8萬名專業人士。 各界推薦 前言  變有錢的第一步:稅後財富最佳化   第一章讓錢流進來,再也

不出去──個人所得稅篇 1.賺錢管道百百種,政府最愛這10種<綜合所得來源類別> 2.每逢報稅倍思親,5月孝子特別多<免稅額、扣除額> 3.你有正當收據,政府就會放過你<列舉扣除額> 4.特別的稅給特別的你<特別扣除額> 5.哪些收入來源,政府可以當作沒看到? 6.志玲姐姐哭了vs.林若亞笑了<師字輩的執行業務所得> 7.包租公、包租婆的租賃所得 8.有錢人愛入籍新加坡?因為稅率少一半<居住者與非居住者之差別> 9.人兩腳錢四腳的金融商品所得課稅 10.累進稅率,有錢人的惡夢<綜所稅率級距表>   第二章 把愛與錢一起傳下去──遺產稅篇 1.現在就把錢給你,你還會孝順我嗎?<財產移轉規畫> 2

.健康時就要布局,重病才想來不及<遺產稅> 3.最療癒老人的事,就是寫遺囑 <遺囑怎麼交代,才有法律效力?> 4.能分到多少?先弄清繼承順位<哪些人是法定繼承人?> 5.繼承?你拿到的是錢還是債?<限定繼承與拋棄繼承> 6.「陪我最久的就給最多」可以嗎?<應繼分與特留分> 7.在國稅局眼裡,哪些財產最值錢?<遺產估價方式> 8.有多少財產的人才要考慮遺產稅?<遺產稅免稅額、扣除額> 9.照顧家人也照顧荷包 <如何用保險節省遺產稅?> 10.保險也有三高,要注意!<保險給付仍課遺產稅?>   第三章 喜歡嗎?送給你──贈與稅篇 1.送現金,不如給房子<贈與稅>     2.送人房子也有技巧<不動

產怎麼送人最節稅?> 3.沒錢繳稅只好拿東西跟政府換<遺贈稅實物抵繳原則> 4.不動產如何移轉最節稅?附房貸最划算 5.把儲蓄或養老險受益人換成小孩?不妥<保險課徵贈與稅> 6.避免後代爭產的最好方式<信託基本介紹> 7.如何讓「耳」孫們還記得你?<信託vs.贈與> 8.財產移轉五大策略及工具   第四章 有房斯有財,儘管政府要你萬萬稅──不動產篇 1.   買個不動產,政府收你萬萬稅<不動產加稅的演進與趨勢> 2. 沒算你不知,養車稅金比養房還貴<不動產相關稅捐> 3. 一生一次、一生一屋<土地增值稅> 4. 好厲害的國稅局,買賣金額瞞不過<實價登錄與實價課稅> 5. 壓垮不動產的最後一根稻

草<房地合一稅>   附錄 天地萬物,朕賜給你才是你的;朕不給,你不能搶──    <家族爭產與遺產稅案例大解析>   後記 財產轉移五大策略及工具 前言   變有錢的第一步:稅後財富最佳化     世界上只有兩件事是不可避免的,那就是繳稅(Tax)和死亡(Death)。──美國開國元勛班傑明‧富蘭克林(Benjamin Franklin)。     有一對情侶相約共享晚餐,就在兩人聊到綜合所得稅時,女方有點不太開心的問男方:「我去年年收入80萬,你的年收100萬,比我高20萬,為什麼我繳的稅反而比你多800元?」     收入多的人一定繳比較多嗎?     以上兩個人都是單純的薪資收入,年

收入100萬的男生繳了1.88萬的綜所稅,年收入80萬的女生卻繳了1.96萬。為何年收入100萬的人繳的稅反而比較少?因為年收入80萬的女生在申報綜所稅時,選擇「標準扣除額」,而年收入100萬的男生,選擇「列舉扣除額」。     標準扣除額和列舉扣除額有什麼差別?為何會影響報稅的結果?我在後面的文章會介紹。總之,想要節省個人所得稅,最快的方法除了降低所得(但多數人不會這樣做),另一個就是增加扣除額,而增加扣除額的第一步,就是了解政府對於各項扣除額與免稅額的遊戲規則,這就是本書的主題:節稅的布局。     好幾年前,鴻海董事長郭台銘曾在股東會上主動表示,他今年薪水只領1元。媒體調查其他知名企業家

後發現,除了郭董,已故前台塑董事長王永慶、聯華電子榮譽董事長曹興誠、奇美集團創辦人許文龍等,都是不支領薪水或領非常少的薪津。美國股神巴菲特(Warren Edward Buffett)與微軟聯合創始人比爾.蓋茲(Bill Gates)也是如此。為什麼這些有錢的大老闆自願領這麼少的薪水?絕對不單只是因為他們的佛心,而是,有錢人節稅的布局。     為何要做稅務規畫?     英語的稅收(Tax)與死亡(Death)的音很接近,所以有人說:「人最怕的兩件事,就是Death&Tax!」為什麼繳稅這麼可怕,居然拿來跟死亡相比?因為幾乎沒有人喜歡繳稅,相信即使是國稅局的員工,也是如此。每個人領到月薪,就

會依照自己的收入能力來消費,很少有人會特別留意一年多後,還要額外把一部分的收入繳給政府。俗話說:「放進口袋的錢就不會想拿出來了!」     先看看有錢家庭怎麼做?     根據美國財務顧問機構斯佩特蘭集團(Spectrem Group),每年針對5,000個有錢人家庭,調查他們關於財富的目標,結果為:確保退休生活無虞占84%、維持現有生活水準占81%、少付點稅占71%、建立規模可觀財產占64%、兒孫的教育準備占54%。     從上述可以發現,即使是有錢人,對於人生的財富目標與憂慮,和一般人沒有太大的差別。即使他們坐擁千萬、億萬財富,仍然希望退休生活無虞、繼續維持現有的生活水準,而且一樣重視小

孩的教育發展。     許多人一定質疑,這些有錢人所賺的錢,不是三輩子都花不完嗎?怎麼還會擔心自己的退休生活?真相是,大多數的有錢人是企業家,對他們來說經營一個龐大的組織企業,所要面臨的風險很大,實在是如臨深淵、如履薄冰,連帶的他們對未來會發生的事,也充滿風險意識。     關於有錢人的五項財富目標中,唯一與普通人不相同的,就是「少付點稅」。已故經營之神王永慶曾說:「賺一塊錢不是賺,省一塊錢才是真正賺。你存下的錢,才是你的錢。」因為精打細算的聰明人,追求的不僅僅是財富最大化,更進一步是追求「稅後財富最佳化」。     不懂節稅,富就不過三代     現在假設有個家庭三代同堂,第一代有財產10億

元,他們不做任何稅務布局,以臺灣目前最重要的四種稅目:所得稅、贈與稅、遺產稅、土地增值稅,各課徵10%,以累計40%的稅負成本計算,到第二代只剩下6億,到了第三代一樣扣掉40%的稅負成本,只剩下3.6億元。 在這當中誰才是最大贏家?答案是政府。為什麼?因為第一代到第三代總共繳的稅金共6.4億元,這些都被政府拿走了。     有錢人想的跟你哪裡不一樣?     同樣根據斯佩特蘭集團每年針對5,000個有錢家庭,調查他們資產的配置,結果為:有價資產占41%、私有事業占25%、房地產投資占12%、主要住宅占12%、保險及年金占6%、退休帳戶占3%、股票期權占1%。     這邊要說明一下,有價資產及

私有事業的差異。假設你手中有鴻海的股票,對你來說這就是有價資產,但如果你是郭台銘,這些股票就屬於私有事業。也就是說,你持有的股票,正好是你正在經營的事業,即私有事業,其他公司的股票就應該當作有價資產。     另外,股票期權是指大公司激勵員工所發行的限制型股票。只要公司的股價上漲,員工就能有越高的獲利,即利潤共享的概念,就像以前竹科人就是靠這種股票期權成為電子新貴。     個人退休帳戶簡稱IRA(Individual Retirement Account),是美國政府投資輔助工作的民眾享有稅賦優惠的儲蓄帳戶。這類似臺灣的勞工退休金,顧名思義指的是勞工退休後可以領取的退休金,在綜合所得來源類別

中叫做退職所得(詳見第一章)。     從斯佩特蘭集團每年針對5,000個有錢家庭,調查他們資產的配置的結果可知,有錢人的資產配置以3種類別最多:有價資產、私有事業、不動產,3種類別的金額約各占三分之一。以臺灣來說,這3種財產近幾年應該關注的相應稅務有:     1. 股票基金(有價資產):股利所得稅、海外所得(最低稅負制)、證券交易所得稅(目前停徵)、二代健保等。     2. 私人事業(所營事業股票或資本):證券交易所得稅(目前停徵)、股利所得稅、財產交易所得稅、二代健保等。     3. 不動產:土地增值稅、房屋稅、地價稅、租賃所得稅、奢侈稅(目前停徵)、實價登錄實價課稅、豪宅稅、房地合

一稅、二代健保等。     看完有錢人的資產配置後,領死薪水的上班族又該怎麼做?我們可以從現金流動,來思考相關的稅務議題,例如:現金的流動、使用、移轉、處分與再利用等。     關於節稅,薪水族該怎麼做?     事實上,臺灣很多有錢人理財規劃的首要重點,不在於增加資產,而是先想辦法少繳稅。關於節稅,有3大心態跟讀者分享:     1. 不管收入高或低,都要了解稅法的基本規定,不讓自己合法節稅的權益睡著。   2. 多學習有錢人怎麼節稅、看看有錢人跟你有什麼不一樣。   3. 該節的稅就儘量節,不用跟政府客氣!     我這幾年當會計師,遇到最多關於節稅與報稅問題,就是許多人不知道如何「合法」

節稅。像是明明知道有列舉扣除額可以利用,卻懶得蒐集憑證,卻用最簡單的標準扣除額,讓自己白白繳稅。     還有,搞不清楚扣除額中哪些可以扣、哪些不能扣,包含植牙、美白牙齒、坐月子可以列舉扣除嗎?社團入會費、或是去廟裡捐贈香油錢,甚至安太歲、點光明燈算不算捐贈?或是到底該捐多少錢給社福機構抵稅,才不會白白繳錢給政府。     另外,若你的工作是講師或業務員,則搞不清楚自己的收入該申報執行業務所得還是薪資所得;包租公、包租婆不知該如何節稅;經常國內外飛來飛去的人沒有就源扣繳的概念;股票族常問要用個人持有股票、還是用公司持有股票比較節稅等。     接下來,當年紀漸長、小孩大了,卻不知道該如何安全的

把財富傳承下去。包括太晚才開始執行分年贈與;思慮不夠長遠,以為贈與不動產一定能節稅;誤以為生前拚命把錢匯至海外,國稅局一定查不到;生重病後,才擔心自己的財產要不要繳遺產稅,甚至為了節遺產稅就隨意搬錢,亂做規劃。     還有,等買了房子之後,才知道有一生一次、一生一屋與重購退稅的優惠可以節稅;政府實施房地合一稅後,到底影響我們多少……。因此本書分成4大章節,各別為大家一一解析個人所得稅、遺產稅、贈與稅,以及不動產等稅務重要規定,要用什麼策略及工具,才能有效節稅。我也在當中整理許多表格及案例,將原本繁雜難懂的稅法,透過故事來讓各位了解並應用,做好節稅的布局! 特別的稅給特別的你〈特別扣除額〉 

上一節提到,扣除額分3大類,可採用「標準扣除」或「列舉扣除」兩者選一,另外一個就是特別扣除額。 特別扣除額有6大類,包括薪資所得特別扣除額、儲蓄投資特別扣除額、教育學費特別扣除額、身心障礙特別扣除額、財產交易損失扣除額及幼兒學前特別扣除額,從了解它進而妥善使用它,就可以省下一筆稅款。 1. 薪資所得特別扣除額:如果納稅義務人、配偶或申報受扶養親屬各有薪資所得,每人每年都可以扣除薪資所得特別扣除額,2019年度為20萬;但如果申報的薪資所得沒有超過20萬,只可以扣除申報的薪資所得額。例如你在2019年度的薪資所得有10萬,那麼薪資所得特別扣除額就只能扣10萬,而不是20萬。另外,沒有薪資所得的人

就不能扣除薪資所得特別扣除額。 2. 儲蓄投資特別扣除額:一般為金融機構的存款利息,一戶上限為27萬,但規定免稅的存簿儲金利息(例如郵局存款本金在100萬以下者,按活期儲金利率給付利息)及分離課稅的利息,不包括在內。 我們來推算一下,既然一戶有27萬的扣除額,以現在銀行存款利率約1%來看,一戶裡可以有多少存款利息所得,得以全數扣除而不浪費?其計算如下: 27萬÷1%=2,700萬 一戶有2,700萬以內的存款,利息所得皆可全數扣除。 3. 教育學費特別扣除額:申報扶養就讀大專以上院校「子女」的教育學費,每人每年可扣除2.5萬,若有接受政府補助,應扣除補助金額。然而,就讀空大、空中專校及五專前3

年者不適用,因為五專的前3年相當於高中的3年,而教育學費僅准扣除就讀大專以上者。 所謂教育學費,是指按照教育主管機關規定的收費標準,於註冊時所繳交的一切費用,包括學費、雜費、學分學雜費、學分費、實習費、宿舍費等。 至於子女於國外就讀大專以上院校,是否可列報教育學費特別扣除額?納稅義務人申報扶養的子女在國外就讀大專以上的院校,其學歷獲得教育部採認(依「大學辦理國外學歷採認辦法」,公告的參考名冊所列之大專校院),或其他經過當地國政府權責機關或外國專業團體認可的大專校院,且其學籍在學年度內為有效者,納稅義務人可以檢附教育學費繳費收據影本,或其他足資證明文件,依規定列報教育學費特別扣除額。

台灣私人銀行業務之探討-外商銀行進入之法律面分析

為了解決國泰世華私人銀行的問題,作者羅祖芳 這樣論述:

近年來在低利率環境下,所謂「私人銀行」或「財富管理」似乎已成為銀行獲利之重要業務。如以外商銀行進入臺灣私人銀行市場為著眼點,現行法規範環境究竟如何?特別是近年來並無新的外商私人銀行業者進入,卻有瑞士信貸銀行、南非標準銀行等,陸續撤出台灣市場,除了國內「over-banking」的現實外,究竟就外商業者進入台灣私人銀行市場之法規環境,有何需要檢討或修正的地方?由於「私人銀行」並非國內法規用語,故本文先歸納整理文獻對「私人銀行」之定義及特性等敘述,並分析比較「私人銀行」與國內法規所稱之「財富管理」業務之異同;另以波特五力分析模型及價值網分析,進行台灣私人銀行業務之產業面分析。就國內法規環境的部分

,本文分為「外商銀行進入台灣私人銀行業務之法律面要求」及「台灣法令下私人銀行業務產品面分析」二個部分進行探討。就進入之法律面要求而言,本文分析國內相關法規要求之執照與核准、資格條件、申請程序、資本額、場地及人員要求等,以期對整體法規環境有整體的認識。就業者最關心的產品面而言,則就私人銀行之基礎業務,包括貸款、擔保品、信託、研究報告等,探討國內法規環境之限制。基於上述分析,本文於文末分別就國內私人銀行業務之「執照及核准」以及「產品面」二個面向,進行檢討並提出建議。本文認為,就「執照及核准」而言,政策面的不確定性及申請程序的冗長是外商銀行進入的最主要問題。而就「產品面」而言,由於國內的法律架構下,

私人銀行是以信託為主要的經營方式,信託業特有之忠實義務對業者接受擔保品的彈性產生一定的影響,另專業投資人之資格條件、流動性擔保品、與未經認許之外國公司訂定擔保品合約等問題,以及國際金融業務分行業務之限制等面向,亦建議應予檢討修正。關鍵字:私人銀行、財富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