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華人壽解約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股價、配息、目標價等股票新聞資訊

另外網站國寶、幸福人壽遭接管首日解約18件金額逾千萬 - 民報也說明:金管會昨日宣布接管國寶人壽、幸福人壽後,為防止保戶出現恐慌性解約或質借 ... 遭接管,保險業者認為,過去金管會已經有接管國華人壽的經驗,尤其是 ...

中華科技大學 經營管理研究所 張佳菁所指導 曾林福的 保戶投保理財型保險商品影響保險效益之研究 (2021),提出國華人壽解約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保單合約、理財型保險、保險效益。

而第二篇論文國立雲林科技大學 科技法律研究所 袁義昕所指導 郭孟軒的 保單價值準備金作為強制執行標的適法性之探究 (2019),提出因為有 保單價值準備金、強制執行、代位權、終止契約的重點而找出了 國華人壽解約的解答。

最後網站保險公司被當保戶如何自救? - 天下雜誌則補充:國華人壽 ,成為四十年壽險史上第一家遭接管的壽險公司,保戶的保額可能 ... 保戶可依照目前保單價值,判斷最壞情況若保額打到七折,是否還較解約改保 ...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國華人壽解約,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保戶投保理財型保險商品影響保險效益之研究

為了解決國華人壽解約的問題,作者曾林福 這樣論述:

摘要本研究主要探討理財型保險商品的保險效益影響因素,分析保戶背景與保單合約屬性的關聯性,瞭解不同保單合約屬性與保險利益關係對保險效益的影響,並分析保險利益關係對於保單合約屬性與保險效益的干擾效果,最後檢驗保單支付繳款對保單收益回饋的影響,瞭解保單產生保險效益的原因。本研究以某保險公司的台北通訊處所銷售具解約價值準備金的保單為研究對象,主要將保單收益回饋作為保戶保險理財的目的,收集2017年01月01日至2020年12月31日新投保且持續有效保單,剔除已失效與無現金價值的保單,共計119位保戶、35種保單商品以及149件保單資料。實證結果顯示保戶背景與保單合約屬性具有顯著的關聯性,女性、沒有子

女及大專學歷的保戶偏好美元保單,商業服務業與行政管理職務的保戶則偏好投資型保險;同時發現壽險型保險與投資型保險兩大險種具備截然不同的屬性,壽險型保險主要具有期繳保費、年期為終身險與保單解約具現金價值的特性;投資型保險特性則為沒有保額、彈性保費、年金險、每月撥回還本與保單解約具帳戶價值特性。保險利益關係以「本人」投保最多,衡量保單收益回饋,「本人」較「非本人」關係的保險給付與所得替代率皆為最高效益;至於干擾效果只有保單幣別會因保險利益關係不同造成投保期間有顯著的干擾影響;而保單支付繳款對保單收益回饋影響部分,研究發現投保期間越長獲得的保險給付越少,而保費支出越高獲得的保險給付也越多,保費支出與保

額所得比值越高,產生的所得替代率也越高。本研究結果保險業者可以依據不同客戶背景對於各項保單偏好進行推薦,並完善商品設計結構並強化保單特性以利保戶選擇,使保戶投保可以產生最大的保險效益,達到保險理財的目標。

保單價值準備金作為強制執行標的適法性之探究

為了解決國華人壽解約的問題,作者郭孟軒 這樣論述:

於強制執行程序中,理論上一切債務人之責任財產皆得為強制執行標的。然而在法無明文禁止之情況下,關於保險事故發生前、且尚未經終止之人壽保險契約,其保單價值準備金、解約金等財產上權利,是否得作為強制執行之標的,長久以來於學說及司法實務見解上始終未有定論。 我國學界雖肯定、否定見解皆有所採,惟實務上對此看法,自原先所採之肯定見解,於2016年後因高等法院座談會作成研討結果,而多數逐漸改採否定見解;然而最近一年似乎又略見反轉跡象,故司法實務上仍尚無定見。 本文擬自現行法規範中關於不得為強制執行標的者出發,繼而探討人壽保險契約之保單價值準備金之權利歸屬,其中包含要保人之保險契約終止權

是否為一身專屬權、或要保人之債權人能否於強制執行程序中請求法院代位終止要保人之保險契約等。 同時,並將對照於保險法及其他法規範如破產法、消費者債務清理條例等對此之相關規定,以及參考德國、日本之外國立法例,探究於現行法制下,是否已能達成兼顧「保障要保人保險契約上之權利」及「保障債權人對要保人之債權得以實現」二者間衡平之目的。 此外,本文並將以實證研究之方式,統計自2016年迄今,實務見解對本議題所持見解、並加以分析,期能歸納出將來之趨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