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分辨上市上櫃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股價、配息、目標價等股票新聞資訊

如何分辨上市上櫃的問題,我們搜遍了碩博士論文和台灣出版的書籍,推薦岩﨑美苗子寫的 概念股夯什麼?從零開始的IT圖鑑:蘋果概念股、AI概念股、雲端概念股、半導體供應鏈、虛擬貨幣……從基礎入門到上下游整合,一次看懂。 和許英傑李冠穎的 連鎖管理都 可以從中找到所需的評價。

另外網站上櫃轉上市公司長期績效與影響因素之探討 - Pbhcl也說明:360°科技-上櫃轉上市臺灣證券交易市場主要以集中市場上市與櫃檯買賣中心上櫃2大類,還有就是新成立的興櫃股票。 ... 3481 如何分辨上市,上櫃與興櫃呢?

這兩本書分別來自大是文化 和經濟管理所出版 。

國立臺灣大學 法律學研究所 蔡英欣所指導 尤昱婷的 公司型社會企業中資訊揭露與認證制度之初探 (2018),提出如何分辨上市上櫃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社會企業、兼益公司、共益公司、資訊揭露、第三方標準、認證、B型企業。

而第二篇論文國立臺北科技大學 經營管理系碩士班 邱志洲、高淩菁所指導 李偉銘的 以成長型階層式自映射網路模式及軌跡分析建構企業財務危機預測模式 (2011),提出因為有 企業財務危機預測、成長型階層式自組織映射圖網路、軌跡分析的重點而找出了 如何分辨上市上櫃的解答。

最後網站[股市] 小知識:上市、上櫃、興櫃 - 海豚看世界則補充:股票交易有分上市櫃,但是上市櫃到底有何差別呢? 在台灣的股票市場除了大家所常聽聞的集中市場與店頭市場外,還有興櫃市場與未上市交易市場。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如何分辨上市上櫃,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概念股夯什麼?從零開始的IT圖鑑:蘋果概念股、AI概念股、雲端概念股、半導體供應鏈、虛擬貨幣……從基礎入門到上下游整合,一次看懂。

為了解決如何分辨上市上櫃的問題,作者岩﨑美苗子 這樣論述:

  概念股是什麼?   指依靠相同題材,將同類型股票列入選股標的組合。   那……正夯的概念股有哪些?   哪些被低估(或者還沒夯)的好股票可以先關注、先入手?   ‧伴隨5G網路發展,5G網路手機的市占率已達四成,之後會越來越高。   ‧虛擬貨幣可規避弱勢美元風險,成為未來支付工具之一,連特斯拉都大舉投資。   ‧受COVID-19影響,遠端工作帶動電子商務,龐大商機背後仰賴伺服器提供服務。   ‧遊戲族群數量不斷上升,「宅經濟」題材備受市場注目,包括電競、遊戲機等。   你喜歡網購嗎?用《精靈寶可夢GO》抓過寶嗎?你的手機可以無線充電嗎?   還有,電競可能納入奧運項目,帶動相關

市場;雙十一活動帶來大量獲利……   這些都是某一種概念股。   本書由專業IT顧問三津田治夫精選出100個科技關鍵字,   從基本入門到上下游整合,告訴你,概念股為什麼這麼夯,   再搭配臺灣相關上市櫃公司總整理,選股不再霧煞煞。   ◎概念股背後的隱藏技術:   半導體可製作電晶體或IC(積體電路),使用在各種產品上,   如智慧型手機、個人電腦、遊戲機、電視、冰箱、汽車、醫療設備……   相關公司如台積電(2330)、富鼎(8261)、漢磊(3707)等。   ◎概念股如何影響你我生活:   ‧電商實力與規模已凌駕傳統零售業者,節慶限定活動(例如雙十一)也是商機。   線上零售業龍

頭momo的富邦媒(8454),就是概念股之一。   ‧5G(第五代行動通訊系統)發展,逐漸取代目前市占率六成的4G手機。   概念股有哪些?鴻海(2317)、宏碁(2353)、聯發科(2454)都是。   ◎AI、金融都是最夯概念股:   人工智慧(AI)越來越有智慧,例如智能喇叭、AI機器人,還有人臉辨識。   宏碁(2353)、華晶科(3059)、浩鑫(2405)……都因AI產業受矚目;   許多金融股,如玉山金(2884)、富邦金(2881)等,也是理財機器人概念股。   蘋果概念股、AI概念股、5G概念股、半導體、虛擬貨幣……   等到媒體報導才查、等到分析師推薦了才跟,往往買

貴了。   本書從基礎入門,帶你搶在趨勢路人皆知之前,趁早布局。 各界推薦   竹謙科技研發工程師、資工心理人/洪碩廷   「紀老師程式教學網」粉專版主/紀俊男   泛科知識公司知識長/鄭國威  

公司型社會企業中資訊揭露與認證制度之初探

為了解決如何分辨上市上櫃的問題,作者尤昱婷 這樣論述:

  社會企業這個名詞在我國已風行許久,實務上人們以不同組織型態的社會企業實踐其社會理念,也累積了許多相關的學術論文,然而實務的運作與學術的討論似乎遠遠趕在立法之前,我國至今仍未制定適宜的法規範,使得具有社會使命的公司缺乏一個法位格,「社會企業」一詞甚至逐漸氾濫,消費者們無法分辨此些企業是否確實實踐其宣稱的社會、環保理念,法規上缺乏對於資訊揭露的最低要求。本論文研究對象聚焦於公司型社會企業,並著重探討其資訊揭露規範與認證制度。  本論文從現況我國已制定的法律與立法建議出發,檢視是否對於現行的公司型社會企業有良好的規範,再整理出英國、美國、比利時及南韓對於公司型社會企業的法規範,以及資訊揭露的相

關規定,分析其優劣,並選取代表性的民間第三方標準、認證制度,比較不同類型的公司適合的不同標準或認證制度為何,最後,於結論處提出本論文的立法架構與細節立法建議。  在第三章部分,上述四個國家的法規範,雖然規範密度有高低之差,然而,均至少要求公司型社會企業每一年或每兩年應繳交公益報告書,內容上至少應揭露公司如何實踐社會目標、具體公益作為。另外,有些法制也要求公司應更詳盡地揭露股東姓名、董事報酬或公益報告選擇參照第三方標準的理由等其他細節項目。本論文從中整理出揭露事項外,亦探討四個國家的實行成效,從中擷取值得我國借鏡之優、缺點。  在第四、五章部分,本文選取了具有代表性的第三方標準與認證制度,包括著

名的GRI、ISO 26000、B Lab等內容,介紹其發展背景與各個第三方標準要求公司應揭露的資訊項目,並配合近年公司法修法趨勢的大、小分流原則,整理出大、小不同規模或產業的公司各自適合適用的第三方標準,並評析認證制度在我國的實踐,並在第六章處,綜合各章內容列出本論文的立法建議,包括修法的態度、立法的架構以及新法新章節中的細節性內容建議。

連鎖管理

為了解決如何分辨上市上櫃的問題,作者許英傑李冠穎 這樣論述:

《連鎖管理》從總體概念探討臺灣連鎖行業發展的背景與現狀,並為連鎖系統中涉及的雙方“加盟總部”與“加盟者”建立正確的夥伴關係,加盟總部如何對加盟者負責,加盟者又如何維護與消費者的關係,共同建立連鎖品牌價值,如何通過契約與溝通建立唇亡齒寒依存的合作信念。 《連鎖管理》以理論搭配實務案例說明,並以多幅圖片輔佐內容呈現。“章首個案”介紹知名連鎖企業,讓讀者易於掌握各章內容;文中豐富的“連鎖快線”專欄,讓讀者即時瞭解實務面的應用,並掌握連鎖新資訊;“章末個案”則搭配知名企業案例,讓讀者能借由個案進行思考,站在業者立場解決問題,激起學術與實務相融的火花。 第一篇 連鎖概論 第1章 連

鎖企業發展歷史及概論 章首個案 臺灣零售商店搶攻密度第 連鎖快線 21世紀重定位烤出佳“雞” 連鎖快線 本土連鎖企業細心謹慎搶佔海外市場 連鎖快線 臺灣連鎖企業發展消長 連鎖快線 華致直營經營嚇阻假酒猖獗 章末個案 掌握成長契機漢堡王成功轉變 第2章 連鎖企業的市場機會 章首個案 Dr.Wells讓牙醫也連鎖經營 連鎖快線 管理不易加盟店良莠不齊 連鎖快線 看准市場需求適時推出服務 連鎖快線 超商轉型大刀闊斧再度搶攻消費者錢包 連鎖快線 自有品牌成量販店差異化武器 連鎖快線 低價競爭白熱化“高貴”超市殺出生機 連鎖快線 目標設立勇往直前:王品王道! 連鎖快線 何謂便利型專業藥妝店?康是美告訴你

章末個案 女性商機你掌握了嗎? 第二篇 連鎖總部運作 第3章 連鎖總部管理、組織與發展條件 章首個案 內部創業員工變老闆 連鎖快線 日本零售結合科技 連鎖快線 ZARA-衣著界的狠角色 連鎖快線 你學會講故事了嗎? 章末個案 臺灣奮鬥史家居用品暢銷中國大陸 第4章 連鎖總部的經營管理 章首個案 每次的訓練只為更好的品質 連鎖快線 40年的跌撞實現了近日的成就 連鎖快線 一樣的堅持不一樣的未來 連鎖快線 謹慎評估完整輔導照顧汽車的“面子” 連鎖快線 創造神話的泰 連鎖快線 不一樣的服務成就不一樣的王品 章末個案 分辨連鎖總部優劣 第5章 連鎖總部行銷篡略 章首個案 環保意識“橘色旋風” 連鎖

快線 男性也需要時尚 連鎖快線 Groupon團購商家顧客EasyGo 章末個案 ALDI超市——少品項自有品牌的專注經營 第6章 商圈位址選擇 章首個案 “精挑細選”的美麗國度——ZARA 連鎖快線 UNIQLO輕鬆享受穿搭樂趣搶佔亞洲市場 連鎖快線 門市護衛隊保護商圈 連鎖快線 成功展店人流次要商圈成為關鍵 章末個案 星巴克授權成功進入中國大陸 …… 第三篇 加盟者經營 第四篇 加盟關係與發展趨勢 參考文獻 20世紀60年代以後,全球製造形態的工業正值發展階段,中國臺灣地區企業全力投入工業生產事業,而服務形態為主的連鎖零售業尚未被重視。然而,隨著臺灣地區經濟基礎建設的

完備及產業變遷,農業社會逐漸轉為工業社會,地區國民所得及消費水準隨之提高,在基本需求滿足之餘,消費者對於購物環境有著期待。90年代以後,國際連鎖企業進入臺灣市場,引進標準化及乾淨舒適的消費環境,衝擊了當地傳統家庭式的連鎖經營模式。因此,隨著經濟起飛、地區國民所得提高而改變了行銷市場結構,特別是現代化連鎖經營模式逐漸在各行各業中被大量採用。 儘管受到國外連鎖企業大舉入侵,臺灣人勤奮的民族性,很快跟上國外連鎖企業的腳步。同時在樂於創業的民族精神背景下,許多人願意投入他們全部的體力、精力、時間,以及儲蓄甚至貸款,通過加盟創業方式,加入值得信任的連鎖總部。連鎖總部複製成功經驗並不斷創新其產品與經營管

理制度,在遵守“加盟契約”與“維持合作關係”的前提下,完整移交連鎖經營Know-How給加盟者,這是驅動當地加盟連鎖事業蓬勃發展的關鍵所在。 臺灣的連鎖加盟事業的密度已居世界第1,從商業動態調查得知,就單年而言,臺灣加盟連鎖業產值已達新臺幣10819億元。根據連鎖加盟協會統計,2010年,全台有1715家連鎖總部,橫跨187種業態,總店鋪數106724家。臺灣直營店跟加盟店的比例約為3:7,這表示加盟連鎖模式是臺灣連鎖總部擴展企業版圖的主流。從主要業態來看,生活文教業品牌的比例為3:7;而餐飲業品牌,加盟的比例更是高達85%。 面對日益競爭的市場環境,連鎖的經營並不容易,這也反映出消費結構

的多元化風貌。今日的連鎖企業同時須不斷成長學習,通過多角化、大型化及連鎖化經營創新,將資訊科技與網路發展融入策略性經營,建立新經營典範。各家連鎖企業需要持續思索未來創新營運的重要發展藍圖。 本書期望通過陳述整體連鎖經營管理概念並分析連鎖企業的市場機會,讓讀者更熟悉臺灣連鎖發展現狀與未來發展方向。因此第一篇的第1章與第2章將說明連鎖企業發展現狀與面臨的市場機會。由於連鎖總部與連鎖店鋪是連鎖經營的重要核心價值來源。第二篇的第3章至第9章將從加盟總部角度說明總部的一系列系統制定,包括制定組織架構、擬定標準化手冊、行銷與商圈評估、物流資訊財務系統支援、判斷並挑選合適加盟者等重要角色,目的不僅期望將K

now-How複製,同時能建立市場品牌價值等。第三篇的第10章至第11章將從加盟者角度說明加盟者如何經營商店、提供顧客服務以創造商品或服務的價值,延續連鎖品牌經營精神。第四篇的第12章與第13章將從經營角度與法律角度分析連鎖總部和加盟者之間的多重關係並討論連鎖企業未來發展趨勢。 臺灣連鎖產業快速發展並且有著強韌的品牌生命力,吸引世界各國連鎖業界來臺灣交流學習。下一階段的臺灣連鎖業則朝向上市、上櫃並將觸角延伸至國際市場,讓臺灣的連鎖經營知識在知識經濟時代向外發揮影響力。本書儘管結合諸多案例分享,但作者在資料搜集和解讀時或許有不足之處,期待各界專家學者指正,使本書的內容更為完善。 拙作得以順利

付梓發行,首先要感謝前程文化事業有限公司傅國彰總經理的鼓勵,及高雄第1科技大學行銷與流通管理系暨慈惠醫護管理專科學校提供舒適的研究寫作環境。尤其要感激合著者朝陽科技大學行銷與流通管理系李冠穎助理教授鼎力協助,在其用心規劃、幫忙搜集寶貴資料及細心校稿下,使得拙作比市面上同類書籍顯示出與眾不同。期待拙作問世,能對連鎖管理的學術研究與實務發展做出些許貢獻。

以成長型階層式自映射網路模式及軌跡分析建構企業財務危機預測模式

為了解決如何分辨上市上櫃的問題,作者李偉銘 這樣論述:

美國恩隆集團、日本活力門集團以及台灣博達和皇統等公司分別在2002年與2004年無預警地發生財務危機,這些財務危機的發生引發了一連串的跳票與違約交割,不僅波及上下游的企業,更造成銀行發生呆帳及投資人遭受損失等問題,產生極高的社會成本。因此,如何有效地預測企業未來是否可能發生財務危機以提早提出預警,已是一個非常重要的議題。在企業財務危機預測的領域中,過去研究常以單變量模型、Z-SCORE模型、區別分析、羅吉斯迴歸和類神經網路等方法來進行模式的建立與預測。然而上述方法在短期預測中 (預測企業一年後是否發生財務危機) 雖有不錯的預測準確率,但在中長期的預測中 (預測企業二年後或三年後是否發生財務危

機) 其準確率都不盡理想。為了提高長期預測的準確性,本研究以Dittenbach et al. (2002) 所提出之成長型階層式自組織映射圖網路(Growing hierarchical self-organizing map, GHSOM)結合軌跡分析(Trajectory analysis)來建立企業財務危機預測模式,期望能提高企業財務危機中長期預測的準確性以讓投資者及早認知企業財務體質狀況的變化,避開地雷企業。本研究以臺灣上市櫃公司中的電子工程業、紡織纖維業與建築營造業等三個產業,在2000年到2009年間「發生財務危機企業」總計111家公司做為研究樣本,並以一比一的比例選取相對應的「

未發生財務危機企業」總計111家公司做為對照組。再者,本研究根據Kumar and Ravi (2007) 所整理的1968年至2005年總計128篇相關文獻中最常被使用於財務危機預測的前十項財務指標做為本研究的研究變數。研究結果顯示,本研究所提之方法可根據各企業財務指標形成的拓撲軌跡型態,以簡單圖形化的方式讓投資人了解企業整體財務體質的優劣變化,提供投資人有效的參考資訊。此外,在未來是否發生財務危機的長期預測上,本研究所提之模式在預測企業兩年後和三年後是否發生財務危機的整體預測準確率分別為77.3%和78.8%,皆比區別分析(71.2%和68.1%)和羅吉斯迴歸(74.2%和60.6%)來得

理想。由此可知,本研究所提之方法相較於傳統方法,可提早向投資人提出有效的預警,讓投資人及早避開地雷企業,減少可能的損失。